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科_第1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科_第2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科_第3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科_第4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学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颜色表达曾考點颜色表达与旧大纲的异同或新增部分公共基础部分第壹章绪论第壹节公共管理的含义与功能壹、公共管理的含义14二、公共管理的特性151、公共性2、服务性3、合作共治性三、公共管理的功能171、經济功能2、政治功能3、社會功能第二节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壹、公共行政時期(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191、公共行政時期(1887-1960)(选择)2、新公共行政時期(1960-1980)二、新公共管理時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19(选择)第三节公共管理准则壹、以人為本的准则20(案例)二、公共利益至上的准则21三、公众参与的准则21复习参照:壹、名詞公共管理15二、选择題1、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的两個時期:19-202、公共行政時期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两大基本框架之下。193、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時期重要区别在于:19-20三、简答和论述題1、简述公共管理的功能?17-182、根据历史分期的措施,可将公共管理總体上分為哪两大時期?請简要论述。19-203、简述公共管理的三准则:以人為本;公共利益至上;公众参与。20-21第二章公共组织第壹节公共组织的含义和功能壹、公共组织的含义22(新增)1、组织的定义及其要素2、公共组织的含义和范围二、公共组织的特性23(新增)1、公共性2、社會性3、合法性4、服务性5、非营利性6、民众参与性7、公開性三、公共组织的功能25(新增)1、服务功能2、經济功能3、政策与法律功能4、社會保障功能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类型和构造壹、公共组织的类型29(相似)1、集权制与分权制2、完整制与分离制3、首長制与委员會制(论述)4、层级制与职能制(选择)、(简答)二、公共组织构造32(变化)1、公共组织构造的层级构造2、公共组织的分部构造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选择)第三节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新增)壹、政府组织331、政府组织的定义2、行政机关(名詞)3、立法机关(名詞)4、司法机关二、非政府公共组织351、非政府组织的含义2、社會团体3、社會中介组织4、民办非企业單位5、事业單位第四节非正式组织壹、非正式组织含义37(相似)(名詞)二、非正式组织的特性与类型371、非正式组织的特性2、非正式组织的类型三、非正式组织的构造与功能371、非正式组织的构造2、非正式组织的功能(论述)(简答)复习参照:壹、名詞公共组织25非政府组织35非正式组织37集权制29二、选择題1、公共组织的特性:公共性;社會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民众参与性;公開性232、公共组织的功能:1、服务功能2、經济功能3、政策与法律功能4、社會保障功能25三、简答与论述1、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陷。29-302、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几种类型。383、怎样认识非正式组织的功能?第三章公共事务(新增)第壹节公共事务的含义与功能壹、公共事务的含义38二、公共事务的性质401、公益性2、非营利性3、规模性4、阶级性三、公共事务的功能411、公共服务功能2、社會管理功能3、市場规制功能4、宏观调控功能第二节公共經济事务壹、宏观經济调控与市場监管431、加强宏观經济调控与市場监管的意义2、宏观經济调控与市場监管的重要内容二、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441、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2、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三节公共事业壹、文化事业461、文化事业的意义2、我国文化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二、教育事业461、教育事业的意义2、教育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三、科技事业471、科技事业的意义2、科技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四、卫生事业481、卫生事业的意义2、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第四节公共资源管理事务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事务48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2、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事务501、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2、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三、公共物质资源管理事务501、公共物质资源管理的意义2、公共物质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第五节社會安全事务壹、社會治安511、社會治安管理的意义2、社會治安管理的重要内容二、社會保障521、社會保障的意义2、社會保障的重要内容第四章公共政策(新增)第壹节公共政策的含义、特性与功能壹、公共政策的含义531、公共政策的定义2、公共政策含义的解释二、公共政策的特性551、认识公共政策的特性必须遵照的原则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性三、公共政策的功能561、作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2、作為公共管理的手段3、作為利益关系的调整器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类型壹、分派性政策、调整性政策、自我调整性政策和再分派性政策571、分派性政策2、调整性政策3、自我调整性政策4、再分派性政策二、總政策、基本政策和详细政策571、總政策2、基本政策3、详细政策三、政治政策、經济政策、社會政策和文化政策581、政治政策2、經济政策3、社會政策4、文化政策第三节公共政策過程壹、政策制定58(变化)1、政策問題的认定2、公共政策议程3、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合法化二、政策执行591、政策执行的含义2、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因三、政策评估611、政策评估的含义2、政策评估的意义四、政策监控621、政策监控的含义2、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3、政策监控的作用五、政策终止631、政策终止的含义2、政策终止的特性第五章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新增)第壹节公共伦理壹、公共的含义、内容和特性1、公共伦理的含义2、公共伦理的基本内容3、公共伦理的基本特性二、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1、公共伦理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深化行政改革的内在规定3、建立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树立對的的公共伦理观4、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防止和惩办腐败的重要措施第二节公共责任壹、公共责任概述681、公共责任的定义2、公共责任的特性和类型3、公共责任的作用二、公共责任体系的形成691、国家尚未产生之前人类责任意识的形成2、公共管理与公共责任体系确实立三、公共责任体系的内容701、公共责任意识2、公共责任制度3、公共责任意识向公共责任制度的转化第三节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壹、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本质731、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的含义2、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二、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731、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壹般作用2、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對公共管理人员的作用三、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74第六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新增)第壹节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含义与功能壹、公共部门战略的含义761、战略与公共部门战略的含义2、战备的构成要素与公共部门战略的关键内容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點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功能76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战略导向,关系到公共组织的兴衰存亡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對現代社會公共管理愈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對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對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對公共利益的挑战第二节公共部门战略的制定壹、战略规划及其在公共部门的应用791、战略规划及其内容2、战略规划在公共部门的应用二、战略规划的环节801、启動制定战略规划過程并获得壹致意見2、确认组织的权限与使命3、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4、SWOT分析5、提出组织面临的战略問題6、制定与选择战略方案第三节公共部门战略的实行壹、战略实行的含义821、战略实行的定义2、战略规划与战略实行的区别二、战略实行的重要内容821、编制战略实行计划2、编制战略实行计划的规定3、建立有效的组织构造4、抓住战略实行的关键5、关注利害关系人6、控制战略实行過程第七章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新增)第壹节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含义、特性与功能壹、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含义851、绩效的含义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含义二、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特性861、内容方面的特性2、要素方面的特性3、程序方面的特性三、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功能871、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是壹种有效的管理工具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有助于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3、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有助于监督公共部门的行為,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第二节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標体系壹、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標体系的含义89二、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標体系建构的原则891、公平公正原则2、系统全面原则3、持续稳定原则4、客观科學原则5、操作简便原则6、合用广阔原则三、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標体系建构的环节901、明确目的2、设计构造3、确定指標4、设定权重第三节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措施壹、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程序921、评估机构的设置2、评估主体的选择3、详细的评估操作二、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措施951、搜集资料的措施2、平衡计分卡措施3、中国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重要操作措施第八章公共管理改革(新增)第壹节公共管理改革概述壹、公共管理改革的含义97二、公共管理改革基本内容971、社會、市場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2、社會力量的运用和公共服务社會化3、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三、公共管理改革的意义981、促使公共管理更富有创新、開拓精神2、促使公共管理更為經济,減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3、促使公共部门更具有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4、促使公共管理提高效率5、促使公共管理系统更具有适应性6、促使公共部门更為负责第二节現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壹、現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背景及動因991、經济全球化是現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壹种推進力2、社會和人口原因的变化是現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地“推進剂”3、老式官僚体制(科层制)的失效和政府职能膨胀引起的财政危机為改革提供了直接的動因4、工商业模式的示范性影响是現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兴起的另壹种動因5、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現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壹种“催化剂”二、現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1001、以提高效率為目的的改革2、以小型化与分权為目的的改革3、以追求卓越為目的的改革4、以公共服务取向為目的的改革三、現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特點1011、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措施,探索建立“企业型政府”2、广泛推行协议制,实現公共管理的市場化3、分散公共管理职能,实行侵权改革4、推進公共管理信息經改革,逐渐推行電子政务第三节現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壹、現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1031、經济管理体制改革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事业管理体制改革4、社會管理体制改革二、現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1051、公共管理法制化2、公共管理民主化3、公共管理责任化4、公共管理服务化5、公共管理信息化6、公共管理高效化专业知识部分:行政管理學第壹章绪论第壹节行政管理概述壹、行政管理的含义1221、三种不壹样角度的解释(相似)2、行政管理的概念(相似)二、行政管理的产生及其精神1231、行政管理产生的背景2、行政管理的精神(扩展)3、現代行政管理的变化(扩展)三、行政管理的原则125(扩展)1、法制原则2、服务原则3、效率原则4、责任原则第二节行政管理的理论发展壹、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1261、古典理论2、行為理论3、决策理论(选择)4、系统理论5、新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变化)二、行政管理學在中国的发展131(变化)1、政府定位問題2、政府官员問題3、制度建设的创新問題4、依法行政問題(名解)5、观念更新問題第三节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對象和措施(新增)壹、研究的對象和范围132二、研究的措施1331、规范措施2、經验措施3、案例措施4、比较措施第二章行政职能(新增)第壹节行政职能的特點及其意义壹、行政职能的特點1341、执行性2、整体必3、多样性4、動态性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1351、研究行政职能對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動的方向的重點有著重要意义2、研究行政职能對行政组织建设有著重要意义3、研究行政职能對于行政管理過程的科學化有著重要意义4、研究行政职能對于增進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著重要意义第二节行政职能的构成壹、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1371、政治职能2、經济职能3、文化职能4、社會职能二、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138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第三节行政职能的转变壹、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391、行政职能转变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义市場經济体制的必然规定2、行政职能转变是迎接經应時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行政职能转变是实現經济社會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行政职能转变是深化政治体制需要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動因和基础二、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1341、职能重點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3、职能关系的转变第三章行政领导第壹节征领导概述壹、领导的含义144(新增)1、领导中心說2、互動說3、构造說4、目的說二、行政领导的含义145(相似)三、行政领导活動的要素146(相似)1、领导者2、被领导者3、领导目的4、环境四、行政领导活動的基本关系146(相似)1、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2、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关系五、行政领导者的产生与特性147(相似)1、行政领导者产生研究的三個阶段(选择)2、行政领导者的特性六、行政领导的失败与独特性149(相似)1、导致行政领导失败的四個原因2、行政领导的独特性第二节行政领导的构造与過程壹、行政领导的构造151(相似)1、正式构造2、非正式构造二、行政领导的過程154(相似)1、科學化過程2、艺术化過程(简答)第三节行政领导的方式、类型和内容(相似)壹、行政领导的方式1571、首長负责制和合议制(论述)(选择)2、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和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二、行政首長的领导类型1601、独断型的领导行為模式2、放任型的领导行為模式3、民主型的领导行為模式三、行政领导活動的内容1611、计划活動2、组织活動3、指挥活動4、控制与监督5、协调活動第四章行政决策第壹节行政决策概述壹、行政决策的含义与特點162(名解)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务的個人或组织2、行政决策的内容是行政事务3、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二、行政决策的类型1641、經验决策与科學决策(相似)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新增)3、确定型决策、風险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相似)4、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相似)5、單项决策与序贯决策(新增)三、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169(新增)1、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环节2、行政决策具有优化行政管理目的、节省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益的重要功能3、行政决策對的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社會以及各项事业的兴衰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新增)壹、行政决策枢纽系统1711、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特點2、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任务二、行政决策枢信息系统1741、行政决策枢信息系统的类型2、行政决策枢信息系统的作用三、行政决策征询系统1771、行政决策征询机构的特點2、我国征询机构的类型3、征询机构及其人员的作用第三节行政决策過程壹、决策過程的理论模型180(变化)1、理性决策模型2、有限理性决策模型(简答)3、渐進决策模型4、混合扫描决策模型二、行政决策過程的基本程序184(变化)1、决策問題的发現和诊断2、决策目的确实立3、决策方案的制定、评估民抉择4、决策的实行与完善三、我国行政决策程序和科學化、民主化189(新增)1、强化行政决策過程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過程的征询工作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第五章行政沟通第壹节行政沟通概述(相似)壹、沟通与行政沟通的含义1931、沟通的含义(名詞解)2、沟通的要素3、沟通的特性4、行政沟通的含义二、行政沟通的理论基础194(选择)1、民主参与理论2、决策制定理论3、動能组织理论4、人格尊重理论三、行政沟通的组织功能1941、搜集功能2、维持功能3、革新功能4、监控功能5、协调功能第二节行政沟通的种类、方式与形态(相似)(06、案例分析)壹、行政沟通的种类1961、正式沟通2、非正式沟通二、行政沟通的方式1971、沟通的方式2、文字沟通的优缺陷3、口頭沟通的优缺陷三、行政沟通的形态1981、连串式沟通形态2、放射式沟通形态3、循环式沟通形态4、放射——连串式沟通形态5、放射——循环式沟通形态6、连串——放射——连串式沟通形态第三节行政沟通的关系与過程(相似)壹、行政沟通的关系1991、有沟通中心和無沟通中心的沟通关系2、單向沟通关系和双向沟通关系3、正式的沟通关系和非正式的沟通关系4、直接沟通关系和间接沟通关系5、定型沟通关系和不定型沟通关系二、行政沟通的過程2101、发送者意愿的形成2、选择发送意愿的媒介3、将意愿转化為符号4、决定意愿发送的途径与時间5、接受者注意并接受信息6、接受者對意愿的理解7、接受者采用配合行動第四节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克服(相似)壹、行政沟通的障碍2021、心理障碍2、語言符号障碍3、认识和理解障碍4、意识形态与身份地位障碍5、组织规模、层级与专业化障碍6、非語言符号的模糊性引起的障碍二、沟通障碍的克服2031、下午沟通2、上行沟通3、語言体現4、沟通环境5、沟通手段6、沟通形式三、行政沟通的要领与准则2041、巴纳德的七项沟通原则2、孔茨和唐纳尔的沟通原则3、“良好沟通拾诫”第六章行政监督第壹节行政监督概述壹、行政监督的含义206(相似)(06名詞)二、行政监督的功能207(相似)1、行政督察2、行政纠錯3、行政防护三、行政监督的意义208(新增)1、维护正常的行政秩序2、保护国家整体利益3、提高行政荼效率第二节行政监督系统(相似)壹、壹般行政监督系统2101、壹般行政监督系统的含义2、中国現行的壹般行政监督系统二、专门行政监督系统2121、专门行政监督系统的含义2、西方国家的专门行政监督系统3、中国的专门行政监督系统第三节行政监督的内容(相似)壹、行政指派监督(07案)1、行政指派的含义2、行政指派监督的内容二、行政指导监督215(05选)1、行政指导的含义2、行政指导监督的内容三、行政评价监督216(07名)1、行政评价的含义2、行政评价监督的内容第四节行政监督的方式的原则(相似)壹、行政监督的方式2171、壹般监督与专门监督2、合法性监督与合理性监督3、常常性监督、定期性监督与不定期性监督4、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後监督二、行政监督的原则2191、合法性原则2、行動统壹原则3、弹性原则4、尊重下级原则5、幅度原则6、時效原则7、常常性原则8、公正性原则第五节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220壹、西方国家的行政监察制度220(相似)1、议會监察制度2、政府监察制度3、监察院制度二、我国行政监察与其他监督的关系221(相似)1、行政监察与人大监督2、行政监察与司法检察3、行政监察与党經检查4、行政监察与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06论述)5、行政监察与政协、社會团体的监督三、完善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223(07简答)1、加强制度建设2、构建行政监督网络第七章人事行政第壹节人事行政概述壹、人事行政的含义224(相似)二、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225(变化)(05简答)1、人事行政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关键活動之壹2、人事行政對社會和經济发展的推進作用三、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226(相似)(05简答)1、公平竞争原则2、功绩制原则3、依法管理原则第二节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演变226壹、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制度的历史演变226(新增)1、发生阶段2、发展阶段3、成熟阶段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历程228(新增)1、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05名)2、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三、中国特色的国愛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2301、新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新增)2、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确实立過程(相似)第三节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224壹、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232(新增)(07简答)二、职位分类233(相似)1、职位分类的含义2、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重要内容三、录取234(相似)1、录取的含义2、录取的原则四、考核、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235(相似)1、考核2、职务任免3、职务升降五、奖励与奖戒236(相似)1、奖励2、惩戒六、培训、交流与回避237(相似)(06选)1、培训2、交流3、回避七、工资、保险与福利239(相似)1、工资2、保险与福利八、辞职、解雇、退休与申诉控告239(相似)1、辞职、解雇2、退休3、申诉控告第八章行政措施(新增)第壹节行政措施概述壹、行政措施的含义241二、行政措施的重要特性2421、强制性2、权威性3、详细性4、层次性5、免费性三、运用行政措施的必要性2431、行政措施是社會、經济活動发展的需要2、社會主义市場經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措施3、运用行政措施是行政管理自身的规定四、行政措施的利弊243五、运用行政措施的原则2441、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2、坚持详细指导的原则3、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第二节行政措施的基本内容245壹、經济措施2451、經济措施的含义2、經济措施的特點3、經济措施的利弊4、运用經济措施的原则二、法律措施2471、法律措施的含义2、法律措施的特點3、法律措施的利弊4、运使用方法律措施的原则三、行為措施2501、行政措施的含义2、行為鼓励的方式第三节電子政务与行政措施現代化壹、電子政务的概念与特點2501、電子政务的概念2、電子政务的特點二、電子政务的内容及其功能2511、電子政务的内容2、電子政务的功能三、電子政务對行政措施現代化的意义2531、電子政务有助于改善既有行政管理措施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2、電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措施和行政措施3、電子政务為全面实現行政管理的自動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公共基础部分:公共管理學第壹章绪论1、公共管理的含义:P15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关键的公共部门整合社會的多种力量,并广泛运用政治的、經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措施,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的品质,從而实現公共的福利和公共利益的壹种管理活動。2、公共管理的性质(特性):P17公共性(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和公共参与性,公共管理是壹种以公共权力机构為主体、非政府的其他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以及公民共同参与的對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動);服务性(管理就是服务,以政府為关键主体的公共组织所实現的公共管理的种种活動,都是為实現公共利益的目的和履行公民赋予的使命发明条件、提供服务。);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推崇治理就是要推進和实現政府与公民社會的合作共治,這不仅是對市場失灵和政府失效救治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民主化進程发展的规定使然,政府不应當独自行使公共治理的职能,而应當与其他组织乃至公民共同承担公共治理的责任。)3、公共管理的功能:P18經济功能、政治功能、社會功能。4、根据历史分期的措施,我們可以将公共管理總体上分為哪两大時期?請简要论述之。P19以欧文·休斯和罗森布洛姆的原则,将公共管理總体上分為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两大時期,而公共行政時期(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又分為两大详细阶段:壹是老式公共行政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阶段。公共行政時期也可称為老式的公共管理時期,历時90年。從總体上看,它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這两大基本框架下的。新公共管理時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今)5、简要地论述公共管理的三大准则。P20以人為本的准则:公共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实現公共福利最大化,因此在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必须牢记公共管理的宗旨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壹切公共管理活動的目的,社會公平与民主的维护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价值,假如缺乏人本义的终极关怀,公共管理主线不具有“合法性”。公共利益至上的准则:公共管理不应當仅仅是壹种统治方式和政治控制的方式,而应當重要是壹种推進、实現和维护社會公共利益的方式。公众参与的准则:公共管理必须有代表性和回应性,通過度权扩大参与,增强社會和公民的责任感。第二章公共组织1、公共组织的概念和范围。P22公共组织是指人們為了实現社會公共目的,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壹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有关公共组织的范围,美国學者菲利普·科特勒從人的需要出发,站在社會經济的角度出发将社會组织划分為三大部门:第壹部门是企业;第二部门是政府;第三部门是非营利组织。以此来看,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我国,改革開放後,經济、社會的迅速转型引起了公共管理格局的变化,公共管理领域正在形成两大块:国家机关的公共行政(广义)管理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公共事务管理。從组织系统来看,前者包括行政(狭义)、立法、司法机构,称為政府(广义)组织;後者包括事业單位、小区管理型组织、社會团体与民办非企业單位,称為非政府公共组织。两者统称為“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的特性有:公共性、社會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民众参与性、公開性。公共组织的和功能:服务功能、經济功能、政策与法律功能、社會保障功能。P232、分述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性质和功能。P33广义政府组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政府组织壹般具有如下基本特點: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對国家和社會公共事务的管理;政府组织從事公共管理的手段是行政权力;政府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公共物品;政府组织行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非政府组织简称NGO,它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由民间自愿组织起来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具有非营利性、政治性的社會组织。壹般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非學派性,实行自主管理,并且具有壹定志愿性质的、致力处理多种社會性問題的社會组织。3、简述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优缺陷P29集权制指行政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長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長把持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在服從命令、听從指挥的被動地位,壹切行政行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長的指令来行動,自主权很少。分权制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長予以下级充足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進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集权制長处:(1)政令统壹,便于统壹领导、统壹指挥;(2)由于权力集中,行政首長反应灵活,决策及時,效率较高;(3)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4)统壹意志,统壹行動,有集体观念,能增强团体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動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集权制的缺陷:(1)组织构造比较僵化,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因此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积极性,不也許发挥下级的聰颖才智,导致消极情绪,使组织缺乏活力和发明性;(2)产生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并导致决策失误,易出現文山會海、公文旅行,挥霍時间和资源;(3)层级過多导致信息传递缓慢,對外部环境反应较慢,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4)集权制易于走向高度集权的家長制。分权制長处:(1)独立自主,可以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的,進行决策和管理;(2)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助于调動下级的积极性和积极性;(3)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請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對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迅速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4)职能分工明确,有助于专业化管理。分权制缺陷:(1)导致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壹意志和進行统壹领导和统壹指挥;(2)不易于集中资源,统筹全面发展;(3)過度分权轻易导致各自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4、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P32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合适。壹般来說,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許多有关原因决定的。5、简述政府组织的几种类型。P33立法机关:指壹切有权制定、修改、解释、补充或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组织和個人。广义的立法机关其主体不仅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某些社會组织,如政党等,還包括在国家机关之上的作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君主。狭义的立法机关仅指依法行使立法权,制定、承认、修改、解释、补充或废止法律的国家代议机关。行政机关: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通過强制和非强制手段對国家經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等事务進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司法机关:是行使国家司法权的机关。狭义上讲,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等司法权力,是代表国家专门行使司法权的机关。广义上讲,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外,负责對大量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的公安机关、国家案例机关等机关也属于司法机关或具有司法机关的性质。6、简述非政府组织的几种类型。P35社會团体:指由中国公民自愿构成,為实現會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营利性社會组织。社會中介组织:是在市場經济条件下出現的,介于政府和社會之间,起到服务、协调、监督、公证等作用的各类组织。民办非企业單位:指由企事业單位、社會团体、其他社會力量及公民個人运用非国有资产举行的,面向人民群众從事社會福利、小区服务、教育文化卫生领域服务的小型组织。事业單位:在我国,事业單位自新中国成立後来就存在,是指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行或者其他组织运用国有资产举行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活動的社會服务组织。7、怎样认识非正式组织的功能。P37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来源于霍桑试验。初次提出這壹概念的是巴纳德。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组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壹致、未經人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功能有两种:正功能和负功能。正功能重要体現為:(1)可以调整、弥补正式组织的局限性;(2)可以加强组织内部沟通,使组员愈加紧捷、迅速地理解组织多种措施的意图;(3)可以有助于组员内部凝聚力的增强,发挥统壹组员、安定组织的作用;(4)可以使组织组员遵從团体的文化价值规范,進而增進团結,使组织保持友好壹致;(5)有助于對组织组员的控制,進而影响和规范人的行為;(6)可以給组织组员以社會满足感;(7)改善组织气候,有助于组织目的的实現,增進人的全面发展。负功能体現為:(1)抵制正式组织的变革;(2)也許与正式组织的任务相冲突;(3)传播谣言;既然非正式组织在任何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那么,對這种現象既不能壹概否认,也不能视而不見、听之任之,而应當予以足够重视,因势利导,扬長避短,最大程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正功能,尽量減少其负功能。第三章公共事务1、公共事务含义:指那些波及全体社會组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规定,关系期整体生活质量的壹系列活動,以及這些活動的最终止果。其特性是公益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和阶级性。P402、公共事务有哪些区别于私人事务的独特功能?公共服务功能;社會管理功能;市場规制功能;宏观调控功能。P423、公共經济事务重要包括哪些重要的内容?(1)宏观經济调控与市場监管;(2)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P434、公共事业重要包括哪些重要内容?公共事业重要包括文化事业、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P465、社會安全事务重要包括哪些内容?重要包括社會治安与社會保障。P516、公共资源管理事略包括哪些内容?重要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事务;公共物质资源管理事务。P48第四章公共政策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特性?P54;P56公共政策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期期為实現壹定的社會政治、經济和文化目的所采用的政治行動或所规定的行為准则,它是壹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措施、措施、条例等的總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性:(1)由特定的主体即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現了主体的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現特定目的或目的;(3)体現為由壹系列行為所构成的行動過程,是政府為处理特定社會問題以及调整有关利益关系而采用的政治行動;(4)是壹种行為或行為规范。2、公共政策的功能是什么?P56(1)作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2)作為公共管理的手段;(3)作為利益关系的调整器。3、公共政策的类型有哪些?P57(1)分派性政策、调整性政策、自我调整性政策和再分派性政策;(2)總政策、基本政策和详细政策;(3)政治政策、經济政策、社會政策和文化政策。4、简述公共政策過程?P58(1)政策的制定:政策問題的认定;公共政策议程;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与合法化;(2)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付诸实践、处理实际政策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将政策理想变為政策現实的過程,包括组织和物质准备、政策分解、政策宣传、政策试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功能环节的壹系列活動。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因有政策問題的特性、政策自身的原因及政策以外的原因;(3)政策评估,是根据壹定的原则和程序,對政策的效果作出判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為何能获得成功,或者為何导致失败等的壹种政策活動,目的在于获得有关這些方面的信息,作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善和制定新政策的根据。(4)政策监控:是為到达政策方案的预期目的,防止政策失误,對政策過程尤其是执行阶段進行监控,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厉性,包括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動环节。政策监控的作用在于保证政策的合法化、保证政策的贯彻实行、实現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促使政策终止。(5)政策终止:即在政策实行并加以认真评估之後,发現该政策的使命已經完毕,成為多出的、不必要的或不起作用的,采用措施予以結束的過程或行為。政策终止的特性有强制性、更替性、灵活性。5、政策评估的意义是什么?P61(1)政策评估是检查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走向的重要根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4)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科學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第五章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1、简述公共伦理的含义、内容和特性。P64公共管理是用以规范公共管理主体行為、以保证公益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現公益事业目的的准则体系,称為公共伦理。公共伦理的基本内容:公共伦理观、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公共伦理的规范和范围、公共行為的伦理选择、公共伦理的道德修养及养成机制、公共伦理的制度建设等。公共伦理的基本特性:非强制性、广泛渗透性、义务本位性、灵活性。2、简述公共伦理建设的意义(公共伦理的基本功能)。P67(1)公共伦理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2)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深化行政改革的内在规定;(3)建立服务型政府首先要树立對的的公共伦理观;(4)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防止和惩办腐败的重要措施。3、简述公共责任制度的类型。P71公共责任制度的基本类型:(1)無限责任制;(2)無责任制;(3)有限责任制。我国责任制度的内容:(1)宪政责任制;(2)政党责任制;(3)有限目的管理责任制;(4)公仆责任制。4、简述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的本质及其作用。P73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公共管理者在從事公共管理活動中应當遵照的职业道德行為准则。其本质是:(1)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是是主观与客观的统壹;(2)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壹。其作用是:(1)壹般作用:對公共管理過程中特定道德秩序有维护作用;對以法律规范為主的其他社會规范作用有补充作用;對社會有教育和示范作用;對文化的传承和開创有增進作用。此外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规范可以增進經济基础的发展和深入巩固,并影响社會生产力的发展。(2)對公共管理人员的作用:對公共管理人员行為的导向作用;對公共管理人员行為的规范作用;對公共管理人员行為的调整作用。5、简述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P74公共管理者职业道德关键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以依法执行公务、服务群众、奉献社會為重要内容,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做人民满意的公共管理者。其内容有:(1)作為壹种执行政治任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公共管理者必须有政治方面的职业道德规定,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清正廉洁,艰苦朴素;顾全大局,团結协作;忠诚诚实,实事求是。(2)作為壹种公共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公共管理者必须有工作方面的职业道德规定,即遵纪遵法,依法管理;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刻苦學习,精通业务;谦虚谨慎,文明礼貌。第六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公共部门战略的含义是什么?P76公共部门战略是公共部门在對自已所处的环境進行考察和审阅的基础上,對组织的目的、長遠发展目的、政策方略、实行环节進行的筹划和安排,是對组织在社會中的位置進行的定位。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點有哪些?P77(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前瞻性的面向未来的管理;(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著重于较長遠的、總体的谋略;(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组织寻求成長和发展机會及识别威胁的過程;(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直覺和理性分析的結合;(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過程。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功能有哪些?P78(1)公共部门管理的战略导向,关系到公共组织的兴衰存亡;(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對現代社會公共管理愈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有助于应對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4、简述战略规划及其内容。P79战略规划是组织高层管理者在分析和解讀组织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的努力与過程。其目的在于识别环境對组织的挑战,指导组织對此作出反应,以适应环境和获取更大、更長遠的发展。其内容有:战略范围;资源布署;战略阐明;最佳协调作用;5、简要阐明壹下战略规划的环节。P80按照布莱森战略规划模式,战略规划重要有如下几种环节:(1)启動制定战略规划過程并获得壹致意見;(2)确认组织的权限与使命;(3)分析组织的内外环境;(5)提出组织面临的战略問題;(6)制定与选择战略方案。6、简述控制战略实行的過程与方式。P84從战略管理整体来看,控制战略实行的過程,关键在于建立壹种敏捷有效的反馈控制机制。控制战略实行過程包括如下几种方面:(1)建立控制系统,确定控制关键原因和控制原则;(2)监测战略实行环境和工作進展状况,发現問題,找出原因;(3)研究采用措施,纠正偏差,保证战略方针实行和目的实現。第七章公共管理绩效评估1、简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性。P86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就是對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公共企业等特定的社會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的過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經济原因与伦理政治原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壹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進行评审界定。特性:(1)内容方面的特性: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壹种综合性的范围;(2)要素方面的特性: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壹种完整的系统;(3)程序方面的特性: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是壹种動态的過程。2、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功能是什么?P87(1)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是壹种有效的管理工具;(2)有助于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3)有助于监督公共部门的行為,改善公共部门的形象。3、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標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哪些?P89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標体系要体現公平公正、系统全面、持续稳定、可靠客观、操作简便、合用广阔的原则。4、简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標体系建构的环节。P90(1)明确目的。绩效目的是對评估對象的期望成果,對公共管理绩效的衡量就是以既定的目的為准来衡量其成果与否到达预定目的的活動。(2)设计构造。指標体系的构造就是构成公共管理绩效评估指標体系的框架、维度和边界。(3)确定指標。根据指標体系构造,评估指標的设计可以详细化為基本指標的设定和修正指標确实定。(4)设定权重。详细而言,對评估指標体系中各项定量指標,应根据指標各项原因進行排序,通過回归分析确定其权值,因此壹切有关排序的处理,也可當做权值的处理措施。5、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程序包括哪几种方面?P92(1)评估机构的设置:组建评估管理机构;设置专家征询机构;选聘评估中介机构。(2)评估主体的选择:综合评估组织;直管领导;公众或行政相對人;自我评估主体;特定评估主体。(3)详细的评估操作:明确评估目的,确定评估時机;确定评估對象,制定评估详细方案;设计评估调查内容,下达评估告知書;搜集基础资料,确定评估计分原则;评估工作小组的评议;评估成果的形成,撰写评估汇报;评估成果的分析和运用。6、简述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措施。P95(1)搜集资料的措施。运用官方的记录;培训观测者的措施;工作原则措施;公众/顾客意見调查。(2)平衡计分卡措施;(3)中国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重要操作措施:“绩”与“效”相結合的措施;“人”与“事”相結合的措施;“内”与“外”相結合的措施。第八章公共管理改革1、简述公共部门改革的含义和基本内容。P97公共管理改革是對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构造進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壹种政治行為,它波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個社會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方面,其目的是為了优化公共组织构造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會发展变化的规定。基本内容:(1)社會、市場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2)社會力量的运用和公共服务社會化;(3)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2、简述公共部门改革的意义。P98(1)促使公共管理更富有创新、開拓精神;(2)促使公共管理更為經济,減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3)促使公共部门更有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4)促使公共管理提高效率;(5)促使公共管理系统更具有适应性;(6)促使公共部门更為负责。3、简述現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P100(1)以提高效率為目的的改革;(2)以小型化与分权為目的的改革;(3)以追求卓越為目的的改革;(4)以公共服务取向為目的的改革。4、简述現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特點。P101(1)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措施,探索建立“企业型政府”;(2)广泛推行协议制,实現公共管理的市場化;(3)分散公共管理职能,实行分权改革;(4)推進公共管理信息化改革,逐渐推行電子政务。5、简述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P103(1)經济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是從經济体制改革入手并且在此後相称壹段時间内,經济体制改革仍将是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重點。改革包括国家的宏观經济体制和政府對公共經济管理的体制。国家的宏观經济体制包括對国家基本經济体制即社會主义市場經济体制确实立、政府對宏观經济规范和监管等;政府以公共經济管理包括政府對国有资产的管理、對公共财政和政府内部經济事务的管理。(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從政府与社會的关系看,其关键是政府职能转变;從政府内部管理看,政府应深入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大力精简机构,減少政府行政開支,节省行政成本;深入完善公务员制度,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壹种開明、廉洁、高效的政府。(3)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前要深入加强對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文化事业單位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渐建立以公共利益為价值取向的与社會主义市場經济体系相适应的高效的事业管理体制。(4)社會管理体制改革。在社會管理体制中,关键是培养社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机制。為此要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规范并充足发挥其作用;同步要加强公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努力完善都市居民自治制度和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充足发挥公民在社會管理中的自治作用。6、简述現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P105(1)公共管理法制化。我国正在建立社會主义的法治国家,公共管理必须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公共管理民主化。法制化必须与民主化同步進行,坚持公共管理的公開性,增長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會各方面對公共机构的直接监督,扩大公众参与。(3)公共管理责任化。法治政府同步也是责任政府,推行责任制就是對每個机构和每個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進行明确划分。真正做到职到人、责任到人、权力到人。(4)公共管理服务化在現代化社會大生产和市場經济运行的生产中,政府应由“大政府”現“小政府”转变,從經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5)公共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對公共管理产生影响巨大,公共管理現代化的途径在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化,即大力推行電子政务。(6)公共管理高效化。現代化社會节奏加紧、重视效率,公共管理要有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创新精神,深入提高管理效率。专业知识部分:行政管理學第壹章绪论1、行政管理的定义和功能是什么?P123行政管理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動。行政管理的功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沟通、监督、决策、鼓励、预算、汇报等。2、行政管理的原则有哪些?P125法制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原则;责任原则。3、试论述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P126西方現代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開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两個標志性事件预示了些研究開端:壹是1887年美国總统伍德罗·威尔逊刊登的《行政學之研究》;二是1926年罗纳德·怀特撰写的美国第壹本教科書《公共行政原理》。(1)古典理论,也称程序學派和制度學派。其出发點和目的是“效率和經济”,重视行政程序、组织构造和行政原理的研究,著重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這些管理功能。重要代表人物有:壹是被称為程序學派创始人的法国人享利·法约尔。19出版《工业管理及壹般管理》,首先他指出管理是企业的职能之壹,并继而指出管理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另壹方面提出了著名的管理14项原则,强调了集体精神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再次還提出了著名的“法约尔跳板”。此外,他還认為,组织的效率取决于组织的某些内在要素,要注意對员工的培训。第二位代表人物是馬克斯·韦伯,他第壹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官僚制的特性,并分析了它在西欧工业社會中的作用。官僚组织是壹种以管理為目的的社會组织特定形式。他的官僚制理论是和他的权威理论联络壹起的,在他看来,以理性权威為特性的官僚组织体現了与工业社會相吻合的组织特性。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學管理的创始人泰罗。他通過强调研究時间和動作以获得人与机器的最高效能,開创了壹种追求效率的時代。科學管理的实质是在壹切企业和机构中的工人們的壹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這些工人們看待其工作责任、其同事和雇主的壹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步也是管理方面的廠長、雇主、董事會對其同事、工人的壹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古立克和厄威克在《行政學散认》中归纳了大典學派提出的基本原理:通過管理来协调的组织构造是合理和有效管理的关键,人应當恰如其分地适应构造;组织应當根据服务的目的、任用的程序、处理的人事、進行工作的地方這四個原则来建设;命令统壹或由壹种上司指挥是到頭重要的,多頭指挥會产生混乱和冲突;权责相符,通過层级授予下级,高层管理应限于提出原则和检查执行状况;较小的控制幅度;系统的计划是组织必须具有的壹种功能。(2)行為理论。其經历了壹种從“人际关系”到人类行為科學的发展過程。初期的行政研究重视组织构造、组织程序以及行政管理原理的研究,對人的假设是“經济人”,忽视了對于“团体人”的研究。20世纪代末30年代初,哈佛大學梅奥主导了霍桑试验,用“社會人”的概念取代了“經济人”的概念,同步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引入管理學,认為在任何正式组织中都存在著非正式组织,要重视其作用;其後,40年代,心理學家馬斯络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說”,认為人的需要可分為五大类,按先後次序分别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現需要。20世纪60年代,麦格雷戈提出了分别建立在對人性不壹样假设基础上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原因理论是壹种有关人的鼓励的理论,他把影响人們行為的原因提成保健原因和鼓励原因。此外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豪斯的目的——途径理论等也是有影响的鼓励理论。(3)决策理论。西蒙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行政行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開创了對决策的研究。他认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者在决策過程中的理性是有限的,因而主张“满意”来取代理性决策模式追求的最佳。另壹有影响的决策理论是林德布洛姆的渐進决策理论。其认為政策的制定是以往政策的小小修正而已,政策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會危及社會的稳定。埃佐尼的综视(也称混合扫描)模式是壹种将理性模式与渐進模式結合起来的模式,其把决定辨别為主线性决定和非主线性决定,渐進措施合用于非主线性决定,而在波及主线性决定期,理性性决策模式则更合用。這两种措施壹起使用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4)系统理论。切斯特·巴纳德是第壹种把组织看作是壹种社會系统的理论家,他认為组织是壹种协作的系统并包括三個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的和信息联络。他是非正式组织概念的提出者,也是均衡理论的提出者,他认為组织通過向個人提供刺激,以使個人作出回报,從而使组织和個人之间维持壹种均衡,组织的管理在于维持這样壹种均衡。20世纪六七拾年代系统理论又引起出两大理论,壹是裏格斯的生态理论,他认為行政生态要探讨的是各国的详细国情怎样影响并塑造该国的行政,反過来,公共行政又是怎样影响该社會的的发展的。二是权变理论认為不存在壹种對反有管理者都合用的壹般理论,管理都是因時、因人、因条件而发生变化的。在此较有影响的是卡斯特的用权变观點對组织的分析及菲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式。(5)新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許多国家的政府進行了壹場以新公共管理為旗号的公共行政改革,其表明了政府的市場、企业式的管理趋向,并以到达某些目的:提高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效率,缩小政府规模,減少政府開支,提高服务质量,即以企业精神履行公共部门。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被称為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改革藍图的著作《改革政府》中,勾勒出了壹种新的政府形象。4、新公共管理实践的特性是什么?P130“新公共管理运動”的实践,体現出与老式公共行政模式重大的差异,如更重视管理绩效和管理效率,更重视市場的力量,更重视管理的弹性而不是僵化,更重视公共部门运行于其中的有关的政治环境,更重视私营部门管理方式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等等。如将政府的某些功能通過市場的测试而承包出去;把公众视為公共管理机构的客户,向客户作出承诺,明确服务原则;在资源使用中强调整省,以削減直接成本,提高劳動效率,以较少的代价做较多的事情;在公共部门引入更多的竞争,包括任期协议、公開的投標程序,并使竞争成為減少成本和提高原则的关键。總之新公共管理运動的实践体現了政府的市場、企业式的管理改革趋向,是壹种以企业精神改造公共部门的运動。5、我国行政管理必须处理好哪些問題?P131(1)政府定位問題;(2)政府官员問題;(3)制度建设和创新問題;(4)依法行政問題;(5)观念更新問題。6、简述行政管理學的研究范围和措施。P132研究范围:人們把行政管理定义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動,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這壹活動的规律。因此其研究范围就是构成這壹活動原因:人、构造和過程。這裏的人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人员,即政府公务员;构造是指管理活動赖以進行的形式;過程体現為行政管理活動的動态层面,它壹般是由行政管理的功能构成。研究措施:规范措施;經验措施;案例措施;比较措施。第二章行政职能1、试述行政职能的特點及其意义。P135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壹定期期内,根据社會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經济和社會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特點:执行性、整体性、多样性、動态性。意义:(1)研究行政职能對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動的方向和重點有著重要意义;(2)研究行政职能對行政组织建设有著重要意义;(3)研究行政职能對于行政管理過程的科學化有著生要意义;(4)研究行政职能對于增進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著重要意义。2、行政职能由哪几部门构成?试论述每壹部分的详细内容。P137(1)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重要包括统治职能、民主职能、軍事保卫与對外交往职能;經济职能,指政府在社會經济生活中承担的职责范围及应发挥的功能作用,這是政府的壹项基本职能;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學艺术等方面的管理;社會职能,包括社會服务与社會控制职能、社會安全职能、环境保护职能。(2)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3、试述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P139(1)行政职能转变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义市場經济体制的必然规定;(2)行政职能转变是迎接經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3)行政职能转变是实現社會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行政职能转变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動因和基础。4、试述行政职能转变的详细内容。P141(1)职能重點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由运用行政手段為主向运用經济手段為主,并将經济手段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結合起来;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為主。(3)职能关系的转变: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場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會的关系;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第三章行政领导1、简述行政领导的要素。P146行政领导活動的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的和客观环境。2、行政领导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P149行政领导失败的原因:(1)体制的失败;(2)能力的失败;(3)性格的失败;(4)人生的失败;行政领导的独特性:等级性、权威性、综合性、服务性。3、怎样對的处理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的关系?P153(1)壹种成功的领导者应當集正式领导与非正式领导于壹身;(2)注意协调同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注意使他們的作用有助于组织目的的完毕;(3)改善正式领导,消除潜伏在等级体制中的對抗性原因;(4)在必要状况下,對那些阻碍正式组织目的实現的非正式领导者加以取代,從而促成整個非正式组织的瓦解。4、简述行政授权艺术的类型与原则。P156类型: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原则:(1)因事择人,视能授权;(2)明确权责,适度授权;(3)授权留责,监督控制;(4)防止反向授权。5、怎样认识行政首長负责制与集体领导的关系?P159(1)集体领导不能替代首長负责制。集体领导并不意味著行政决策掌握在集体手中,不意味著决定的作出改由集体以少数服從多数的表决方式進行,不能借口集体领导而剥夺行政首長应當享有的权力。反過来,行政首長也不能借口集体领导而推卸责任。(2)首長负责制是壹种组织领导制度,而领导集体的分工负责只是壹种运作方式。在实行首長负责制的行政系统中,對整個行政机关的工作成果承担最终责任的只能是行政首長。行政首長握有权力,就要承担责任,這符合权责相称的原则。领导集体的個人负责有两方面的含义:壹是分工领域的工作负责,二是對行政首長负责。6、简述行政首長的领导类型。P160(1)独断型的领导行為模式。其長处在于领导者行事效率较高,缺陷是缺乏上下的感情交流,下级“满意程度”较低,下级壹般是被動地服從命令和指挥,积极性和积极性不易发挥。(2)放任型的领导行為模式,是壹种弹性或自由度较大的领导方式,领导者重感情交往,关怀下级的需要,并尽量满足他們的某些规定,同下级维持著壹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不過往往导致实际上的無人领导,工作常常处在混乱和無秩序状态,工作效率低。(3)民主型的领导行為模式,是居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壹促领导行為模式,也称為参与型的领导行為模式。這种领导方式既重视正式组织构造的作用、规章制度的作用,又不完全大权独揽,在某种程度上又设法使下级参与某些决策,善于在决策過程中发挥下属的作用。對决策的执行采用分权的方式進行,對下属工作的检查监督重要依托有壹定自主权的部门来進行。第四章行政决策1、简述行政决策的含义与重要特點。P163行政决策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個人為了有效地实現行政目的從多种也許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過程。特點:(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個人或组织;(2)行政决策的内容是行政事务;(3)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2、简述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P169(1)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环节;(2)行政决策具有优化行政管理目的、节省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益的重要功能;(3)行政决策對的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社會以及各项事业的兴衰。3、分析赫伯特·A.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的理论命題。P170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环节,現代管理學壹般把管理的重要职能概括為三项: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而决策则贯穿于各项职能之中。确定目的、抉择方案、制定计划属于决策的内容;设置机构、配置干部、分派权限同样需要决策;對工作的检查、监督、控制也需要决策。因此,正如赫伯特·A.西蒙所說,管理就是决策。整個管理過程实际上是壹种持续决策的過程,没有决策,也就無管理可言。4、简述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重要任务。P173行政决策枢纽系统也称為行政决策中心,是指领导、组织整個决策活動和最终從事抉择方案的领导关键。其重要任务有:(1)组织领导整個决策過程;(2)确定决策目的;(3)选择决策方案;(4)监督决策的执行。5、简述行政决策過程是壹种理性分析与党派相結合的過程。P183渐進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政策科學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他认為,决策過程并非理性决策理论所說的是壹种科學分析和理性思索的過程,而是壹种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結合的錯综复杂的、不停探索的過程。首先,决策過程是壹种不停探索、逐渐前進的過程。人們的决策活動是在边行動、边探索的過程中進行的。在绝大多数状况下,人們并不是在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案之後才去行動的,相反,人們在有了壹种大体的方向時便開始行動,通過“走壹步,看壹步”逐渐明确行動的目的并形成或完善行動的方案。另首先,决策過程是壹种利益冲突和价值分派的政治過程。在决策過程中由于利益集团发挥著很重要的作用,而不壹样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又是互相冲突,因此,决策過程也就成了壹种利益集团围绕著利益的争夺而互相冲突和斗争的政治過程,政府的决策实际上是對社會价值的壹种权威性分派。6、简述行政决策過程是壹种利益冲突和价值分派的政治過程。在决策過程中由于利益集团发挥著很重要的作用,而不壹样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又是互相冲突,因此,决策過程也就成了壹种利益集团围绕著利益的争夺而互相冲突和斗争的政治過程,政府的决策实际上是對社會价值的壹种权威性分派。假如壹种利益集团在社會中乃至在决策過程中占有更多的优势,那么它在這种价值分派中则占有更多的份额;反之,则占有更少的份额。因此,决策的形成往往不是某個决策者個人意志的成果,而是多种利益集团互相作用的成果。有人又把這种强调利益集团在决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理论称為团体决策模型。7、简述行政决策過程应當是理性决策与渐進决策的結合。P184出于對人类决策活動规律性進行较為全面的理论概括的考虑,阿·埃特奥尼提出了混合扫描的理论模型。他认為决策過程应當是理性决策過程与渐進决策過程的結合,或者說,在决策過程中既要运用理性决策措施,也要运用渐進决策措施。理性决策措施与渐進决策措施虽然均有其局限性之处,钽也均有其合理之处。問題不在于這两种决策措施与否有用,而在于什么状况下使用它們。在某种状况下,运用理性决策措施是合用的,在另壹种状况下,运用渐進决策措施比较合用,此外,在渐進决策過程中,详细到這壹過程的某個环节、某個方面的决策,也也許需要运用理性决策措施。并且在相称部分决策中,都不是單纯的理性决策措施和單纯的渐進决策措施所能处理問題的,只有把两者結合起来,才能顺利地作出决策。8、简述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學化和民主化。P18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方面進行了有成效的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思想和措施,但不可否认,在理论上還缺乏對决策程序及其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就目前我国政府决策的实践而言,在决策過程中還存在如下几方面的問題:(1)决策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工作存在著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問題;(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著“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問題;(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著“论而不证”的問題;(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著民主化程度低的問題。针對以上問題,要完善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提议從如下几信方面著手:(1)强化行政决策過程的信息工作;(2)强化行政决策過程的征询工作;(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第五章行政沟通1、行政沟通的特點与功能是什么?P193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组织中,單位与單位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為了实現组织的目的,用語言、方案、图片、動作等形式互换有关問題的内心感受、观念、意見、事实与信息,以期获得互相理解并产生壹致行為的過程。简言之,行政沟通应時開展行政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传递和理解的過程。沟通的四大特性:(1)互動性,沟通是人与人互相交往的過程;(2)媒介性,沟通必须借助壹定媒介来完毕;(3)期待性,沟通是壹种期待行為,總但愿获得對方的某种反应;(4)目的性,沟通是壹种有成果的行為。行政沟通的组织功能:搜集功能;维持功能;革新功能;监控功能;协调功能。2、行政沟通的理论基础有哪些?P194民主参与理论;决策制定理论;動能组织理论;人格尊重理论。3、多种行政沟通方式的差异与优缺陷各有哪些?P197(1)文字沟通的長处:在沟通发生之前,可以斟酌所要使用的文句,以求得最佳效果;可以防止转述時的遗漏和曲解;可以長期保留,以备後来查考;法律责任明确;見诸文字使人有谨慎之感。文字沟通的缺陷:沟通的接受者因教育的水准差异,接受的信息不壹,會有不壹样的沟通效果;文字的意义不壹,對于不壹样行业的人,同样的文字具有不壹样的意义;以有限的文字体現無限的意图,往往不能尽言;文字沟通往往不如口頭沟通亲切。(2)口頭沟通的長处:使對方感到亲切、富有人情味;可以當面获知對方的反应;可以用手势、語气或面部表情来增長沟通的效果;可以使文盲或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获知沟通的内容;比文字沟通迅速。口頭沟通的缺陷:轻易滋生谣言或误传;假如口齿不清或乡音過重,對方不易理解;非經记录無法保留;难以确定法律责任;不如文字沟通正式、规范。(3)以视听為媒介的沟通,即运用文字、图画、符号、实物、声音、光线等媒介来從事沟通,融合了前两者以到达预期的效果。壹般认為開會、面談等皆具有视听沟通的双重效果。當然选择何种方式進行沟通,需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异。4、行政沟通有何障碍?怎样克服?P202障碍:心理障碍;語言符号障碍;认识和理解障碍;意识形态与身份地位障碍;组织规模、层级与专业化障碍;非語言符号的模糊性引起的障碍;克服:下行沟通;上行沟通;語言体現;沟通环境;沟通手段;沟通形式。5、试述行政沟通的過程。P201沟通就是将信息带給對方,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带有個体情绪、认知、态度等心理特性,它不仅是壹种逻辑的传递,也是壹种理性与情感的混合交流。基于此,行政沟通的過程包括下列七個阶段:(1)发送者意愿的形成。发送信息的壹方,首先必须决定发送何种信息,也就是决定发送信息的内容。(2)选择发送意愿的媒介。媒介的选择应注意接受者的认知能力;接受者的数目;所发送意愿的性质。(3)将意愿转化為符号,當发送的媒介选定後,须根据媒介将意愿转化為壹连串的符号,以便通過媒介来发送。(4)决定意愿发送的途径与時间,同壹意愿可由发送者直接向接受者传递,也可以某個中介人為媒介向接受者传递。(5)接受者注意并接受信息。(6)接受者對意愿的理解。(7)接受者采用配合行動。6、怎样建立良好的行政沟通?P204行政沟通原则确实立相對其他行政學理论而言发展较晚,重要有下面几种行政沟通原则:(1)巴纳德的七项沟通原则。他提出用以沟通概念為中心的行政管理理论来观测组织及人际关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