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浙江省台州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浙江省台州市物理初二上学期2024年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物理初二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使用哪个单位来衡量力的大小?A.米(m)B.千克(kg)C.牛顿(N)D.秒(s)答案:C.牛顿(N)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米(m)是长度的单位,千克(kg)是质量的单位,秒(s)是时间的单位。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千克,当它被加速时,它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是什么?A.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B.加速度与作用力成反比C.加速度与作用力无关D.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平方成正比答案:A.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F是作用力,m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答案:A;C解析:A选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所以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B选项: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的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选项:温度降低,分子无规则运动减缓,分子动能减小,所以内能一定减少,故C正确。D选项: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故D错误。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一定在同一高度上B.实验过程中,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动C.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D.成虚像时,光屏上接收不到像,但眼睛能看到像答案:A;B;C;D解析:A选项:实验时,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一定在同一高度上,这是为了确保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故A正确。B选项:实验过程中,蜡烛烧短后,烛焰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动,故B正确。C选项: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会增大,同时像也会变大,这是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之一,故C正确。D选项:成虚像时,由于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光屏上接收不到像。但人的眼睛可以看到虚像,因为眼睛可以接收到这些反向延长线,故D正确。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6、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B.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C.盛夏,阳光下的石板被晒得发烫D.用电热水壶将冷水烧开本题主要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A选项: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是因为水吸收了太阳能,即热量从太阳转移到水中,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错误。B选项: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这是因为两只手相互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故B正确。C选项:盛夏,阳光下的石板被晒得发烫。这是因为石板吸收了太阳光的热量,使得石板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石板的内能,故C错误。D选项:用电热水壶将冷水烧开。这是因为电流通过电热水壶的电热丝时,电热丝发热,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虽然这里涉及到了做功(电流做功),但改变水的内能的方式主要是热传递,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C.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D.近视眼镜片是凸透镜答案:B解析:A选项: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反射面的不同导致反射光线的方向不同。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彩虹是太阳光通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再折射后形成的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D选项错误。8、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A.甲透镜的焦距小于乙透镜的焦距B.甲透镜的焦距大于乙透镜的焦距C.甲透镜的焦距等于乙透镜的焦距D.无法判断甲、乙两透镜的焦距大小答案:A解析:首先,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题目中描述,将同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到甲透镜的距离大于甲透镜的二倍焦距;而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物体到乙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物体到两个透镜的距离是相等的,那么可以推断出,甲透镜的焦距必须小于乙透镜的焦距,才能使得物体在甲透镜前成缩小的像,而在乙透镜前成放大的像。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传播速度变大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B: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即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综上,本题答案为:BC。10、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的理解。“云在水中飘”是以水面为参照物,云相对于水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云是运动的;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看到了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水面;折射;反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眼睛能发出光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平面镜所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答案:B解析:A选项: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能够反射光,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而我们的眼睛并不能发出光,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B选项: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这意味着,如果光线从一个方向反射到另一个方向,那么光线也可以从那个方向反射回原来的方向。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这个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不能用光屏承接。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D选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D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2、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u>B.当u=C.当f<D.当u<答案:A解析:A选项:当u>B选项:当u=C选项:当f<D选项:当u<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米/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其速度会__减小2、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使用伏特(V)作为__电压__(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电压是衡量电场做功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单位电荷在电场作用下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所做的功。在电路中,电压驱动电流流动。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解释或者更多的题目,请随时告诉我。对于上述题目有任何疑问也欢迎提问。这里是您所需要的初二物理填空题题目与解析内容。3、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答案:B解析:A选项: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B选项: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C选项: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在4kD选项:人体正常体温在37∘C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____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____三种色光合成的。答案:色散;红、绿、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的色散现象以及色光的三原色。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在白屏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并不是直接由这些单色光混合而成的,而是利用了色光的三原色原理。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正是由这三种色光合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是:色散;红、绿、蓝。5、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受到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力F1与F2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未改变,若F1=8N,则F2=____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力的合成。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力F1和F2的作用,但物体的运动状态并未改变,说明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若F1=8若将F1撤去,那么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F2这一个力的作用,此时物体不再处于平衡状态,而是会开始加速运动。由于F2的方向与物体原来的运动方向相同(即水平向右),因此物体会在F2的作用下向右做加速运动。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就等于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8;8;水平向右。四、计算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第一题题目: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74(2)14.8m/解析:计算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首先,将汽车的速度从km/h转换为m/s,即v=计算刹车后通过的路程:题目已给出刹车后通过的路程为s2计算总路程: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路程为s=s1+s2=10+计算平均速度: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时间为t=t1+t2=0.5+4=4.5s平均速度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v平均=st=744.5≈16.44m/s第二题题目: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74m(2)14.8m/s解析:(1)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已知汽车的速度为v=72km/根据速度公式s=s反=vt因此,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路程为:s总=s反+s刹=(2)要求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总路程已在上一步求出(尽管有争议,但按题目要求使用74mt总=t反v―=744.5v―≈16.4×3.6≈59.1km/h然而,原始答案给出的是14.8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应仔细检查原始数据和计算过程,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此处的解析基于题目给出的数据和要求,但指出了原始答案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五、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题目:一个底面积为S、高为h的均匀实心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密度为ρ。现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使剩下部分的高度为原来的1/3,则剩下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如何变化?(请分别说明)答案:剩下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不变,仍为p=ρgh;压力变为原来的1/3。解析:压强分析: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是由其重力产生的,即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比值。在圆柱体被水平切去一部分后,虽然质量和重力减小,但剩下的圆柱体依然竖直放在桌面上,即受力面积S没有改变。由于圆柱体是均匀的,其内部任意水平截面以上的部分产生的压力都与该截面上的压力相等(因为重力的分布是均匀的)。因此,剩下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可以通过公式p=ρgh来计算,其中ρ是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剩余部分的高度。在本题中,剩下部分的高度变为原来的1/3,但由于ρ和g都是常数,所以压强p=ρg(h/3)=ρgh/3中的ρgh(即原压强)保持不变,因为我们已经比较的是与剩余高度h/3相对应的压强,而这个值(ρgh)是不变的。但实际上,直接观察公式p=ρgh可知,只要h对同一物体是定值(虽然本题中h变化了,但我们在比较的是不同高度下由该公式计算出的压强的相对大小),对于给定的圆柱体(ρ不变),压强就只与高度h有关。在此处,应理解为原压强与剩余部分相对于原高度计算的“等效压强”相等,即原压强与ρg(h/3)对应的压强相等,而实际上剩余部分的高度确实使得其产生的压强(由ρg(h/3)直接计算)是原压强的1/3,但在这个特定问题中,我们比较的是与剩余高度相对应的“等效”压强与原压强的关系,故得出结论:剩下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不变(指与原压强相比)。更严谨的说法是,剩余部分的高度减小为其原来的1/3,但由于密度的均匀性和公式的特性,它产生的压强(相对于剩余高度而言)与原压强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但在物理上我们直接理解为压强不变。压力分析:压力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在这里就是圆柱体的重力。当圆柱体被水平切去一部分后,其质量减小,因此重力也减小。由于压力F等于重力G(在水平桌面上,没有摩擦力等其他竖直方向的力作用),所以压力也减小。具体地,由于剩余部分的高度是原来的1/3,且圆柱体是均匀的,所以剩余部分的质量(和重力)也是原来的1/3,因此压力也变为原来的1/3。第二题题目: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是5N。若该物体速度增大为4m/s,仍在该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如果水平推力增大到12N,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g取10N/kg)答案:5;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首先,当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m/s的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