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思考_第1页
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思考_第2页
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思考_第3页
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思考_第4页
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思考------梓潼县双板乡小学教师赵纯茂小学基础教育是一个人一生学习的蒙学阶段,是未来进一步学习的起点,作为在农村边远学区生活、学习、工作多年,天天与留守儿童在一起的小学教师,我们经常在思考,在小学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成为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也是我们每一位战斗在基础教育前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因此,我认为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长大成为科技型人才的中坚力量。横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自1987年小平同志提出,“打破常规培养杰出人才”起,创新一直没有离开人们关注的视野。1994年江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创新型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首要的是加快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在转型期的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快我国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说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我国明确提出创新型人才和创造性人才的概念,但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角度予以阐释,很少涉及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个性品质。比较而言,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创新型人才、创造性人才的概念,只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等外延较窄概念,其实无论是创新,还是创新型人才,大都是历史的概念。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当今社会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而创新的意识、精神、思维、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独立发展,他们与人的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首要特征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使两者都获得新的升华。如果我们只重科学知识,轻人文素养,就只懂技术不懂文化,只会做事,不善思考。思维能力失衡的人,最终导致创新精神的缺失。其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必须是真正自由、个性独立的人,而不是工具化、模式化的人。正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审议报告中指出,创造性与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充分张扬儿童的个性,才能培养出创造性能力。这里所谈的个性发展,包括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怀疑和质问一切的精神,开放的意识与合作的精神,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另外,还包括其他一些优良的个性品质,如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等。又说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各科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坚持和强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将科技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环境教育、一周一主题教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起来,凸显人文色彩、弘扬个性特征、强化创造意识、完善审美人格,使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后备人才”的科技教育指导思想,注重构建课堂教学中的科技文化元素。教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本质是以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从观察到理解、记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书本和教师为中心。而科技教育所倡导的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中心的思想,因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的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所以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探究交流为主,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领悟。教师应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只做引导、点拨即可。多年来,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观察、实验探究、科学处理方法、调查汇报、网络环境下研究等几种基本的科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从科技情景引入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安排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去构建课堂教学的科技文化,侧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生自主探究环节的创设、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等因素,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其次是转变我们教师的角色,把我们由原来的“跳舞者”变为“排舞者”“观舞者”。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课堂时间,感悟文章内容,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兴趣,做科技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更要灵活机动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科技活动,让这些科技活动贯穿于教学常态之中,成为学校普及性的科技活动,人人动手,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让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创新意识更加浓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另外还要积极多渠道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与科技素养的培养。在科技活动与竞赛中,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耐挫折、能坚持的良好心理品质。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整合到全校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落实到素质教育和全面育人的点点滴滴之中。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等,同时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确立科学的思想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打造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文素养,真正实现全面发展。这样,就扩大了科技创新活动的范围,真正体现了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教育,注重提升科学素养,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就会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再说当今世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已趋于早期化了。如果我们的教育不从基础抓起,还采用老一套的传统教育方式,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地球人淘汰。现在我们以美国“2061计划”为例,为保持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对所需要的人才做了全面的规划,并渗透到美国整体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美国从小学校教师里面选择宇航员送上太空,其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培养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在科技人才培养早期化的同时,国际上对人才的竞争,也存在着早期化的倾向,以美国科技促进会主办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为例,该大赛是一项世界级唯一面向初三至高三的国际水平最高的青少年科技竞赛,评委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奖金达数千甚至上万美金,为了激发下一代的科技创新意识,储备更多的科技型人才,其拿奖金的方式是日后到美国上大学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很多发达国家还十分关注对优秀青少年科技群体的影响,力求将其科技文化价值趋向渗透到青年学者培养过程中,比如英特尔公司对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投入大量的经费,并将工作延伸到科技教师的培养。这一方面为国内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培养了潜在的客户群体。人才培养需要统筹规划,从基础做起,及早确立创新模式。发达国家形成了政府机构公益性组织和企业共同培养、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和运行模式。在这场波及世界的以提高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教育变革中,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也必须发生改变,向培养精英、提高科学素养型转变。我认为:中小学是培育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基地,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少年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要早下手,早规划,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阶段,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基本能够从事较复杂的活动,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自主创新。可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身心条件,这个时候对这类群体加以引导和雕琢,他们在未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几年来,我班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总是最积极的参与者、主导者,在各种活动中他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增长了见识,还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做人。小学义务基础教育在培育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中改怎样定位。我认为,首要目标是把科学的快乐传递出去,让全体学生从身边点滴感受科学,认识科学,学科学,培养选拔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根据上述目标,学校、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搭建全方位多次立体式平台,营造出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这里说的全方位,立体的平台,当然存在着知识差异,能力差异,他们不能与成人相比,不能与高中生相比。首先我认为,任何个体都有学科学及讲创新的趋向,区别在于程度不同,我们需要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在日常学习过程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氛围,培养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应该是当今基础义务教育的一般要求。在搭建校园班级科普平台时,首要一点是将科学教育方法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始终,将科研精神、创新精神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我的教学理念、我践行科学教育方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与学的互动,具体做法如探究式学习就是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以问长学的过程。当然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不是立竿就见影那么简单。我时常思考,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