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科学前沿》课件-化学共混法_第1页
《高分子材料科学前沿》课件-化学共混法_第2页
《高分子材料科学前沿》课件-化学共混法_第3页
《高分子材料科学前沿》课件-化学共混法_第4页
《高分子材料科学前沿》课件-化学共混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共混法主讲人:杨崇岭制备共混改性聚合物的方法目12共聚——共混法IPN法1此法有接枝共聚—共混与嵌段共聚—共混之分,其中以接枝共聚—共混法更为重要。接枝共聚—共混法的操作过程是在常规聚合设备中将一种聚合物溶于另一聚合物的单体中,然后使单体聚合,即得到共混物。所得的聚合物共混体系包含着两种均聚物及一种聚合物为骨架接枝上另一聚合物的接枝共聚物。共聚—共混法接枝共聚—共混与嵌段共聚—共混由于接枝共聚物促进了两种均聚物的相容性,所得的共混物的相区尺寸较小,制品性能较优。近年来此法应用发展很快,广泛用来生产橡胶增韧塑料,如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ABS塑料、MBS(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共混物)塑料等。自20世纪60年代Miller首次次提出互穿网络聚首物(InterPenetratingPolymernetwork,IPN)的概念以来,IPN技术一直是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的热点。IPN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分子链相互贯穿、相互缠结的混合体系,通常具有两个或多个交联网络形成微相分离结构。这种交联既可以是化学交联,也可以是物理交联。其中至少有一种聚合物是在另一种聚合物存在下合成或交联的。1IPN法IPN技术一直是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的热点按网络结构的类型不同,IPN可分为互穿网络(I型)、半互穿网络(II型)和表观互穿网络(III型)三类。I型是典型的化学交联结构,制备方法有多种,可将单体1与单体2混容在一起,使两者以互不干扰的形式各自聚合并交联[图4-11(a)]。当一种单体进行加聚反应而另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时,即可实现这种互不干扰的反应。II型是典型的物理交联结构,III型则介于两者之间。

图4-11IPN互穿网络示意图大多数典型的互穿网络聚合物(IPN)为I型,而多数功能性互穿网络聚合物属于II型或III型,即由已交联的第一个聚合物网络,溶胀于第二种单体中并进行“就地聚合”而形成第二个网络[图4-11(b)],典型的例子有聚丙烯酸乙酯/聚苯乙烯及聚丙烯酸乙酯/聚氨酯等。凭借IPN技术使两种聚合物相互贯穿,两者之间可良好分散,相界面较大,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显示出比普通塑料合金更优异的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