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CO2浓度为0.03%和恒温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降低二氧化碳浓度,d点向右上方移动B.若甲、乙生活于同一片小树林中,则平均株高植物乙高于甲C.若温度升高,植物甲曲线a点会向左移动D.b点时,限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相同2.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2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人群中甲病基因频率为1/15,乙病基因频率为1/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伴性遗传,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B.II-3体细胞内最多含有6个致病基因C.III-1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为6/11D.III-7与一甲病男性结婚,生下正常小孩的概率为49/1163.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B.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C.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D.真核细胞的rRNA主要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4.尺蛾的体色(黑色和浅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下图是1960年-1990年间地衣、黑化蛾及SO2的量变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树干上地衣数量的增加是地衣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B.黑化蛾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大气中SO2含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黑化蛾比例的下降D.环境改变使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改变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1∶3、1∶2∶1和3∶1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子代数量足够多,且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AA或BB致死现象C.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D.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也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6.鸡蛋营养丰富,能为人体提供P、Zn、Fe、胆固醇和优质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Zn、Fe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B.胆固醇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鸡蛋蛋白提供的氨基酸都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D.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肽键会断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人员利用小鼠的单倍体ES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功培育出转基因小鼠。其主要技术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PCR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外,还应含有____;引物应选用下图中____(填图中字母)。(2)在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过程①②称为___。已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G418能有效杀死不具有Neo′的小鼠细胞。结合上图推测,过程①选用的两种限制酶是___(填图中的编号),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____(填“氨苄青霉素”或“G418”)。(3)图中桑椹胚需通过____技术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进行该操作前需对受体小鼠进行____处理。8.(10分)从2019年9月开始,澳大利亚大火已经烧毁了超过数千万亩的土地,大约五亿只动物在这场火灾中丧生。(1)生态学家估计澳大利亚大火向空中释放了1.5亿吨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通过碳循环被吸收可能需要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可通过大气弥散到世界各地,这说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性。(2)考拉是澳大利亚独有的动物,火灾中考拉的大量死亡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这从侧面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1)有报道说,当地“火鹰”(如啸鸢等)纵火加剧了火灾灾情。“火鹰”是肉食性猛禽,喜欢在着火的森林里活动觅食,它们会衔着着火的树枝将其运送到到尚未燃烧的森林里。试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火鹰”纵火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科学家提出两种不同假说来解释酶与底物的专一性问题,“锁钥”假说和“诱导契合”假说。“锁钥”假说认为,底物和酶好似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假说则认为,底物不能直接与酶很好地结合,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结构改变后的酶可以与底物完美结合,这就好像两个人握手的过程一样。科研人员为证明上述两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在蚯蚓蛋白酶II(EfP-II)反应液中,加入底物CTH,反应生成黄色物质,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绘制出曲线EfP-II+CTH。待上述反应完成后,再加入底物CU,反应产生同样的黄色物质,继续检测吸光度,绘制出曲线EfP-II+CTH+CU。各种不同底物组合的反应曲线,如下图。(1)蚯蚓蛋白酶II是由蚯蚓细胞________上合成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种蛋白质。蚯蚓蛋白酶II的酶活性可以用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2)在酶反应液中,分别进行操作①:先加入CTH,250min后再加入CU。结果如图(a)所示。操作②:先加入CU,250min后再加入CTH。结果如图(b)所示。比较操作①与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酶促反应速率变化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酶与底物专一性的假说,推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的反应速率结果可以支持这一推测。(3)“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的主要分歧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______________。(4)综合以上分析,请在下面选择你认为本实验结果支持的假说,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不支持任何一种假说,请选择不支持现有假说,并写出可以解释实验结果的假说。①支持“锁钥”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支持“诱导契合”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支持现有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请回答生物技术相关问题:(1)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培养基中加的唯一氮源__________,为这种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培养基。(2)制作果酒时,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约的空间,目的是____________。制作果醋时,所用微生物的发酵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提取玫瑰精油过程中,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__以加速油水分层。分离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需加入_________将水除去。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据此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提取。(4)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将活化的酵母细胞和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后浸泡于CaCl2溶液中。该过程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11.(15分)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工程有关的问题:(1)基因工程中常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此过程需要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进行,主要利用了_________原理。此过程的前提是要有____________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_______。(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______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_______。(3)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但实际操作中,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难度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据题意可知,图示曲线是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的。图中可以看出,植物甲呼吸作用(50个单位)强度大于植物乙(20个单位);植物甲的光补偿点为a点,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斯,植物乙的光补偿点为b点,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图中C点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相等。【详解】A、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光合速率下降,d点将向左下方移动,A错误;B、植物乙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大于植物甲,植物乙为阳生植物,平均株高高于植物甲,B正确;C、由于实验中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所以不能确定温度升高,植物甲曲线a点是否会向左移动,C错误;D、b点时,植物甲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无关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而植物乙没有达到光饱和点,其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故选B。2、D【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II-4、II-5患甲病,但是生出了正常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I-4、II-5不患乙病,但是生出了有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2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甲病),但是生出了有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B、II-3两病兼患,假设致病基因分别是A、b,则其基因型为AaXbY,因此其体细胞内最多含有4个致病基因,B错误;C、III-1基因型为AaXBY,由于人群中乙病基因频率为1/10,则正常女性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2×1/10×9/10)÷(2×1/10×9/10+9/10×9/10)=2/11,因此III-1与一正常女性结婚,生下患病小孩的概率=1-正常=1-1/2×(1-2/11×1/4)=23/44,C错误;D、III-7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甲病男性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由于人群中甲病基因频率为1/15,则甲病患者是杂合子的概率=(2×1/15×14/15)÷(2×1/15×14/15+1/15×1/15)=28/29,因此III-7与一甲病男性结婚,后代正常的概率=(28/29×1/2)×(1-1/2×1/4)=49/116,D正确。故选D。3、D【解析】

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详解】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A错误;

B、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B错误;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C错误;D、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而核仁与核糖体RNA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核糖体的功能、免疫细胞和生长素的合成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生长素的合成,难度不大。4、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下降,二氧化硫降低后,树干上地衣数量增加,黑化蛾容易被天敌发现捕食,因此黑化蛾频率降低。【详解】A、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衣进行了选择,而不是地衣主动适应环境,A错误;B、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B正确;C、直接导致了黑化蛾比例的下降的是环境条件变好,污染减少,C错误;D、环境改变使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D错误。故选B。5、D【解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其变形包括1:4:6:4:1、9:7、15:1、9:6:1、9:3:4等。【详解】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9份中死了3份,单显性3份中死了1份,则存在AA或BB致死现象,B正确;测交可以通过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进而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组成,C正确;测交不能确定相对性状的显隐性,D错误。【点睛】总结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6、B【解析】

脂质的分类和功能。脂质

C、H、O有的

还有N、P脂肪;

动\植物

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类脂、磷脂脑.豆类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动物

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性器官发育和生殖细形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详解】A、P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大量元素,Zn、Fe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A错误;B、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而且在人体内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C、鸡蛋蛋白提供的氨基酸未必都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C错误;D、熟鸡蛋易消化的原因是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肽空间结构会遭到破坏,而肽键不会断裂,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或Taq酶)A和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Ⅰ和ⅡG418胚胎移植同期发情【解析】

1.PCR反应的条件: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其中,dNTP的作用是合成DNA的原料、提供能量。

2.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为:提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PCR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以外,还应含有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为了扩增目的基因的片段,根据图示可知需要在引物A和D作用下以目的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目的基因。(2)由图可知,过程①②是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重组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其作用是有利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根据题意可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G418能有效杀死不具有Neo′的小鼠细胞,因此应选择Neo′作为标记基因,即质粒上Neo′不能用限制酶切割,则过程①应选用Ⅰ和Ⅱ两种限制酶,图中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G418以便于起到筛选的作用。(3)将桑椹胚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进行该操作前需对受体小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保证供体与受体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生理状态。【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把握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过程及其标记基因的作用,理解限制酶的作用并且能够根据题意和图示正确选择限制酶,把握PCR扩增技术需要的条件和引物的作用,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8、(C、H、O、N、P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全球遗传(基因)间接“火鹰”纵火可以将小动物从森林中驱赶出来,便于“火鹰”捕食【解析】

1.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的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详解】(1)物质循环是指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是全球性运动,具有反复循环的特点,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可通过大气弥散到世界各地,这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个体致死后导致其基因丧失,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火灾中考拉的大量死亡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指其生态功能,具有蓄洪防旱、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生物多样性降低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这从侧面反映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火鹰”是肉食性猛禽,喜欢在着火的森林里活动觅食,它们会衔着着火的树枝将其运送到到尚未燃烧的森林里,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推测“火鹰”纵火的目的是通过纵火可以将小动物从森林中驱赶出来,便于“火鹰”捕食。【点睛】本题结合澳大利亚大火的社会热点,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核糖体催化催化底物CTH(或CU)生成黄色产物的吸光值变化温度、pH、抑制剂操作②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酶与CU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EfP-II+CTH+CU+CTH(EfP-II+CTH+CTH)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支持“锁钥”假说: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结合CU不好支持“诱导契合”假说: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不支持现有假说: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详解】(1)蚯蚓蛋白酶II的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蚯蚓蛋白酶II,能够催化底物CTH(CU),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变化来表示酶的活性。影响酶的因素有,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抑制剂等。(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改变不明显;操作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根据酶的专一性假说,操作①中酶首先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而操作②中酶首先与CU结合,空间结构也发生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操作①中EfP-II+CTH+CU+CTH(EfP-II+CTH+CTH)的结果说明,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虽然与CU结合不好,但仍然可以与CTH很好的结合,进一步证明以上推测。(3)根据题干对两种假说的解释可以看出,“锁钥”假说认为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假说认为底物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关键不同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4)①支持“锁钥”假说:由操作①可以看出,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只能与CTH结合,与CU结合不好。②支持“诱导契合”假说:由操作②可以看出,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③不支持现有假说:由操作①的结果分析,可能有另一种情况,即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题干信息,并结合实验思路及所学酶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解题。10、尿素选择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有氧呼吸无水有机溶剂萃取与海藻酸钠溶液形成凝胶珠【解析】

选择培养基的含义是人为设置相关条件或环境,使得被筛选的菌种得以生存,而其它菌种的生长被抑制的培养基,一般培养基的基本条件包含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提取玫瑰精油的时候常常需要加入氯化钠来分离油层和水层,同时需要加入无水硫酸钠来除水。【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