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这告诉我们()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B.原始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C.私有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障碍D.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答案:A解析:选项A,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进而导致了氏族成员地位的不平等和原始社会的解体。这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的变革,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选项B,虽然原始社会在某些方面可能显得较为和谐,但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社会进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不能仅凭某一方面就断定一个社会是否美好。因此,B选项错误。选项C,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私有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但不能因此就断定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障碍。因此,C选项错误。选项D,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不能说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D选项错误。2、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下列变法措施中,直接有利于秦国实现统一的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C.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选项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改革,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并非直接有利于秦国实现统一,故A项错误。选项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同样是经济方面的改革,促进了秦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并非直接有利于秦国实现统一,故B项错误。选项C,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直接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得秦国在战争中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从而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故C项正确。选项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这是政治方面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为秦国统一提供了政治保障,但并非直接有利于秦国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3、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兄终弟及制C.父死子继制D.大小宗相对答案:A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故选项A正确;兄终弟及制不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排除选项B;父死子继制不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排除选项C;大小宗相对是宗法制的表现,但不是其最大特点,排除选项D。4、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在于()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树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排斥其他各家思想D.扩大儒学的影响答案:B解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树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项B正确;董仲舒并没有彻底抛弃法家思想,而是吸取了法家加强君权、提倡法治的思想,故选项A错误;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并不是排斥其他各家思想,而是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主,故选项C错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儒学的影响,更在于树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项D错误。5、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A.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B.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C.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D.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这一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项正确;当时中国还未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也不是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排除CD项。6、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针对的是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C.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答案:D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一方针的提出,旨在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D项正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1956年主要任务是进行三大改造,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故C项错误。7、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A.讨论和平建国问题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C.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D.商讨抗美援朝问题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中心议题。选项A,讨论和平建国问题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谈判的内容,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中心议题不符,故排除。选项B,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制定的,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中心议题不符,故排除。选项C,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工作,故选项C正确。选项D,商讨抗美援朝问题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际形势变化而进行的,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中心议题不符,故排除。8、明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松江、苏州、杭州等,是主要的棉纺织业中心,这些城市日益繁荣,商业很发达,这反映了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选项A,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题目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排除。选项B,明朝时期,民营手工业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选项C,题目材料中“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松江、苏州、杭州等,是主要的棉纺织业中心,这些城市日益繁荣,商业很发达”表明明朝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故正确。选项D,明朝时期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9、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辈先烈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前仆后继,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这种精神是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现C.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D.中华民族精神在爱国主义方面的具体体现题目要求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方面。选项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因此A不符合题意。选项B,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爱国主义方面的具体体现,并没有体现其时代性,故B不符合题意。选项C,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但材料强调的是爱国主义这一具体方面,而不是整体上的精神支柱,因此C不符合题意。选项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方面的精神,即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关心国家的兴亡,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爱国主义方面的具体体现,因此D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中华民族精神在爱国主义方面的具体体现。10、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B.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C.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题目要求分析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所蕴含的含义。选项A,虽然改革确实有助于解放生产力,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并没有直接回应“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深刻含义,它更多地描述了改革的一个积极效果,而非其本质属性,故A项错误。选项B,改革并非仅仅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变革,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层次问题,故B项错误。选项C,邓小平将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强调了改革的革命性。它意味着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力度和深度都堪比革命,故C项正确。选项D,虽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这一表述并没有直接体现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所蕴含的革命性和深刻性,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11、1921年,在中共成立一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在《共产党》月刊上指出:“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中国的客观的社会实际情况,致力于实际运动;另一方面也要时时了解世界革命的新趋势和新潮流,看看别人的革命是怎样成功的。”这一观点旨在强调A.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引用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在《共产党》月刊上的话,他强调了社会运动需要同时关注中国的客观社会实际情况和世界革命的新趋势和新潮流。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李达的主要观点。选项A,材料强调的是关注世界革命的新趋势和新潮流,以及中国的客观社会实际情况,并没有直接提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因此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B,根据材料“一方面固然要研究中国的客观的社会实际情况,致力于实际运动;另一方面也要时时了解世界革命的新趋势和新潮流”,可以看出李达既强调中国的实际情况,也强调要关注世界革命的新趋势,这实际上是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选项B与材料内容相符。选项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受压迫严重、农民革命性强的特点而提出的,这与材料内容无关,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材料中没有提到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且工人运动虽然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但在当时的中国,由于工人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且受到多种力量的压制,因此不能说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民主与科学B.自强与求富C.民主与共和D.进化与革命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本题要求选出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选项A,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故选项A正确。选项B,“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故选项B错误。选项C,“民主与共和”是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故选项C错误。选项D,“进化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一些思想家和革命家提出的观念,但并非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故选项D错误。因此,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民主与科学。13、以下关于“文景之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在西汉初年B.汉文帝、汉景帝时期C.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D.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要求结合材料选出关于“文景之治”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选项A,西汉建立之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故选项A表述正确。选项B,“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故选项B表述正确。选项C,“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故选项C表述错误。选项D,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项D表述正确。14、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诸多措施,其中在地方上实行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项A,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由诸侯管理地方,并向中央效忠,缴纳贡赋,保卫周王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选项A错误。选项B,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选项B正确。选项C,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禅让制,选项C错误。选项D,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的制度,秦始皇时期没有实行行省制,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13、C;14、B。15、从秦朝到清朝,我国一直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丞相这一官职的设立与取消分别是在哪个朝代?()A.秦朝、唐朝B.秦朝、明朝C.秦朝、宋朝D.汉朝、明朝答案:B解析: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威胁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于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因此,丞相这一官职的设立与取消分别是在秦朝和明朝,B项正确;唐朝、宋朝时期丞相制度仍然存在,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宋朝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加强皇权,排除A、C项;汉朝沿袭秦朝制度,丞相仍然存在,排除D项。16、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该思想家应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答案:D解析:材料“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的大意是天地之间最大的德性就是生养万物,圣人最宝贵的是地位。用什么来保住君位呢?那就是仁。用什么来聚集人民呢?那就是财。管理财物,处理政事,使民众不作非分之想,这就是义。材料认为义是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根本,主张实行大一统,符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D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主张礼法并用,均和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科举制度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强调“学而优则仕”,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材料二:英国的文官制度起源于17世纪,经过长期发展,到19世纪中叶基本形成。文官是指通过公开考试竞争产生的,在政府部门中担任除政治、军事、司法和外交以外的行政官员。文官制度的确立,使政府工作人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率。(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官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历史悠久,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二是选拔方式以考试为主,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三是考试内容注重儒家经典,强调“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2)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是通过公开考试竞争产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制度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它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因为文官经过专业培训和选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其次,它促进了社会公正,因为文官选拔不再受出身、财富等因素的限制,而是以能力和才华为标准;最后,它维护了政治稳定,因为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二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并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的选拔官吏的标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创立,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明经科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宋代,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理学家们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追求内心的修养与道德自律。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观点。材料二:西方古代社会,教育主要由教会和贵族掌控,知识传播范围有限。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人们开始追求人文主义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们更是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及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答案:(1)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包括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以儒学为主要内容,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之际儒学受到批判与反思。其特点是儒学始终占据主流地位,与政治紧密结合,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思想,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2)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进步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这些原因促使人们追求人文主义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这些思想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后,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汉、隋唐、元明清等时期,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材料二:元朝时期,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2)材料二中提到的“行省制度”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确立的?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2)行省制度是在元世祖(或忽必烈)统治时期确立的。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清两朝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使得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更加完善。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自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后,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但无论哪个朝代,都致力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2)材料二中明确提到,“行省制度”是在元世祖(或忽必烈)统治时期确立的。这一制度通过设立中书省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服务基层人才专项”招募204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宁经发投资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27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宁市城市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3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南职业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6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南市天桥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155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泰安市泰山景区乡镇卫生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开工仪式总包发言稿范文(9篇)
- 2025年山东枣庄台儿庄区事业单位初级综合类招聘工作人员20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招聘笔试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护士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总结范文(6篇)
- 催收品质合规及投诉预警培训
- 卸料平台安装巡视检查记录
- 单位物业服务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TRIZ理论之40个发明原理课件
- 酒店宴会合同范本
- 货款互抵三方协议合同范本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论文2000字(合集六篇)
- 王朝霞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 2023年初中英语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听课心得体会阅读(优质)相关范文多篇集锦
- 高中日语宣讲 试听课件
- 新生儿窒息诊断地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