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1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2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3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4页
2024秋季新版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分层作业)(解析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基础巩固】1.如图是远古居民建筑复原图,该建筑分布于(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岷江流域【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半坡居民”并结合所学可知,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而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处于黄河流域,B项正确;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并非珠江流域和岷江流域,排除CD项。故选B项。2.王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面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良渚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蓝时房屋、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钵均出自河姆渡遗址,C项正确;良渚遗址出土的是玉琮、玉璧和玉钺等精美玉器,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山洞中,排除B项;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排除D项。故选C项。3.某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磨制石器、家畜饲养、聚落。据此可知,该小论文的标题是(

)A.采集业的萌芽和进步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畜牧业的出现和兴盛 D.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壮大【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农作物种植、磨制石器、家畜饲养、聚落”可知人类开始过定居农耕生活,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B项正确;采集业的萌芽和进步发生在定居生活之前,排除A项;畜牧业的出现和兴盛能反映家畜饲养,不能反映农作物种植、磨制石器、聚落,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古代城市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4.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博物馆热”已经成为一种持续的现象,小历同学暑假期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了一件名为“人面鱼纹彩陶盆”的文物(下图),你知道它属于哪种远古人类么(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制作的彩陶,D项正确;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不会制作彩陶,排除A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不会制作彩陶,排除B项;根据所学,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人面鱼纹彩陶盆并非在河姆渡人遗址出土,排除C项。故选D项。5.考古研究发现,陶器作为容器可以储存大量动植物资源,作为炊煮器具能够扩大人类可食用资源范围。此外,陶器的发明客观上降低了人群流动性。这表明,陶器的使用(

)A.推动人类走向定居生活 B.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C.提高了古人的审美意识 D.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陶器作为容器可以储存大量动植物资源,作为炊煮器具能够扩大人类可食用资源范围。此外,陶器的发明客观上降低了人群流动性”可知陶器的使用推动人类走向定居生活,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人类走向定居生活,非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人类走向定居生活,非提高了古人的审美意识,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人类走向定居生活,非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6.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时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故选C。【能力提升】1.以下生活情况,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相符合的是()①用磨制石器②有了农业和畜牧业③种植水稻和粟④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⑤挖掘水井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相符合的是:使用磨制石器,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种植水稻和粟,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最早挖掘水井的是半坡人,故选C。2.苏州草鞋山遗址崧泽文化层内发现墓葬89座,其中大部分墓葬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多者25件,但有的墓仅用象征性的陶片随葬。材料表明当时(

)A.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B.进入打制石器时代C.制陶技术领先世界 D.形成多元一体格局【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苏州草鞋山遗址崧泽文化层内发现墓葬89座,其中大部分墓葬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多者25件,但有的墓仅用象征性的陶片随葬”可知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说明了阶级分化已经出现,A项正确;使用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打制石器时代”,排除B项;题干没有用反映中西方制陶技术的差距,因此不能说明制陶技术领先世界,排除C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3.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种子,这个罐子的材质可能是(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蛋壳陶【答案】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因此这个罐子最有可能是彩陶,A项正确;白陶是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排除B项;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大汶口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排除C项;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黑陶,如高柄杯,为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是一种专为礼仪用的器皿,多见于较大型的墓葬中,排除D项。故选A项。4.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图二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可知,在不同地区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龙形状的器物,说明这些地区虽然地域上有所差异,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充分说明了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并未对三处文明遗址作对比,因此无法得出哪个文明程度高,排除A项;彩绘龙纹陶盘,并不属于玉器,排除B项;图一属于黄河流域遗址,图二属于辽河流域遗址,图三属于长江流域遗址,且题干并未反映出早期国家夏商周时期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拓展延伸】1.西昊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西吴壁村南南距中条山仅数公里,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遗存,其中以二里头、二里岗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挖据时获得大量二里头、二里岗时期冶铜遗存。上述材料说明()A.山西是中国最早古人类的发源地B.山西历史悠久,古人类遗址居全国首位C.西吴壁遗址的发现说明尧、舜、禹等属于史实D.二里头、二里岗时期,我国已经会冶铜【答案】D【详解】从材料可知,在西昊壁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获得大量二里头、二里岗时期冶铜遗存,这说明当时在二里头、二里岗时期,我国已经会冶铜,D正确;中国最早古人类的发源地是云南的元谋县,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尧舜禹是传说中的人物,不属于史实,C排除;故选D。2.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共发现墓葬100座以上,其中男性多随葬生产用的石斧、石铲、石镰,女性多随葬加工谷物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这证明当时(

)A.石器制造,简单粗糙 B.农耕劳作,分工明确C.粮食种植,自给自足 D.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共发现墓葬100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