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古代汉语考试大纲_第1页
2024年古代汉语考试大纲_第2页
2024年古代汉语考试大纲_第3页
2024年古代汉语考试大纲_第4页
2024年古代汉语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語》考试大纲課程内容与考核目的

本課程的考试规定為全曰制壹般高等學校汉語言文學专业古代汉語課程本科的結业水平。古代汉語課程的自學内容和考核目的是根据本課程的性质、學习目的以及自學考试特點编制而成的。自學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讀实践。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詞汇、語法、古代文献阅讀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讀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讀、古文句讀、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壹壹列出知识點,并提出详细的考核规定。其中,凡规定“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精确识记。凡规定“理解”的内容,所波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點直接有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語言环境中予以识别。凡规定“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处理古代汉語書面語中的有关問題,并指导對古書的阅讀。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规定: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多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這些知识来分析阐明同文字、詞汇、語法等内容有关的語言現象。

壹、文字部分

(壹)基本规定

理解中文的构造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點掌握象形、指事、會意、形声四种中文构造的特點,并能通過构造分析识别或理解常用中文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書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多种常見現象。

(二)考核目的和考核规定

1.中文的形体构造

(1)识记:許慎提出的“六書”中象形、指意、會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會意、形声四种中文构造的特點。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過的所有例字的形态构造类型,并能举壹反三,對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构造相似的汉子予以對的分析。

(4)应用: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們的互相关系。

2.中文本义与形体构造的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過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构造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3.古書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状况

(1)理解: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辨别這三种用字現象的区别。

(2)应用:理解本字、後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對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見通假字可以對的辨识。

(3)应用:理解分化字的类型,對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可以對的辨识。

(4)应用:理解异体字的类型,對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异体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异体字可以對的辨识。

二、詞汇部分

(壹)基本规定

理解古代汉語詞汇的特點。理解古今詞义的差异与沟通状况。掌握多义詞的义项分析措施及句中詞义的识别措施。识记指定教材中通论和文选注释部分所举的詞例。

(二)考核目的和考核规定

1.古代汉語詞汇的构詞特點

(1)理解:理解單音詞、复音詞、联绵詞、單纯詞、复合詞等概念,并能指出它們的区别。

(2)应用:能识别古代汉語文句中的單纯詞、复合詞、詞组,精确理解文意。

2.古今詞义的变化

(1)应用:理解古今詞义差异的几种状况:古代汉語詞汇义项的消失、古今义项的意义微殊。

(2)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所波及的古今詞义有差异的常用诗詞詞例,能說出它們在古書中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3)应用:掌握古今詞义的沟通。

3.壹詞多义現象

(1)识记:古代汉語多义詞及义项的概念。

(2)理解:多义詞中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概念及其互相关系。

(3)应用:對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探求本义的例字和分析引申义的例字可以對的分析。

(4)应用:能识别常用多义詞在详细文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還是假借义。

4.同义詞及其辨析

(1)理解:古代汉語同义詞的特點及其辨析措施。

(2)应用:掌握指定教材同义詞分析举例中所波及的同义詞,能简要阐明其意义的异同,并能在详细文句中辨别其使用方法。

5.应用:對于指定教材中提醒的單音詞在古書中的常用意义、古今意义的差异及其在現代汉語中存留的状况可以對的辨识。

三、語法部分

(壹)基本规定

在系统掌握現代汉語語法知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理解古代汉語的語法规则,重點掌握古代汉語比较特殊的語法現象和語法规则。

(二)考核目的和考核规定

1.古代汉語实詞的語法特點

(1)理解:古代汉語实詞的分类。

(2)理解:什么是詞类活用,以及詞类活用和詞的兼类的差异。

(3)動詞、形容詞、名詞

①应用:掌握形容詞、名詞用作壹般動詞的使用方法,能結合详细語境予以精确识别,并可以阐明其語法特點及意义。

②应用:掌握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使用方法,能結合详细語境予以识别,并可以阐明其語法特點及意义。

③应用:掌握形容詞、名詞的意動使用方法,能結合详细語境予以精确识别,并可以阐明其語法特點及意义。

④应用:掌握名詞充當状态語的多种类型及其作用,能在详细語境中予以识别,并可以阐明其語法作用及意义。

⑤应用:掌握古代汉語動宾关系的意义类型及双宾語,并可以結合详细語境予以精确识别。

(4)副詞

①理解:副詞的类型。

②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所举的詞例,能在古文阅讀中精确识别并阐明其意义和使用方法。

(5)代詞

①应用:掌握人称代詞“吾”“我”“余”“予”“女(汝)”“尔”“若”“而”“乃”“之”“其”“厥”所指代的人称及其語法功能,能在详细語境中予以识别并精确释义。掌握用在第壹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詞後的“侪”“属”“曹”等詞的意义并能精确翻译。

②应用:掌握指示代詞“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焉”“诸”的語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讀中精确识别并阐明其意义和使用方法。

③应用:掌握疑問代詞“谁”“孰”“何”“曷”“奚”“胡”“安”“焉”的語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讀中精确识别并阐明其意义和使用方法。

④应用:掌握無定代詞“或”“莫”的語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讀中精确识别并阐明其意义和使用方法。

⑤应用:掌握特殊代詞“者”“所”的語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讀中精确识别并阐明其意义和使用方法。

(6)数詞

①理解:古代汉語称数法的特點。

②应用:掌握名量和動量的特殊表达法以及约数的特殊表达法,能在古文阅讀中理解有关称数的内容并作精确翻译。

2.常用文言虚詞及其語法功能

(1)介詞

应用:掌握介詞“于(於、乎)”“以”“為”“与”的語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讀中精确识别并阐明其意义和使用方法。

(2)连詞

应用:掌握连詞“而”“以”“与”“则”“之”“雖然、然而、然則”的語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讀中精确识别并阐明其意义和使用方法。

(3)語气詞

应用:掌握語气詞“也”“矣”“焉”“耳”“尔”“乎”“与(欤)”“邪(耶)”“哉”“夫”“惟(維、唯)”“蓋”“其”“也”的語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讀中精确识别并阐明其意义和使用方法。

上述常用文言虚詞,规定掌握它們各自的使用方法和特點,在古文阅讀中能根据語境予以识别,并阐明其詞性及意义(或語法作用)。此外,上述虚詞有的用字還兼表实詞,對此也应能加以辨别。

3.語序和省略

(1)应用:掌握古代汉語宾語前置的多种格式及前置的条件:否认句中代詞充當宾語時前置;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宾語時前置;宾語用代詞“之”“是”复指而前置;介詞“以”的宾語前置等。在古文阅讀時能运用語境的提醒作用,识别前置宾語,并能精确翻译。

(2)应用:理解古代汉語句子省略句子成分的特點(主語的省略,動詞宾語的省略,介詞宾語的省略,等等,)在阅讀古文時,能按照現代汉語的体現习惯补出省略的成分,以精确地理解和翻译有关文句。

4.古代汉語特殊句式的特點及常見格式

(1)判断句的特點及常見格式

①理解:古代汉語判断句壹般不用判断詞而用名詞性谓語直接表达判断的特點。

②应用:在古文阅讀中能精确识别多种形式的判断句,尤其是省略主語的判断句、“是”充當主語的判断句等。

③应用:掌握古代汉語肯定和否认判断句的体現功能,能對的理解和翻译有关文句。

(2)被動表达法的特點及常見格式

①应用:理解古代汉語的被動表达法:没有表达被動的形式標志而仅通過主語同谓語動詞的施受关系表达的被動句(語义上表达被動的句子);具有表达被動关系的形式標志的被動句式。

②应用:能指出被動句式的几种类型:在谓語動詞後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积极者的被動句式;在谓語動詞前用介詞“為”引進行為积极者的被動句式和“為……所……”句式;在谓語動詞前出現被動的助動詞“見”的被動句式和“見……于……”句式;“被”放在谓語動詞前构成的被動句式和用介詞“被”引進行為积极者构成的被動句式。能分析阐明以上被動句式的构成特點,在古文阅讀中能精确识别和翻译。

四、古代文献阅讀的基本知识部分

(壹)基本规定

理解古書旧注的类型、古注于今注的不壹样以及古代的注音措施。在阅讀带旧注的古文時,能讀懂注文,并根据注文理解有关的語言想象和文意。理解与阅讀古書直接有关的几种特殊体現方式的重要特點,提高阅讀古書的能力。

(二)考核目的和考核规定

1.识记:古書旧注的类型

2.应用:掌握古書的注音措施:讀若、譬况、直音和反切,在阅讀带旧注的古書或查阅老式語文工具書時,能运用這些知识讀懂古書。

3.应用:理解古代汉語行文中多种特殊体現方式: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以便精确理解文章。

贰古文阅讀

古文阅讀意在考核自學应考者全面系统地运用所學古代汉語基础知识、阅讀和理解壹般文言文的能力。壹般文言文难易度跟《论語》《孟子》中比较浅近的篇章相称的文言文散文。

基本规定:在熟讀或背诵指定教材文选获得壹定語感的基础上,运用所學古代汉語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對的地理解壹般文言文。

壹、語言現象的分析解释

(壹)基本规定

不管是整篇整段的語言材料,還是單個句子的語言材料,凡文言材料中出現的关系到理解文章的多种語言現象,包括文字、詞汇、語法等,都规定能运用已學過的各方面基础知识予以對的的理解和解释。所谓已經學過的多种基础知识,指的是指定教材的常识和詞义分析举例中已论述過的多种知识,以及文选注释中所波及的基础知识。

(二)考核目的和考核规定

1.应用:能认识文言材料中的所有已學過的繁体字及其异体字,能精确辨别异体字對应的正体字,并能解释其意义。

2.应用:能辨识文言材料中已學過的分化字和通假字,對的地写出与源字相對应的分化字和通假字相對应的本字,能根据語言环境确定其讀音(用汉語拼音標出讀音),并能解释其意义。

3.应用:對于文言材料中已學過的壹般实詞(重點是古今意义不壹样的常用詞),能理解其古义,并根据語言环境确定其义项。對于指定教材中作過辨析的常見同义詞,能根据語言环境辨析它們的细微差异或不壹样使用方法。

4.应用:對于文言材料中出現的双音节詞語形式(重點是与現代汉語双音詞字面形式相似而实际构造并不相似或意义并不相似的詞語形式),能辨析其性质是單纯詞還是复合詞或詞组,并能解释其意义。

5.应用:對于文言材料中出現的詞类活用現象(如:名詞或形容詞用作壹般動詞、名詞或形容詞的使動使用方法、名詞或形容詞的意動使用方法等)、動詞的使動使用方法以及名詞充當状語等現象,均能加以分析,并能把有关句子對的地译成現代文。

6.应用:能识别文言材料中出現的各类代詞,包括人称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無定代詞和其他某些较特殊的代詞,對的阐明其意义和語法功能,并能把有关句子對的地译成現代文。

7.应用:能识别文言材料中出現的多种称数法,尤其是:“三”“九”壹类非实指的称数法,并能把有关句子對的地译成現代文。

8.应用:能识别文言材料中出現的各类副詞,包括程度副詞、范围副詞、時间副詞、否认副詞、情态副詞、谦敬副詞、對的阐明其意义和語法功能,并能把有关句子對的地译成現代文。

9.应用:對于文言材料中出現的各类常用虚詞,包括介詞、连詞、語气詞等,能根据語言环境阐明其語法功能,并能把有关句子對的地译成現代文。

10.应用:能识别和分析文言材料中与現代汉語語序不壹样的常見构造(如宾語前置构造等)以及某些特殊詞组构造(如“所”字构造、“者”字构造等)和某些特殊的习惯格式(如“唯……是(之)……”“何以……為”“何……為”“無乃……乎”“得無(毋、微)……乎”“不亦……乎”等,并能把有关句子對的地译成現代文。

11.应用:能识别和分析文言材料中的常見句式,如判断句、被動句等,并能把有关句子對的地译成現代文。

12.应用:對于附有古注的文言材料,能理解已經學過的注音术語(如“音”“如字”“讀如”“讀若”“……反”“……切”等),并能通過注文的协助讀懂正文。

13.应用:能理解文言材料中出現的已學過的常見特殊体現方式,如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等,并能對的地反应在译文中。

二、文选背诵

(壹)基本规定

在熟讀指定教材的基础上,背诵其中的指定段落。

(二)考核目的和考核规定

1.识记:可以背诵指定教材中指定规定背诵的段落。

2.识记:可以用繁体字默写段落。

3.应用:對指定教材中指定规定背诵的文章或段落,可以运用已學的基础知识予以對的的分析和解释。

三、古文標點

(壹)基本规定

掌握有关古文句讀的常识和措施,對壹般的文言書面語,可以在理解其整体意思的基础上對的地加上現代標點符号。

(二)考核目的和考核规定

1.应用:能對的地断句,根据句子内容和語气對的使用句末標點符号(句号、問句、叹号)。

2.应用:能對的地使用句中標點符号(顿号、逗号、冒号)。

3.应用:可以對的辨别引用語和對话的起始,并能對的地使用引号。

4.应用:能對的地识别出書名、篇名,并能對的地使用書名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