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理高考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北京市地理高考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北京市地理高考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北京市地理高考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北京市地理高考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地理高考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地势坦荡,草原广阔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降水丰沛,河湖众多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选项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这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特征,而非西北地区,故A错误。选项B,西北地区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温差大,地势坦荡,草原广阔,如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故B正确。选项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是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与西北地区不符,故C错误。选项D,降水丰沛,河湖众多,这通常描述的是南方地区或湿润地区的特点,而非干旱的西北地区,故D错误。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分布西多东少B.人口基数大,增长慢C.人口分布均匀D.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人口的特点和分布。选项A,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而非西多东少,故A错误。选项B,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相对于其他国家,增长速度仍然较快,而非增长慢,故B错误。选项C,我国人口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少数大城市,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故C错误。选项D,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公认的事实,故D正确。3、下列关于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即一个恒星日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即一个恒星年C.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公转产生季节变化D.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答案:C解析: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这是一个恒星日,而不是24小时,24小时是一个太阳日,是昼夜更替的周期,故A错误;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年,而不是365日5时48分46秒,故B错误;C.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而公转则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产生了季节变化,故C正确;D.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极圈以内地区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过程中,有时能被太阳直射,有时则不能,从而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而不是黄赤交角单独导致的,故D错误。4、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就是岩石圈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C.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属于地壳答案:B解析:A.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岩石圈则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因此,地壳并不等同于岩石圈,故A错误;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岩石圈,这是岩石圈的正确定义,故B正确;C.岩石圈包括了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因此岩石圈不是地壳的一部分,而是地壳的延伸和扩展,故C错误;D.地壳只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而上地幔顶部虽然也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但并不属于地壳,故D错误。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种要素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C.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由于海陆位置的不同造成的D.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因此不存在地域差异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地理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选项A,地理环境并非仅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五种要素组成,还应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地理环境系统,故A错误。选项B,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这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故B正确。选项C,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多种要素,而不仅仅是海陆位置的不同,故C错误。选项D,虽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地域差异。相反,由于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地理环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故D错误。6、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A.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B.南北极点线速度为0C.地球自转角速度各地都相等D.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答案:A、B、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地球自转速度的理解。选项A,赤道是地球的最长纬线,因此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处达到最大,故A正确。选项B,在南北极点,由于它们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没有纬线经过,因此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0,故B正确。选项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并非各地都相等。在除南北极点外的其他任何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都是相等的,但在南北极点,由于它们位于地球的自转轴线上,因此没有自转角速度,故C错误。选项D,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赤道处半径最大,而越往两极半径越小,因此自转线速度也随之减小,故D正确。7、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特征显著C.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D.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气候的特点。选项A,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故A正确。选项B,我国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而非海洋性特征,故B错误。选项C,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但这一描述并不全面概括我国气候的特点,故C错误。选项D,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的南部,而非仅台湾岛,故D错误。8、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B.南方地区是我国的“鱼米之乡”C.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多为内流河D.青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基地答案:B、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选项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而非高原和盆地,故A错误。选项B,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被称为我国的“鱼米之乡”,故B正确。选项C,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大部分河流多为内流河,故C正确。选项D,东北平原的东北部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林业基地之一,该地区煤炭、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而不是青藏地区,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C。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东向西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是一天C.自转和公转都围绕太阳转D.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选项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而非自东向西,故A错误。选项B,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但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故B错误。选项C,地球自转是围绕地轴进行的,而非围绕太阳,公转才是围绕太阳进行的,故C错误。选项D,地球自转导致昼夜的交替,而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故D正确。10、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B.冬季南北温差不大,夏季普遍高温C.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气候特征。选项A,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跨经度广,地形复杂多样,加上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故A正确。选项B,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故B错误。选项C,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但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岛的火烧寮,而非整个东南沿海地区,故C错误。选项D,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而非仅分布在东北地区,故D错误。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表示盆地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脊C.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谷D.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本题考察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选项A,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这样的地形特征实际上是表示山顶,而非盆地,因此A错误。选项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这样的地形是山谷,而非山脊,因为山脊的等高线是向海拔低处凸出的,所以B错误。选项C,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这确实表示山谷,因此C正确。选项D,等高线重合处表示的是陡崖,但这个描述并不完整,因为陡崖的等高线重合处会有多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线之间的间距较大,而题目中只提到了等高线重合,没有说明其他特征,所以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12、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A.北极圈B.南极圈C.北回归线D.赤道本题考察的是对纬线圈大小的理解。选项A,北极圈是北纬66.5°的纬线圈,它并不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因此A错误。选项B,南极圈是南纬66.5°的纬线圈,同样不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所以B错误。选项C,北回归线是北纬23.5°的纬线圈,其大小远小于赤道,故C错误。选项D,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也是最大的纬线圈,它位于地球仪的中部,将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因此D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1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气候显著C.气候类型单一,大陆性气候显著D.气候类型单一,海洋性气候显著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气候的特点。A选项,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同时,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故A正确。B选项,我国虽然沿海地区面积广阔,但由于深受大陆影响,海洋性气候并不显著,而是大陆性气候显著,故B错误。C选项,我国气候并非类型单一,而是复杂多样,且大陆性气候显著,故C错误。D选项,我国气候并非类型单一,而是复杂多样,且海洋性气候并不显著,故D错误。14、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我国南北普遍低温B.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D.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答案:B、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气温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A选项,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故A错误。B选项,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这是因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比南方低多少,且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并不比南方少多少,因此气温并不低,故B正确。C选项,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故C正确。D选项,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是造成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是次要的,故D错误。注意:由于本题是单选题形式,但B、C两个选项均正确,这在实际考试中可能是出题者的疏忽。但在此解析中,我们依然对两个正确的选项进行了说明。如果必须选择一个答案,通常建议优先选择更基础、更核心的知识点,即B选项(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因为它更直接地反映了我国夏季气温的普遍特点。然而,C选项(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一个重要且正确的知识点,不容忽视。15、下列有关我国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两级阶梯状分布D.东高西低,呈两级阶梯状分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16、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大,热量高,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B.南方地区热量高,降水丰沛,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C.青藏地区“高”和“寒”的特征,作物生长期短,收获期晚D.西北地区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荒漠广布,无种植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A选项,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纬度较高,热量较低,作物熟制主要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而非一年两熟到三熟,故A错误。B选项,南方地区纬度较低,热量高,降水丰沛,水热条件好,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故B正确。C选项,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有“高”和“寒”的特征,作物生长期长,但由于生长期内温度较低,作物生长缓慢,收获期并不晚,故C错误。D选项,西北地区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但并非完全无种植业,在绿洲地区,如天山山麓、河西走廊等地,由于有冰雪融水和河流灌溉,农业发达,绿洲上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和瓜果等,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我国北方某地区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严重,加之春季风力较大,导致沙尘暴频发。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简述沙尘暴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6分)分析该地区沙尘暴频发对当地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4分)提出至少三项减轻沙尘暴影响的措施(4分)答案与解析沙尘暴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条件(2分):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壤湿度低,易于起沙。地形地貌(2分):地势平坦开阔,缺乏植被覆盖,易受风蚀作用。风力条件(2分):春季多大风,为沙尘暴提供了动力来源。对当地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环境影响(2分):造成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沉积于河流湖泊,影响水质;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生产生活影响(2分):农业减产,牧草生长受影响;交通受阻,物流运输成本增加;人们健康受损,呼吸系统疾病增多。减轻沙尘暴影响的措施植树造林(2分):增加植被覆盖率,固沙防风。生态修复(1分):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提高土壤保持水土的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可持续农业。建立预警机制(1分):利用气象卫星等科技手段监测沙尘暴活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公众做好防护措施。第二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非几内亚湾沿岸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但粮食不能自给。尼日利亚是该地区重要的国家,石油资源丰富,农业相对落后,粮食需求量大。近年来,尼日利亚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在南部沿海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以满足国内需求并出口创汇。材料二:尼日利亚地理位置及水稻分布示意图(图略)。(1)分析尼日利亚南部沿海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2)说明尼日利亚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3)简述尼日利亚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答案:(1)尼日利亚南部沿海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包括:位于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需求量大;政策支持,引进外资和技术。(2)尼日利亚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水稻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提高水稻产量;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如农机生产、稻米加工、包装、物流等;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粮食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出口创汇,带动经济发展。(3)尼日利亚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水稻抗灾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确保水稻生长用水;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水稻运输效率;加大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水平;加强农业管理,提高水稻生产效益。解析:(1)尼日利亚南部沿海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主要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该地区位于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此外,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密布,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土壤条件。同时,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需求量大,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最后,政策支持也是该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之一,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尼日利亚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水稻种植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将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从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促进出口创汇。其次,水稻种植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机生产、稻米加工、包装、物流等,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水稻种植也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此外,水稻种植还将提高粮食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3)尼日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