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原卷版)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原卷版)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原卷版)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原卷版)_第4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使用导航新情境命题练:T1-11(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重难探究专练:T1-17(建议用时:20-25分钟)单元测试或课下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删减)一、选择题【新素养·史料实证】1.下图反映了彩陶文化的传播,距今5300年左右,中原地区的彩陶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这反映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浩如烟海 C.兼容并包 D.多元一体【新情境·考古发现】2.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墓葬出土了多种与祭祀相关的玉器,多有宗教色彩。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型墓葬却极少见玉器,多见礼制和结盟文化因素。这说明,当时(

)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B.文明进程呈现多样C.阶级分化尚未形成 D.部落联盟逐渐壮大【新情境·考古发现】3.下图为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面条,其主要成分为粟和黍,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面条实物。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先民(

)A.以采集狩猎为生 B.过着群居生活C.会制作打制石器 D.从事农业生产【新素养·史料实证】4.图1和图2考古发现证明,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三种农作物均发现于中国。这说明(

)A.河姆渡人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稻 B.中国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C.半坡人培育出世界上最早的粟和黍 D.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农作物培育地【新情境·考古发现】5.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代表。其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生活区、高等级墓葬区、公共活动区规划有序。在高等级墓葬中,随葬了极其罕见、数量稀少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以及大量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钺、石钺等。这些发现(

)A.说明当时已产生贫富和阶级分化 B.印证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C.显示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快速发展 D.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奴隶社会【新情境·考古发现】6.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下,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这是中原地区的史前文化第一次向周围地区施加强烈的影响。据此可知(

)A.彩陶制作水平高超 B.中原地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彩陶种类十分丰富 D.中原彩陶文化辐射范围广泛【跨学科·地理】7.下题图为“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A.早期人类已开始定居生活 B.遗存集中分布于河流上游C.早期人类以粟和稻为主食 D.展示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新素养·史料实证】8.在探究“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活动中搜集到下面材料。该材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根本前提是(

)“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华北驯化了粟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种植稻;先民们开始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村落”A.南稻北粟格局 B.定居村落的出现C.石器工具进步 D.原始农业产生【跨学科·数学】9.苏羊遗址,位于河南省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体,拥有双重环壕的聚落型遗址。下表是遗址考古出土的农作物遗存统计。这反映了(

)粟黍稻米大豆数量(n)出土概率数量(n)出土概率数量(n)出土概率数量(n)出土概率23322100%17050%258980%3730%A.中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 B.中原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C.早期原始农业的发展 D.原始先民的种植技术成熟【跨学科·地理】10.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建筑修建在图2②处 B.图2①处种植的农作物是粟C.原始农耕文明靠近水源发展 D.图1图2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手工业发展【跨学科·综合】11.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参观一场彩陶展览。请你参与,帮助他们解决参展中遇到的问题。展厅一【探源溯流】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为人衔鱼形象,人面呈圆形,头戴三角形尖帽,口衔两条抽象化的鱼。展厅二【鱼鸟相融】⁠鱼纹彩陶盆。泥质红陶,四鱼逆时针方向绕盆腹,构成连续的图案,呈游弋追逐之态⁠鸟纹彩陶钵。泥质红陶,上腹部绘写实的鸟的侧视形象。鸟纹俱全,生动流畅⁠鱼鸟纹彩陶瓶。泥质红陶,主题画面为鱼鸟共融。《山海经》中载炎帝后人“人面而鱼身”,黄帝之子“人面鸟身”展厅三【华夏之花】花卉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省渭南市。泥质红陶。肩腹部饰一周蔷薇科抽象花卉纹花瓣纹彩陶钵。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泥质黄褐陶,口沿及腹部饰黑褐色五瓣花纹,以圆点做花心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细泥红陶,瓶身通体饰黑彩抽象花卉纹图案——摘编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等(1)根据展厅一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A、B中的何处,并说出该遗址名称。(2)根据展厅二材料并结合远古传说,说明彩陶纹饰反映出的华夏族形成的特点。指出考古发现、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关系。(3)根据展厅三材料,指出三件文物的共同之处及其反映的中华文明特征。(4)综合上述材料,请为本次参观的展览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其分布省份有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地区。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不少出土的彩陶器被视为艺术珍品。据此判断,下列遗址中最有可能成为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2.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围,该遗址主要是大汶口中期文化遗存,填补了自大汶口文化发现以来大部分是晚期遗存的空白。该遗址的发现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样性 B.考古发现丰富史学研究C.古代手工制造业领先世界 D.中国考古成就领先世界3.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文物“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从文物特征中可以说明河姆渡居民(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文物特征一组同心圆,一圈火焰纹,构成了一轮炽烈蓬勃的太阳,两侧长着钩喙的乌ǎo首望天,仿佛在引吭啼鸣。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飞扬的羽毛,似浴火而舞。整件蝶形器雕刻在象牙上。A.能制作精美的石器 B.学会制造彩陶的技术C.步入奴隶社会时期 D.具有原始的审美观念4.在中国某一文化遗存中发现下图中的物品,其反映的历史信息能够说明当时(

)A.纺织技术的起源 B.手工技术的进步C.精耕细作的推广 D.原始农业的发展5.“远古时期,人类一般采用烧烤的方法加工食物。发明了陶器以后,人类不仅可以煮熟食物,而且能储存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A.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烧烤B.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C.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D.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6.2023年国家博物馆展出河姆渡等遗址出土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夹炭陶器和装饰工艺品等考古成果。这些考古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

)①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②长江流域地区史前文化③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④中国早期人类的起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7.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比如图中包含该遗址在内的两岸文化遗存,可知海峡两岸(

)A.先民获取食物的唯一方式是渔猎 B.新石器时代存在文化关联C.具有鲜明的早期游牧民族的特征 D.先民的制陶技术世界领先8.以下是我国部分出土文物中的中国早期龙形象。这可说明(

)距今7600年,查海文化(辽宁阜新查海)距今6000年仰韶文化(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5000年红山文化(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A.龙这种生物真实存在 B.龙是权力的象征C.龙文化只在北方出现 D.龙文化源远流长9.下列图片内容共同体现了(

)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镰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A.使用打制石器 B.使用磨制石器 C.原始农业发展 D.铁器时代到来10.定安县某中学开展历史遗址“明信片”设计活动。下面是李媛阿学设计的作品,与明信片上史实相关的历史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11.以下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史前时期中国(

)A.打制石器工具的特点 B.原始的农耕生活C.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D.早期国家的产生12.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城内外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该遗址(

)A.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新证据 B.能够有力佐证尧舜禹禅让的传说C.显现出早期国家和文明社会特征 D.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13.下列近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与半坡遗址有同类发现的是(

)发现用火遗迹以及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出土“干支木牍”。其中一枚书“今日”二字发掘出大量石膏佛像残片和覆钵式舍利塔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ABCDA.A B.B C.C D.D14.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下图中最早种植水稻的遗址是(

)A.① B.② C.③ D.④15.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因发现于仰韶村而得名,据统计,仅河南就有多达约3000处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段话意在强调仰韶文化(

)A.发掘遗址众多 B.分布地域辽阔 C.延续时间很长 D.影响特别深远16.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在学习完《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这一单元后,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对我国古代人类的吃住进行了专项的探究。【食物见变迁】(1)请举出我国农耕时代以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2)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住宅现差异】(3)请根据所学说出这两座房屋建筑的名称,并判断这是哪两个原始居民时期的房屋。(4)这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请分别举出图一图二中以种植水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