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开学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开学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开学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开学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开学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2025届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九月,契丹主将五万骑,号三十万,自扬武谷而南,旌旗不绝五十余里。代州刺史张朗、忻州刺史丁审琦婴城自守,虏骑过城下,亦不诱胁。审琦,洺州人也。辛丑,契丹主至晋阳,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先遣人谓敬瑭曰:“吾欲今日即破贼可乎?”敬瑭遣人驰告曰:“南军甚厚,不可轻,请俟明日议战未晚也。”使者未至,契丹已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敬瑭乃遣刘知远出兵助之。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见其羸,争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而进,契丹伏兵自东北起,冲唐兵断而为二,步兵在北者多为契丹所杀,骑兵在南者引归晋安寨。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骑兵独全。敬达等收余众保晋安,契丹亦引兵归虎北口。敬瑭得唐降兵千余人,刘知远劝敬瑭尽杀之。是夕,敬瑭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敬瑭手,恨相见之晚。敬瑭问曰:“皇帝远来,士马疲倦,遽与唐战而大胜,何也?”契丹主曰:“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使人侦视,皆无之。吾是以长驱深入,知大事必济也。兵既相接,我气方锐,彼气方沮,若不乘此急击之,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此吾所以亟战而胜,不可以劳逸常理论也。”敬瑭甚叹伏。壬寅,敬瑭引兵会契丹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余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能过。敬达等士卒犹五万人,马万匹,四顾无所之。甲辰,敬达遣使告败于唐,自是声问不复通。唐王大惧。丁未,唐主下诏亲征。雍王重美曰:“陛下目疾未平,未可远涉风沙;臣虽童稚,愿代陛下北行。”帝意本不欲行,闻之颇悦。张延朗、刘延皓及宣徽南院使刘延朗皆劝帝行,帝不得已,戊申,发洛阳,谓卢文纪曰:“朕雅闻卿有相业,故排众议首用卿,今祸难如此,卿嘉谋皆安在乎?”文纪但拜谢,不能对。己酉,遣刘延朗监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军赴潞州,为大军后援。诸军自凤翔推戴以来骄悍不为用彦饶恐其为乱不敢束之以法。(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晋纪一》有删改)材料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①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节选自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注]①虞:戒备,准备。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诸军A自凤翔B推戴以来C骄悍D不为用E彦饶恐F其为乱G不敢H束之以法。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向南进发,名词作动词,与《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的“南”用法不相同。B.置,设置,与《项脊轩志》“内外多置小门墙”的“置”字意思相同。C.跬步,半步,即迈开一次腿的距离,与《劝学》“故不积跬步”的“跬步”意思相同。D.“文纪但拜谢”与《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的“但”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主统领五万骑兵到达晋阳,在汾北的虎北口布列兵马,派人向石敬瑭询问攻敌的策略,得到答复后就与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交战。B.契丹主派遣三千轻骑兵,直接突击城西北山下的后唐军队队列。后唐军队见他们疲困争相追逐,不曾想却遭到契丹伏兵攻击,在北面的步兵大多被杀。C.契丹军队长途跋涉深入敌营作战,在士兵战马都十分疲倦的状态下却大获全胜。石敬瑭得知取胜的原因后对此十分赞叹佩服。D.孙武认为作战预知胜利的方法具体有五种,总的来说要力求对整个战局有宏观的把握,准确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策略以确保每战必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2)朕雅闻卿有相业,故排众议首用卿,今祸难如此,卿嘉谋皆安在乎?14.孙武指出:“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孙武的观点?请简要分析。10.CEG11.D12.A13.(1)开始我从北面过来,以为(认为)唐兵必然要切断雁门的各条道路,在险要的地方埋伏士兵,那样我就不能顺利前进了。(2)我向来听说你有宰相才干,所以排除众议首先任用您,现在遭到如此祸难,你美好的谋略都在哪里呢?14.①契丹主在攻打唐兵时先派人进行侦视,然后才选择长驱深入,这体现了孙武“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的观点。②契丹派三千轻骑兵斩杀唐步兵近万人,以其疲困引诱唐兵进入埋伏区,斩杀唐兵近万人,证明了孙武的“识众寡之用者胜”的观点。③石敬瑭率兵准备非常充分,而唐张敬达等的士兵四面张顾不知往哪里去好,可见没有准备,这证明了孙武“以虞待不虞者胜”(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的观点。【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各路军队自从凤翔推戴(李从珂)以来,日益骄悍不能被重用,符彦饶害怕他们作乱,不敢用法纪来约束他们。“诸军”充当前面句子主语,“自……以来”是固定搭配,作句子的状语,可从其后断开,故C处断开;人名“彦饶”处另起一层意思,充当后半句主语,故从其前E处断开;“其为乱”是“恐”的内容,“不敢束之以法”是“恐”造成的后果,应各自独立成句,故从两句中间G处断开。故选CEG。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向南前进,名作动;/向南,名作状。句意:从代州扬武谷向南进发。/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B.正确。句意:在晋安寨的南面设置营地。/(这样)庭内到处都是修筑的墙。C.正确。句意:人们连半步也不能过去。/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D.错误。两个“但”用法相同,都解释为“只,只是”。句意:卢文纪只是拜谢。/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已经像落日的余晖一样,即将消失。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得到答复后就与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开战”错误,原文“使者未至,契丹已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是指石敬瑭派去回复的使者还未到达契丹军营,契丹兵已经同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打了起来。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谓”,以为、认为;“险要”,作名词,险要的地方;“伏兵险要”,状语后置句、省略句,正常语序是“(于)险要伏兵”,在险要的地方埋伏士兵。(2)“雅闻”,平日听说、向来听说;“首用”,首先任用;“安在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在安乎”,在哪里呢。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材料一“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使人侦视,皆无之。吾是以长驱深入,知大事必济也”可知,契丹主在攻打唐兵时先派人进行侦视,确定在险要地方没有伏兵后,才选择长驱深入,这体现了孙武“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的观点。②由材料一“契丹遗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见其羸,争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可知,契丹派三千轻骑兵斩杀唐步兵近万人,以其疲困引诱唐兵进入埋伏区,斩杀唐兵近万人,契丹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们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作战道理,证明了孙武的“识众寡之用者胜”的观点。③由材料一“壬寅,敬瑭引兵会契丹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余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能过”可知,石敬瑭率兵准备非常充分,由“敬达等士卒犹五万人,马万匹,四顾无所之”可知,唐张敬达等的士兵四面张顾不知往哪里去好,可见没有准备,这证明了孙武“以虞待不虞者胜”(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统领五万骑兵,号称三十万,从代州扬武谷向南进发,旌旗连绵不断达五十余里。代州刺史张朗、忻州刺史丁审琦绕城自守,敌人骑兵经过城下,也不诱降挟胁他。丁审琦是洺州人。辛丑(十五日),契丹主到达晋阳,在汾北的虎北口布列兵马。他事先派人对石敬瑭说:“我打算今天就攻打敌兵可以吗?”石敬瑭派人奔驰告诉他们说:“南军力量很雄厚,不可以轻视,请等到明天商议好如何开战也不晚。”使者还未到达契丹军营,契丹就已经同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交战,石敬瑭就派刘知远出动军队帮助他们。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把步兵列阵在城西北山下,契丹派遣三千轻骑兵,不披铠甲,直接突击他们队列。后唐士兵看到契丹士兵疲困,争相追逐他们,追到汾水弯曲之处,契丹士兵趟水离开。后唐士兵沿着河岸前进,契丹埋伏的士兵从东北涌起,冲击后唐军队,把后唐军队截为两段,在北面的步兵大多被契丹所杀,在南面的骑兵引退回到晋安营寨。契丹放开兵马乘乱攻击,后唐士兵大败,步兵死亡近万人,骑兵独自保全。张敬达等收集余下的士兵保卫晋安寨,契丹也率领他的军队返回虎北口。石敬瑭俘获后唐降兵一千余人,刘知远劝石敬瑭把他们都杀了。这天晚上,石敬瑭出北门,会见契丹主。契丹主握住石敬瑭的手,遗憾相见晚了。石敬瑭问道:“皇帝远道而来,士兵战马疲倦,急切同后唐军队作战却取得大胜,这是为什么呢?”契丹主说:“开始我从北面过来,以为唐兵必然要切断雁门的各条道路,在险要之地埋伏兵众,那样我就不能顺利前进了。我派人侦察,发现断路和伏险都没有,因此我才得以长驱深入,知道大事必然成功了。两军交战以后,我方气势正锐盛,彼方气势正沮丧,如果不乘此时急切攻击他,耽误时间拖延很久,那么谁胜谁负就不可预知了。这就是我急切作战却获取胜利的原因,是不可以用谁劳苦谁安逸的通常的道理来衡量的。”石敬瑭十分赞叹佩服。壬寅(十六日),石敬瑭率领军队与契丹军队会合并包围了晋安寨,在晋安寨的南面设置营地,它长一百多里,宽五十里,多设置带铃索的吠犬,人们连半步也不能过去,此时张敬达等率领的士兵尚且有五万人,万匹马,却四面环视没有能够前往的地方。甲辰(十八日),张敬达派出使者向后唐朝廷报告打了败仗,此后便没有再通音讯。唐主极为恐惧。丁未(二十一日),后唐主颁下诏书,宣布亲征。雍王李重美说:“陛下眼疾还没有好,不能远路跋涉到风沙之地;为臣虽然浅陋幼稚,愿意代替陛下向北方征讨。”后唐皇帝的意念本来就不想北行,听到这些话十分高兴。但是张延朗、刘延皓和宣徽南院使刘延朗都劝说后唐皇帝亲自出征,后唐皇帝无可奈何,在戊申(二十二日)这天从洛阳出发,对卢文纪说:“朕向来听说你有宰相才干,所以排除众议首先任用您,现在遭到如此祸难,你的美好谋略都在哪里呢?”卢文纪只是拜谢,不能拿出对策。己酉(二十三日),遣派刘延朗监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的军队开赴潞州,去做前线晋安寨的大军的后援。各路军队自从凤翔推戴(李从珂)以来,日益骄悍不能被重用,符彦饶害怕他们作乱,不敢用法纪来约束他们。材料二:所以,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和不可以战的,能够胜利;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能够胜利;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将领富于才能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能够胜利。这五种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返校联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荀卿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以故顺刃者生,傃刃者死,奔命者贡。微子启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商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敌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临武君曰:“善。”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有删改)材料二: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节选自苏轼《荀卿论》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彼见其师A历诋天下之贤人B自是C其愚D以为古先E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弱,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老人和孩子。与《论语》“赤也为之小”的“小”用法相同。B.格,抵御,与《礼记·大学之道》“致知在格物”的“格”词义相同。C.许,赞许,与《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的“许”字意思相同。D.“小人之为不善”中的“之”,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形式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雄厚,语言质朴,说理透彻。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整句,又善于比喻。B.荀子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论述兵法也头头是道,具有兵家特点。但是,材料一的作者却不赞成荀子。C.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种伪装。苏轼对此持否定态度。D.李斯焚烧儒家的“六经”。苏轼认为,李斯的错误做法是受到老师荀子不良教诲造成的。师徒就如父亲和儿子一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4分)(2)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4分)14.你是否赞同苏轼对荀子的猛烈批评。请结合文本和《劝学》简要说明(5分)10.【答案】BDF【解析】参考断句: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答案】B【解析】“致知在格物”的“格”是推究,研究。12.【答案】B【解析】“材料一的作者却不赞成荀子”错误。13.【答案】(1)该诛杀时,诛杀的不是百姓,而是祸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护敌人的,那么他也就是敌人了。(得分要点“诛”:诛杀,“乱”:祸害,“捍”:保护,贼:敌人。每处1分)(2)所谓仁者爱人,正因为爱人,才憎恶害人的人;义者遵循情理,正因为遵循情理,才憎恶反叛、作乱的人。(得分要点“故”:所以,“恶”:憎恶,“循”:遵循,“乱”:作乱。每处1分。)14.【答案】不赞同:①荀子的“人性恶”,是荀子坚持的学术观点。“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话题在今天也争论不休。②如果真是学生李斯做错了事,不应该一味地责怪老师荀子。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③荀子是不朽的,给后人留下了诸如《劝学篇》等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答对1点得1分,两点得3分,3点得5分。其他有道理也可酌情给分。如果回答“赞同苏轼批评荀子”的,只要能支持观点,也可以酌情得满分。)赞同:①荀子认为“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是大错误;②主张“人性恶”,观点错误,③《劝学》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习的最终归宿,确实非常好的观点,强调“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暗合苏轼的观点:李斯的狠厉超过老师荀子。(答对1点得1分,两点得3分,3点得5分。其他有道理也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临武君说:“有道理。那么请问圣明君王的军制又该怎样。”荀况说:“将领建旗击鼓号令三军,至死也不弃鼓奔逃;御手驾战车,至死也不放松缰绳;百官恪守职责,至死也不离开岗位;大夫尽心效力,死于战阵行列。军队听到鼓声即前进,听到钲声即后退,服从命令是最主要的,建功还在其次。命令不准前进而前进,犹如命令禁止后退而还要后退一样,罪过是相等的。不残杀老弱,不践踏庄稼,不追捕不战而退的人,不赦免相拒顽抗的人,不俘获跑来归顺的人。该诛杀时,诛杀的不是百姓,而是祸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护敌人的,那么他也就成为敌人了。所以,不战而退的人生,相拒顽抗的人死,跑来归顺的人则被献给统帅。微子启因多次规劝商纣王,后归顺周王而受封为宋国国君,专门谄谀纣王的曹触龙被处以军中重刑。归附于周天子的商朝人待遇与周朝百姓没有区别。故而近处的人唱着歌欢乐地颂扬周天子,远方的人跌跌撞撞地前来投奔周天子。此外,不论是多么边远荒僻鄙陋的国家,周天子也派人去关照,让百姓安居乐业,以至四海之内如同一家,周王朝恩威所能达到的属国,没有不服从、归顺的。这样的君王即叫作‘人师’,即为人表率的人。《诗经》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就是指的这个。圣明君王的军队施行惩处而不挑起战争,固守城池而不发动进攻,与敌对阵作战而不先行出击,敌人上上下下喜悦欢欣就庆贺,并且不洗劫屠戮敌方的城镇,不偷袭无防备的敌人,不使将士们长久地滞留在外,军队出动作战不超越计划的时间,如此,便使混乱国家的百姓都喜欢这种施政方式,而不安心于受自己国君的统治,希望这种君王的军队到来。”临武君说:“你说的不错。”陈嚣问荀况说:“您议论用兵之道,总是以仁义为根本,而仁者爱人,义者遵循情理,既然如此又怎么用兵打仗呢?一切用兵之事都是为了争夺、攻伐啊。”荀况说:“并非像你所理解的这样。所谓仁者爱人,正因为爱人,才憎恶害人的人;义者遵循情理,正因为循理,才憎恶反叛、作乱的人。所以,用兵的目的在于禁暴除害,而不是为了争夺、攻伐。”材料二:荀卿这个人,喜欢标新立异,为人又毫不谦让,可以不顾一切发表高论。他的话,愚蠢的人听了为之震惊,品行不好的人听了为之欣喜。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卿认为:“搞乱天下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是如此的多;天下的仁人义士,也是如此多。只有荀卿说:“人性本恶。夏桀、殷纣王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种伪装。”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分。而李斯,比他的老师更为严重。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度,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更加坚定的确信自己愚蠢的想法是正确的,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完全不值得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这样的后果。父亲如果杀人报仇,那么他的儿子也一定会变成盗贼强盗。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的法则,可是他的学生李斯,却用他传授的那些学问扰乱天下,他高傲的言论,奇异的观点,比起荀卿,真可以说是更加地激烈了。浙江省A9协作体2025届高三暑假返校联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湛闻之先父曰:吾先君与刘正舆、傅颖根,皆王氏之謂也,并少游外家。舅始周(姓王),始周从凡正宗、辅嗣皆好集文籍,先并得仲宣(王粲)家书,几将万卷,傅氏亦世为学门。三君总角竞录奇书,及长,遭永嘉之乱,与颖根同避难南行,车重各称力,并有所载,而寇虏弥盛,前途尚远。张谓傅曰:“今将不能尽全所载且共料简世所希有者各各保录令无遗弃。”颖根于是唯费其祖玄、父成《子集》。先君所录书中,有《列子》八篇。及至江南,仅有存者,《列子》唯余《杨朱》《说符》《目录》三卷。比乱,正舆为扬州刺史,先来过江,复在其家得四卷。寻从辅嗣女婿赵季子家得六卷,参校有无,始得全备。

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丧;生党与梦化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任;顺性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然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大归同于老庄,属辞引吴,特与庄子相似。《庄子》《慎到》《韩非》《尸子》《淮南子》《玄示》《皆归》多称其言,遂注之云尔。(节选自张湛《列子序》)刘向吉称博极群书,然其录《列子》,独回郑穆公时人,穆公在孔子前几百岁,《列子》书言郑国,皆云子产、邓析①,不知向何以言之如此?《史记》:郑儒公二十四年,楚悼王四年国郑,郑杀其相驷子阳。子阳正与列子同时,是岁,周安王四年,秦惠公、韩烈侯、赵武侯二年,魏文侯二十七年,燕璧公五年,齐康公七年,宋悼公六年,鲁穆公十年,不知向言鲁穆公时送误为郑耶?不然,何乖错至如是?其后张湛徒知怪《列子》书言穆公后事,亦不能推知其时,然其书亦多遗增宰,非其实。要之,庄周为放依其辞,其称夏棘,狙公、纪消子、季成等,皆出《列子》,不可尽纪,虽不概于孔子道,然其虚泊寥阔,居乱世,远于利,祸不得逮乎身,而其心不穷。《易》之“遁世无闷”者,其近是欤?余故取焉。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为作,好文者可废耶?其《杨朱》《力命》疑其杨子书,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后,不可信。然观其辞,亦足通知古之多异术也。读焉者慎取之而已矣。(节选自柳宗元《辩列子》)

【注】①子产、邓析,约与孔子同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将不能A尽全所载B且共料简C世所希有者D各E各保录F令无G遗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赍,文中指“带,携带”,与《谏逐客书》中的“籍寇兵而赍盗粮的“赍”词义不同。B.寻,文中指“不久”,与《陈情表》中的“寻蒙国恩”的“寻”词义相同。C.之,文中指“到,往”,与《兰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的“之”用法不同。D.类,文中指“类似,相像”,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的“类”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永嘉之乱时,傅颖根一行人避难南行,他们根据各自能力,用车装载书籍以图保存,但寇贼越来越多且前路遥远,不得不对所载之书有所放弃。B.《列子》中提到,顺应天性那么去哪里都会舒适,即使在水火中也能安然处之,虽不能明察但可以忘怀一切。C.《列子》阐明的内容往往与佛经相互参证,与老庄也有相似之处,其遣词造句、引述类比这些语言表达技巧与《庄子》尤其相似。D.刘向在录叙《列子》时,认为列子是郑穆公时期的人。柳宗元根据《史记》,推断列子是鲁穆公十年的人,刘向编录时可能是把鲁郑两国混淆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任。(4分)(2)然其书亦多遭增窜,非其实。(4分)14.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读书研学的启示?(4分)10.BDF11.C。

【解析】用法相同,都是动词,解释为“到,去”。12.B。

【解析】“虽不能明察但可以忘怀一切”错误,原文“忘怀则无幽不照”的意思是“忘怀一切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明察”。13.

(1)穷困与显达并不依靠才智,修身养性贵在于放任自然。

(“穷达”“假”“肆任”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1分)(2)而且他的书中有很多增删篡改,并不真实。

(“窜”“其实”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2分)14.①收集资料时应多方参照比较,以至完备;②读书时不应盲信权威,要有质疑和谨慎取用的精神;③研学时可参照其他典籍进行思考,解决困惑。

(1点1分,2点3分,3点4分,如有其他合理表述,也可酌请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我曾听父亲说:我的父亲与刘正舆、傅颖根都是王氏的外甥,他们少年时期都在外祖父家游玩。我的外舅祖始周,以及始周的堂兄正宗、辅嗣都喜好收集书籍,他们先前都得到了王仲宣家的藏书,几乎有万卷之多。傅家也世代都是书香门第。这三位君子少年时期就竞相抄录奇书。等到他们长大成人,遗遇永嘉之乱,父亲便与傅颖根一同避难南行。他们根据各自的能力,用车装载书籍,都各有所得。然而,寇贼越来越多,前路还很遥远。张华对傅颖根说:“现在我们将不能保全所带的全部书籍,暂且共同挑选世间稀有的书籍,各自保存抄录,使它们不被遗弃。”于是傅颖根只带了他祖父傅玄和他父亲傅咸的著作。我祖父所录的书中包括《列子》八篇。等到他们到了江南,仅有存下来的书。

《列子》只剩下《杨朱》《说符》

《目录》三卷。到了乱世的时候,刘正舆担任扬州刺史,他先前已经渡过长江,又在他家得到了四卷《列子》,不久又在辅嗣的女婿赵季子家得到了六卷。他们互相参照比较,看看有哪些是重复的,哪些是没有的,这样《列子》才终于完备了。

《列子》这本书的大致内容是阐明万物都以虚无为宗,万品都以最终消亡为验:神思智慧因凝神寂静而常常保全,心念因执着于物而自我丧失:生存与做梦情感相同,大小事物并不局限于一个范围:穷困与显达并不依靠才智,修身养性贵在于放任自然:顺应天性那么去哪里都会舒适,即使在水火中也能安然处之:忘怀一切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明察。这就是《列子》的主旨。然而它所阐明的内容往往与佛经相互参证,大旨与老庄相同,遣词造句引述类比特别与《庄子》相似。《庄子》、《慎到》、《韩非子》、

《尸子》、

《淮南子》、

《玄示》、

《旨妇》等书中都多次引用《列子》的话,于是我便为《列子》作了注解。材料二:刘向,自古以来就以博览群书著称,然而他在录叙《列子》的时候,竟说列子是郑穆公时期的人。穆公比孔子早几百年,而《列子》书中提到郑国,总是说子产、邓析等人,不知道刘向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史记》记载:郑繻公二十四年,楚悼王四年,楚国围攻郑国,郑国人杀死国相驷子阳。子阳和列子是同时期的人。这一年,是周安王三年,秦惠王、韩列侯、赵武侯二年,魏文侯二十七年,燕釐公五年,齐康公七年,宋悼公六年,鲁穆公十年。不知道刘向是不是在说鲁穆公时错说成了郑穆公?要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刘向之后,张湛只对《列子》书中讲的是穆公之后的事有疑惑,也并不能推断出到底是什么时候。而且他的书中有很多增删篡改,并不真实。

总之,庄周为仿效这样的说辞,他说夏棘、狙公、纪濱子、季咸等人,都是出自于《列子》的,不可全信。

《列子》虽不归属于孔子之学说,但是它的思想清虚空远。在乱世之中,远避名利,灾祸近不得身,它的思想是没有终极的。

《易》中“逃避世俗而心无忧烦”的人,是与之相近的吧?这是我认为可取的。《列子》的文风与《庄子》相近,但是更为质朴,少造作,喜好文章的人岂能不读?其中《杨朱》《力命》两篇,疑为杨子所作。文中有说道:魏牟、孔穿都是列子之后的人,是不可以信的。但是,查看它的文辞,也可以知道古代有很多异说了,读过的人谨慎取用为好。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8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今年秋七月既望,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余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适临钟石之上。老人与寺僧宏综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屏列于左右,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九江复回与进士梅君愈及老人乘舟至其处风怒浪急舟不能舰。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吆如洪钟,然余石无此声。郦元之记,苏公之辨,良足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诣南钟山,山下亦有观音阁,临大江。左右石壁如北钟山,其景则不如,右石中缺十余丈。老人寺僧曰,此南钟石也。苏公有记刻其上。正统十四年已已,石裂而仆于水,形迹尚新。详察南北诸石,下俱穴窍,风水搏之,皆能有声,何独此石以钟名?盖诸石负土而侧立,下虚而背实,故其音浊。惟此石突然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李渤乃欲以斧斤考击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