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于形成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于形成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于形成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2024秋季新版1.3中华文明的起源于形成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学习课题】第一单元第3课【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通过了解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理解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的内涵。2.历史解释:通过了解炎黄联盟认识到他们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了解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3.家国情怀:了解我们我们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体会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禅让制。【学习难点】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遗址的认识。【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城市:大约在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2.早期国家:,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3.文明社会标志:、、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1.良渚古城遗址:位于,距今约5300-—4300年。古城的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古城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的水利工程。经考古发现,良渚社会有较高的和统治者较强的、能力;从墓葬差距中看出当时的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年,地区已经出现。2.陶寺都城遗址:位于省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从墓葬差距可以看出当时的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考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地区已经出现了。3.中华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和,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三)远古的传说1.部落联盟时期:五六千年前,在黄河流域活动的几个较大部落是、和蚩尤等。炎帝、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在打败蚩尤,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族,因此后人尊崇和为中华民族的,海内外食物华人也已“”自称。2.尧舜禹的禅让(1)制度:尧舜禹时期实行制,即将部落首领位置传给____________。其实质是民主推荐部落首领的制度。(2)首领:——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曾(典故)。二、合作探“究”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认为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三、核心素养巩固1.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仓颉和嫘祖C.尧和舜D.盘古和蚩尤2.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A.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D.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经十载,导百川,功名传万里;定九州,规五服,圣主誉千秋。”最适合张贴于()A.湖南炎帝陵B.陕西黄帝陵C.山西尧庙D.浙江大禹陵四、核心素养迁移(一)基础过关1.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B.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D.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2.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3.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观点认为()A.远古时期交通便利,诸族经常接触B.诸族交错杂居,在不断交往中融合C.阪泉大战后炎黄两大部落结成联盟D.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人文初祖4.《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二)能力提升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先生撰写了一篇歌颂祖先的祭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