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知识体系_第1页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体系_第2页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体系_第3页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体系_第4页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诗鉴赏必备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知识点

炼字炼(名词、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数量词、虚词、色彩词、拟声词)

炼句标题、开头、结局、关键句、抒情句、主旨句、过渡句、工巧句、意境

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

语约

言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

明白如话

风格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飘逸绚丽明快简洁

婉约含蓄豪放雄浑沉郁顿挫慷慨悲壮

变形词性变4匕、留空补白、颠倒语序

典故分类成语典故、历史典故、文学典故、文化典故

民间故事、传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

来源地名等;

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

佛经、圣经等宗教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友人送别、羁旅思乡;

人物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爱恨情长,物是人非;热爱自然,悠然闲适;

象,邑、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鹏鹃啼凄凄,梧桐叶落透

景物象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

人事移。

花鸟缠绵一一明丽鲜艳的美云雷奋发一一热烈崇高的美

境弦泉幽咽一一悲凉凄清的美雪月空明一一和平静穆的美

事物外在特征,内在品质,生长环境,生活习性

技(略)动(热烈繁华喧闹生机绚丽)静(恬静宁静幽静静谧)

巧悲(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雄浑)美(优美明丽

雅致清新)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

丁洋》

忧国咏史怀古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

伤时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跋武杜甫《兵车行》

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

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

建功边塞征战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报国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

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

别离惜别送别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愁绪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乡羁旅思乡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怀人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白居易《琵琶行》

贬谪闺怨宫怨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

失意心理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

闲适山水田园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隐逸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志向托物言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

品质

题画诗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拜谒诗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生活哲理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

杂感讽喻诗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

悼亡诗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

生活的情趣

应酬诗

情积极愉悦欢快一欣喜热爱一激动兴奋一仰慕钦佩一闲适恬淡一旷达豪迈

感乐观

消极忧愁无奈一寂寞惆怅一担忧迷茫一伤感孤独一孤寂悲愤一杂乱无绪

悲观

表现手法

说明作用示例赏析

“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

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

实的部分;“虚”则是指诗词中布》)前三句描写所见之景,是实写;“疑是银

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是虚写。

中的部分。【作用】虚实相映,虚实结合,以天河落地的奇特想象,写出了庐山

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

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

化。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

想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章《咏柳》o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

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作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

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展内容,深化主旨。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

想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象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作用】创造意境,形象鲜明,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对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

比互比较。【作用】使对立事物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

2

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

给人深刻启示;使对立的两个寂飘零之感。

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

人深刻印象。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辞。(《诗经•桃天》)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

【作用】托物引喻,婉转曲折,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

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风格。

正衬指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1)人烘托人:《陌上桑》中借“行者”“少

衬托一事物;正衬通常就叫烘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

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物烘托物:“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等以闹

陪衬,突出主体。衬静。(3)以景物烘托人物:《琵琶行》中三

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

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反衬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

衬托一事物。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白居易《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

渲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

染方浓墨重彩。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

【作用】从旁着意叙述和描绘,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

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主题。

▲以物烘托人。李白《听蜀僧溶弹琴》“不觉碧

山暮,秋云暗几重”,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

托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以人烘

的对象鲜明突出,增强艺术效托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

果。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

起。▲以物烘托物。李白《蜀道难》"黄鹤之飞

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用“黄鹤”、“猿

猱”,侧面写出山的高险。

欲扬先抑,即文势先下抑后上“应怜履齿印苍苔,晓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

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扬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

先扬,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

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李商隐《贾

流,从高处飞泻而下。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

【作用】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

曲折多澜,情趣动人。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

耳贵庸弱。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①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

以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

小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情”。“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见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了窗【析】这是小景,风吹初开柳叶,一联想,东风

大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有限始荡,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色便浮现于眼前了。②

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写社会生活,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

意趣无穷。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绝句尤适宜用这一手法。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

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

【析】二乔命运是“小事”,但小事与东吴霸业

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

用语:点化前人语句。【作用】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一览众山小”典出《孟子•尽心上》,孔子“登

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孟浩然《望洞

典而寻意于言外。可分三种:字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羡鱼”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

鱼,不若归家织网。”

用事,使事,指的是对神话传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

说、历史故事的引用。【作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

拓展诗词中的意境,使人联想酬的愤懑之情。

而寻意于言外。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

事理。作用是: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可以使文章更含蓄

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

征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

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

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

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

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

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

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修辞手法

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

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

比种事物或情景。比喻可分为明

形象,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放《雨

喻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

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

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

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

化。

水面的静态美。

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

照红妆”,把海棠写成睡美人,突出了海棠

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

的高洁美丽,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李

比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

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

拟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

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把思乡

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

之请转移给水,偏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

象、生动。

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言有尽而意无穷。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说出。【作用】问题引入,带动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以设问作

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

4

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具体可感的形象。李清照《如梦令》:“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作者内

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

借梦令》)

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全体、具

代《如梦令》中用“绿”和“红”分别代“叶”

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作

与“花”,写出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

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反“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

问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思考。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岳飞《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

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渴饮匈奴血”,并不是真的吃敌人的肉来充

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饥,喝敌人的血来解渴,是用夸张痛快淋漓

物的作用。地抒发了作者发誓消灭入侵者的豪情。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①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

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

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摇。

对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

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等。③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

【作用】便于吟诵,有音乐美;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

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排比是一种利用三句或三句以“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

排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行

比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阳即景》这里作者使用四个一样句式的排比

并排。句来描写潺阳的景色,用排比从各个角度描

【作用】加强语势的效果。述让我们可以更加完整的感受到这种美景。

双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

关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既指春天的

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风,更指皇帝的恩惠。

顶真,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就是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

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

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

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

顶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

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

真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蝉联而下的修辞手法。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作用】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贯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一一选自《木兰

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

诗》

扣。

指某些词句多次出现。达到强调红酥手,黄膝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事件,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效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

果。错。(陆游《钗头凤》)

叠一是形象性。使所描绘的自然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

字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清照《声声慢》)叠音词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

5

形象,营造了凄凉氛围。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

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

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用叠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如白居易的“一

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

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

玉一般。

三是音乐性。使诗的音律和谐,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如白居易的《琵

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声悦耳。私语”。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列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八九十枝花。”【析】“烟村”、“人家”、

锦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作用】“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

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

情感。意境。

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移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

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

情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

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人乎?《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

姓呢?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

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土元

通触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

《听邻家吹笙》)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

感转移,以一种感觉写另一种感觉

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第四句

的修辞手法。

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以上两句用视觉意象

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渲染诗

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①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

秦淮》)意指“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②

对句互文:“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意指“当窗、对镜

互理云鬓帖花黄”。③隔句互文:“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

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

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④排

句互文:《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鞭”就是排句互文。

表达方式

概念说明作用赏析

6

叙述就是记述事情发展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

记叙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往往包照《一剪梅》)用叙述的方式写出作者在一个荷

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花凋谢、竹席生凉的秋天,与夫君离别后,在

件的发展过程,及其结果几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外出乘舟解

方面。叙述要求清楚明白,忧的情形。“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

通顺流畅,有主有次,详略浩然《过古人庄》),

得当,富于变化。

视主要指触觉(吹面不寒杨柳“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听风),视觉、听觉(千里莺“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味啼绿映红),嗅觉(遥知不“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嗅是雪,为有暗香来。)味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触(米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已讶衾枕冷,忽见窗户明。”

苦为谁甜?)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

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

写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上滩。”

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

千。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用】从不同角度描写,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

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

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

更完美的感受。胜似春光的美感。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

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

成一种情趣。(以动衬静、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以声衬静、动静结合)

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

白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

描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江南))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

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span="”〉

景物的情态画面。

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细节。最后句“敲”,个“落”,传神地刻画出

【作用】从而使人物形象丰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

满、鲜明、生动。心理。

“点”的详细描写和“面”朱敦儒的《好事近》:“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

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明灭。”“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

机结合。【作用】“点”,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

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

现广度。

正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

面接的描写,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

侧即对主要描写对象的周围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

面的事物进行描写。【作用】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

使主要描写对象更鲜明,更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突出;使感情抒发更加充

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7

空间。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进行“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议论评价的、论说,通过事实材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诗人喜爱菊

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观点、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见解的一种表达方式。的赞美。

诗人在诗歌中以第一人称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

抒“我”为抒情主体,坦露襟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情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

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

法。又叫直抒胸臆。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

以哀写哀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碧蓝的天空和茫茫的

江水,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情谊。

借以乐衬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抒景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

抒以乐衬乐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

情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

间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接以哀衬乐不破楼兰终不还。”【析】前两句写悲凉孤寂

的边塞风景,衬托出戍边战士杀敌报国的信念。

寓指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

情地把主观感情熔铸到鸟惊心。(杜甫《春望》)写景中融入了诗人对

于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景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

融情。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

托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物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此诗以梅自喻,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志化的色彩。

托“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

物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托物寓理。

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

咏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回。淮水东别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史材,借登高望远、咏叹【析】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六朝兴亡人事

抒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变迁感叹,以及对国势衰微的感慨。借古讽今,

怀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希望统治者吸取教训。

托古讽今等目的。

8

篇章结构

说明作用例赏析

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

见全篇主要内容。有时垫下全文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山基调。首句概括写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

大”之情,下联儿童的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

中了。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

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黄叶飞。”(王勃《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

结情作结。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

情【作用】使得诗歌“此时无情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琵琶起舞换

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

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卒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

章的心志或情怀。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

显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

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见,1。

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

照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

应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

交待。【作用】文章前后才能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

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

脉络;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心情。

严谨。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

【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析】

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

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

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题中的“送”字。

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

线、时线、地线等。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

线【作用】有利于理顺内容,掌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析】

索握其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

情。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之感。

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

谨的一种手段。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过【作用】“承上启下”,这有【析】一个“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

渡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凉一一这似乎不是考“诗歌结构”。但我们要回

另一层是内容上的。结构上就答第二问,就必须注意到:正是由“凉”这个字,

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诗人将笔触从“床上之月”巧妙自然地过渡到“梧

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内容上桐缺处”的“天上之月”,让“梧桐”、“月影”

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进入画面与“凉床”组合,共同渲染愁情,从

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9

还家

战士

归,

破吴

勾践

越王

》“

览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