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政府法规_第1页
行政法与政府法规_第2页
行政法与政府法规_第3页
行政法与政府法规_第4页
行政法与政府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25行政法与政府法规第一部分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2第二部分政府法规的类型与效力 3第三部分行政立法与司法审查 6第四部分行政执法与行政救济 9第五部分行政权与行政责任 12第六部分行政程序的原则与保障 15第七部分行政法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17第八部分行政法发展趋势 21

第一部分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一门公法学科,规定在行政领域中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活动方式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一方面制约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规范行政机关的管理行为,保障行政管理的秩序和效率。

行政法的特征

行政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公法性

行政法属于公法范畴,调整的是国家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主要着眼于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管理行为的规范。

2.行政性

行政法主要调整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活动方式以及法律责任,其核心内容是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活动。

3.职权本位性

行政法以行政机关的职权为核心,规定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行使方式和法律责任,强调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4.规范性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的法律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遵守。

5.强制性

行政法具有强制实施的效力,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必须遵守行政法的规定。必要时,国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强制执行行政法。

6.灵活性和动态性

行政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7.保护性和制约性

行政法既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又要制约和监督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促进行政公正和效率。

8.民主性和参与性

行政法强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参与和监督,保障公民享有行政决策权和行政管理监督权。

9.行政执法性

行政法规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执罚权,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进行处罚,保障行政法律规范的实施。

10.行政补偿性

行政法规定行政机关对因其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损害时承担补偿责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第二部分政府法规的类型与效力政府法规的类型

政府法规可根据制定机构、形式和效力进行分类:

*根据制定机构分类:

*中央法规:由中央政府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

*地方法规:由地方政府制定,适用于本辖区内。

*根据形式分类:

*法规: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规章:由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命令:由政府首脑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单行性文件。

*根据效力分类:

*强制性法规:必须无条件遵守,违反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任意性法规: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遵守,不遵守不承担法律责任。

强制性法规

强制性法规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具有普遍约束力,必须严格遵守。违反强制性法规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任意性法规

任意性法规是指规章和行政命令,具有约束特定主体或特定行为的效力。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遵守,不遵守不承担法律责任。

政府法规的效力

政府法规的效力取决于其类型和法律地位:

*法律:最高法律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任何其他法规不得与其相抵触。

*行政法规:仅次于法律的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本辖区,具有普遍约束力,不得与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规章:对特定主体或特定行为具有约束力,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行政命令:仅对本机关或本辖区的行政主体具有约束力,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相抵触。

法律冲突

当不同等级或效力的法规之间发生冲突时,适用以下原则:

*效力优先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特殊法优先原则: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新法优先原则:新法废止旧法。

司法审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政府法规的合法性有质疑时,可以向法院提起司法审查。法院对政府法规进行审查时,主要审查其是否:

*具有法定制定依据;

*符合法定程序;

*内容合法合理。

如果法院发现政府法规违法,可以宣告其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政府法规的管理

政府法规的管理主要包括制定、修改、废止、备案和公布五个方面:

*制定:由有权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政府法规。

*修改:需要由制定机关或者上级机关修改。

*废止:需要由制定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废止。

*备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需要向上一级政府备案。

*公布:政府法规需要通过法定渠道向社会公布。

政府法规的体系

政府法规体系是指政府法规的有机联系和统一体。它包括:

*立法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组成。

*规章体系:由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其他有权机关制定的规章组成。

*行政命令体系:由行政机关首长发布的行政命令组成。

政府法规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法治建设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第三部分行政立法与司法审查关键词关键要点行政立法

1.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或依法行使职权,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过程。

2.行政立法具有法定性、普遍性、强制性和执行性。

3.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拟定、公告、审查、公布和实施等阶段。

司法审查

行政立法的司法监督

#行政立法的司法监督概述

行政立法的司法监督是指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制定或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并作出裁决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保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合法性,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立法监督的范围

1.法律的监督

司法机关有权对行政机关制定或实施的法律进行监督,但仅限于:

*法律本身是否违反宪法或法律基本原则

*法律的制定程序是否正当

2.法规的监督

司法机关有权对行政机关制定或实施的规章进行监督,包括:

*规章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律授权

*规章的内容是否与法律相一致

*规章的制定程序是否正当

3.规章的监督

司法机关有权对行政机关制定或实施的规章进行监督,包括:

*规章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授权

*规章的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或规章相一致

*规章的制定程序是否正当

#立法监督的程序

行政立法的司法监督程序主要有:

1.直接诉讼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制定或实施的规范性文件侵害其合法权益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具体行政行为诉讼中的附带监督

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中,如果行政行为的依据是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原告可以同时提出规范性文件与具体行政行为一并诉请法院审理。

3.违宪违法宣告程序

人民检察机关发现行政机关制定或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违反宪法或法律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违宪违法宣告之诉。

#司法监督的效力

司法机关在进行行政立法的司法监督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确认行为合法有效

如果司法机关认为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则予以确认。

2.撤销行为

如果司法机关认为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违法,则可以撤销该规范性文件。

3.部分撤销或修改行为

司法机关可以在确认规范性文件部分合法有效的同时,撤销或修改其违法部分。

#行政立法的司法监督制度的意义

行政立法的司法监督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障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

通过司法监督,可以防止行政机关制定实施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保障行政机关权力行使的合法性。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司法监督可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免受违法或不当规范性文件的侵害,维护其合法权益。

*促进行政管理的完善

司法监督可以促使行政机关在制定或实施规范性文件时更加审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保障法制的统一和权威

司法监督有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和权威,防止行政机关越权或滥用职权。第四部分行政执法与行政救济关键词关键要点【行政执法】

1.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制止和查处违法行为所采取的强制措施。

2.行政执法包括警告、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等强制措施。

3.行政执法应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和必要的原则。

【行政救济】

一、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进行查处,维护行政法律秩序的强制性活动。其主要方式有:

1.检查

行政机关有权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检查,以核实其是否遵守行政法律规范。检查分为计划检查和突击检查。

2.询问和调查

行政机关有权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当事人进行询问和调查,收集证据。

3.处罚

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4.行政强制

行政机关对拒不执行行政决定的当事人,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强制执行行政决定。

二、行政救济

行政救济是指违法行政行为的相对人通过法定途径,寻求纠正或撤销该行政行为的救济活动。其主要方式有:

1.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由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的一种救济方式。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2.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或变更的救济方式。相对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赔偿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的损失。相对人因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申请。

三、行政执法与行政救济的衔接

行政执法与行政救济相互关联,为维护行政法律秩序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1.行政救济促进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行政救济为相对人提供了救济途径,可以及时纠正或撤销违法行政行为,保障行政执法的公正性。

2.行政救济保障行政执法的合法性

行政救济制度要求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执法时必须依据法律法规,避免滥用权力,保障行政执法的合法性。

3.行政执法促进行政救济的有效性

行政执法是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为行政救济提供了事实基础。行政执法手段的充分性,有利于提高行政救济的效率和效果。

四、完善行政执法与行政救济制度

1.加强行政执法权的规范和监督

明确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力范围,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权的规范和监督机制,防止行政执法权滥用。

2.畅通行政救济渠道

简化行政救济程序,降低行政救济成本,为相对人提供便捷有效的救济途径。

3.加强行政赔偿制度

完善行政赔偿制度,明确行政机关的赔偿责任,保障相对人在遭受行政侵权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4.推进行政执法与行政救济信息化

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行政执法与行政救济信息系统,提高行政执法和行政救济的效率和透明度。第五部分行政权与行政责任关键词关键要点行政权与行政责任

行政权力

1.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执行行政职能、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2.行政权力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等特点,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权力分为指定权力、固有权力和授权权力,其范围和边界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行政责任

行政权与行政责任

行政权概述

行政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一种权力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职权。行政权的核心特征在于其执行性,主要体现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行职能。

行政权的分类

行政权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权力主体:国家机关的行政权、社会团体的行政权。

2.权力内容:事务管理权、执法权、监督权。

3.权力层次:国家行政权、地方行政权。

行政责任概述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违法行为的法定性:行政责任的承担必须以行政违法行为为前提。

2.法律责任的强制性:行政责任由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并具有强制执行力。

3.责任形式的多样性:行政责任有多种形式,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赔偿等。

行政责任的分类

行政责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责任主体:国家机关行政责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责任。

2.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责任、行政不作为责任。

3.责任形式:行政处罚责任、行政强制措施责任、行政赔偿责任。

行政权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行政权与行政责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权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只有行使行政权才会产生行政责任。

2.行政责任是行政权的制约机制:行政责任可以防止滥用行政权。

3.行政权和行政责任的统一:行政权和行政责任密不可分,是行政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行政权行使中的责任原则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时应当遵循以下责任原则:

1.法定原则:行政权的来源和行使必须有法律依据。

2.正当原则:行政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目的和限度。

3.公正原则:行政权的行使应当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4.效率原则:行政权的行使应当高效、快速,避免拖延和形式主义。

5.监督原则:行政权的行使应当受到有效监督,包括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公众监督。

行政责任追究的程序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追究行政责任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1.立案调查:调查核实行政违法事实。

2.听证告知:告知行政相对人相关权利,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3.证据采信:收集、固定、审查证据。

4.决定制作:根据调查结果和法律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5.送达执行: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行政相对人并执行。

行政权与行政责任的完善建议

为了完善行政权与行政责任,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行政权的法律体系:制定更加健全和完善的行政法规范。

2.强化行政责任的追究力度: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完善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

4.加强行政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行政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

5.加强行政权与行政责任的研究:深入研究行政权与行政责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提供理论支持。第六部分行政程序的原则与保障关键词关键要点【公众参与原则】

1.行政主体在制定规章、政策或重大决策时,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行政程序,确保决策的民主化。

2.公众参与的形式可以多样,包括听证会、座谈会、调查问卷等,让公众充分表达意见和利益诉求,保障程序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行政主体应当对收集到的公众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和回应,并根据公众意见的合理性调整决策内容或程序,体现公众意志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

【合法性审查原则】

行政程序的原则与保障

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公权力的过程和方式,体现了法治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保障行政机关公正合理的行使职权,保护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原则

行政程序应遵循以下原则:

*合法性原则:行政程序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

*公开性原则:行政机关应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行政程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透明度原则:行政机关应公开其程序规则、决策过程和结果,便于公众监督。

*平等性原则:行政机关对所有当事人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权利和对待。

*公平性原则:行政机关应给予当事人充分的陈述和申辩机会,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效率性原则:行政程序应合理高效,避免不必要的拖延和繁琐。

*责权统一原则:行政机关既享有行政程序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

保障

为了确保行政程序的实施,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程序审查权:行政法院有权对行政机关的程序行为进行审查,确保其合法合规。

*救济权:当事人若认为行政机关的程序行为违法,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行政机关申请撤销或变更。

*监督权:人大、政府、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程序行为进行监督,纠正其违规行为。

*公开听证制度:对于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机关应举行公开听证,听取公众意见。

*信息公开制度:行政机关应主动公开行政程序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电子政务制度:行政机关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提高行政程序的效率和透明度。

具体程序】

行政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受理:行政机关受理当事人的申请或投诉。

*审查:行政机关对申请或投诉进行审查,核实事实,收集证据。

*调查:行政机关必要时进行调查,查明事实真相。

*告知:行政机关将拟作出的决定告知当事人,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听证:对于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机关举行公开听证,听取公众意见。

*决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作出决定,并送达当事人。

*执行:行政机关依法执行决定,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七部分行政法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行政法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不得超越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

2.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应符合逻辑、公正和比例原则,避免恣意和专断。

3.公开性原则:行政机关的运作和决策应遵循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原则。

行政权力的行使

1.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由宪法、法律授予,并受到法律的限制和制约。

2.行政程序: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保障当事人的权利。

3.行政裁量权:在法律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享有一定的裁量权,但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滥用。

行政责任

1.行政责任の種類: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赔偿等。

2.行政责任的追究:行政责任的追究应遵循法定原则、过错原则和程序正义原则。

3.行政责任的救济:当事人对行政责任决定不服的,有权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寻求救济。

行政救济

1.行政复议: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2.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复议决定或者其他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3.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行政职权的过错行为造成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行政赔偿。

行政法改革

1.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简化行政管理。

2.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参与。

3.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法制的建设,确保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行政法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行政法在政府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规范行政权力行使,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促进政府决策科学民主,推动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行政权力行使

行政法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机关、行政主体和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限制其权力范围,防止权力滥用和任意执法。例如,《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的申请、决定、实施和监督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规定,确保行政许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

行政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作为行政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行政程序法、信息公开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在行政程序中的权利,包括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救济权等,保障公民与行政机关的平等地位和对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

三、促进政府决策科学民主

行政法要求行政机关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和合理协商,确保决策过程公开透明、民主集中。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重大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听取公众意见,公开评价结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民意基础。

四、推动依法行政

行政法倡导依法治国的理念,要求行政机关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例如,《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了行政处罚的合法程序和种类,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处罚权。

五、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行政法通过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权利,促进依法行政,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保护生态环境。

六、案例数据

据统计,2021年全国法院一审行政案件受理1,450,430件,审结1,432,292件。其中,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受理159,310件,审结158,332件;行政处罚案件受理325,736件,审结323,059件。这些案件的审理,促进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七、国际比较

在行政法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以下特点比较:

*政府权力集中程度:我国政府权力集中度较高,行政法主要侧重于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力。

*司法审查范围:我国司法对行政行为的审查范围相对较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限。

*公民参与程度:我国公民在行政程序中的参与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八、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行政法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将持续强化: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检查和督察,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扩大公民参与渠道:通过听证会、协商会等形式,拓展公民在行政决策中的参与途径。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法治意识,构建法治政府治理体系。

综上所述,行政法在保障公民权利、规范政府权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行政法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为政府治理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第八部分行政法发展趋势关键词关键要点【行政法多元化】:

1.行政法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行为,而是扩展到了行政管理、行政服务等领域,内容更加广泛。

2.行政法主体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其他公共机构、事业单位等,责任划分更加复杂。

3.行政手段多样化,从传统的命令、处罚等强制手段,发展到协商、引导等非强制手段,手段更加灵活。

【行政法程序化】:

行政法发展趋势

行政法作为规范国家行政权力的法律部门,随着现代国家职能的不断扩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其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行政权力的扩张与行政立法的增加

现代国家的各项职能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导致行政权力的扩张。为了确保行政权力的行使合理、合法,需要通过行政立法对行政机关的权力、程序和责任进行规范。因此,行政立法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数据:据统计,2010年至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三类提案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2030件,其中涉及行政法的占45.6%。

二、行政程序的规范与司法审查的加强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时应遵循的程序性规定。随着法治观念的增强,行政程序的规范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司法审查是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审查,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司法审查的加强,有利于纠正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维护法治。

数据:2012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数量从57.8万件上升至107.5万件,增长幅度达86%。

三、行政执法的规范与责任追究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为了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规范性,需要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并加强对违法行政执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数据:2013年至202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纪违法行政执法人员5.6万人,其中因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原因受到党纪政务处分5.4万人。

四、行政主体的多元化与行政责任的类型化

现代国家中,除了传统行政机关外,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公共服务机构、事业单位等行政主体。行政责任类型也随之多元化,包括行政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和行政违法责任等。

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事业单位数量已超过400万家。

五、行政法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加深,各国行政法在理念、制度和规则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借鉴。行政法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体现在行政法领域的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数据:2020年,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定》,标志着我国在行政法领域国际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六、行政法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

行政法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学科建设的加强,为行政法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行政法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学科建设日益完善,促进了行政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数据:2012年至2022年,全国出版的行政法专著和学术论文数量从1.2万件上升至2.1万件,增长幅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