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通关(中图版01)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通关(中图版01)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通关(中图版01)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通关(中图版01)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通关(中图版01)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通关(中图版01)试卷总分:100分考试范围:中图(2019)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天体M可能是(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A.②⑥B.④⑤C.③⑦D.①④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A.1级B.2级C.3级D.4级〖答案〗1.D2.C3.B〖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M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为地内行星,可能是水星或金星。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由图可知,图中M为地内行星,M距太阳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液态水存在,也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没有生命的存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由图可知,图中的天体由太阳、地内行星M、地球及其卫星月球,因此图中包括太阳系、地月系2级天体系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海雾一般为平流雾,是温度较高的暖空气移动到温度较低的海面上生成的。下图为“某海域水温、气温月平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该海域海雾多出现于(

)A.春、夏季B.夏、秋季C.春、秋季D.冬、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图中数据可知,4-8月气温大于水温,符合平流雾生成的条件,气温最高出现在8月份,说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故该海域海雾多出现于春、夏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太平洋8月份表层水温分布(单位:℃)及部分海域的洋流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属于暖流的是(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6.关于甲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其影响,潮汐现象多发B.受其影响,沿岸气候暖湿C.受其影响,形成大渔场D.海水污染物难以净化〖答案〗5.B6.C〖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千岛寒流、②为阿拉斯加暖流、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因此②④为暖流,B正确;A、C、D错误。6.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甲为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寒流,为秘鲁寒流,潮汐现象与天体引力有关,跟洋流的关系不大,A错误;由于该洋流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错误;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将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在此处形成世界型大渔场,C正确;由于洋流,会促进海水运动,加速污染物的净化,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7.从北极上空俯视,地、月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如①②③④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读图,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夜晚能见到圆月B.②时能观赏天文大潮C.③时有可能发生日食D.④时月相见于下半月〖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①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的亮面背对地球,因此夜晚不能见到月亮,A错误;②时日、地、月三者连线垂直,此时是天文小潮的现象,B错误;③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光,可能发生月食,C错误;④时月球亮面朝东,下半月见于东方天空,为下弦月,D正确。故选D。“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示意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刁关实验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实验前6.3%25.5%0.7%14.6%18.6%实验后23.5%16.7%3.2%3.4%34.5%8.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提高土壤孔隙度B.降低土壤水分C.增强土壤透气性D.提高土壤肥力9.“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A.乌兹别克斯坦B.英国C.泰国D.巴西〖答案〗8.D9.A〖解析〗8.对比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可以看出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但没有信息体现土壤孔隙度的变化,AB错误;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C错误,D正确。故选D。9.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气水分,降低空气中的悬浮质,四个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护及大气质量改善,A正确;英国、泰国、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无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BCD错误。故选A。图a为我国某地景观剖面示意图,图b为该地四个采样点的土壤剖面图。甲地的塔头薹草是一种湿地的标志性植物,塔头是由沼泽地里各种苔草的根系死亡后再生长,再腐烂,再生长,周而复始,并和泥灰碳长年累月缠结而形成的草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甘肃省B.海南省C.西藏自治区D.黑龙江省11.甲地的土壤剖面图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0.D11.B〖解析〗10.读图可知,该地500m有阔叶林和针叶林,说明降水较多,能生长森林;针叶林说明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位于针叶林阔叶林过渡地区,而且河谷处有沼泽分布,说明位于中国东北地区,D对;甘肃省气候干旱,没有阔叶林,海南省热带季风气候,500m海拔高度上,不可能有天然针叶林;西藏自治区主要是高寒草甸、草原为主,ABC错。故选D。11.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甲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分层,B正确;①③④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太薄,而且此地是沼泽,ACD错;故选B。下图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B.洪涝C.干旱D.冻害13.华南地区纬度较低,但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①春季多阴雨②梅雨提前③农事活动较早④冷空气势力强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B.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C.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D.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答案〗12.C13.B14.D〖解析〗12.读图可知,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干旱发生,相对台风、洪涝和冻害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3.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我国冷锋活跃,锋面雨带进入该地,多阴雨天气,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会出现低温的状况,①正确;春季,亚洲高压仍然强大,经常有较强冷空气南下至我国华南地区,给华南地区带来低温冻害,④正确;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原因,③错误;我国的梅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且出现在夏初,与华南地区关联度不大,②错误。所以选B。14.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可以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AB不合题意;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可以有效防治洪涝和干旱,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C不合题意;图中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许多人口密集地区自然灾害尤为频发,因此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D符合题意。所以选D。某中学组织野外考察,下图为学生绘制的“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A.aB.bC.cD.d16.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B.C. D.〖答案〗15.C16.A〖解析〗15.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图中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c,C正确。a、b、d三处地表物质稳定,不能反映泥石流现象,ABD错误。故选C。16.植被覆盖率越低,对地表的保护性越差,越容易发生泥石流,A正确。土壤含水量越大,越容易发生泥石流,B错误。坡度越大,地表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泥石流,C错误。风化程度越高,碎屑物越多,越容易发生泥石流,D错误。故选A。图a是台风卫星云图,图b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向风的来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12级。图c是广东省台风风暴潮分布示意图。17.通过对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云图可以获得台风的(

)①中心位置

②造成的降水范围

③移动方向

④登陆地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图b中11日12时的风向和风力是(

)A.西北风6级B.西风10级C.西风6级D.东北风10级19.图c中,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20.接到台风预警后,台风登陆范围内的居民应(

)A.驾船出海,躲入台风眼B.到海滨浴场游泳,搏击风浪C.待在向风的窗户旁,观察台风变化过程D.加固建筑物,以减轻狂风暴雨的破坏21.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面临风险最小的灾害是(

)A.台风引发风暴潮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答案〗17.D18.B19.C20.D21.B〖解析〗17.通过对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云图可以获得台风的中心位置、可能造成的降水范围、台风的移动方向和登陆地区,①②③④对。故选D。1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向风的来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12级。读图b可知,11日12时的风向是西风,有一个风旗,表明风力为8~12级,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根据所学,并结合图c,可知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北部,C正确。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阳江南部、茂名南部等地,风暴潮较轻,A、B、D错误。故选C。20.台风过境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因此接到台风预警后,台风登陆范围内的居民应加固建筑物,以减轻狂风暴雨的破坏,D正确。接到台风预警后,应驾船进入港湾,躲避台风,A错误。海边的人们应马上离开海滨浴场,到安全地区,B错误。室内的人们应远离向风的窗户旁,以免台风携带硬物杂碎玻璃,使人受伤,C错误。故选D。21.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且受地形阻挡,因此寒潮较少,所建“海景房”面临风险最小的灾害是寒潮造成的冰冻,B正确。南方沿海地区是台风登陆的重点地区,建“海景房”容易受到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影响,沿海地区海浪侵蚀作用显著;海岸易遭到侵蚀而后退;填海造房,地基沉降不均匀,可能会导致地表下沉塌陷,都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在某一次暴雨时形成了多处的崩塌地(图中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下列对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最低海拔可能为265米B.甲、乙间水平距离约为8千米C.丙处可以察看到①处崩塌地D.甲乙丙丁四处,乙处暴雨后采样含沙量最大23.对①②③④四处崩塌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形成的高差最大B.②崩塌地坡度最小C.③地崩塌物的体积量最小D.④地崩塌物落向南方〖答案〗22.D23.D〖解析〗22.根据等高线图可知,图中最低位于图辐的西侧,海拔高度为240~260米之间,A错误;甲、乙水平距离约为12千米,B错误;丙和①处崩塌地之间有山脊分布,丙不能看到①处崩塌地,C错误;甲乙丙丁四处中,②③滑坡体,以及东部的滑坡体都处在乙河谷的上游,暴雨后,碎屑物质被流水搬运入河流到乙处,乙处含沙量大;甲河谷位于滑坡体上游,丙和丁河谷及两侧山坡没有滑坡体,因此甲丙丁四处暴雨后河流含沙量增加较少。D正确。故选D。23.读图可知,③处崩塌地,穿过的等高线条数最多,因此③地形成的高差最大;A错误;①处等高线最稀疏,因此①处坡度最小,B错误;无法判断崩塌物的体积量,因此C错误;④处的崩塌物滑落(从高往低)方向大致向南,D正确。故选D。2022年7、8月份.我国北方许多城市因连续性的强降水天气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北方某城市借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空间叠加分析,在城市寻找一地作为雨涝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下图是三个独立的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利用空间叠加进行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址的技术属于(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虚拟技术25.雨涝救灾物资基地应选择在(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24.C25.A〖解析〗24.通过不同图层的叠加可以分析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图层叠加分析属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C正确。遥感就是拍不同波段的照片,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并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图像。不能定位、不能导航、不能分析计算。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具备分析预测建模功能,B错误。数字虚拟技术是基于数字影像的虚拟在线技术,能够实现超越3D建模的真实再现能力,以达到对环境或物体对象进行逼真再现。通过后期加工制作,使文件能够在flash的支持下进行流畅、快速的播放。通过鼠标或键盘控制使画面实现全方位的视角观看,以达到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是博物馆、美术馆等实现数字展示的最佳方式。D错误。故选C。25.在海拔方面,雨涝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应建在海拔较高、积水较少的区域;在人口分布上,雨涝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应建在当地人口少、四周人口多的地方。分析图形信息可知:甲地区海拔对应的数字是3、海拔最高;积水对应的数字是1,积水最浅;人口对应的数值是1,较周边人口少,与乙、丙、丁相比,最符合条件。故选A。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A.枯枝落叶层增厚B.不含腐殖质C.母岩层缺失D.结构更复杂27.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A.表土层软糊,提供了农作物扎根立足的条件B.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C.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D.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答案〗26.D27.C〖解析〗26.水稻土主要种植水稻,没有枯枝落叶层,自然土壤上有植被,A错;由材料知,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B错;读图可知,二者都有母岩层,C错;比较自然土壤和水稻土的土壤剖面图,可以看出水稻土的剖面结构更复杂,D对。故D项正确。27.表土层软糊,不利于农作物扎根立足,反而容易受大风和雨涝影响产生倒伏,故A项错误。土壤耕作层即使再深厚,如果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肥沃的土壤也会退化,甚至演变成荒漠化土地,故B项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故C项正确。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7月4日12时25分在吉尔吉斯斯坦(39.45°N,73.25°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此次震源位于地球的(

)A.水圈B.地壳C.下地幔D.地核29.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当地居民感觉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答案〗28.B29.A〖解析〗28.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中亚地区,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是岩石圈释放能量的方式,震源不可能位于外部圈层中的水圈,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仅8千米,因此此次震源位于地球的地壳之中,不可能在更深处的下地幔和地核,B符合题意,排除CD。故选B。29.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因此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当地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30.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分布示意。图示圈层中(

)A.甲圈层通过水循环渗透在乙、丙等其他圈层中B.乙圈层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主要是受土壤影响C.丙圈层自下而上分为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D.甲、乙、丙三圈层只有乙圈层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甲为水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地表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故A正确;生物(植被)主要受气候(热量)的影响,形成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错误;大气层由地面向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C错误;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受生物的影响,也受土壤中水分和温度状况及土壤通气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A。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含有不同生命现象的信息。图示意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到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下列关于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①并不是在任何地层都能发现化石②有颌鱼出现时期形成青藏高原③较晚形成的地层一定在较早形成的地层上方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32.三叶虫出现在(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33.中华鸟龙存在的地质年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裸子植物盛行,在陆地植被中占主要位置B.被子植物高度繁茂,草原面积扩大C.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D.形成喜马拉雅山〖答案〗31.D32.B33.A〖解析〗31.生物化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形成条件,并非任何地层都会含有生物化石,①正确;有颌鱼出现在古生代,青藏高原形成于新生代,②错误;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但如果受到剧烈构造运动的扰动,可能会造成岩层的位置发生改变,③错误。故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32.早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因此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B正确;并非出现在前寒武纪、中生代、新生代,ACD错误。故选B。33.中华龙鸟出现在中生代,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A正确;被子植物高度繁茂,草原面积扩大,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包括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出现在新生代,BD错误;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出现在古生代,C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4.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重,入海泥沙增多B.河流下游过度采砂C.水污染严重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35.①河入海口常形成的地貌(

)A.三角洲B.冲积扇C.喀斯特地貌D.千沟万壑〖答案〗34.A35.A〖解析〗34.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②处海水深度越来越小,泥沙淤积速度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河上游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河水的含沙量越来越大,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加重造成的,故A正确,河流下游过度采砂、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岸线西移,故BD错,和水污染无关,故C错。故选A。35.①河入海口由于河流的水流速度降低,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故A正确,冲积扇在河流出山口的位置泥沙沉积形成的,故B错,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CD错。故选A。下图为重庆武隆的“天坑”景观图,“天坑”崖壁陡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6.通过观察发现,该地貌两侧的岩石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层理构造,据此推测该岩石属于(

)A.砾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岩浆岩37.下列地貌和“天坑”中陡峭的崖壁形成的原因最相似的是(

)A.长白山天池景观B.广西涠洲的海蚀崖C.黄土高原的沟壑D.陡峭的华山北峰〖答案〗36.B37.B〖解析〗36.两侧的岩石有较为明显的层理构造,可以判断是沉积岩,排除C、D选项;砾岩是一种沉积岩,由从母岩上破碎下来的,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天坑”崖壁陡峭,砾岩无法在此处形成,A选项错误。故B选项正确。故选B。37.“天坑”中陡峭的崖壁是随着地下孔洞的扩大,地表的土体逐步崩落形成的。长白山天池和华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排除A、D选项;海蚀崖海蚀穴逐渐扩大后,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陡崖,B选项正确;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C选项错误;故选B。雾霾,是指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对人类活动影响大。2022年11月19日,陕西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雾霾天气。下图1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8.大气层是地球存在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大气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臭氧39.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图1中的(

)A.a层B.b层C.c层D.d层40.雾霾天气发生时,图2中(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答案〗38.C39.A40.D〖解析〗38.二氧化碳是绿色植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C正确。氮气、氧气、臭氧等都不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C。39.雾霾天气发生在对流层,图中a层、b层、c层、d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底部)、热层(中间层之上)。故选A。40.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②减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④增强,D正确,B错。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A错。③为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由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所以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③减弱。故选D。二、综合题4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若此模式图表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运行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表示地球公转轨道曲线是(填序号),曲线④为(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2)若此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结构,阴影部分为色球层,那么A层表示层,C层最常见的太阳活动是。(3)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为地幔,那么A层表示,曲线②代表的是界面。(4)若此模式图表示森林土壤部分连续土层剖面,阴影部分为淋溶层,那么A层表示层,C层表示层。〖答案〗(1)①土星(2)日冕太阳黑子(3)地壳古登堡(4)腐殖质淀积〖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地球为图中的①。曲线④为土星的轨道。(2)若阴影部分为色球层,则A为日冕层,C为光球层,光球层最典型的太阳活动类型是太阳黑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A表示地壳,②代表古登堡面。(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若阴影部分为淋溶层,那么A表示腐殖质层,C表示淀积层。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图2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3为不同地表状况下的天气状况。(1)图1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单项选择题)。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增加房屋前后温差C.减少下渗,增加湿度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2)图2中甲乙两处风力最大的是,甲处风向为风。(3)图3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单项选择题),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4)如今,低碳生活逐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使(辐射方式)减弱。〖答案〗(1)B(2)甲西北(3)DD地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4)大气逆辐射〖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穿堂风是房屋前后温差较大形成水平方向上的空气运动。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山林增温较慢,而气温较低,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空气不断堆积形成高压;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增温快,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房屋中穿过形成穿堂风。因此图1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B正确,排除ACD。故选B。(2)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甲乙两处甲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图中,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位于北半球的地点受到偏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根据此可得出甲地风向为西北风。(3)石质地面比林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都较快,所以石质地面的昼夜温差较大,排除AB;与多云天气相比,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气温较高,晴朗的夜晚,大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更大,D正确,排除C。故选D。(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倡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而减少大气逆辐射的作用。43.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左为“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右为“黄河下游景观”。(1)图中序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选项正确的是(

)A.①-降水B.③-下渗C.④-地表径流D.⑥-水汽输送(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图左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循环。(3)图中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填名称),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选项正确的有()A.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

B.塑造陆地地表形态C.源源不断向陆地输送物质

D.导致海洋水量增加(4)针对图中④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安全韧性的生态宜居家园。今年6月以来,“海绵”改造小区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7%,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显著。(5)建设“海绵城市”会对水循环的环节产生的影响是。(6)请你为通州区建设“海绵城市”提出可行性措施。〖答案〗(1)C(2)海陆间(3)地表径流B(4)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5)增加下渗(6)扩大绿地面积、地面铺设透水砖、建设人工湿地等〖解析〗(1)结合左图可知,①环节是海洋水转化大气水的环节,应为蒸发,②环节由大气水到地表上空,为水汽输送,③环节由大气水转化为地表水,为降水,④环节由地表水转化为海洋水,为地表径流,⑤环节由地表水转变为地下水,为下渗,⑥环节为地下水转化为海洋水,为地下径流。ABD错误、C正确。故选C。(2)结合左图可知,图示发生领域为海洋和陆地之间,因此为海陆间循环,又称海陆间大循环。(3)右图为“黄河下游景观图”,河流为地表径流环节;地表径流的意义主要有塑造陆地地表形态,例如平原的形成,B正确;河流携带的泥沙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物质,C错误;海洋水量增加不是地表径流所带来的意义,D错误;海陆间循环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能量交换,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A错误。故选B。(4)人类改变左图中的④地表径流,主要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的方式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增加水量的供给,从而缓解华北水资源不足。(5)由材料可知,通过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来建设“海绵城市”,说明植被覆盖增加,会增加下渗,从而增加地下径流。(6)海绵城市可以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一般可以通过扩大绿地面积和地面铺设透水砖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达到吸水、蓄水、渗冰、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的目的,或者建设人工湿地进行蓄水。44.某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哪幅图,该图所示地貌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①(填字母)图;②外力作用(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哪幅图?该图中显示的主要地貌有哪些,请列举2个?①(填字母)图;②地貌名称、。(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地方,冒着高达40℃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和景观特点分别是什么?地貌名称地貌景观特点(填字母)图(填字母)图〖答案〗(1)B海浪侵蚀作用(2)C角峰、冰斗刃脊(3)A风蚀蘑菇(蘑菇石)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耸孤立的岩体,顶部宽大,下部狭小,呈蘑菇状E(新月形)沙丘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尖顶高耸,有多个面,体积较大,形态像新月〖解析〗(1)“海南的三亚”是关键信息,这里沿海,海水侵蚀地貌最常见,所以他所绘制的最可能为B图,包括海蚀崖和海蚀柱,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侵蚀作用。(2)“最高海拔”是关键信息,从五幅图中判断应为C图,分布在海拔最高的山顶附近,包括角峰、刃脊、冰斗等,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3)“暑假”和“冒着高达40℃的高温”是关键信息,说明这里是炎热的内陆沙漠地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最常见,所以应分别为A图和E图,其中A图是风蚀蘑菇,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耸孤立的岩体,顶部宽大,下部狭小,呈蘑菇状;E是沙丘,受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尖顶高耸,有多个面,体积较大,形态像新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通关(中图版01)试卷总分:100分考试范围:中图(2019)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天体M可能是(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⑦海王星A.②⑥B.④⑤C.③⑦D.①④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A.1级B.2级C.3级D.4级〖答案〗1.D2.C3.B〖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M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为地内行星,可能是水星或金星。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由图可知,图中M为地内行星,M距太阳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液态水存在,也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没有生命的存在。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由图可知,图中的天体由太阳、地内行星M、地球及其卫星月球,因此图中包括太阳系、地月系2级天体系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4.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海雾一般为平流雾,是温度较高的暖空气移动到温度较低的海面上生成的。下图为“某海域水温、气温月平均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该海域海雾多出现于(

)A.春、夏季B.夏、秋季C.春、秋季D.冬、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图中数据可知,4-8月气温大于水温,符合平流雾生成的条件,气温最高出现在8月份,说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故该海域海雾多出现于春、夏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太平洋8月份表层水温分布(单位:℃)及部分海域的洋流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属于暖流的是(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6.关于甲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其影响,潮汐现象多发B.受其影响,沿岸气候暖湿C.受其影响,形成大渔场D.海水污染物难以净化〖答案〗5.B6.C〖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千岛寒流、②为阿拉斯加暖流、③为加利福尼亚寒流、④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因此②④为暖流,B正确;A、C、D错误。6.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甲为自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寒流,为秘鲁寒流,潮汐现象与天体引力有关,跟洋流的关系不大,A错误;由于该洋流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错误;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将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在此处形成世界型大渔场,C正确;由于洋流,会促进海水运动,加速污染物的净化,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7.从北极上空俯视,地、月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如①②③④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读图,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夜晚能见到圆月B.②时能观赏天文大潮C.③时有可能发生日食D.④时月相见于下半月〖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①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的亮面背对地球,因此夜晚不能见到月亮,A错误;②时日、地、月三者连线垂直,此时是天文小潮的现象,B错误;③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光,可能发生月食,C错误;④时月球亮面朝东,下半月见于东方天空,为下弦月,D正确。故选D。“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示意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刁关实验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实验前6.3%25.5%0.7%14.6%18.6%实验后23.5%16.7%3.2%3.4%34.5%8.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提高土壤孔隙度B.降低土壤水分C.增强土壤透气性D.提高土壤肥力9.“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A.乌兹别克斯坦B.英国C.泰国D.巴西〖答案〗8.D9.A〖解析〗8.对比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可以看出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但没有信息体现土壤孔隙度的变化,AB错误;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C错误,D正确。故选D。9.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气水分,降低空气中的悬浮质,四个国家中乌兹别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护及大气质量改善,A正确;英国、泰国、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无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BCD错误。故选A。图a为我国某地景观剖面示意图,图b为该地四个采样点的土壤剖面图。甲地的塔头薹草是一种湿地的标志性植物,塔头是由沼泽地里各种苔草的根系死亡后再生长,再腐烂,再生长,周而复始,并和泥灰碳长年累月缠结而形成的草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甘肃省B.海南省C.西藏自治区D.黑龙江省11.甲地的土壤剖面图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0.D11.B〖解析〗10.读图可知,该地500m有阔叶林和针叶林,说明降水较多,能生长森林;针叶林说明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位于针叶林阔叶林过渡地区,而且河谷处有沼泽分布,说明位于中国东北地区,D对;甘肃省气候干旱,没有阔叶林,海南省热带季风气候,500m海拔高度上,不可能有天然针叶林;西藏自治区主要是高寒草甸、草原为主,ABC错。故选D。11.②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甲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缺失淋溶层,符合②土壤分层,B正确;①③④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太薄,而且此地是沼泽,ACD错;故选B。下图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B.洪涝C.干旱D.冻害13.华南地区纬度较低,但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①春季多阴雨②梅雨提前③农事活动较早④冷空气势力强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B.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C.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D.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答案〗12.C13.B14.D〖解析〗12.读图可知,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干旱发生,相对台风、洪涝和冻害而言,干旱在我国的分布是最广泛的。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3.我国华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春季我国冷锋活跃,锋面雨带进入该地,多阴雨天气,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会出现低温的状况,①正确;春季,亚洲高压仍然强大,经常有较强冷空气南下至我国华南地区,给华南地区带来低温冻害,④正确;农事活动较早,属于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原因,③错误;我国的梅雨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且出现在夏初,与华南地区关联度不大,②错误。所以选B。14.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可以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AB不合题意;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可以有效防治洪涝和干旱,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C不合题意;图中自然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许多人口密集地区自然灾害尤为频发,因此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不现实,D符合题意。所以选D。某中学组织野外考察,下图为学生绘制的“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A.aB.bC.cD.d16.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B.C. D.〖答案〗15.C16.A〖解析〗15.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图中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c,C正确。a、b、d三处地表物质稳定,不能反映泥石流现象,ABD错误。故选C。16.植被覆盖率越低,对地表的保护性越差,越容易发生泥石流,A正确。土壤含水量越大,越容易发生泥石流,B错误。坡度越大,地表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发生泥石流,C错误。风化程度越高,碎屑物越多,越容易发生泥石流,D错误。故选A。图a是台风卫星云图,图b是“我国沿海某城市在一次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向风的来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12级。图c是广东省台风风暴潮分布示意图。17.通过对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云图可以获得台风的(

)①中心位置

②造成的降水范围

③移动方向

④登陆地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8.图b中11日12时的风向和风力是(

)A.西北风6级B.西风10级C.西风6级D.东北风10级19.图c中,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20.接到台风预警后,台风登陆范围内的居民应(

)A.驾船出海,躲入台风眼B.到海滨浴场游泳,搏击风浪C.待在向风的窗户旁,观察台风变化过程D.加固建筑物,以减轻狂风暴雨的破坏21.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面临风险最小的灾害是(

)A.台风引发风暴潮B.寒潮造成冰冻C.海岸受侵蚀后退D.地表下沉塌陷〖答案〗17.D18.B19.C20.D21.B〖解析〗17.通过对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云图可以获得台风的中心位置、可能造成的降水范围、台风的移动方向和登陆地区,①②③④对。故选D。1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向风的来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12级。读图b可知,11日12时的风向是西风,有一个风旗,表明风力为8~12级,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根据所学,并结合图c,可知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北部,C正确。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阳江南部、茂名南部等地,风暴潮较轻,A、B、D错误。故选C。20.台风过境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因此接到台风预警后,台风登陆范围内的居民应加固建筑物,以减轻狂风暴雨的破坏,D正确。接到台风预警后,应驾船进入港湾,躲避台风,A错误。海边的人们应马上离开海滨浴场,到安全地区,B错误。室内的人们应远离向风的窗户旁,以免台风携带硬物杂碎玻璃,使人受伤,C错误。故选D。21.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且受地形阻挡,因此寒潮较少,所建“海景房”面临风险最小的灾害是寒潮造成的冰冻,B正确。南方沿海地区是台风登陆的重点地区,建“海景房”容易受到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影响,沿海地区海浪侵蚀作用显著;海岸易遭到侵蚀而后退;填海造房,地基沉降不均匀,可能会导致地表下沉塌陷,都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在某一次暴雨时形成了多处的崩塌地(图中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下列对图示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最低海拔可能为265米B.甲、乙间水平距离约为8千米C.丙处可以察看到①处崩塌地D.甲乙丙丁四处,乙处暴雨后采样含沙量最大23.对①②③④四处崩塌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形成的高差最大B.②崩塌地坡度最小C.③地崩塌物的体积量最小D.④地崩塌物落向南方〖答案〗22.D23.D〖解析〗22.根据等高线图可知,图中最低位于图辐的西侧,海拔高度为240~260米之间,A错误;甲、乙水平距离约为12千米,B错误;丙和①处崩塌地之间有山脊分布,丙不能看到①处崩塌地,C错误;甲乙丙丁四处中,②③滑坡体,以及东部的滑坡体都处在乙河谷的上游,暴雨后,碎屑物质被流水搬运入河流到乙处,乙处含沙量大;甲河谷位于滑坡体上游,丙和丁河谷及两侧山坡没有滑坡体,因此甲丙丁四处暴雨后河流含沙量增加较少。D正确。故选D。23.读图可知,③处崩塌地,穿过的等高线条数最多,因此③地形成的高差最大;A错误;①处等高线最稀疏,因此①处坡度最小,B错误;无法判断崩塌物的体积量,因此C错误;④处的崩塌物滑落(从高往低)方向大致向南,D正确。故选D。2022年7、8月份.我国北方许多城市因连续性的强降水天气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北方某城市借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空间叠加分析,在城市寻找一地作为雨涝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下图是三个独立的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利用空间叠加进行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址的技术属于(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虚拟技术25.雨涝救灾物资基地应选择在(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24.C25.A〖解析〗24.通过不同图层的叠加可以分析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图层叠加分析属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C正确。遥感就是拍不同波段的照片,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并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图像。不能定位、不能导航、不能分析计算。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具备分析预测建模功能,B错误。数字虚拟技术是基于数字影像的虚拟在线技术,能够实现超越3D建模的真实再现能力,以达到对环境或物体对象进行逼真再现。通过后期加工制作,使文件能够在flash的支持下进行流畅、快速的播放。通过鼠标或键盘控制使画面实现全方位的视角观看,以达到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是博物馆、美术馆等实现数字展示的最佳方式。D错误。故选C。25.在海拔方面,雨涝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应建在海拔较高、积水较少的区域;在人口分布上,雨涝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应建在当地人口少、四周人口多的地方。分析图形信息可知:甲地区海拔对应的数字是3、海拔最高;积水对应的数字是1,积水最浅;人口对应的数值是1,较周边人口少,与乙、丙、丁相比,最符合条件。故选A。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图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与自然土壤相比,水稻土(

)A.枯枝落叶层增厚B.不含腐殖质C.母岩层缺失D.结构更复杂27.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A.表土层软糊,提供了农作物扎根立足的条件B.耕作层深厚,使土壤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C.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D.母岩层较薄,阻断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答案〗26.D27.C〖解析〗26.水稻土主要种植水稻,没有枯枝落叶层,自然土壤上有植被,A错;由材料知,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B错;读图可知,二者都有母岩层,C错;比较自然土壤和水稻土的土壤剖面图,可以看出水稻土的剖面结构更复杂,D对。故D项正确。27.表土层软糊,不利于农作物扎根立足,反而容易受大风和雨涝影响产生倒伏,故A项错误。土壤耕作层即使再深厚,如果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肥沃的土壤也会退化,甚至演变成荒漠化土地,故B项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故C项正确。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7月4日12时25分在吉尔吉斯斯坦(39.45°N,73.25°E)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此次震源位于地球的(

)A.水圈B.地壳C.下地幔D.地核29.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当地居民感觉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答案〗28.B29.A〖解析〗28.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中亚地区,震源深度8千米。地震是岩石圈释放能量的方式,震源不可能位于外部圈层中的水圈,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而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仅8千米,因此此次震源位于地球的地壳之中,不可能在更深处的下地幔和地核,B符合题意,排除CD。故选B。29.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因此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当地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30.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分布示意。图示圈层中(

)A.甲圈层通过水循环渗透在乙、丙等其他圈层中B.乙圈层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主要是受土壤影响C.丙圈层自下而上分为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D.甲、乙、丙三圈层只有乙圈层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甲为水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地表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故A正确;生物(植被)主要受气候(热量)的影响,形成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错误;大气层由地面向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C错误;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受生物的影响,也受土壤中水分和温度状况及土壤通气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A。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含有不同生命现象的信息。图示意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到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1.下列关于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①并不是在任何地层都能发现化石②有颌鱼出现时期形成青藏高原③较晚形成的地层一定在较早形成的地层上方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32.三叶虫出现在(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33.中华鸟龙存在的地质年代,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裸子植物盛行,在陆地植被中占主要位置B.被子植物高度繁茂,草原面积扩大C.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D.形成喜马拉雅山〖答案〗31.D32.B33.A〖解析〗31.生物化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形成条件,并非任何地层都会含有生物化石,①正确;有颌鱼出现在古生代,青藏高原形成于新生代,②错误;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但如果受到剧烈构造运动的扰动,可能会造成岩层的位置发生改变,③错误。故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32.早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因此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B正确;并非出现在前寒武纪、中生代、新生代,ACD错误。故选B。33.中华龙鸟出现在中生代,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A正确;被子植物高度繁茂,草原面积扩大,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包括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出现在新生代,BD错误;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森林,出现在古生代,C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4.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流域内水土流失加重,入海泥沙增多B.河流下游过度采砂C.水污染严重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35.①河入海口常形成的地貌(

)A.三角洲B.冲积扇C.喀斯特地貌D.千沟万壑〖答案〗34.A35.A〖解析〗34.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②处海水深度越来越小,泥沙淤积速度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河上游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河水的含沙量越来越大,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加重造成的,故A正确,河流下游过度采砂、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岸线西移,故BD错,和水污染无关,故C错。故选A。35.①河入海口由于河流的水流速度降低,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故A正确,冲积扇在河流出山口的位置泥沙沉积形成的,故B错,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CD错。故选A。下图为重庆武隆的“天坑”景观图,“天坑”崖壁陡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6.通过观察发现,该地貌两侧的岩石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层理构造,据此推测该岩石属于(

)A.砾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岩浆岩37.下列地貌和“天坑”中陡峭的崖壁形成的原因最相似的是(

)A.长白山天池景观B.广西涠洲的海蚀崖C.黄土高原的沟壑D.陡峭的华山北峰〖答案〗36.B37.B〖解析〗36.两侧的岩石有较为明显的层理构造,可以判断是沉积岩,排除C、D选项;砾岩是一种沉积岩,由从母岩上破碎下来的,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天坑”崖壁陡峭,砾岩无法在此处形成,A选项错误。故B选项正确。故选B。37.“天坑”中陡峭的崖壁是随着地下孔洞的扩大,地表的土体逐步崩落形成的。长白山天池和华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排除A、D选项;海蚀崖海蚀穴逐渐扩大后,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陡崖,B选项正确;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C选项错误;故选B。雾霾,是指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对人类活动影响大。2022年11月19日,陕西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雾霾天气。下图1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8.大气层是地球存在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大气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臭氧39.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图1中的(

)A.a层B.b层C.c层D.d层40.雾霾天气发生时,图2中(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答案〗38.C39.A40.D〖解析〗38.二氧化碳是绿色植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C正确。氮气、氧气、臭氧等都不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故选C。39.雾霾天气发生在对流层,图中a层、b层、c层、d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底部)、热层(中间层之上)。故选A。40.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②减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④增强,D正确,B错。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影响不大,A错。③为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由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地面辐射减弱,所以近地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③减弱。故选D。二、综合题4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1)若此模式图表示太阳系部分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运行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表示地球公转轨道曲线是(填序号),曲线④为(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2)若此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结构,阴影部分为色球层,那么A层表示层,C层最常见的太阳活动是。(3)若此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为地幔,那么A层表示,曲线②代表的是界面。(4)若此模式图表示森林土壤部分连续土层剖面,阴影部分为淋溶层,那么A层表示层,C层表示层。〖答案〗(1)①土星(2)日冕太阳黑子(3)地壳古登堡(4)腐殖质淀积〖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地球为图中的①。曲线④为土星的轨道。(2)若阴影部分为色球层,则A为日冕层,C为光球层,光球层最典型的太阳活动类型是太阳黑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故A表示地壳,②代表古登堡面。(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是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若阴影部分为淋溶层,那么A表示腐殖质层,C表示淀积层。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图2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3为不同地表状况下的天气状况。(1)图1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