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_第1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_第2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_第3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_第4页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材料颍上县八里河镇东十八里铺中学李成锋2008年10月目录一、关于教材的说明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内容的确定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及重难点的确立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重难点三、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设计1、学情分析2、教法设计3、学法设计四、教学过程的设计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3、归纳小结、总体把握4、设计家庭小实验、拓展延伸下一个实验,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对比归纳小结。这是本节实验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到物质性质的概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的例子进行教学。并能通过对一些知识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化学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上。通过对实验探究的事实分析、对比,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变化的特点,得出结论。3、学法设计新课程改革主要依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本节课上课时要用“实验一讨论”的探究模式层层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物质变化的特点,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某些实验的结论进行比较总结规律。因为本课是实验探究课,要想将所有物质的性质完整地探究出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些问题必须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指导才能顺利完成。四、教学过程的设计新课标提出: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学生学习化学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根据上述理念和我校理化生组市级科研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新课标下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方式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农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及抽象思维能力。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选取小魔术作为切入点,构造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其目的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发现新问题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识环境。我设计的小实验是:演示“粉笔折断”“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请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这样就达到了上述效果,同时又为下一步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在学生纷纷议论、兴趣高昂时,我布置了探究实验一,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又为进入第二环节做了自然而然的铺垫。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1)实验探究一:[演示]实验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实验2展示土块,块状的土块研碎粉末状的土块。[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2)实验探究二[演示]实验3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4纯碱与醋发生的反应。[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做进一步深化、拓展了金属活动性的知识,同时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将感性知识转化成理性知识,增强了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继而提出上述反应具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别?从而实现了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3、归纳小结,总体把握为了让本节课学生有一个整体把握和回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学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和疑问?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结,强调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抓住关键和本质,找出突破口。这样的小结即点明了本节的重难点,又梳理了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求新的方法获取新知识,既启迪了心智,又培养了情感,还为端正态度、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基础。4、设计家庭小实验,拓展延伸为了强化本节课的知识,我布置一个任务1、回家每位同学自制一个酒精灯,下节课带来评比一下,看哪位同学制的好。2、下节课每位同学准备一支蜡烛,一盒火柴,一个玻璃杯,一把小刀。由于本节课没有让同学们准备,下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样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