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湖南省三湘名校教化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我们这个宏大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我们绚丽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奇妙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而典籍,正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恒久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养、提示我们不断进行精神反刍的范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谁都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典籍往往是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典籍,将中华儿女的民族品德、民族精神高度浓缩在字里行间,凝合成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既见证了我们的昨天、观照着我们的今日,也将福泽我们的明天,福泽中华民族后世千年。书里乾坤大,心中日月长。我们坚信,典籍是国之珍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当“活”在年轻人心中。《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绚丽文化。——慎海雄《我们为什么要策划<典籍里的中国>》材料二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百岁老人”伏生讲解并描述自己一生舍命守护《尚书》的故事,宋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其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让我们直观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闪光故事、流转传承,它还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那些具有当代价值、时代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实现了学问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气。从呈现《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到致敬“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再到讲解并描述《史记》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和大一统思想……正是这些闪烁的思想光线,让节目在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之外,更有着强大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精神内核。——人民网2024年04月06日07版评论员张凡《从典籍中吸取自信力气》材料三《典籍里的中国》“打通”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活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新的文化的表现。节目第一期《尚书》一开播,即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惊喜。《尚书》可以说是中国典籍中极为重要,但也相对来说比较难懂和当代人接触相对较少的典籍。一方面它是中国文化弥足宝贵的元典,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涵。另一方面,由于它和当下相隔久远,是上古流传的文书文献,不简洁为一般公众所了解,和当代人有更多的“隔”,难以被电视文艺所呈现。但事实证明,这一期很好地让不行能化为了可能,让《尚书》活在了21世纪的电视屏幕上,让一般观众一窥这部中国文化元典的内涵和了解这部典籍的传承和流布历程,在得到关于《尚书》诸多学问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可以说,这是以“活”化“隔”的成功探究。节目通过古今对话,也是以“今”入“古”,跨越历史时空,让古代的历史通过现场演绎的片段来得到呈现,学问的介绍和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融汇于节目中。节目细心选择了在《尚书》传承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伏生作为节目的最关键人物,让他在汉朝时将今文《尚书》传承下来的历程作为这期节目的关键点。通过呈现节目组的探究和排演的过程,让一个活的伏生在屏幕上得以呈现。国家话剧院演员的细心演绎,让历史场景得以再现。同时让主持人撒贝宁作为一个21世纪的当代人和伏生有了穿越古今的“对话”。观众仿佛被带入到历史情境之中,通过伏生,使中国文化那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的文明持续和传承的力气得以呈现。同时,这个节目也做到了将《尚书》的内容和意义进行生动详细的介绍,以“小”见“大”。一方面通过对于专家学者的访谈,呈现《尚书》的基本面貌和传承历史。介绍简明而不单调,让人们对于《尚书》的理解有了深化。同时,通过对武王伐纣的场景再现,将“天命”就是“民意”,以民为本才有国之强盛的思想内涵作出呈现,让我们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于《尚书》一个方面的思想有所领悟,让传承守护经典的意义得到呈现。这也会吸引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去更多地了解《尚书》的思想和精神内核。这些介绍不求将古籍的全部内容都呈现给观众,而是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入手,让人获得感悟,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魅力。《典籍里的中国》突破了电视文艺的传统形态,让中国的历史典籍的巨大精神魅力有了一个在屏幕上呈现的空间。这种以“活”化“隔”、以“今”入“古”、以“小”见“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是难能珍贵的,也为电视文艺表现中华文明供应了独到的方式和路径。——2025年03月22日光明网张颐武《<典籍里的中国>让经典“活”起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我们绚丽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奇妙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华夏儿女只有将典籍作为媒介代代相传,才能使中华文化传承几千年而文脉不绝。B.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典籍里的中国》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以期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绚丽文化。C.《典籍里的中国》将那些具有当代价值、时代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实现了学问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是其创新性表现所产生的魅力之一。D.《典籍里的中国》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入手,以“小”见“大”,将古籍的内容全面呈现给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于《尚书》一个方面的思想有所领悟,让传承守护经典的意义得到呈现。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典籍里的中国》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的同时还将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文化精髓展示出来,让节目的精神内核更加具有感染力,更为动人。B.《典籍里的中国》中《尚书》的成功演绎是难能珍贵的,驾驭《尚书》的演绎模式后,任何一本文化典籍依据模板都能在节目中呈现典籍的价值和意涵。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满意了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追求,体现了人们追求更高文化品位的要求。D.从典籍里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让年轻人爱上典籍,让五千年绚丽文化薪火相传,给中华民族以绵延不绝的滋养,是策划《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的初衷。3.“以古人之规则,开自己之生面”,下列与《典籍里的中国》呈现形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A.《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讲解并描述国家文物背后的传奇。B.《上新了!故宫》用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带领观众去找寻。C.《唐宫夜宴》用秀逸韵致的舞姿演绎大唐盛世的文化现象。D.《开讲啦》让名师专家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故事,共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4.材料三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4分)5.近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渐渐丰富,为了防止此类节目流于形式,依据以上材料你认为这一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最须要留意什么?(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为他唱歌春分1949年元月初,正是寒冬之际,在苏北平原的淮海大地,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和国民党的部队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决战。战火在这里已经交织了好多天,全部的村庄都被炮火光顾了多次,大都成为废墟;层层包围和反包围,参战的双方还在源源不断地投入兵力。斗争的输赢仿佛在瞬间即可确定,可这个瞬间由于持续的时间过长,而令人感到焦虑。那天下午6时,太阳已沉入袒露的大地,在运输河边一个叫薛庄的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落,一个长辫子姑娘正和一个年龄与她相仿的解放军战士僵持着。姑娘十七八岁,年轻的脸颊被刮来的夹着雪花的西北风吹得通红。小战士的脸也有点红,但那红不是被风雪吹的,而是因劝服不了年轻姑娘而感到无可奈何,或许还夹杂着一种气恼。老村长的刚好赶到,使事情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原来长辫子姑娘是村里青妇会的,正在为部队打算干粮,而年轻的小战士则是运输干粮的。这原来是正常的支前工作,可因为负责带队的小战士所在的运粮队带的牲口不够,须要借用几户老乡家的,而进门时他发觉姑娘家有头正拉磨的毛驴,便想借用一下。没想到姑娘一听这话,扬扬眉说,借用可以,但她必需和战士一起去,完成任务后再把牲口牵回来。小战士说,送干粮去的地方正在打仗,特别危急,她不能去,解放军说话算话,他确定会将毛驴平安送回来。双方谁也劝服不了谁。老村长特别清晰,别看是一头小毛驴,可一头牲口对庄户人家来说就是命根子。于是,老村长对小战士说“我们这里是老区,这里的人炮火见得多了,不会给你们添麻烦的;相反,她对这儿的地形熟识,还可以给你们带个路。”听了老村长的话,姑娘朝小战士眨挤眼,仿佛说,这下你没的说了吧。姑娘和小战士一起随送粮的队伍趁着夜色动身了。他们一路无语,沿着被炮弹炸焦的土地匆忙而行,只有牲口的蹄声在空寂的夜里显得更加急促。在走了两个多小时后,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尽管河面不宽,但由于时常有炮火飞过,运粮的牲口受到了惊吓,蹄子还未沾水,屁股便舍命地往后挪,说什么也不愿下河,弄得几个牵缰绳的战士拼着老劲才拉住,急得带队的小战士来回踱步。正值小战士一筹莫展的时候,长辫子姑娘突然对他说:“用东西把牲口的眼睛都蒙住,它们就听话了。”“行吗?”“准行。”果真,被蒙上眼睛的牲口分不清东南西北,只好乖乖地被牵着渡过了河。过了河,小战士靠近姑娘低声说:“感谢你,大姐。”其次天凌晨,送粮队准时到达部队。姑娘牵回了自家的毛驴,说要马上回去。部队首长说,等天亮了再回吧。姑娘说:“你们有任务,我在这里碍事,再说早回去还得打算支前的事。”首长说:“也行,不过这么多牲口你一个人是无法赶回去的,这样吧,还是让小张再辛苦一趟,送你回去。”原来那个年轻的小战士叫“小张”。长辫子姑娘和小张赶着牲口往回走,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走了一夜路的他们并无睡意,姑娘甚至还哼了几声当地的小调。小张也兴奋起来,他告知姑娘,这一仗打下来,离全国解放就不远了。说话间,两人过了河,隐隐隐约可以望见姑娘家所在的村庄了。长辫子姑娘对小战士说:“我已经到家了,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小战士向姑娘敬了一个军礼说:“大姐,感谢你。”小战士说完,刚要转身往回走,突然咆哮而来的炮弹声在耳边响起,小战士马上将面前的姑娘扑倒在地。上。转瞬间,爆炸掀起的气浪掩埋了姑娘。当爆炸声停止,姑娘爬起来大声呼喊“小张”时,才发觉刚才那个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已停止了呼吸。长辫子姑娘静默地站起身,擦干了眼泪,深深地向小战士鞠了一躬。而后,她将小战士抱在怀里,一步一步向黎明前的村庄走去。10天后,淮海战役结束,全歼国民党部队55万人。此后不到10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那位叫“小张”的战士被安葬在运输河边。时至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全名,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家在何处,只有运输河两岸的迎春花年年为他开放。而那个长辫子姑娘在多年后成了我的母亲。这个故事,自我懂事起,每年她都会给我讲解并描述一遍,每次讲解并描述的时候,母亲的双眼都噙满泪水。母亲说,找寻小张的部队是她今生的一个心结。因为那场斗争参战的部队太多,而部队驻防、换防频繁,打完淮海战役之后,听说小张所属的部队又去解放大西南。从新中国成立前到新中国成立后,她多方打听,照旧没个结果。但她信任,小张的部队是不会遗忘他的,他的战友们也都不会遗忘他。运输河边的村民们同样没有遗忘这个不知名的小战士。每年清明,小张的坟前会堆满这块土地上开放的数不清的野花。而以小张的生命为代价活下来的母亲,一生都认定自己的命是小张赐予的。她说,她活着是因为小张的生命而存在;死了,她要安葬在小张的坟墓旁,在这古老的大运输河边陪他说话,为他唱歌……(摘自《读者》2011年第19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姑娘想和小战士一起去前线送干粮,战士担忧姑娘平安没有答应,最终他们在老村长的调解下达成了一起上前线的一样看法。B.文章中说“他们一路无语,沿着被炮弹炸焦的土地匆忙而行,只有牲口的蹄声在空寂的夜里显得更加急促”,说明他俩还在生气,关系并未缓和。C.“走了一夜路的他们并无睡意,姑娘甚至还哼了几声当地的小调”一句,表现二人成功送粮后心情的愉悦兴奋,也饱含对斗争取得成功的信念。D.文章通过对姑娘和小战士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赞美了小战士和善有责任感、牺牲自我保全他人的美德,也有力地凸显了军民一心团结一样,共同抗敌的主题。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斗争场面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惊慌的气氛,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埋下了伏笔。B.本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微环节描写及人物的相互衬托,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C.文中男女主子公作者没有写出他们姓甚名谁,只有他们的外貌特征和身份特征来称呼他们,是因为作者怕斗争年头暴露他们身份,也是他们工作的须要。D.文章标题既指姑娘哼了几声当地的小调给小张听,又指后来成为“我”母亲的姑娘要把这具有崇高奉献和牺牲精神的小战士在大运输河旁不断歌颂、传播,让战士精神永存,让无名英雄不孤寂。8.文中小战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文章结尾划线句“每年清明,小张的坟前会堆满这块土地上开放的数不清的野花”这句话,既是突显小战士形象的关键,也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愿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行,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麸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B.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C.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D.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B.丞,佐官名。汉以后,中心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此处指府丞。C.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D.谢事,指辞职或免除俗事。后面的致仕也是指官吏辞官退休。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德基心胸宽广,处世泰然。在他刚担当南康丞时,老百姓认为他只是一个读书人,恳求把他换掉,但是吴德基不以为意,淡然处之。B.吴德基明察秋毫,刚正不阿。在村民被诬陷后,他细致核查,发觉百姓并没有罪过,亲自释放了百姓,并且敢于直陈长官的过失。C.吴德基体恤民情,爱惜百姓。他始终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官府下令让百姓买驴赔偿,他告诫百姓不要赔偿;百姓想用牛羊代替秋季赋税,劝他们交纳粮食。D.吴德基淡泊名利,虚心受教。他做官不追求成名,一心只为百姓;辞官回到家中后,也遵循宋濂的告诫,断绝和官吏的往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2)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14.吴德基为什么阻挡潍州的百姓以羊牛代秋税并且拒绝派百姓给邻县运输牛?(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青玉案顾贞观①自然一帧荆关②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咽,中有渔樵话。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注]①顾贞观,是明末东林学派领袖顾宪成四世孙,生于明末,经验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动乱。②荆关:指五代时画家荆浩和关仝。二人为师徒,擅山水画,史称“荆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作者将河山胜景比作山水画卷,充溢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B.词的下片重在写景,抒写出“登临”之下所触发的哀痛怨苦,将自己泪洒荒原野蔓之间的哀思尽落纸间。C.“自古有情终不化”,是极为重要之句,它既说明白泪洒荒原的感情内因,又进而强调了这种感情的贞坚不化。D.此词平直中见委婉,争论中寄深情,是写景,也是咏史,蕴含着特定时代的深思哀苦,有一种凄厉、惊心的效果。16.严迪昌《清词史》云:“苍茫的景色与沉重的心语相激撞,相融合,别有创变,自出面目。”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每空1分,共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确定。(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说明白养民的措施之后,用“,”两句指出了民众教化的方法。(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明白秦晋的利害关系之后,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①“盖有特别之功,必待特别之人”。大会上,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受瞩目:②一位是“干震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另一位是“凭黄牛风格、具赛马精神”的闻名国际大气科学家曾庆存。时至今日,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名单中,已有33名科学家。他们始终保持矢志不渝、赶超先进的报国情怀,始终坚守心无旁()、严谨务实的科研品德,不仅推动了中国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也在人们心中竖起矢志奉献的灯塔。③令人欣喜的是,因为发达的人才根系、良好的成长沃土,使我国科技事业青蓝相继、人才辈出。从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可以看出,青年人才已成为我国基础探讨领域的生力军。④与基础探讨高度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奖,2024年度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比2024年下降了2岁;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青年人最具创新潜能,他们有志向、有本事、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⑤传承老一辈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攻()精神、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胸怀()国富民之志,中国科技创新就能不断筑牢强国之基。18.下列填入括号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倍鹜坚抱B.备骛艰报C.备骛坚报D.倍鹜艰抱19.下列序号所代指的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且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A.①B.②C.③D.④E.⑤20.在高一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相识了谆谆教导的孔子、能言善辩的孟子、解牛人道的庖丁、临危受命的烛之武,了解了自矜功伐的项羽、能屈能伸的刘邦、感动天地的窦娥、愁闷王子哈姆莱特,还知道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首位华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和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故事。请选择本学期课本中的一位人物仿照波浪线处句子写下你对他(或她)的相识。(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分)好多人缺少自我视察的实力,好多人也缺失。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家庭不华蜜,会跟人埋怨说我丈夫不好、儿子不好,她觉得只要她自己身边的人做出变更,她的生活自然会变得更好。这样长期下来,对她本人特别不利之处就在于,看上去她是那个无时无刻不在评判他人的人,她总是在主动发出攻击性行为,觉得她特别强势。但其实,,因为她把人生的变更,全部寄予于四周人的变更之上。谁苦痛,谁变更,谁变更,谁受益。你觉得自己生活苦痛,觉得四周满是问题,但是你的这些问题到了询问师那里一说,询问师通常状况下还是会先从你身上找缘由。①荣格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宇宙。你才是这个微型宇宙的中心。②你父母、身边的同事、你婆婆、你儿子、你丈夫、你女挚友男挚友,这些都是你选择出来构建你的世界的人。③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成年后所处的关系,也是你的一种选择,你才是这个微型宇宙的中心,你不变更谁都不会变更。④这种变更并不是因为我是做错了的那个人,而是因为,我的实力最大,我的责任也最大。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请找出下列语句中不合事理,表达不严密的一项,并提出修改看法。(3分)A.①B.②C.③D.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1929年5月4日,一名笔名为“醉梦人”的读者向上海《生活》周刊投稿,展望“将来之中国”,提出“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自产水笔、灯罩、自行车、人工车等物什,供国人生存之需?吾国何时可产巨量之钢铁、枪炮、舰船,供应吾国之边防军?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化、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等十问。文尾作者自问自答:“吾举十问,实不知其答案。私以为,能实现十之五六者,则国家幸甚,国人幸甚!”“……挚友,我信任,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建,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有将代替了贫困,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才智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欢乐将代替了死之哀痛,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是1935年在狱中饱经熬煎的方志敏,于人生的最终时刻以生命写就的《可爱的中国》。这种对祖国美妙将来的憧憬和憧憬,通过笔端自然流露、跃然纸上。2024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交汇点。某报社策划“时空对话”栏目,本期对话人物为“醉梦人”和方志敏,邀约各界人士踊跃投稿。你作为这个2024年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请选择一位对话者,结合自身所思所感,给他写一封信作为投稿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实力。从材料三中“《典籍里的中国》以‘小’见‘大’的魅力在于,不求将古籍的全部内容都呈现给观众,而是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入手,让人获得感悟”可知,D项“将古籍的内容全面呈现给观众”错误。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勾画整合文本信息并形成基本逻辑推断的思维实力,实力层次较第1题有提升,要求学生在熟识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精确的价值推断,B选项过于确定,不同的典籍有不同的特色,应当以自身特色为基础来进行演绎。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对文化类节目创新性表达的内涵的理解实力,要求学生有较宽的阅历,对生活有视察有思索有积累,D选项不正确,《开讲啦》和《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形式不同,它没有以“今”入“古”、以“小”见“大”的创新,而是让讲解并描述人干脆现身说法,赐予中国青年现实的探讨和心灵的滋养。4.参考答案: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中间分论部分采纳并列式结构。材料三先提出“‘打通’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活化’”的观点,接着以《尚书》为例,从以“活”化“隔”、以“今”入“古”、以“小”见“大”三个方面对《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的演绎模式进行分析,最终收束全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争论文论证思路的把握实力,对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考查是这道题常规考法,也是要求学生驾驭的基本学问点,选文的并列式结构对于高一学生比较简洁把握,难度不大。总括论证思路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5.参考答案:①要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动身,挖掘其核心价值,吸取自信力气;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为观众更好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供应途径搭建平台;③恰当的呈现方式,如古今结合,以“今”入“古”,以“古”鉴“今”,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符合当今社会价值和时代发展所需的精华;④形式要不断创新发展,避开观众审美疲惫。(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符合三段材料所述内容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让学生的思辨实力得到熬炼和提升。(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尝语言表达艺术的实力及文学作品的特性化解读实力。主要是对文章的大意、文章的语言和文章的主旨等内容的分析概括,分析文意时要读懂文章,B项中“他俩还在生气,关系并未缓和”错误,他们俩的冲突在老村长的调解下已得到圆满解决,这一句的描写是为了突显斗争形势的紧急和他们心情的急迫。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特色和手法进行赏析的实力,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C项中“是因为作者怕斗争年头暴露他们身份,也是他们工作的须要”错误,这是小说塑造典型人物的惯用手法,是更广意义上文章主旨的表达,表达革命斗争年头军民鱼水深情和多数的革命群众和革命战士的牺牲,才换来革命斗争的成功和我们现在和平华蜜的生活,这样更能拓宽小说的主题。8.【答案】①和善、有责任感。他考虑到前线正在打仗,特别危急,不让姑娘随行表现了他的和善,并且承诺确定将毛驴平安送回来体现他剧烈的责任感;②有牺牲精神。他送姑娘回来的路上遭受了敌人攻击,他用自己的性命护佑了姑娘的平安。③纯朴可爱。最起先姑娘要随他一起上前线,他劝服不了姑娘时因气恼和无可奈何而涨红了脸,当姑娘想方法让运粮的牲口顺当过河后他靠近姑娘低声说感谢。(一点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其他概括精确、分析到位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这是一道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的题目,考查考生能否由表及里鉴赏评价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实力,学生要从人物的言谈举止来推导人物性格特征乃至精神风貌,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来分析总结。本文以刻画小战士这个无名英雄为中心,长辫子姑娘是个陪衬人物,她在文中的每一次出现都与小战士相关,考生只要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顺次选择出关于小战士的内容,就可以回答这一问题了,因此难度不大。9.【答案】小战士层面(3分)①清明节,小战士能得到众多生者对他的深切怀念,说明他的精神品德得到生者的赞扬和景仰;②小战士是全部为革命流血牺牲的革命战士里一个典型代表,他的精神昭示了革命精神的宏大。文章主旨层面(3分)①这句话位于文章结尾处,寄寓作者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象征着革命的希望与曙光;②赞扬革命者为革命正义事业而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得到生者深切的缅怀,也给读者给后人以希望,激励后来人奋然前行。【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实力,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重在唤起体验、联想,本题从这一点动身,考查考生的文学感受和联想实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表述的实力。“突显小战士形象的关键”和“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示意答题时要留意从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两方面进行分析。这句描写放在文章结尾,且是许多作家惯用的结尾方法,有示意和升华主题的作用,要求考生能由点及面由表及里进行分析。二、古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一般我们可以依据常见的句首、句末关键词或者通过分析词性与句子成分来断句,同时关注前后文语境。本道题中,“宽化”是动词,后面须要接宾语“之”,这个“之”是“宽化”的对象,即百姓。“召”一般做动词,在此处应明确它的主语,依据语境,应当是“德基”。同时应留意到前后都出现了“弗”这个否定副词,并且依据语境,“咄叱”与“责”的主语应当都是“德基”,宾语应当都是“民”。综上,答案选C。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积累。依据后文“一县惊伏”与“县令周以中”等,可以确定吴德基应当担当的是县丞。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实力。“易之”并不是“换掉”的意思。由原文中“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可以推想“易之”的“易”应当是轻视。因为南康民风剽悍,所以老百姓看不起这个读书人。13.答案:(1)(吴德基)入朝(拜见皇上后),被提拔掌管莱郡潍州的事务。百姓饲养了四十匹官驴,莱郡太守核查官驴繁殖的状况,与登记在册的状况不一样。(2)太守无言以对。吴德基趁机谈了几件不利于百姓的事,太守不敢再说什么,连同各个已经赔偿的县都免除了。【解析】文言文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一些关键字。对于比较难的关键字,要会结合前后文进行合理的推想。第一句中要留意“擢”、“知……事”、“畜”、“籍”等课内常见字词,特殊是“畜”与“籍”在必修上册中有出现:“鸡豚狗彘之畜”、“籍吏民”。至于“孳息”的意思,可以依据后文“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进行推想,应当是“繁殖”的意思。其次句中要留意“因”、“画”、“不便”、“偿”等词,以及定语后置句“诸县已偿者”。“因”在《鸿门宴》中也有出现:“因击沛公于坐”,另外几个重点字词结合语境也可以译出。14.答案:①羊牛简洁生病甚至死亡,且运输过程费时费劲,没有缴纳粮食便利。②运输牛特别辛苦,有牛的人没方法,只是不敢埋怨而已。③假如派人给别人送牛,牛生病或者死亡后,责任无法划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的实力。这道题比较简洁,学生只要能在文中找准信息并读懂即可。参考译文:吴德基,名叫吴履,婺州兰溪人。被官吏举荐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南康县县丞。南康的百姓认为县丞是一个读书人,都轻视他,吴德基处之泰然。几个月后他详尽地了解了当地的虚实,做了一些揭露奸人,破获案件的事,全县的人都很惊讶。吴履于是放宽政策,教化百姓。百姓有来告状的,吴德基就把百姓叫到跟前和他谈话,从不加以呵责。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指责。知县周以中刚上任,征调百姓运输物品到郡里而征调不到,就亲自到乡里去征调。一个村民想要逃跑,周以中吩咐衙役鞭打他,村民不服,跑入山中,骂县令说:“你在县里当官,到这里来干什么?”县令愤怒,胥吏与衙役趁机用语言挑拨县令,想要诬陷一个村民贪图钱财和利益,拘捕了六七个人关进狱。门窗紧锁,看管特别严。吴德基核查发觉百姓没有罪过,亲自去狱中巡察,叱责狱卒马上释放百姓,狱卒用其他的说法推辞,吴德基用木槌砸碎狱门释放了百姓,说:“你们没有罪,回去告知父亲兄弟不要胆怯 。”于是前去告知县令周以中。县令愤怒,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羞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吴德基说:“触犯大人的只是一一般百姓罢了,他的同乡有什么罪?况且法律是天子的法律,莫非是大人您发泄生气的工具吗?”县令周以中感到惭愧。事情就这样平静了。吴德基入朝拜见皇上后,被提拔为莱郡潍州的知州。有百姓饲养了四十匹官驴,莱郡太守核查官驴繁殖的状况,与登记在册的状况不一样,说:“驴应当一年生产一头驴驹,现在几年应当有几头驴驹,为什么这么少呢?”想要追究养驴百姓欺瞒蒙蔽的罪过,并征收他们的赔偿。各县都已下令让百姓买驴赔偿,只有吴德基告诫百姓不要赔偿。太守发怒,问吴德基:“潍州不赔偿驴,什么借口?”吴德基说:“百姓实际并没有欺瞒,怎么可以追究他们赔偿?国家富有四海,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莫非还缺少了几头驴吗?”太守无言以对。吴德基又趁机谈了几种不利于百姓的状况,太守不敢再说什么。连同其他各县已经赔偿的都免除了。山东有百姓情愿用牛羊代替秋季赋税,官府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吴德基跟百姓商议,羊牛有生病死去的隐患,不如交纳粮食便利。只有潍州收百姓的粮食。其他县的牛羊要送到陕西,百姓驱逐牛羊走两千里路,都败尽家业,全郡只有潍州百姓得以保全。上级官府下令让派一千人运输邻县的牛,吴德基列出不能这样做的理由,说:“有牛的人家自己送牛,虽然劳苦但不敢有怨言。让别人代替送牛,假如途中牛死了,谁担当赔偿呢?”极力抗争,没有接受吩咐。吴德基当官,不追求成名,把爱惜百姓放在第一位,百姓对他特别感谢。在潍州任职两年,被召回京。潍州百姓拦在门口抱着他的脚哭泣跪拜,说:“自从您做了我们的父母官,潍州百姓的身上再也没有鞭打的瘢痕。现在您离开我们,希望能得到您的一只鞋供奉起来,来劝慰我的思念之情!”吴德基到了京城,就辞职回家。宋濂是吴德基的挚友,关系特别密切,当时也已退休将要回家,喊住德基对他说:“你情愿接受年长者的训诲吗?”吴德基说:“好,要训诲我什么?”宋濂说:“谨慎不要出门,断绝和官吏的往来,不要和他们交往。”吴德基回到家中,遵循宋濂的告诫,道德品德高尚的人赞美他能接受有益之言。(二)古代诗歌阅读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实力。这首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故选择B项。16.答案:①“苍茫的景色”指“水残山剩”、“乱鸦千点”与“落鸿孤咽”,寥廓疏朗,渲染出破败凄凉、寂寥萧索的氛围。②“沉重的心语”指“自古有情终不化”,凝重哀思,寄寓了自己对故国的酷爱与缅怀。③“苍茫的景色”加深了易代之悲与家国之痛,“沉重的心语”又更显山河的衰败,情景交融,感人至深。【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形象与情感的实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苍茫的景色”与“沉重的心语”详细指什么。结合注释①就不难理解他的忧国伤时之心了。赏析:秋士易感,古来多见。面对着“水残山剩”,“乱鸦千点,落鸿孤咽”的景象,诗人亦作“泪盈把”的悲秋者。故此中所抒之悲感,是诗人触景生情,大有伤今吊古的兴亡之叹,独自幽伤,怅触无边的感慨。起用荆关山水画作比,结以景语收束,含有悠闲不尽之意,耐人寻味了。吴世昌说:“当满清盛世而曰:‘山残水剩’,其立场可知。”(见《词林新话》)严迪昌《清词史》云:“苍茫的景色与沉重的心语(“水残山剩”、“自古有情”)相激撞,相融合,疏朗而厚实,寥廓而凝重,确是别有创变,自出面目。”——张秉戍《弹指词笺注》。(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答案:(1)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18.【答案】C【解析】倍:加倍,如倍增、事半功倍。备: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骛:追求,如好高骛远、心无旁骛。鹜:鸭子,如趋之若鹜。艰:困难,如艰难、艰苦。坚:坚硬、坚实,如攻坚。老师可顺势辨析一组词语:坚苦卓绝——在艰难困苦中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