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整体阅读解题技巧
透过小说故事,发现生活本质
【考点分析】
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常常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揭示出
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复杂。对于2024届高三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小说整体阅读的技巧,不
仅能帮助你们在语文考试中夺得高分,更能培养你们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解题技巧】
1.把握主题思想:小说的核心在于其主题思想,它可能隐藏在故事的细节中,也可能
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直接呈现。在阅读小说时,要时刻保持警觉,捕捉那些可能揭示主题
思想的线索。
2.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故事的主体,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往往反映了作者
的创作意图。在阅读时,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
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3.理解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结构往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它可能包含起承转合、高
潮和结局等部分。理解情节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小说的整体框架和主题思想。
4.品味语言风格:小说的语言风格往往与其主题和情节密切相关。通过阅读,我们要
感受作者使用的比喻、象征、讽刺等修辞手法,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来揭示生活本
质的。
【知识梳理】
(一)作品内容题(从“写了什么内容”角度出题)答题思路:
1.标题含义(意蕴)题:
即小说标题的含意题,紧扣小说主旨,通过表面义(本义)揭示深层义:
(1)本义(字面义,常用义);
(2)引申义(情感义);
(3)修辞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
(4)文化义(文化沉淀与累积)
2.人物形象分析题: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着手:
从正面描写入手:(1)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6)细节描写。
从侧面描写入手:(1)对比(正反对比,正正对比);
第1页共16页
(2)衬托(周围人物的衬托与环境衬托)
(3)故事情节的暗示;
3.句子含义(理解)题:
(1)思路:概括句子字面义;揭示句子情感警义;还原修辞句本义;阐释哲理句的
警策义。
(2)分点:句子有几个关键点或有几层意思,就分几点作答;
(3)注意:最后一点要整合全句所表达的意思或情感(道理)。
(二)作品手法题(从“是怎样写的”角度出题)答题思路:
L小说情节设置(安排)特点题答题思考角度:
(1)(全文)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2)(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中间)设置误会,制造波澜
(4)(中间或结尾)情节突转,出人意料
(5)(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2.小说叙事特点题答题思考角度:
(1)叙事的视角:第一人称为真实,有线索作用;三人称客观,不受时空限制。
(2)叙事的手法:线索法,照应法,悬念法,伏笔法,对比法,抑扬法。
(3)叙事的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平叙
(三)作品艺术效果题(作用题)(即从“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角度出题)答题思路:
注意:问作用,问原因,问好处,问意图四种问法是等值问。
A类:大口径作用题:
从(1)情节展开(2)写作手法(3)塑造形象(4)表现主题(5)读者审美感受,五
个维度度去思考。
举例如下:例1.标题的作用(好处)题:
(1)情节上;线索作用,文章的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
(2)手法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3)塑造形象上:塑造人物,突出主人公的形象的性格与情感等。
(4)主题方上: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读者感受
例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
(1)情节上:①线索作用,便于贯穿全文;②推动情节发展或逆转。
(3)手法上:①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②为后文揭示真相埋伏笔,前后照应;③
人称作用
(3)塑造形象上:陪衬(衬托)作用,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与精神。
第2页共16页
(4)主题上:与主要人物并置陪衬(对比),揭示或凸显主旨。
(5)读者感受
例3.情节设置(开头,中间,结尾)作用题情节设置作用:小说情节组成部分通常有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分析小说情节的作
用,从以下几点入手:
(1)情节上:①埋下伏笔,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或逆转。
(2)手法上:①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兴趣;②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3)塑造形象上:突出(补充)人物性格精神。
(4)主题上:间接或直接表现主旨(深化主题),或表达某种情感。
(5)读者感受:情节突转,出人意料;戛然而止,发人深思;意味深长,引人思索。
B类:小口径作用题:通过揭示两个要素的关系,来分析其中某个要素对另一要素的
作用。
例1: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①作为文章线索,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练,结构清晰;
②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
与广度;
③交汇明暗线索,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旺与曹老师,暗线是他们的祖辈父辈的
奉献牺牲,一张借条,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世界连接在一起。
新高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设置是两道(或三道)选择题和两道(或一道)简答题,
选择题新高考的考查形式有变化,考查的重点一以贯之,都是“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而简答题是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主题、理解重要语句、标题等方面作为切入点
来进行考查,比较有思辨考查的是发挥题。
【练习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街
老街,静卧在小镇的角落里,像一位年迈的老人,默默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阳光透过
古老的梧桐树叶,洒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映出斑驳的光影。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
叶,都仿佛凝固了时间,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老街上的居民大多是老人,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
和期待。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时,他们便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有的老人会在门
口摆上一张小桌,泡上一壶热茶,与邻居们聊天交流;有的则会拿起扫帚,清扫街道,保持
这片古老土地的整洁与美丽。
在这条老街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了。他身穿一件破旧的棉袄,
第3页共16页
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他的糖葫芦色泽鲜艳,味道甜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每当孩子
们路过时,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掏出零花钱买上一串。而老人也总是热情地为他们挑选最
大最甜的糖葫芦,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老街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和
喧嚣的商业街。老街上的老人们也逐渐离世,只留下了那些古老的建筑和回忆。但即使如此,
老街依然坚守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回来。
问题:
1.老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分析文章中卖糖葫芦的老人形象的特点及作用。
3.文章最后提到“老街依然坚守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
回来。”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老街给人留下了静谧、古老、充满回忆的印象。通过描述老街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状态,文章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2.卖糖葫芦的老人形象特点包括和蔼可亲、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等。他在文章中起到
了丰富人物形象、增添生活气息、传递正能量等作用。同时,他也代表了老街上的居民们对
生活的热爱和坚守,成为了老街文化的象征之一。
3.这句话表达了老街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老街虽然经历了时代变
迁和人事更迭,但它依然坚守在那里,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故事。同时,它也期待着那些曾
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能够回来,再次感受那份宁静和温馨。这种坚守和期待体现了老街对
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重点突破】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
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
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一一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
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
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第4页共16页
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
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一一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
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
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
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
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一一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
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一一石头门。
第5页共16页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一一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
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
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
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
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
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
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
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
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
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
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
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速读点拨】
第6页共16页
(回扣一轮知识,解读文本信息)
文章通过讲述王木匠给乡亲们摆石门阵的故事,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对和平生活的
渴望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王木匠的手艺精湛,他不仅擅长本行,还能发明创造,如将煤油
箱改造成水桶子。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讲述石门阵的故事,成功地将乡亲们团结起
来,共同抵御日本鬼子的侵略。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王木匠先是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讲述石门阵的故事,让
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他巧妙地利用听众的好奇心,逐步引导大家进入紧张刺激的战
斗场景。最后,他通过讲述部队和农民救国会如何巧妙地转移和抵御敌人,成功地激发了大
家的爱国热情和抗战信心。
文章的语言质朴自然,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作者通过对话和叙述的方式,生动地描
绘了人物形象和场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战火和硝烟的年代。同时,文章也展现了
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历史价值。
1.人物
王木匠:他是一个技艺高超的木匠,不仅擅长制作各种家具,还能发明创造。在抗日战
争时期,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讲述石门阵的故事,成功地将乡亲们团结起来,共同
抵御日本鬼子的侵略。他具有坚定的信念和爱国情怀,通过自己的行动,激发了大家的爱国
热情和抗战信心。
乡亲们:他们是王木匠故事的主要听众,也是抗日战争的受害者。他们虽然身处困境,
但并没有被绝望所吞噬,而是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敌人的侵略。他们渴望和平的生活,对胜
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日本鬼子:他们是故事中的反派角色,残忍、狡猾、贪婪。他们在中国大地上肆意妄为,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仇恨。
2.情节
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王木匠先是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讲述石门阵的故事,让
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他巧妙地利用听众的好奇心,逐步引导大家进入紧张刺激的战
斗场景。在这个过程中,王木匠不仅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勇气,还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和抗战信心。最后,他通过讲述部队和农民救国会如何巧妙地转移和抵御敌人,成功地完成
了故事的讲述,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
3.主题
文章的主题深刻而鲜明,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首先,文章通过讲述王木匠摆石门阵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坚韧不
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王木匠身上,也体现在广大乡亲们的身上。他们
没有被敌人的残暴所吓倒,而是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的侵略。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
磨难而不衰的重要支撑。
第7页共16页
其次,文章也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通过讲述部队和农民救国会如何巧妙地转
移和抵御敌人,文章成功地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和抗战信心。这种信念不仅是对自己力量
的肯定,也是对胜利的追求和向往。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这种信念是支撑中国人民走下
去的重要动力。
最后,文章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深切向往。在故事的结尾,王木匠看着自己结实的突
起了老茧的掌心,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自己辛勤劳动
的自豪和满足,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那个充满战火和硝烟的年代,和平
生活成为了人们最大的愿望和追求。
文章通过讲述王木匠摆石门阵的故事,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
胜利的坚定信念。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和
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历史价值,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
承和发扬的重要精神财富。
【真题试做】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下面试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答案:B
解析:A项,“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分析错误,后文并没有出现相关情节。
C项,“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分析错误。王木匠的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
报告,但故事中的人物不一定确有其人。D项,错误明显,与原文对比可知。王木匠无法做
出理想衣橱的原因是“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说明因为战争原因
才无法做衣橱,要先保家卫国,打败侵略者,才能做衣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
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
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
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
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第8页共16页
答案:D
解析:“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分析错误。小
说的叙事结构紧凑而不复杂,小说通过王木匠讲故事,集中表现了人民群众抗战的智慧、决
心、乐观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非主题“多元”。
3.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答案】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引人入胜,让听众身临其境,紧跟讲述者的节
奏。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③表现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特点,使情节紧张跌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案】
①是指现实中真实具体的门,即文中的“木头门”,如“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
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木头门挡不住日本侵略者。
②指石头门,在王木匠的故事中,把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变成了“石门阵”。
③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大门”,“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是指人民众志成城把侵略
者挡在国门外。守住国门,才能守住家门。“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表现人民对和平生活的
向往。
【读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革命就是解放
孔厥
革命就是解放!
折聚英不再受公公的折磨了,折聚英不再受丈夫的虐待了。
插图作者古元
她跟着女宣传,来到陈家洼,苏维埃的区政府,扎在那儿的。那女宣传,名叫池莲花,
第9页共16页
小小个子,瘦瘦的,却是圆脸,大眼睛,脾气挺好,待她就像亲人。她给折聚英看了看脚,
原就没好缠,不用再放了;地又给折聚英绞(剪)了发,也变成短毛盖子了。池莲花自己衣
衫本不够。她却还把顶光烫的袄子脱给折聚英。折聚英是后来的丈夫给她题的名字,那时候
她只有个小名叫女子,池莲花却给她取了个官名,叫折兰英。
池莲花说:“兰英呀!常言道,再好的女子锅台边转,女人在窑里是没好地位的。做做
饭,生生蛋,挨打受骂,委屈一辈子。革命可就要把她们解放呀!”她又说:“可是,男人还
受着地主豪绅的压迫呢,女人要解放,先要和男人一起闹革命!”她拍拍兰英,说:“你也工
作吧,把千百万妇女都叫醒!”短毛盖子的折兰英,却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咱一满解不下!
工作咱也不会做!”池莲花说:“那不怕!只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呀!”
过了几天,池莲花就领着兰英到青化硬去受训,那儿,几眼石窑里,好多农村来的妇女
啊,大脚片的,小脚片的,一满绞了头发,整整齐齐的。上起课来,排排儿坐着,更整齐。
教员是个海壳儿老李,精悍身材,秃头,黑苍苍脸上,…长着颗颗儿。这人不识字,可真能
讲话,吹吹打打,实在是个海壳儿!他教了她们很多革命的道理,他还教了他们很多工作的
方法。还有一个教员是崔守功,又大又胖,宽宽的脸,戴着老花镜;白头布,蓝袄裤,灰大
衣。他顶爱批评人。他说:“不批评,不纠正,就没法进步!”他说:“咱们的女农民干部,
更要受大批评!"开头妇女们都被他批评得哭了;后来可又都被他批评得笑了!再后来,她
们就毕业了;再后来,她们就要分配工作了,
可是兰英的公公,三天两次地捎信来,要她回。他说:“咱又不障碍你革命!咱能把你障
碍定吗?咱可只是要你回窑看看呵,你就偏不回来看看吗!唉!你这小女子!你就是没吃过
咱手心里的奶,你也吃过咱手心里的饭呀!”兰英心动了,她迟疑了一下,就决心请了假,
真的回去了。路上她还用津贴一一发的苏票一买了大西瓜,要请公公吃呢。虽然这样,她心
里却也盘算:“回家去,可不会出乱子吗?”怎奈她虽强,却是好心肠,她不忍心不回去看
看老年人呵。
然而,革命真是解放!
革命把公公也解放了!从蜡龙区,从乌阳区,一直红过来,红过来,把姚店区也红过了。
从此,住在刘家沟的公公,也免了租,免了税,分得了足够的土地,还分得了足够的牛羊。
这样一来;公公可就变了,他可变成好脾气的公公了。兰英回家的时候,就见地的公公眉欢:
眼笑的,恨不得供出七个碟子八个碗来,让媳妇子吃个美!一边,他嘴里连连说着:“我说
么,我说么,哪有胳膊儿往外弯的!你看你来了,你来了,你还捧个大西瓜!”他还安慰媳
妇,说她男人还在外面,说她男人不敢来缠绕的。很明白,公公是站在革命的媳妇一边了。
媳妇却记得,公公原是不赞成革命的,他说过:“革命!提着脑袋耍把戏!”他说过:“革命!
瞎子不怕虎!虎头上搔痒!”可是现在,他得了好处,他的舌头操转了,他说:“嗨!倒究,
倒究,砖头瓦片儿,也有翻身日子可!嗨!好红军!啥事都给咱们百姓想到了!你看咱,咱
过去是虚土打不起墙,咱而今可就有了底子了!咱从此就一一哈哈一有苦能受,有福能享啦!”
第10页共16页
在公公面前,兰英还是有点拘束,可也到底敢说敢笑了。她一面吃好的,一面笑着问:
“公公,你可赞成我工作吗?”公公用手放在额上,想了一会,却也笑了出来,说:“这怎
不赞成呢!革命是好事,革命是好事,咱怎能反它的对呢!不过,不过,顶好别远走,在本
区就行了!”兰英反驳说:“这区那区,革命不是一个吗?”公公被说住了,望着媳妇好一会,
望望就不觉嗤地笑出来,说:“这小女子,倒说惯嘴,跑惯腿啦!”
兰英在家里住了两天,临走公公还很客气;可是临走男人却来了,还来得气势汹汹的!
然而兰英不再怕,她静静地瞅住男人,只见男人脸上,狠着一副复仇的神气。他,指着地说:
“好,你例跳门塌户,有路走啦!咱可偏不让,不让你离婚!咱就要去当兵!就要当红军,
红军的家属,看你离成离不成!”兰英很好笑,她还年轻,她还没想过要和谁结婚。她说:
“好极啦!你当红军,咱就是红军的婆姨!”
她男人倒真的去当红军了。
一九四三年三八节(有删改)
[注]:节选自《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的第五章,小说最早发表于《解放日报》。小说
以陕甘宁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讲述了边区农村妇女折聚英幼时在随家人逃荒的路上
被卖作童养媳,因不堪丈夫的打骂与公公的折磨,选择跟随女宣传员池莲花加入红军,在革
命的考验中舍弃旧家庭、组建新家庭并获得幸福生活的故事。与节选相关的后续情节是:丈
夫参加红军不久就叛变当了民团,还带人到区政府捉拿折聚英。在政府的支持下,折聚英与
之离婚。
一、整体读文,梳理文脉
在池莲花的鼓励和引领下,折兰英勇敢地踏入了革命的大门。这个曾经的农村女子,经
过革命的洗礼,逐渐变得坚强而自信。她不仅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沟通,更懂得了如何发动和
组织妇女参与革命斗争,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名得力助手。
回到家中,折兰英惊喜地发现公公的转变。革命的力量不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也
让公公这样的老年人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希望。公公分到了土地,生活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
他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和解放。他开始理解并支持革命,成为了革命的一份子。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折兰英的丈夫在红军的感召下也加入了革命队伍,但
他的加入却带着一种复仇的心态。他试图通过革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忽略了革命的真正
意义。面对丈夫的误解和固执,折兰英深感无奈,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信仰。
在政府的支持下,折兰英勇敢地与丈夫离婚,选择了继续走自己的革命道路。这个决定
让她获得了自由和独立,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革命的
力量和正义性,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面旗帜。
整个故事通过折兰英的个人经历,展现了革命给农村妇女带来的新生活和新希望。同时,
也揭示了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无论如何,革命都是一条充满希望和光明的道路,它让
人们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和希望,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
第11页共16页
二、模拟演练
根据文本和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插图描绘剪着“短毛盖子”的女宣传池连花正在与折聚英亲切交谈的情景,这与文
本叙事相得益彰,也表现党的宣传动员的力量。
B、公公在免了租税、分得足够的土地和牛羊之后,改变了对革命的态度,并赞成折聚
英参加革命工作,显示了革命对农民的影响。
C、名字的变化折射出人物命运的变化,“女子”体现苦难的过去,“兰英”是革命生涯
的开始,“聚英”代表开启新的婚姻生活。
D、丈夫不想离婚,决定去“当红军”,折聚英开始觉得很好笑,继而认同丈夫积极向上
的选择,认为做“红军的婆姨”“好极啦”。
2、下列关于池莲花这一人物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她所从事的是“把千百万妇女都叫醒”的工作,这也是她所处时代的革命要求。
B、她熟悉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贴合“女宣传”的身份。
C、小说以她的视角叙事,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受,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D、作为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她性格鲜明,与主要人物折聚英的形象互为映衬。
3、对折案英而言,“解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4、1946年,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为孔厥《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作宣传推介,称
赞这篇小说“好看好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好看好懂”的理解。(6分)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讲故事的人(节选)
莫言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①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
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但有一个我
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
第12页共16页
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②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
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
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
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
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③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
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
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母亲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
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
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的嘴里冒不
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派活,默许我
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
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
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会改变故事的结局。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
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
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放牛羊。到
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
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边空空荡荡。有时
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边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
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
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着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
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就像中国的先
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
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
⑥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两百多年前,我
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天才一一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
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
晃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
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⑦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
第13页共16页
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
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
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大部分文学价
值不高。
⑧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
导下,我写出了《秋水》《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
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
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
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
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
气使,独断专行。
⑨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就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
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
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了几
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
我该怎样干。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⑩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
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
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
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污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
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有删改)
【注】此文摘编自莫言2012年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表获奖演讲时,“我”最怀念的人是母亲,因为“我”的小说都是为她而写的,她
却无法分享“我”获奖的荣光。
B、母亲认为说书人油嘴滑舌、不务正业,认为我讲故事也是“要贫嘴”,说明她没有认
识到讲故事的价值,为我的未来担忧。
C、听到的许多鬼神故事、逸闻传奇让“我”有强烈的现实感,其原因与小说《促织》
虽情节荒诞却充满现实感的原因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旧街区的改造规划》课件
- 复习电功率课件
- 【课件】企业薪酬管理
- 2024春游活动计划方案
- 基坑防护专项施工方案
- 吊顶嵌入不锈钢施工方案
- 2024年月社区团支部工作计划
- 八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初中
- 县委老干部局年度工作计划
- 《催化作用与催化剂》课件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农艺工教学讲解课件
- 人才盘点操作及应用(简版)
- 钢渣处理技术及综合利用途径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 第五单元 第6课时《认识梯形》 人教版(共12张PPT)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9个实验报告汇(可用于填写实验报告单)
- 四、关于桩的负摩阻
- 2020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
- DB61∕T 5000-202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
- 疫苗学PPT课件
-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