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卷1(新高考)(全解全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卷1(新高考)(全解全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卷1(新高考)(全解全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卷1(新高考)(全解全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第三次月考卷1(新高考)(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1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

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2单元、古诗词诵读。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耕是中华文明的立根之基,人与土地的连结嵌入我们文化基因深处。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的“乡土中

国”的概念是对中国传统社会气质的凝练。然而,伴随现代城市化进程而来的是乡野土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

野,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农事知之甚少,对"三农"也愈加隔膜,加之农业机械化生产,农耕文化面临

消弭的危机。由此,乡村生活综艺应运而生,实现在电子空间乡村生活的影像转化,力图填补现代人的想

象空间,作为一种象征资源维系对乡村的时空感知和情感依托。

作为一种都市文化的反向观照,"乡村”在综艺里是异于"都市"的他者存在。都市高速快节奏运转,乡村

则慢速时间循环。在慢综艺的叙事内核里,乡村的田园风光、家长里短、安宁悠远的自然意境被塑造成现

代都市人的“武陵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隐居理想的唤起,也是山水美学、诗意栖居的精神表达,

更是都市日夜忙碌之余焦虑和压力的释放。换言之,乡村作为都市人审美对象而存在,是被言说和重塑的

对象。

网络综艺《种地吧》在乡村综艺题材上的突破源于乡村不再是都市人视觉消费的对象,而是彰显自我

的言说主体。它让嘉宾走进乡村参与农耕生产,从零起步,农业基础知识、农具操作技能都作为节目的有

机组成元素一一呈现。都市青年初干农活时的局促,暴露自身乡村地方性知识的欠缺,实质展示出城乡二

元结构中乡村权力的一次反转。节目中,嘉宾与乡村在消费语境下的二元对立关系消除了,嘉宾根据作物

的生长周期参与全流程管理,从挖沟到播种,从施肥到收割,从储存到售卖,全身心体验劳动的每一个环

节。由此,"耕耘”不再是文学叙事性的表达,而是一次次汗水浸透衣领的真实体验;"乡村"不再是浪漫主

义的审美对象,而是由一次次具体的劳作编织的参与性事件。

不同类型乡村生活综艺的持续输出,与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农村现代化等国家宏大发展议题相呼应,

是文艺服务人民的有效实践路径。村容村貌、农事活动的媒介化呈现,其影像传播的意义在于塑造公众的“目

光”。如果文字的意义源于阅读,那么影像的意义得自眼光。在影像的范畴里,通过对视角习惯的培养,涵

化人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

此前,乡村生活综艺的表达视角多是抽离自我的"消费",如今《种地吧》的变革意义在于侧重投入自我

的“生产”。它的叙事基点不是闲情逸致的美景美食,而是重返土地——长时间投入的土地耕作,与泥土、风

雨、市场打交道,这是一场真正的沉浸式体验。作为“内娱首部劳动纪实互动真人秀”,它重在展现劳动,是

对都市青年与自然"斗争”的纪实,虽以真人秀轻松的叙事方式为切口,思考的却是“为什么要种地””为什么

是年轻人种地”的大问题。

从综艺制作的角度看,《种地吧》的爆款气质源于一个"真"字。嘉宾真刀真枪下地干活,不做作,没有

剧本可以参照,全凭事情的进展,由每个人自我决定和自我行动。看似随性,才有真实。首期内容中,就

有撞坏收割机、收割机挂倒电线、收割机陷入水泥中等问题;后发生排水沟被堵的情况,不得不在零下气

温中瑟瑟发抖通了半宿;再有就是上网搜索种地、基建或养殖的教学视频,在干活的过程中不断试错……

所谓网络综艺的"网感",不是提前的设计与编排,而是记录人在真实情境下的反应。

除了行动上的"真",还有思考问题上的"诚"。"种地小队”面对并不熟悉的农耕生活,他们亲历身体上的

劳累,经历情绪上的局促、尴尬,团结一心克服接踵而至的困难,这何尝不是屏幕前年轻观众自我观照的

一面镜子。

不必讳言,我们这一代离土离乡的都市青年,对农耕体力劳动的体验几乎为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也是通病,田间劳作多是叶公好龙的想象。相较于文字的理性,影像传播是零距离的。面对“种地小队”在田

间地头如“变形记"般的纪实镜像,或许可以让都市里的孩子对躬耕劳作的辛苦有更确切的认知,从而有助于

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意识。

四季更替,生长有序,土地里的播种与收获,输出的是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生活哲学。屏幕前的观

众或许可以从农村综艺返璞归真的劳动纪实里汲取积极生活的动力,重构自己的生命情感与生活秩序。

(摘编自张凯滨《乡村生活综艺:媒介化时代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连结》)

1.(3分)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生活综艺的出现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气质,也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农耕文化面临着消亡

有关。

B.乡村生活综艺通过影像媒介呈现乡村生活,拉近城市人和土地的时空距离,作为一种象征资源,维

系人们对土地的依恋情结。

C.乡村生活综艺里的“乡村”都是都市文化的反向观照,是都市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可释放人们的焦

虑和压力。

D.不同类型乡村生活综艺的持续输出,与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农村现代化等国家宏大发展议题相呼

应,培养人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综艺《种地吧》通过“种地小队〃耕作劳动的真实参与和体验过程的呈现,实现了对以往乡村综艺

题材的突破。

B.《种地吧》真人秀轻松的叙事方式只是一个切入点,目的不仅在于引导人们对劳动的真实体验,更在

于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活的哲学。

C.《种地吧》的变革意义在于年轻人重视自我生产,来到这里的年轻人不再消费,而是自己耕作,自给

自足,以加强劳动的真实体验。

D.《种地吧》有助于让都市里的孩子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意识,是因为节目如纪实镜像,给他们

提供了自我观照的一面镜子。

3.(3分)下列乡村生活综艺节目中,最能反映"重返土地"主题的一项是()

A.《向往的生活》,用流水线的录制模式,安排嘉宾们扮演不同角色,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逃离快节奏生

活的“桃花源"。

B.《一路成年》,五个刚走向社会的青年,在各自父亲的陪伴下到乡村去,父子们同吃同住、共同劳动,

一起完成一场“成人礼"。

C.《宝藏般的乡村》,嘉宾通过体验农忙、品尝美食、趣味游戏、直播带货和与村民同吃同住等项目,

感受乡村的物产风貌。

D.《哈哈农夫》,嘉宾们在一日三餐饮食起居的基础上,还需要打理家禽家畜和各种庄稼,参与当地传

统农作事务,体验当地特色饮食。

4.(5分)就乡村生活综艺来说,影像传播这种媒介相较于文字的优势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5.(5分)近年来乡村生活综艺为什么能够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c

2.C

3.D

4.①可以借助影像转化填补人们的想象空间,从而弥补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的依恋之情。

②可以直观、真实地展示出更多的乡村生活细节和场景,给人更直接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③可以通过对视角习惯的培养,逐渐影响人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

④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影响更深远,可以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乡村生活。

5.①乡村题材的综艺节目擅长慢慢讲故事,让人们了解有别于城市的乡村生活,维系国人文化基因中的乡

土情结。

②乡村生活综艺展现的清新淳朴的田园风光,给都市人提供了一个脱离城市喧嚣,体会平凡宁静的田园生

活的场景。

③乡村生活综艺节目自身不断成长更新,紧贴时代议题,是文艺服务人民、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路径。

④变革后的乡村生活综艺节目以“重返土地"为主题,通过返璞归真的劳动纪实,让都市人可以从中汲取动

力,重构自己的生命情感与生活秩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都是都市文化的反向观照,是都市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可释放人们的焦虑和压力”观点所指范围扩大。

根据原文"作为一种都市文化的反向观照,‘乡村’在综艺里是异于‘都市’的他者存在""网络综艺《种地吧》在

乡村综艺题材上的突破源于乡村不再是都市人视觉消费的对象,而是彰显自我的言说主体”可知,这只是《种

地吧》之前的乡村生活综艺对"乡村”的认知。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来到这里的年轻人不再消费,而是自己耕作,自给自足,以加强劳动的真实体验”曲解原文。原文"网络

综艺《种地吧》在乡村综艺题材上的突破源于乡村不再是都市人视觉消费的对象,而是彰显自我的言说主

体""它的叙事基点不是闲情逸致的美景美食,而是重返土地一一长时间投入的土地耕作,与泥土、风雨、市

场打交道,这是一场真正的沉浸式体验”意思是说原来都市人是乡村文化的旁观者和消费者,而现在则是乡

村文化的建设者、生产者。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充满设计感,且"桃花源"只是美化乡村;

B.只是成人礼的仪式;

C.参与者更多的只是作为消费者来到乡村。

D.《哈哈农夫》节目让嘉宾真实地体验了农人的生活状态,最能反映出"重返土地”的主题。

故选Do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乡村生活综艺应运而生,实现在电子空间乡村生活的影像转化,力图填补现代人的想象空间,作

为一种象征资源维系对乡村的时空感知和情感依托"可得出:可以借助影像转化填补人们的想象空间,从而

弥补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的依恋之情。

根据原文"相较于文字的理性,影像传播是零距离的""面对'种地小队'在田间地头如‘变形记'般的纪实镜像,

或许可以让都市里的孩子对躬耕劳作的辛苦有更确切的认知,从而有助于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意识"

可得出:可以直观、真实地展示出更多的乡村生活细节和场景,给人更直接的视觉与情感冲击。

根据原文"村容村貌、农事活动的媒介化呈现,其影像传播的意义在于塑造公众的‘目光如果文字的意义源

于阅读,那么影像的意义得自眼光。在影像的范畴里,通过对视角习惯的培养,涵化人认知世界的思维方

式"可得出:可以通过对视角习惯的培养,逐渐影响人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

此外,结合现实生活中影像传播门槛低、老少皆宜、受众面积广、实时传递与接受与文字传播存在一定知

识门槛、受众面较小等特点与差别,可以得出: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影响更深远,可以让大众更好地

了解和体验乡村生活。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探究文中的问题,得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原文"农耕是中华文明的立根之基,人与土地的连结嵌入我们文化基因深处""在慢综艺的叙事内核里,

乡村的田园风光、家长里短、安宁悠远的自然意境被塑造成现代都市人的‘武陵源',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

自然'隐居理想的唤起,也是山水美学、诗意栖居的精神表达,更是都市日夜忙碌之余焦虑和压力的释放"

可看出,乡村题材综艺具备慢叙事的特点,而其从表面上看可以为人们展现乡野自然的美好风光,从深层

次来说,则可以让人们了解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一一乡土文化。由此,可得出前两点:①乡村题材的综

艺节目擅长慢慢讲故事,让人们了解有别于城市的乡村生活,维系国人文化基因中的乡土情结。②乡村生

活综艺展现的清新淳朴的田园风光,给都市人提供了一个脱离城市喧嚣,体会平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场景。

根据原文"不同类型乡村生活综艺的持续输出,与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农村现代化等国家宏大发展议题相

呼应,是文艺服务人民的有效实践路径"可看出第三点:乡村生活综艺节目自身不断成长更新,紧贴时代议

题,是文艺服务人民、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路径。

而从本文重点介绍的全"新"乡村综艺《种地吧》的特点,如"网络综艺《种地吧》在乡村综艺题材上的突破

源于乡村不再是都市人视觉消费的对象,而是彰显自我的言说主体""它的叙事基点不是闲情逸致的美景美

食,而是重返土地一一长时间投入的土地耕作,与泥土、风雨、市场打交道,这是一场真正的沉浸式体验""屏

幕前的观众或许可以从农村综艺返璞归真的劳动纪实里汲取积极生活的动力,重构自己的生命情感与生活

秩序”可以得出:变革后的乡村生活综艺节目以“重返土地”为主题,通过返璞归真的劳动纪实,让都市人可

以从中汲取动力,重构自己的生命情感与生活秩序。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

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

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

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

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

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

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

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

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

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

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

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懂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

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

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

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

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文本(二)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跟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

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

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

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

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

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

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

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

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

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

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娟《百合花》)

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淀》选文开头写女人在院里等丈夫回来,是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

而很晚未回家,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

B.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荷花淀》风格清新淳朴,华美而真挚,其中选文中的夫妻话别时语短情

长,“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C.《百合花》中医生"不用打针了"、"我"的"不要缝了”与新媳妇的“一针一针地缝”,形成对比,突出了新

媳妇内心的悲痛。

D.《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形象,其妙处在于突出"新"字,体现女性之美,写出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军民

深情。

7.(3分)《荷花淀》和《百合花》被称为“现代诗体小说的双璧",下面结合文本对“诗体小说"进行理解,不

恰当的一项是()

A.《荷花淀》和《百合花》,作为战争小说,它们风格清新俊逸,语言优美,富有抒情诗的意味。

B.两篇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小故事,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C.《荷花淀》和《百合花》两文中的场景描写,都刻意淡化血腥的战争场面描写,这种温馨情景具有田

园牧歌式的诗意美。

D.水生嫂、新媳妇有着美好的心灵,富于典雅诗性美,但二者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新媳妇柔弱而水生

嫂刚强。

8.(5分)《荷花淀》选文开头两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5分)《百合花》结尾"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脸"中,用"青年人"比用"小通讯员"和“小同乡”表达

效果好,为什么?

【答案】

6.B

7.D

8.①渲染氛围。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场景,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②为下文情

节做铺垫。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引出水生嫂织草席等待丈夫的故事。③衬托人物形象。又薄又细的苇

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衬托了水生嫂的形象之美和她的勤劳利落,编席

手艺高。④暗示小说主题。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氛围,却遭到破坏和践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

题。

9.①“小通讯员”只是单单地表现了文中革命战士这一形象;"小同乡"只是从"我"的角度表达对这个老乡纯

洁的爱。②小说用“青年人"这个词,暗示像小通讯员这样的青年革命战士不是特殊、非凡的个体,而是任

劳任怨的中国青年群体;刻画并赞美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中国革命青年群像,升华了小说的

革命主题。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华美而真挚”错,《荷花淀》语言朴素无华,真实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清新隽永的风格,应为“朴实

而真挚"。

故选Bo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体裁特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新媳妇柔弱而水生嫂刚强"错,"刚强""柔弱”是她们身上共有的优良品质,是其共同点。

故选D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渲染氛围。"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在小院,"她像坐在一片洁

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

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

②为下文情节做铺垫。"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这是关于小

院的描写,下文"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描写

荷花淀傍晚的小院,引出水生嫂织草席等待丈夫的故事。

③衬托人物形象。“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是描写编席子的苇眉子,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

怀里跳跃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画面唯美,美好的环境衬托美好的

人物,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衬托了水生嫂的形象之美和她的勤劳利落,编席手艺高。

④暗示小说主题。“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给宁静的夜色涂抹上了一层明丽的色彩。这些景物的描

写,不仅绘出了荷花淀浓郁的生活气息、明丽的地方色彩,而且还弥漫着荷花淀特有的清香。这里没有丁

点的战争味道,没有丁点的尘世纷扰,一切平和而温馨。渲染了如诗如画的意境。诗意朦胧的环境,祥和

的生活氛围,却遭到破坏和践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

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百合花》开头,"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

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

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交代了"小通讯员"的身份,这个身份代表了他是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而如果结

尾句用“小通讯员”这个称呼,只是单单地表现了文中革命战士这一形象;

《百合花》中通过“我"与小通讯员交谈,得知我们还是老乡,"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他没

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我"还理解到他

原来拖毛竹,家里的情况等,感觉这位小老乡越发可爱。如果结尾句用“小同乡”这个称呼,只是从"我"的角

度表达对这个老乡纯洁的爱。

②而“青年人"是从年龄角度说的,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暗示像小通讯员这样的青年革命战士不是特殊、

非凡的个体,而是任劳任怨的中国青年群体;这位拖毛竹的青年是千千万万年青人的代表,他的勇敢、舍

己为人,他的质朴、憨厚而又细心、可爱,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这个群体的共性,

用“青年人"这个称呼刻画并赞美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中国革命青年群像,升华了小说的革命主

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虎丘记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藜楼船,无日无之。2月之夜,花之晨,雪之

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部屋巴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

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爨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辐②电霍,无得

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姓自别。未几

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③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若藻凌乱,则箫

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

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④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土则且光射入丕又久

坐耳式苞阉亦佳晚树如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

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停有

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

谓进之日:“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

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卷四》)

【注】①葡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②雷辐:车轮转声,这里指

雷的轰鸣声。③竹肉:语出《晋书•孟嘉传》:“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④千顷云:山

名,在虎丘山上。

文本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

10.(3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但过A午则日光B射人C不堪久D坐E耳F文昌阁G亦佳H晚I树J尤可观。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箫鼓楼船"中的"鼓"和"鼓瑟吹笙"(《短歌行》)中的“鼓”用法不同。

B."凡月之夜"的"凡"和"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中的"凡"含义相同。

C.“比至夜深"的"比"意为"等到",和成语"无与伦比"中的"比"含义不同。

D."信有时哉"和"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信"含义相同。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丘尽管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但是因为离城比较近而受到游人的喜爱。

B.中秋之夜既有众人争相比试歌喉的热闹场景,也有三四个人演奏歌唱的清越之境。

C.平远堂已经荒废了很久,作者和江进之想要对其进行修复,用来供奉白乐天等人。

D.作者被免职后又回到吴县,他再次和方子公等友人一起登虎丘,回忆过去的岁月。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2)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14.(3分)文本一第三段表现了"一夫"的歌声之美,文本二表现了琵琶的乐声之美,二者在表现声音之美时,

所用艺术手法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0.CFH

11.B

12.C

13.(1)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

(2)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

14.(1)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文本一中用"音若细发,响彻云际"赞美他歌声清幽而又明亮;文本二中"银

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琵琶声突然发出的雄壮、激越,用“裂帛"写琵琶声戛

然而止;

(2)都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文本一中用"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侧面烘托了"一夫〃歌声的震撼

力,突出虎丘这个地方唱歌的盛况;文本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潮

的演奏技艺和她弹奏的音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

"日光"作主语,"射"作谓语,"人"作宾语,故应在C处停顿;

"久"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坐","耳"是句末语气词,故应在F处停顿;

“文昌阁"作主语,"亦佳"作谓语,故应在H处停顿。

故在CFH处断句。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鼓”,击鼓;/弹奏。

句意:因此吹着箫敲着鼓(奏着音乐)的游船。/我将弹瑟吹笙宴请嘉宾。

B.错误。

“凡”,凡是;/总共。

句意:凡是有月亮的夜晚。/总共六百一十六个字。

C.正确。

"比",等到;/相比。

句意:等到夜深。/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D.正确。

"信",的确、确实。

句意:确实有它的运数啊!/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

故选B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D."作者被免职后又回到吴县,他再次和方子公等友人一起登虎丘"错,原文是"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

迟月生公石上""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可知,作者再次和方子公等友人一

起登虎丘是在被免职后又回到吴县之前。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这;"倾城阖户",全城闭户;"连臂",携手并肩。

(2)"寻",不久;"既",既然;"乞归",辞官;"阑",消尽。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文本一第三段中"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一夫"的歌

声比喻成"细发",赞美了"一夫"的歌声清幽而又明亮,意境深远感人;"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句,

意为: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该句通过飞鸟和壮士听到“一夫"歌声后的反应,

侧面烘托了"一夫"的歌声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虎丘这个地方唱歌的盛况。

(2)文本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声拟声,以无声衬有声,烘托了一场精妙绝伦的琵

琶演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借写银瓶突然破裂时水花四处溅迸和战

争中的刀光剑影,描写琵琶声突然发出的雄壮、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琵琶声的

突然停止比喻成"裂帛",写琵琶声戛然而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

声,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潮的演奏技艺和她弹奏的音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

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

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

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

板聚积如小山,樽爨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

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

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

不过几十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

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四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

清脆喷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一个人登场,四围

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

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

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

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

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

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

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唱

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

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

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卷四》)

文本二: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橘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

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写对象一一燕子。

B.诗的第三、四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16.(6分)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

理由。

【答案】

15.D

16.(1)同意。颈联想象着燕子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对诗人流浪他乡、江

湖飘荡的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2)不同意。颈联描绘的是燕子居无定所、天涯飘荡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燕子的悲悯情怀,同时也是对

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怜惜和感慨。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形象、技巧的能力。

D."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错误。两诗中的燕子形象不同:杜诗中间两联是

对燕子形象的描绘和倾诉,诗人想象着所见即是旧日筑巢于自己屋室的燕子,说自己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和燕子到处筑巢别无两样;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居无定

所、天涯飘荡的燕子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刘诗中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则是历史的见证,

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可以不同意。“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巢居室"是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

人可怜。接着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结合注释内容"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

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分析,诗人寄人篱下的生活,以舟为家

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

也可以同意,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想象着燕

子联想到自己,燕子的同情,从侧面深深地写出了诗人生活的凄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在《贞观政要》曾说:“天下稍安,犹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伶官传序》中欧阳修

表达过与此相近意思的句子是:,。

(2)《李凭箜篌引》中以声摹声,极具形象感地描绘出音乐清脆、激越、幽怨等特点的句子

:,。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强烈抒发岁月蹉昵、壮志难酬情怀的句子是:,=

【答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塞上长城

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要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忧""豫""凤""塞""衰""鬓"等,要结合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岱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大概就是《湖心亭看雪》了。全文不过短短一百多字,就将一幅天地辽阔、万

籁俱寂、人际相会的画面描写得①o崇祯五年,当时张岱旅居杭州西湖。此时的西湖也是白茫茫一片,

它展示了一幅独特的湖中雪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这样简单的景致也可以寄寓极为丰富

的情感。

时逢大雪,一个心思玲珑的雅致文人,总会做出一些②的事来。于是,他孤身一人,只披着一件毛

衣,提着一盏炉火,伴着船桨荡开的圈圈涟漪,独自游走在这清朗的画卷里。这种事,在心意相通的人看

来,就是玲珑剔透,当举杯对饮,浮一大白。而在不理解的人看来,一定觉得这人疯了。

有趣的事,知己与旁人,张岱都遇到了,原本水天一白,只有长堤、孤舟与亭台,没想到竟然能在大

雪后的湖心亭遇上和自己一样雪夜拥裘,乘舟赏雪的同好。这样的惊喜,就像当年的俞伯牙和钟子期,③,

却倾盖如故,原本天地一孤客,内心总有“独一人而知天下有雪”的寂寞,但此刻却有人与自己心意相通,

这大概是人世间最潇洒的事。即使旁人无法理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崇祯五年十二月,西湖逡一场大雪,乱—样上了里亘左。

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3分)下列诗句与文本所写的意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一柳宗元《江雪》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一李白《行路难•其一》

C.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一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D.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一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0.(4分)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句,从文中选择合适的意象,写一组排比句。

【答案】

18.①精美绝伦②与众不同/出人意料③萍水相逢

19.A

20.西湖这一痕长堤,就这样静默了四百年;湖中那一点湖心亭,就这样伫立了四百年;烟波中那一芥余

舟,就这样漂泊了四百年。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成语,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该句"不过......就将……”的关联词可知,张岱的文章虽短,却能写得极为精准、生动,故可填:精美绝

伦。"精美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

②根据该段最后"而在不理解的人看来,一定觉得这人疯了"可知,此处文人的行为应该是普通人难以理解

的或不会去做的。故可填:与众不同/出人意料。"与众不同J与其它人不一样。"出人意料J出乎人们意

料之外。

③后文"倾盖如故"指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而根据转折关联词"却"可知,前面应

该强调"新认识"这一条件,故可填:萍水相逢。"萍水相逢J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

人偶然相遇。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格调峻洁清冷,意境

悠远。与文本所写的意境最为接近。

B.以路途艰难比喻仕途艰难,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表达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意境凄苦。

C.这首诗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意境迷茫凄清。

D.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征人

深夜不眠,侧重表现思乡之苦。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语段结尾选用了西湖雪的意象,句式表达为"西湖这一......,就这样….了四百年"的结构。而根据张岱《湖心

亭看雪》以及语段中提及的“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可知,可用长堤、湖心亭、余舟分别去替代

雪进行仿写,且可以用"痕""点""芥"作为量词分别去形容这三个主体。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冬节气后,气温不断走低,各式各样的取暖设备纷纷上市。如今,除了取暖“老三样”——暖气、

热水袋和电热毯,生,如石墨烯电暖器、空气源热泵等,它们逐渐从实验室进入人们的生活。

前几年,包,还是实验室里的“高冷”名词,如今石墨烯材料已经被应用在取暖器中,并且逐渐为大

众所熟知o资料显示,素有材料界“黑金”美誉之称的石墨烯,是已知的目前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

好的新型纳米材料。除此之外,石墨烯电热转化效率极高,通电后可以将99%的电能转化为热能,且耗电

量较低,低碳环保。

与传统取暖材料相比,石墨烯在发热时,豆,将热量输送到各个房间。这种远红外线像太阳光一样,

照射在人体上时让人感到非常舒适,这是传统取暖材料难以做到的。

21.(5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22.(5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21.①还有一些科技感很强的取暖器

②石墨烯对大众而言

③能够释放远红外线

22.资料显示,素有材料界"黑金"美誉的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新型纳米材

料。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如石墨烯电暖器、空气源热泵等,它们逐渐从实验室进入人们的生活"可知,除了取暖“老

三样”还有新的取暖设备,而且这些方式都是借助高科技,故可以填"还有一些科技感很强的取暖器”之类的

内容。

第二空,根据后文"还是实验室里的‘高冷’名词,如今石墨烯材料已经被应用在取暖器中,并且逐渐为大众所

熟知"可知,此处是说石墨烯前几年的情况,故可以填“石墨烯对大众而言”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根据后文"这种远红外线像太阳光一样,照射在人体上时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可知,此处是说石墨烯

发热时能放出远红外线,故可以填"能够释放远红外线”之类的内容。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成分赘余,"美誉"和"之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