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一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一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一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一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留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书目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书目学史”命

名,全面、系统探讨中国书目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传统的、具有书目学史性质的著作

相比,明显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中国书目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

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

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呈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书目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

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

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书目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书目学虽然源远流

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殊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书目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

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分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关于这个问题

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书目学史也未尝不行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书目学史

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确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

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书目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

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

莫明,尤其大患。”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

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就是说,各篇采纳相宜各自

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叙论篇》首先对“书目”“书目学”等基本概

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书目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书目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

定了书目学的探讨范围,末了具体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提

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

和将来书目学的感想和希望,事实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和总括。

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体。其中,《溯源篇》追溯中国书目学的源头一一刘向《别录》

和刘歆《七略》。设立这个主题,出于他对中国书目学发展特点的基本相识:两书开创了书

目体制和书目分类的基本模式,传统书目学既受两书庇荫,又长期覆盖在其阴影中,没有重

大突破。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

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书目之渊源,详具体细,原原本本。《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

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独立特行”,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书体制暗合。比

如,“志”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分类篇》《体质篇》都是讲书目基本制度,编

撰体例相当于纪传体的“志”。

《中国书目学史》的理论框架并非无懈可击,但确有创意。姚名达对此亦颇为自许:“对

于编制之体裁,杂用多样之笔法,不拘守一例,亦不特重一家,务综合大势,为有条理之叙

述,亦一般不习见者。”在我看来,这的确不是过分的自诩。

(摘编自严佐之《〈中国书目学史》导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目学史》既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又与传统史书体制暗合。

B.《中国书目学史》的各篇“采多样之体例”,好处是敬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

C.《叙论》《结论》两篇虽非《中国书目学史》的主体,但对理解全书内容却很关键。

D.姚名达认为,《别录》《七略》有开创之功,而传统书目学长期因循没有重大突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须要反思。

B.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说明和评论,步步推动论述。

C.文章对姚名达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举例,二者相互结合。

D.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名达评估二千年来书目学传统,既立足于历史,又体现出学术批判的精神。

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运用断代法来写中国书目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原来面貌。

C.《中国书目学史》不墨守成规而有所创新,本文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框架表示认可。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书目学史》体现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

(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非常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

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气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胜利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

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养分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平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把粮食平安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确定平安”的新粮食平安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

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平安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平安之路。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平安》白皮书)

6000

5500-

5000-

4500_

400()_

3500_

3000-IIIIIIIIIIIIIIIIIIIIII

1996年1999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

■单位面积产埴(公斤/公顷)

图1:中国根食单位面积产量(1996~2018年)

图2:2017年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

70000

65000

60000

55CXX)

50000

45000

40000

35()00

30000

1996年1999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2。14年2017年

■根食总产量(万吨)

图3:中国根食总产量(1996~2018年)

材料二:

山东省临胸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胸县山区丘

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困难,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

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

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

年来,临胸县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

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高标

准农田12万亩。

(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胸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

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更,全村6个村

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

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始终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

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变更现状,村干部主动为

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一一粮食拼、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

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起先动工,项

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

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夫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

力引擎。

(摘编自李慧《粮食平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起先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

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

量和养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平安之路越走越稳健,

粮食生产实力不断增加。

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

粮食平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胸县山

区发呈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胸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

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变更村容村貌。

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胸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

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

农夫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

6.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胸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阅历?请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凳子。母亲

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

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凳子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情愿跟着走

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凳子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

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

都输在最终一盘。最终有一天,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凳子抱在

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终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

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

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似乎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

个棋子底下似乎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旁边的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

个臭棋,奇臭无比。今日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殊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凳子。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

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

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

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

革履,背着嶂螂药上面写着“蜂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

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

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终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

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假如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

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

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情愿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

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挚友,远道而来别的话

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

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

有的其次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挚友,

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慢慢围过。父亲坐在凳子上,

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

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己经做生

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

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的确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凳子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

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

笑了笑,说:假如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挚友,假如你

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

眨了挤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

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

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

镜也笑了,说:行嘲,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

眼镜蹲下,我把凳子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

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

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

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

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当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

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接着骑车了。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殊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

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

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冲突的看法中,包含着父

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引。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间或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好玩,而且写出了追忆

中的少年时间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8.本文多次提到“凳子”,这是富有意味的细微环节。请分析这里“凳子”的用意。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柳成,字幼文,河本人也。隋文帝受禅,历尚书虞部、屯田二侍郎。时制

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判日仆射之子更不异

居父之裁槊已列门外尊有厌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

不行。颖闻而叹伏。后迁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敬惮。上嘉其瘁直,

谓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或

上表曰:“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

前在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

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

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临人莅职,非其所解。”上善之,干子竟免。隋承丧

乱之后,风俗颓坏,或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

烦碎,因上疏谏曰:“人君出令,诫在烦数。是以舜任五臣,尧咨四考,设官

分职,各有司存,垂拱无为,天下以乂。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比见事无

大小,咸关圣职,至乃日阡忘食,分夜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伏愿思臣

至言,少减烦务。”上览而嘉之。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

尝以少谴,敕送南自。素恃贵,坐或床。或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

容日:“奉敕推公罪。“素遽下。豉据案坐,立素于庭前,辩诘事状,素由是

衔之。或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成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

月十五日,作角抵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曰:“窃见京

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

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外内共观,曾不相避。竭费破产,竞此一时。

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非益于化,实损于人。请颁天下,并即禁断。”

诏可其奏。(选自《北史•柳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仆射高颖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或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

已列门外/尊有厌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

B.左仆射高颖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或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

己列门外/尊有厌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

C.左仆射高颊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或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

已列门外/尊有厌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

D.左仆射高颊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或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

已列门外/尊有厌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东,指河东郡,在今山西西南部,因山西西南境在黄河东面,故古称河东。

B.四岳,上古传闻中分管四方的诸侯,为尧帝四大臣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C.南台,文中指御史台,为封建时代执掌监察的中心机关,“三省六部”之一。

D.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所持的手板,用来记录皇帝旨意或上奏的话以防遗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成为官刚直,受到皇帝确定。他在朝为官看法肃穆,深受同僚敬畏;皇帝勉

励他在世立名,不要随声附和

B.柳或敢于直言,进言有理有据。在皇帝下诏任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时,他陈

述事实、引用民谣古语上表反对。

C.柳或矫正风俗,主见各司其职。他订正了很多败坏的风俗,又借尧、舜分设

官职为例建言皇帝削减烦琐事务。

D.柳盛忠于职守,不怕冒犯权贵。面对身份显贵的大臣杨素,他敢于秉职行事,

即便遭到中伤还是追究其罪行。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乃日阡忘食,分夜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

(2)或据案坐,立素于庭前,辩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⑴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⑶,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⑶。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

《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

[3]华颠:头发花白。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酷爱。

C.陶诗原作除最终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15.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终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家里的田地都已卖

光,只好“”;诗人不事农桑,却不仅口粮充裕,还有“”,贫富悬

殊的社会现状,让人唏嘘慨叹。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撤职,是因

为:“,。”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通道壮美之美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缘由,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日,虽然高考与科

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旧寄寓着千百

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任何人的胜利都不是的,学习“状元笔记”

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说究竟,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

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合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阅历;倘如“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

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无可厚非。然而,目前网上真正的“状元笔记”,

大都是“鹰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

笔记”的标签,,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难分好坏,很简单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

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将之奉为,捧着一本不属于

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挥而就寥若晨星鱼龙混杂清规戒律

B.一蹴而就寥若晨星鱼目混珠清规戒律

C.一蹴而就灿若繁星鱼目混珠清规戒律

D.一挥而就灿若繁星鱼龙混杂清规戒律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旧寄寓着千百年来集

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旧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

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

识中的“精英”崇拜。

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旧充溢国人千百年来集

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那些东西虽然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

的法宝。

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

擦点边。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1分)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

流畅。(5分)

①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②疫情发生以来,至少98.0%左右的受访者更加留意个人

卫生了。③防疫期间,受访者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通风等好习惯。④借助这次疫

情,使人们相识到了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⑤此前,数次有关部门整治随地吐痰,但未起

到根治之效。⑥“公筷公勺”数十年前便已提倡,但难以撼动传统习惯。⑦疫情过后,全社

会要通过法律法规手段刚好引导人们转变观念,也要更加重视开展文明生活救育。

(1)语句:;修改为:;

(2)语句:;修改为:;

(3)语句:;修改为:;

(4)语句:;修改为:。

21.阅读下面的文段,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下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

(6分)

①严冬之下,有人热衷“低温养生”,尝试冬泳、洗冷水澡等。专家表示,所谓的“低温养

生”留意的是自然环境下低温对人体的调整。假如通过冷水澡、冬泳、穿得少来人为地降低

体温,有时不仅无法达到长寿的目的,反而损害健康,特殊是老人、儿童等体质较弱或患心

脑血管疾病、怕冷体质的人,一味地追求低温,易导致感冒、冻伤等不适症状。

②某些低温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比如饮食方面,低温能削减高温烹饪时致癌物出现的几率,

又能最大限度保存食物中的养分,低温烹饪应以细火烹煮为佳,留意适当低温烹调。

③睡个“低温觉”也有利于养生。人的体温晚间9点至11点起先下降,凌晨1点至3点降

到低谷。夜间休息的时间正好是“低温养生”的好时机。因此,每天应当按时休息,保证足

够睡眠。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有一首名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有的那一条,它变更了我的一生

。”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

,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华蜜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

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叫彭湃,1921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高校,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

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早的农夫领袖之一,毛泽东称他是“农夫运动大王

”。1929年,彭湃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他连遭毒刑,腿部骨折,几次昏厥,仍坚贞不屈

。他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志向,献出了年仅33岁的生命。

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听从

祖国须要选择改行,硬是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下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他叫彭士禄,彭湃烈士之子,去世于2024年。

一百多年时间,两代人的选择,变更了他们自己,也变更了很多很多。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高考语文冲刺卷(一)参考答案

1、B”《中国书目学史》……缺点是强立名义”错误,依据原文“因为在他看来,中

国书目学虽然源远流长,但……硬要划分时期,区分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可

见,并不是《中国书目学史》强立名义,而是中国始终以来的书目学有“强立名义”的嫌

疑,《中国书目学》是跳出了通常的中国书目学方法创新而作的“主题分述法”,依据主

题选用合适体制而不强求一律。故选B。

2、A.“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须要反思”错

误,原文“中国书目学史也未尝不行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书目学史稿》即用

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确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可见,作者并非为

了指出姚名达的方法须要反思,而是为了说明中国书目学史也可以用“断代法”来书写,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而已,而作者对姚名达敢于创新的看法则是确定的。故选A。

3、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运用断代法来写中国书目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原来面

貌”错误,原文只说“中国书目学史也未尝不行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书目学

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其比主题分述法“更能接近历史的原来

面貌”。故选B。

4、选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括图片信息)的基本实力。B项

源于材料一文字内容及图2,有两处错误,一是相较于稻谷、小麦,玉米每公顷产量并非明

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以偏概全、强加因果,据原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养分水平

得到了显著提升”的缘由很多,并不单一是这一方面的因素。A项据图1,正确。C项据图

3,正确。D项据图3,正确。

5、选D【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实力。

A项张冠李戴。“产业发展路径缺失”是安义县江下村的状况,“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

始终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而不是临胸县山区的状况。

B项混淆因果。“变更村容村貌”是江下村开展扶贫工作带来的效果,而不是“提升粮食产

量”工作的侧重点。

C项混淆概念。“百衲衣”式的农田数量少,零散;而“斗笠田”是分割开来,产量低。

6、【参考答案】

①农田建设方面:立足本地区耕地实际,因地制宜,解决地块零散等问题,推动高标

准农田建设。

②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加强配套建设,解决水电路等问题。

③粮食增产方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造低产田,提高粮食产量。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实力。B项,“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

了铺垫”错误,从后文来看,父亲并未下场下棋,而是让“我”代下,因此选项表述错误,

应当是与后文父亲再也不下棋了的确定形成反差,烘托父亲淡泊的形象。故选B。

8、本文多次提到“凳子”,这是富有意味的细微环节。请分析这里“凳子”的用意。

【答案】①细微环节真实:凳子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

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凳子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凳子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

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确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凳

子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重要物象作用的实力。首先,“凳子”是一个与本文情景非常贴合

的细微环节事物,父亲经常外出下棋,总是在“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下,

这些地方下棋,必须要自己带上凳子,因此“凳子”是个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让

文章显得更真实;其次,“我”为父亲背“凳子”,也呈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之情,

“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凳子”,“我”总是情愿跟着父亲去看他下棋,为他背

凳子,这不仅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敬之情,更有“我”对父亲棋艺精湛的仰慕,反映出我亦

子亦徒的真实心理。再次,“我”背“凳子”的变更,也反映出"我"与父亲之间关系的

变更,如一起先,“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情愿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

起凳子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可见父亲一起先对“我”的看法并不热切,只是顺

其自然;“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凳子",是“我”指出父亲“仕”下得不对,父亲

教“我”用“仕”之后,父亲便让“我”替他背凳子,可见父亲此时已经认可了“我”作

为他弟子的身份,让"我"从事弟子侍奉老师的活儿。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答案】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

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确定方馈赠,也是

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实力。“下棋是下棋”是父亲针对眼镜输了棋,

拿出一支钢笔送给“我”的行为所说的话;从文章整体来看,父亲下棋从来不“挂”任何

东西,“下棋是下棋”,就是指不能让下棋变成赌博、利益之争,而仅仅只是切磋棋艺,

体现出父亲恪守棋道的君子之风;同时,父亲此时的生活是相当落魄的,他下岗后“每天

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终日在棋摊泡着”,在经济上非常贫困,但父亲却从

不因此贪图利益,不愿拿棋艺换取生活物资,体现出他的个人尊严,令人敬重;“钢笔你

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的钢笔是送给“我”的,父亲代“我”做了确

定,因此这番话也不只是对眼镜说,也是对“我”的提示,“他有笔”提示“我”不要贪

图利益,“下棋是下棋”提示“我”也要恪守棋道,不行让纯粹的棋艺追求沾染了世俗的

污浊。

10、B

11、C(彻中台不在“三省六部”之列)

12、D(原文"即便遭到中伤还是追究其罪行”错原文“或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索未有以

中之”可见柳或因

深得皇上信任杨素没有中伤柳或的方法。)

13、(1)以至于时间很晚忘了吃饭,半夜都不能休息,动辄因为处理文书,使皇上操劳。

(2)柳或靠着几案而作计杨素站在庭院之前责问具体状况。杨素因此怀恨柳或。

柳或,字幼文,是河东郡人。情文帝称帝后,历任高书省虞部、电田二司的传郎。依据当

时的官制,三品官员以上,府第门外都可以陈设戟(以为仪仗)。左仆射高疑的儿子高弘德被

册封为应国公,他呈报公文恳求陈载于门前,柳或判定说:"仆射的之子还没有分居,父亲的

载槃已经陈设在门外,地位尊贵的有抑制卑下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之礼仅,哪里能够容

纳外门已陈载槃,内室外又安放载梨呢?”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高疑听闻后也赞美休服。柳成

后来升迁为治书传御史,执政神色严厉很被同僚敬畏忌惮。皇上赞扬他刚直,对他说:“男

子汉应当在世上足立声名,不要只是随声附和罢了“当时的创史常担当式将,大都不称职线

上书道:“我望见诏书让上柱因和干子担当杞州刺史,其人年近八十,就像暮钟已经敲响,漏

水的壹也将消尽。之前在赵州,他对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不明,政事由一群卑劣小人把控,贿

赂公然进行。百姓哀伤叹息。民谣路上随处可闻,竟喝道:老禾不早杀,余种移良田。古人

说: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各有所擅长的事情。和干子拉巧骑马的军事才

能,是他所擅长的:选拔人才,到任为官,并非他所懂得的。皇上认为他说得好和干子最终

被免除刺史。隋朝在政局动乱后建立,风俗败坏,柳或常进行订正,皇上很赞扬他。又见皇

上勤于听受看法。百官上奏恳求有很多繁项的事务,于是上疏劝谏曰:“国君发出号令,告

诚在于繁复。因此任用五臣,尧询问四方的诸侯,分设官职,各有所管辖的范围,皇上叠衣

拱手,无为而治,天下也因此安定。这就是所说的亭劳在于访求贤能,安逸在于任用他人。

近来我望见事情无关大小,全都和圣上有关。陈下留心于政道。无畏俱费劳。以至乃经营

建立、财物供应样细小的事情,一天之内,都要团答众多官员。以至于时间提睡点了吃饭,

字夜都不能休息,动就因为处理文书,他空上操劳。希望空上被机我最诸挚的话削减繁项

事务”皇上看了后喜奖他。右仆射杨素驾驭政权,身份暴责,百官畏惧,没有敢冒犯的人,曾经

四为犯下小的罪责,皇帝下令送往御史台。杨素依仗身份嫌贵,坐在柳或的座位上。柳或从

外回来,见杨素像这样,在台阶下手持笏板神色肃穆地说:“我奉命追究你的罪责”杨素连

忙下位。柳或靠着几案而坐,让杨素站在庭院之前,青问事情状况。杨素因此怀恨相式。

柳或当时正受到空上信任,所以杨者没有中伤他的动。法。柳或见近代以来,都城里的百姓

每到正月十五日,演角抵戏,相互夸耀争竞,以至于奢侈财力,柳或上奏恳求禁止角越戏:“我

私底下望见京域,以及京域外的州郡,经常在正月十五日夜晚,演角抵戏的人克满街巷,鼓

声振动天际,火炬照亮大地,人们戴着野兽面具,男人穿着女装。表演歌舞、杂要技艺的人,

扮着诡并的样子。朝廷内外的人一起观看,毫不回避。百姓耗尽财宝,竟相用在这个时候。

淫乱行为因此产生,流贼也因此兴起。对教化无品,对百的确也有损耗。请领示天下,即

可禁止断绝。”下诏同意了他的奏请。

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实力。

A.“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错误,诗人并非远离官场,而是被

贬惠州做官。

B.“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酷爱”错误,本诗中作者并未表达对劳作的酷爱,

主要表达了闲适之情。

C.“陶诗原作除最终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错误,原作中其次句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也不对仗,其次句“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对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