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5届高三历史其次次联考试题(含解析)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等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诊加,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津后,再选染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整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虽有显学,却无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之别,更无法确定谁是统治思想,谁是被统治思想,各家地位同等,竞流并逐,都有可能通过“上说下教”进入王者殿堂,或在民众中产生重要影响。材料目在说明战国时期A.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B.“士”阶层活跃并且受到重用C.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大变革时代 D.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开放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各家学派地位同等,竞流并逐,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故选D;A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材料没有涉及“士”阶层受到重用的信息,解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礼崩乐坏,解除C。2.秦朝至西汉初年,军功地主势力仍活跃于政治舞台,但西汉中期以后渐渐衰微,从学问阶层中崛起的新兴地主势力不断发展,到东汉时期形成士族地主,其势力久盛不衰。这一社会阶层的变动反映出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 B.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秩序稳定C.儒学的政治地位日趋加强 D.重文轻武理念成为治国共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西汉时期的历史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最高官方学校太学的主要教授内容是儒学,之后入朝为官,学问阶层渐渐的兴起、壮大。C正确;商鞅变法时期就已经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问阶层的兴起,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秩序稳定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学问阶层的兴起不能代表汉朝重文轻武的理念,D错误。故选C。3.董炜《救荒活民书》中记载,宋仁宗时,河北大水,流民南至京东,富弼在河北出榜宣示:“山林河泊有利可取者,其地主不得占却,一任流民采掇。”上述材料可以说明()A.土地兼并问题得以根除 B.农业生态得到改善C.地主土地全部制被废除 D.小农经济受到重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山林河泊有利可取者……一任流民采掇”,说明统治者重视解决流民问题,重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A表述太肯定,不符合史实,解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业生态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解除B;C不符合史实,解除。4.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虽至尊(皇帝)无如之何”。后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渐渐增多,较低级别的宗亲贵族和大臣渐渐参加进来,雍正时期,所议之政只限于军务、皇帝出巡、旗务、少数民旅事务等详细事务,乾隆56年(1791年)被撤销。这些变更说明()A.汉族官僚对无法参政剧烈不满 B.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发生变更C.清朝贵族缺乏管理国家的阅历 D.政府进行机构改革以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渐渐变小,直至最终被撤销,使皇帝的权力得以强化,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汉族官僚的信息,解除A;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B;材料没有涉及清朝贵族管理国家的水平问题,解除C。5.1836年2月,英国鸦片贩子马地臣在《不列颠对华贸易史上的若干主要事务》中指责中国说,“这个特殊民族的政策是自己以及一切他们所占有的东西隐藏在神奇莫测之中为的是独自享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材料中的指责言论A.针对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 B.指责中国的封闭政策C.导致中国鸦片走私泛滥 D.干脆推动了鸦片斗争的爆发【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为的是独自享受那块土地上的一切。因此,他们就表现出全面的排外精神”可知,材料言论在指责中国的封闭排外,故选B;材料信息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解除A;并非材料中言论造成中国鸦片走私泛滥,解除C;1840年鸦片斗争爆发,D项中“干脆推动”表述错误。6.康梁改良派宣扬清圣祖康熙皇帝薄税政策不仅为“中国数千年所无,亦为地球万国古今所未有”;声称在清朝统治下,“举国人民其在法律上本已同等,无别享特权者”,因此民族革命是完全不必要的。材料反映了A.晚清爽政基本上实现了民主、同等 B.康梁维护清朝专制独裁统治C.康梁主见温柔改良 D.革命派民族革命不得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康梁认为清朝政治清明,国人同等,没有必要进行民族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康梁主见资产阶级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故选C;晚清爽政实质上是加强君主专制,解除A;康梁主见资产阶级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反对专制独裁,解除B;材料不能看出民族革命不得人心,解除D。7.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迈斯纳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详细的中国历史环境的产物,又是中国历史的创建者”。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论断的是A.组织并且领导工人运动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D.解放南京建立新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特殊国情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故选B;A无法体现“中国国情的产物”,解除;国共合作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创建性,解除C;D无法充分体现“详细的中国国情的产物”,解除。8.在新中国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有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起先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忧农夫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缘由是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还未最终确立 B.过渡时期总路途的推行C.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允许私有制的存在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须要【答案】A【解析】【详解】1952年我国完成土地改革后,国家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移到农夫手中,农夫土地全部制仍旧是私有制,所以“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忧农夫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中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斗争也存在,说明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是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大家没有经验过社会主义,不知道如何面对,才产生这样的疑虑,根本缘由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还未最终确立,故选A;针对材料出现的现象,国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途,确定起先“一化三改”,这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确立的方式,不是根本缘由,解除B;C表述正确,但不是人们担忧走向资本主义的根本缘由,解除;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过渡时期总路途内容之一,是针对材料内容出现的状况实行的措施,不是根本缘由,解除D。9.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以女性身体的优美表现出永恒的魅力,虽然人体的两臂断失,仍不失为完备的杰作。该雕塑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B.追求多元精神生活C.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D.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以女性身体的优美表现出永恒的魅力,可知古希腊女神维纳斯是以人为基础形象创建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属于“人化的神”,因此雕塑反映当时雅典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材料体现雕塑的美,没有反映出多元精神生活,B错误;当时希腊人信仰多神教,宗教意识深厚,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性,不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内容,D错误。10.18世纪初,英国国务秘书在一次午餐会上热忱洋溢地说:“我们船满载香料、油、酒归来:我们的房间摆满了金字塔形的瓷器,装饰着来自日本的手工业品:美洲的草药使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躺在印度帐篷中休息”。这反映出英国A.成为“世界工厂” B.确立世界殖民霸权C.受益于世界市场 D.掠夺各国的艺术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内容可知18世纪初英国可以购买到中国的瓷器,日本的手工业品、美洲的草药、印度的帐篷,表明新航路开拓以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商业沟通,世界市场扩大,故选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叶,A错误;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后期,B错误;D与材料内容不符,解除。11.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说:“当我在‘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报纸上看到谈及这类敌人的话时,我不禁要问这些人怎么啦,怎么能够抓住书本上的片言只语而忘掉现实呢?……现实告知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假如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成功。”这说明俄国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来维护革命成果C.从实际动身确定苏俄发展方向与政策 D.复原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实现国家资本主义”,侧重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因素,如货币、市场等发展经济,说明列宁对苏俄相对落后的国情有肯定相识,从实际动身确定发展方向,故选C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列宁意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与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同,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列宁主见实行新经济政策,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B错误;苏俄只是借助市场因素发展经济,而不是复原市场经济,D错误。12.从历史上看,每当美国挥动贸易爱护主义大棒时,更多体现的是政党政治选举的隐性需求。至于“国家利益”和“民族经济主义”是否与大众的利益相-致则成了次要的问题。这表明美国贸易爱护主义A.完全背离美国的国家利益 B.符合政党自利的政治取向C.不利于国家社会秩序稳定 D.顺应民族主义的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更多体现的是政党政治选举的隐形需求。至于‘国家利益’和‘民族经济主义’是否与大众的利益相一样则成了次要的问题”,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贸易爱护主义是政党政治的产物,是政党谋求政治权力的工具,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仅提到“至于‘国家利益’和‘民族经济主义’是否与大众的利益相一样则成了次要的问题”,“完全背离”的说法过于肯定,A错误;材料反映了美国贸易爱护主义是政党政治的产物,有利于美国社会秩序稳定,C错误;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未体现出美国贸易爱护主义顺应了民族主义的潮流,D错误。第I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和选考随两部分。下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需作答。第14-16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洋人之至我中国,专恃合纵连横,而我已孤立无助,受其钳制,舍忍至今,诫欲于无事之时多数外援,则择交将不行不慎也。方今有约之国,以英、法、俄、美、德五国为最强,五国之中英人险恶,法人隐悍。所至之地尹隐图占据,此中国之深仇不行忘也。俄国地广兵强今且西守伊犁,东割黑龙江以北,据最胜之地以扼我后路中国之强敌,不行忽也。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其纽约与蒲公使所立新约,则明示以助我中国之意..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行失也。摘编自薛福成《应召陈言疏》(1875年)资料二(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对华人不以人格相待,即行强权主义,遂令我人不得不惯而抗争,“皆将张目裂须,以切齿于美人,不曰美人前者之过示和好,特欲整理我人心则日美人独深结好于宫廷,特欲欺我政府,已攫其所大欲耳,于我国民固非肉食之不甘心也。不曰保全之论,美人不过托名公正,以自饰其野心耳,则曰美人实有吞噬我国之心,特以为时尚早,已之势力未国,以此为钳制各国计者也举国上下,应举以美为强暴之尤,祸我之魁”。摘编自《敬告美人对于禁工条约之厉害》(1905年)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依据敬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扰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逼。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打算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摘编自中美《上海公报》(1972年2月28日)(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人对美国相识的变更,并说明其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概括材料所体现的国人的外交观念,并依据材料三分析中美《上海公报》申明这些外交原则的意义。【答案】(1)变更:1875年时认为美国不会侵略我国,可作为主要结交国,1905年时则认为美国有吞噬我国之心,是最重要的敌人。缘由:美国经过其次次工业革命实力增加,加紧侵略中国,其帝国主义的真面目为中国人民所认清;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以强权主义对待在美国的中国侨民;随着中国社会的变更,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加。(2)观念:以他国对待我国看法为准来区分敌友,利用列强之间的冲突,维护自身利益。意义:强调和平共处和反对诉诸武力,是近代以来中国外交观念的巨大进步。有利于发展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详解】(1)依据材一“1875年薛福成的《应召陈言疏》”“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其纽约与蒲公使所立新约,则明示以助我中国之意..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行失也。”可知变更:1875年时认为美国不会侵略我国,可作为主要结交国;缘由要从美国经过其次次工业革命实力增加,加紧侵略中国,其帝国主义的真面目不为中国人民所认清;依据材料二“(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对华人不以人格相待,即行强权主义,遂令我人不得不惯而抗争……则曰美人实有吞噬我国之心”可知变更为1905年时则认为美国有吞噬我国之心,是最重要的敌人。缘由要从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以强权主义对待在美国的中国侨民;随着中国社会的变更,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日益增加等方面分析回答。(2)观念:依据材料一“五国之中英人险恶,法人隐悍。所至之地尹隐图占据,此中国之深仇不行忘也。俄国地广兵强今且西守伊犁,东割黑龙江以北,据最胜之地以扼我后路中国之强敌,不行忽也。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其纽约与蒲公使所立新约,则明示以助我中国之意..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行失也。”;据材料二“美人实有吞噬我国之心,特以为时尚早,已之势力未国,以此为钳制各国计者也……举国上下,应举以美为强暴之尤,祸我之魁”。”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作者分析了各国对我国看法,从中分析出敌友,还可以从利用列强之间的冲突,维护自身利益来回答。意义:依据材料三“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依据敬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扰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从强调和平共处和反对诉诸武力,是近代以来中国外交观念的巨大进步。有利于发展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行分析外交原则的意义。请考生在三道历史题中任选题作答,假如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计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14.材料以下是英国议会改革进程表:时间结果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867年高工资的娴熟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2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男性的选举权1918年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资格降至21岁,与男性公民相同(1)依据材料归纳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特点。(2)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缘由是什么?【答案】(1).答案:民主政治发展时间长,呈现和平式渐进性变革;民主政治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实现男女同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2).答案: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英国政治和平改革的传统;民众的争取和参加,政治素养的提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民主、自由、同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并被民众所接受。【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1832年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1867年,1/2成年男子有选举权”“1884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性的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与男性公民相同”结合所学可从民主政治发展时间长,呈现和平式渐进性变革;民主政治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实现男女同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方面分析总结。(2)英国民主政治从1832年议会改革起先,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到1928年取得了男女同等,主要缘由可以从英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即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英国政治和平改革的传统;民众的争取和参加,政治素养的提高;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民主、自由、同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并被民众所接受。15.材料苏联卫国斗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斗争。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其次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春,德军限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扰条约,纠集其附庸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攻击,使苏联国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欧洲主战场,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起先了卫国斗争,其次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阶段。卫国斗争初期,德军快速占据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绽开主动防卫,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气,1942年1月取得荚斯科会战的成功。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绽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丢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斗争和其次次世界大战的全局。不久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向的成功,收复大片失地。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附庸国的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斗争,转而反对德国。1945年初,苏军绽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倒戈。(1)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分析苏联取得卫国斗争成功的缘由。(2)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分析苏联卫国斗争成功的影响。【答案】(1)缘由:斯大林的正确领导;苏军的主动防卫及英勇反抗;苏联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2)影响:扭转了欧洲战场的不利局面和其次次世界大战的全局;瓦解了法西斯阵营,加速了其次次世界大战的成功;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变更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起先了卫国斗争,其次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新阶段……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绽开主动防卫,歼灭德军大批有生力气……1942年11月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绽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德军主力,德军损失惨重,完全丢失了战略主动权,苏军基本上扭转了卫国斗争和其次次世界大战的全局。”结合所学可以从斯大林的正确领导;苏军的主动防卫及英勇反抗;苏联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进行分析回答。(2)依据材料“1945年初,苏军绽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倒戈。”结合所学可以从扭转了欧洲战场的不利局面和其次次世界大战的全局;瓦解了法西斯阵营,加速了其次次世界大战的成功;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变更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等方面分析回答成功的影响。16.材料容闳(1828.11.17-1912.4.21),广东省香山县南屏村人,中国近代闻名的教化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成丰四年(185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果从耶鲁高校毕业,其后返回中国。容闳最先把中国近代化的希望寄予在太平天国运动上,咸丰十年(1860年),出于对太平天国的怜悯,冒险前往天京(今江苏南京)考察。向洪仁玕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等建议七条并表示如被接受,愿为太平天国效力。洪仁圩赞成其建议,但碍于形势,无法实行.同治三年冬,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选购 机器,次年回国。所购100多种机器,成为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同治五年,曾国藩接受容闳建议,在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兵工学校,培育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容闳先后翻译了《地文学》、《契约论》等书。同治九年,容闳又向曾国藩提议派学生官费赴美留学。曾国藩与李鸿章协商后奏报清廷获准,陈兰彬、容闳分任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副委员。容闳在沪、專、港共招生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