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1页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2页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3页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4页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甘肃省庄浪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特别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运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绽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建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又促进其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需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加,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限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担当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情愿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干脆,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可以预料,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运用或许会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剧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来。“弹幕”说究竟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终,“弹幕”或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尝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摘自《中国艺术报》,作者胡一峰,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特别独特的评论样式,它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综合、直观、凝练是其主要特征。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协助剖析作品。C.“评点”以原著文本为载体,这些评点语言通常简短却又切中肯綮,与原著融为一体,促进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价值,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建,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D.传统意义上的“评点”是以用笔书写的文字为主要外在形态,近现代以后,随着视听艺术的蓬勃发展,其影响在文艺评论领域渐渐式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欣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C.“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像,“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重新焕发朝气,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评论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影响。D.“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简洁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谓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评论者,他们产生于互联网,同时借助互联网实现评论的价值。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进而使评论以全新的高度成为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重要环节。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D.就目前而言,“弹幕”说究竟只是一种技术,隐藏在技术背后的文字内容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信任日后“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发展,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尝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二)好用类文本阅读(12分)周有光传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化,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他17岁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而考上圣约翰高校,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验,他因此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眼界由此大为开阔。五卅运动后,周有光转入光华高校接着学习。三十年头以后,周有光接触的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年那个以教化、金融为核心的银行圈子。他在章乃器的提议下加入了救国会,与“七君子”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有或近或远的交往。但他明显不像那些一心投入救国运动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他参与的进步工作更多是利用自己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调和比较自由的身份,为那些正在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供应便利。有时候他也写文章,宣扬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爱国学问分子的共同心声。1952年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探讨方面的文章结集起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探讨》。这些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周有光的探讨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被邀请参与1955年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这次会议以后,周有光事实上就转向文改会的工作,无意中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接踵而来的、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周有光在加入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后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一个以26个罗马字母为核心、适应全部汉字的拼音体系。这时周有光发觉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须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周有光为此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明确指出拼音是规范化的一般话,推翻了搞一套能拼各种方言的方案,以便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改革。他和他的同事最终一起促成了这个今日看来仍旧是胜利的方案。从1955年到1958年,这三年潜心的工作,或许短暂解除了周有光心头的忧患,当他大部分从事经济探讨的旧日同事被打成右派甚至自杀时,他没有被席卷进去,而且工作成就卓著。这个时期恰逢中国须要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这个运动想要胜利就必需有更简易的汉字学习方法。当政者未见得希望人们识字以后有更独立的思想,但他们希望人民接受社会主义观念的想法肯定特别迫切。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觉得学问分子是不行靠的,他们须要更多工人、农夫的支持,这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策大计。如今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胜利地推动社会进步的策略。1966年一场更为长久的革命运动起先了。这一次,已经60岁的周有光也不能幸免了。1969年他去了宁夏五七干校,在那里呆了将近三年。置身于荒漠,探讨工作中止,周有光的爱好又回到了经济上。他探讨黄瓜为什么可以在宁夏长得比北京还好,探讨宁夏煤炭等资源的利用。他仿佛又成为了经济学家,他甚至设想假如有好的政策,宁夏也可以成为瑞士一样的好地方。文革后期,他在这方面的想法还被当地所重视。周有光的人生留下的故事,是经过他的记忆筛选的,通常是习惯性地过滤掉大量悲剧性的因子,留下最活泼和幽默的部分。一个人活得久长,经验的事情就多,假如沉淀下来都是怨恨,创建力也很难持续。他曾经回忆说:1960—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我参与的学习小组,由于养分不足,人人身体懦弱,学习一会儿就彼此轮番打哈欠,精神疲乏。这时候,有人回想起曾经品尝过的佳肴,不由自主地谈起美食来。一个人开了头,其余的人都跟上来,越谈越起劲,似乎面前桌上的学习材料变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饭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不再感觉疲乏了。这是精神会餐。周有光先生做探讨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探讨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一般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好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动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供应了必要的语言条件。语文现代化既包含了全民具有文字阅读实力,同时还包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为此,周有光起先了他退休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探讨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摘编自叶芳《有光一生一生有光:中国最高龄学问分子的百年历程》)相关链接①周有光(1906—2025),我国闻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起先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学问分子。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周有光为那些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供应便利,主要得益于他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调和比较自由的身份。B.1952年,周有光发表《中国拼音文字探讨》时,他的身份还是个经济学家,但他的探讨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C.为统一汉语拉丁化的五花八门的方案,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与他的同事最终促成了今日看来仍旧是胜利的拼音方案。D.由于周有光选择了语言文字作为探讨对象,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年头,他能够不被席卷进去而保全了自己。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抗战时期,周有光写文章宣扬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当时全部学问分子的共同心声。B.中国当政者希望人民尽快接受社会主义观念,迫切须要简洁易学的汉字学习方法,周有光等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应运而生。C.周有光对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的事例的回忆,说明白精神会餐赛过物质饮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D.在宁夏五七干校,周有光提出了适合宁夏发展的一些设想。文革之后,当地政府重视他的这些设想。6.综观全文,周有光事业取得胜利的缘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夜雨诗意几年前我在庐山上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他们最终没有住久,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足。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痴迷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探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马上驾车上山。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惊慌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在这里,我们明显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绚丽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缘由或许正是遇到了自然所赐予的艰难。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淹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特别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重、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特别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或许正是这个缘由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便利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为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喊危崖、怒海、莽林,呼喊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莫非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创建力的自然发展。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情愿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情愿一再地品尝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将来。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精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出本文的题旨。

B.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简洁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

C.作者欣赏“蜀山行旅图”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推拒。

D.作者认为人们对便利和舒适的追求是与审美体验南辕北辙的。

8.文章倒数其次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分别是如何产生的?(4分)9.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性通恕,以贞白独立,未尝有怨于人。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振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转为中书郎。及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有兄风不?”答云:“似兄。”天子曰:“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转为度支尚书。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卫之。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行力争也。故稽留月余,乃进军,吴师望风而退。及名贵乡公遭害,百官莫敢奔赴,孚枕尸于股,哭之恸,曰:“杀陛下者臣之罪。”奏推主者。孚与群公上表,乞以王礼葬,从之。孚性至慎。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景文二帝以孚属尊,不敢逼。后进封长乐公。武帝受禅,封安平王,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谥曰献王。

选自《晋书•宗室•安平献王孚》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行力争也B.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行/力争也C.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行力争也D.孚次寿春/遣毌丘俭等进讨/诸将欲速击之/孚曰/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行力争也下列对于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叔达”是司马孚的字,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时取字,可供平辈之间称呼,以示敬重。B.“上表”是上奏章,“表”是古代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提出弹劾的一种特别文体。C.“晏驾”指车驾晚出,是古时帝王死亡时的讳称。文中“崩”“薨”也是死的委婉说法。D.“受禅”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实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孚学识广博,好学不倦。司马孚广泛阅读经典史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与兄弟身处危亡之中,粗茶淡饭,安于贫困,而勤学不知疲乏。B.司马孚临事不乱,处变不惊。魏武帝去世,太子及群臣号哭不止,司马孚建议及早拜继位的国君,来镇抚海内,与尚书和洽拥护太子即位。C.司马孚胸有谋略,胜敌有方。吴将诸葛恪入侵,司马孚督统诸军御敌,司马孚有意滞留一个多月才进军,吴军望风而逃。D.司马孚克尽臣节,忠于曹魏。名贵乡公被害,司马孚伏尸痛哭,和众臣奏请追究主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5分)(2)宣帝执政,常自退损。后逢废立之际,未尝预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注】①陈慥zào: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摐摐chuāng:拟声词。④釭gāng:油灯。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消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经过。C.下阙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默写(每空1分,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纹丝不动,接着“,”写鱼儿突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敏,“似与游者相乐”。(2)李白《蜀道难》中“,”一句用动作描写、细微环节描写从行人的感受这一角度衬托出蜀道之高危。(3)屈原的《离骚》中描写诗人“虽品德高洁但因群小嫉妒而被造谣中伤”的境遇的句子是:,。三、语言运用(23分)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路途中,我们必需相识到中国梦并非__________,而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②展览向参观者们展示了日本关东军731部队侵华期间实施的那些的人体试验的有关实物,再现了731部队侵华期间进行人体试验的残暴场面。③很多中介为促成交易,,作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④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笑语喧哗,快乐的气氛充溢了整个宴会大厅。A.一步登天

骇人听闻

信口开河

杯盘狼藉B.一步登天

骇人听闻

滔滔不绝觥筹交织C.一蹴而就

骇人听闻

滔滔不绝

杯盘狼藉D.一蹴而就

骇人听闻

信口开河觥筹交织18.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风景,作为小说的重要因素,①是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②能孕育人的气质,培育人的精神,③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缘由;④,风景描写还能营造氛围,烘托气氛,⑤用来感染读者,也用来感染作品中的人物。⑥,我们要重视分析小说中的风景描写。①②③④⑤⑥A既又\因此\所以B不仅仅还从而同时既因此C虽然但还同时并\D尽管但并不仅如此\因此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我们要敢于用自己的眼光谛视那些名不副实的满分作文,更不要把一味仿照和套用作为取得高分的“终南捷径”,这是有违写作规律的。B.清华高校毕业生实现综合魅力的提高,靠的是在保证主修课质量的基础上,对公选课和辅修课的拓展取得的。C.完善的规划、细致的预算、周密的方案让国际展览局考察团的全体成员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科学看法和严谨作风。D.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化背景、充溢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主动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20.依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字。(6分)

道路身影踪迹①描绘一种情景(3分)②表达一种感悟(3分)21.在一场“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中,正方一辩手依据反方辩手的观点,作出如下反对:竞争让人产生巨大压力,会使人变得更自私更狭隘。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对正方辩手的这一观点进行反对,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超过100个字。(8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对节日文化的重视程度是衡量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每到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前后,网上都会有“应不应过洋节?”“中国传统节日应当怎样过?”的探讨。有人认为,洋节日不是洪水猛兽,庆祝一下也无妨;有人认为,传统节日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少上几天班,可以吃到美食;还有人认为,传统节日更应留意其起源、内涵和习俗。以上这些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索呢?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每题3分,共9分)1.B【解析】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剖析作品艺术特色”和“分析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是两种并列的评点方式,选项说“通过……来协助……”违反文意。2.D【解析】原文“忧的是不受限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并非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3.B【解析】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担当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情愿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即“化深邃为通俗”,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另外“全新的高度”在原文中应为“前所未有的深度”,二者并不是一个概念。(二)(11分)4.D(3分)(周有光在文革时没有幸免,参考原文第六自然段“1966年一场更为长久的革命运动起先了。这一次,已经60岁的周有光也不能幸免了。1969年他去了宁夏五七干校,在那里呆了将近三年。”)5.B(3分)(A“全部学问分子的共同心声”错,文中的“学问分子”指的是有良心的爱国学问分子。C“精神会餐赛过物质饮食”错,“精神会餐”只能在短时间内起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赛过“物质饮食”。D“文革之后”错,原文是“文革后期”。E.“最为重要的任务错”,是“更”为重要的任务。)6.①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化;②深厚的爱国爱民的思想;③避开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而开展工作;④幽默乐观的品性,有助于人的创新思维;⑤不停的思索,服务于一般大众。(每个要点1分,共5分)(三)(13分)7.D(3分)8.(4分)

①人在与自然对峙中,假如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松快愉悦的美(2分);②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2分)。

9.(6分)

⑴不同意。(2分)⑵理由:①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建力的发展(2分);②人类仍旧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2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10.D(3分)11.B(3分)(“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别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恳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看法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12.D(3分)(奏请追究主谋这件事情不是和众臣)13.(1)曹植依仗才学,傲慢而看不起别人,司马孚每次直言极谏,起先不合曹植的心愿,后来曹植才向他致歉。(负、陵、切谏、谢各1分,大意1分,共5分)(2)宣帝掌管政事,司马孚常常退让谦抑。后来遇到废置确立国君的时候,未曾参与谋划。(退损、主语补充、废立,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参考译文:安平献王司马孚,字叔达,是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性格温顺敦厚清廉谦让,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汉朝末年政局动乱,司马孚和他的兄弟们处在紧急灭亡的时刻,生活贫困,但他仍旧坚持翻看书籍展卷阅读。司马孚性格豁达宽厚,凭借忠贞清白立世,从不和别人结怨。魏国的陈思王曹植才智卓越,精选官吏,任用司马孚做文学掾。曹植依仗才学,傲慢而看不起别人,司马孚每次直言极谏,起先不和曹植的心愿,后来曹植才向他致歉。升为太子中庶子。魏武帝曹操去世,太子曹丕号啕大哭得很厉害,司马孚进谏说:“皇帝刚去世,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