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答题参考06年_第1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答题参考06年_第2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答题参考06年_第3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答题参考06年_第4页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类考研答题参考06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诗六义

诗经学名词,也叫“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一般来讲,风、雅、颂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对《诗经》进行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所用的表现手法。风分15国风,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

(评注:“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手法,往年考过多次,而且都是作为简答题出现的。2001年考过:举例说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2003年考过:简述《诗经》比、兴手法的异同。2007年考过:《诗经》如何运用赋、比、兴艺术手法?请各举一例说明之。)

2、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评注:“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是钟嵘对于曹植诗歌的评价。关于曹植诗歌曾经考过两次,出现在2000年文学院不同专业的考题中。一道是简答题:曹植诗歌在艺术上有何创新?一道是论述题:论曹植诗的艺术成就。)

3、《花间集》

(评注:与《花间集》相关的内容曾经在1993年考过一个名词解释:花间词派。另外,汉语文化学院在2001年同样考过“花间词派”这个名词。)

4、四六

(评注:“四六”是骈文的通行别称。有关骈文的知识,以往没有单独考察过,一般是结合宋代的古文运动,如2002年简答题“简述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做出的主要贡献”,来进行考察的。)

5、四大声腔

(评注:有关“四大声腔”以往未曾考察过,但有关元明清戏曲方面的内容是北师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的导师们研究的重点,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简答题(三题选做二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析《左传》记言的特点。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如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秦晋联合攻郑,烛之武作为郑使出说秦伯。他着重对秦、晋、郑三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说辞有意置郑国利害于不顾,而处处为秦国考虑,委婉而多姿,谨严而周密。因此,能打动秦穆公之心,使他不但退兵,还留秦将杞子等三人率军助郑守卫。晋人也只好退兵,郑国得以保全,充分显示了烛之武说辞的分量。《左传》中的行人辞令、大夫谏说佳作甚多,如隐公五年臧僖伯谏观鱼,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等等。这些辞令,由于行人身份及对象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委婉谦恭,不卑不亢;有的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这些辞令又因事因人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都用辞典雅,渊懿美茂,生气勃勃。大约当时的外交辞令已很讲究,史家记述时又加修饰,故而文采斐然。

《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如宣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中,写晋师溃败时的狼狈之状云:“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为争渡船逃命,先上船者以乱刀砍争攀船舷者手,落入船中的手指竟然“可掬”。简练的一句话,写尽晋师争先恐后、仓皇逃命的紧张混乱场面。同年冬天,楚国出师灭萧,将士“多寒”,于是“(楚)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楚王劳军的体恤之语,温暖将士之心就如披上了绵衣。以一个贴切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楚王慰勉之殷,将士愉悦之情,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

(评注:《左传》是北师古代文学先秦方向导师研究的重点,2002年考过一个论述题:举例说明《左传》的叙事特征。)

2、简析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评注:宋代的词人词作,往年考察得比较多的是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大家,考察姜夔的词作则是首次。)

3、简析《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

(评注:关于《聊斋志异》,在2001年曾经考过一个论述题: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是如何建构狐鬼世界的?其艺术渊源是什么?)

三、论述题(共35分)

赏析杜甫的诗歌《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这组诗写于滞留夔州时期。此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而外族入侵,藩镇叛乱,战争仍然不断。挚友已先后离开人世,诗人自己仍飘泊沧江,且疾病缠身。山城秋色,引发他的故园之思和对于京华岁月的怀念,回顾一生,感悟哲理。八首诗就是在这一思想脉络上展开,一层深入一层。“玉露凋伤枫树林”是《秋兴八首》的第一首。

第一首为全诗的领起。它的开头四句是因秋发兴,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与宋玉《九辩》所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相比,发兴相同,而境界、气势和感情的深沉郁勃远远过之。首联“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暗示诗人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诗人低沉的心境。

接着颈联两句写诗人留滞峡中的凄凉情景。江峡秋色牵动滞留夔府孤城的寂寞心绪,也牵动故园之思。“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寓居夔州,已两见菊花开矣。由丛菊两开引发留夔两载的辛酸岁月的感慨,引发对于故园的思念,泪如泉涌。“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就隐约地说出对故都长安的想望。诗人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诗人在大历三年《登岳阳楼》中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见“孤舟”成为诗人漂泊流浪的意象物,有家难归,魂系孤舟,其惨苦又有谁人知(大历五年诗人卒于湘江孤舟中)。

诗人正沉浸于回忆与思念之中,忽又为白帝城的四处砧声所惊断。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诗人欲归故园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来。“催刀尺”即赶制寒衣,强调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黄昏时急促地捣衣声。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这第一首也不例外。全诗用字处处对仗而双关,“波浪”、“风云”,“两开”、“一系”,“催”、“急”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忽近忽远,忽高忽低,犹如巫峡之水,时而盘旋回落,时而奔腾向前,与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汇合在一起,诗意十分缠绵感人。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评注:中国古代文学史往年从未考察过作品赏析,这也是首次。但关于杜甫及其诗歌往年考过多次,大多围绕杜甫作为“诗圣”的意义及其创作成就、杜诗作为“诗史”的原因以及杜诗集大成的特点来考察的。《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需了解掌握其大意。)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海滨故人》

长篇小说《海滨故人》是庐隐的代表作。作品写露沙等五位女青年,天真浪漫,用幻想编织着未来的自由王国。露沙小时未曾得到父母的爱,在教会学堂遭遇歧视,追求爱情又失败,难得有几位同窗挚友,也不能长相聚,所以深感世界的的寂寞与人生的不幸,因之情绪也甚为感伤、悲观。整篇小说好似用多愁善感的女子和无数泪珠串成的,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庐隐这类小说,往往含自叙传的性质,又喜用书信、日记来直接表露人物情怀,具有抒情小说的形态特征。这些弥漫着感伤情绪的小说,比较真切地反映了“五四”后寻找出路的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也打着“五四”退潮中思想变迁的烙印。

(评注:文学研究会有许多重要的作家,像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冰心、庐隐、朱自清等,但除了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外,其他重要的作家作品都没考察过,甚至包括像周作人、茅盾这样的大家。这次出了一个名词解释,也许是个暗示,提醒我们应该注意一下文学研究会的的作家作品。)

2、《这不过是春天》

(评注:李健吾的话剧以前未曾考过,但针对他作为文学批评家的身份,2004年的文学综合试卷里曾经出过一个填空题: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在三十年代的批评文章大都收在《咀华集》、《咀华二集》里。可见,对于考过的任何试题都应该引起注意,很多作家作品是可以用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出题的。)

3、《画梦录》

(评注:《画梦录》往年考过两次,而且两次都是简答题,都是围绕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来考的,几乎是原题重现。1999年的简答题为:简析何其芳《画梦录》的思想情绪和艺术特色。2005年的简答题为:简要回答何其芳《画梦录》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

4、《绝对信号》

(评注:新时期探索话剧是当代文学部分考察的重点,往年论述题、简答题都出过。2001年相关的论述题为:请结合作品,谈谈新时期话剧创作在艺术形式上有哪些重要的创新?2003年相关的简答题为:试析《狗儿爷涅槃》或《桑树坪纪事》的艺术成就。《绝对信号》2006年考过名词解释,这次是原题重现。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高行健的作品还是值得注意的。)

5、《随想录》

(评注:关于巴金的《随想录》,往年也考过多次。2004年文学专业综合卷考过一个填空题:巴金在1978年到1986年的八年间写作了150多篇随笔,总称为《》。1998年考过一道简答题:简述巴金《随想录》的主要特点。2006年也是一道简答题:简述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主要在哪些方面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为什么说在穆旦等人身上显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

一、中国新诗派(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穆旦是最能体现“九叶”诗派诗风的诗人,他的诗作标志着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一个新的转机——从单纯地表现自我到把时代的风云、人民的命运融汇到自我的内心波澜中去。穆旦诗歌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1、在对死亡和恐怖的关注中,穆旦诗中有一种残酷和冷静的自我分析。

在近于哈姆莱特式的“活着,还是死去”的人生选择里,人格的二重性不仅表现在对死亡的无法把握上,更表现在对人生意义的嘲弄上,如他的《诗八首》:“那窒息着我们的/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2、他的作品另一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是,在充满现代意识的诗行里,又伴随着历史感;肉体的感觉常常和玄学的思考结合起来,因而在阅读上实现了“复调”的效果。

如《诗八首》中体现的现代性的两性关系:“我越过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处草场/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这里有肉体的颤栗,也深含着对人性的品悟。

3、穆旦的诗歌语言常带戏剧性,然而又是明亮、灵活的,能适应他情绪的不断变化。

他使用的词汇是简单的,但它们的搭配则不寻常,形象更叫人惊讶,如“你给我们丰富,如丰富的痛苦”,“我缢死了我的错误的童年”等,这些诗句有时不免深涩,但显得深沉和富有启示性。

穆旦的魅力在于几种诗歌因素在他的作品中实现了高度的“契含”。他既有现代派诗人的气质,身子骨里又有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因此在他的身上显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高度成就。

(评注:这是2003年的原题重现。中国的现代诗派是北师现代文学考察的重中之重,历年出过好几道论述题。2001年考过:请结合两三位诗人〈或两三个诗歌群体〉具体的创作实践,论述中国现代派诗歌从30年代至40年代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的思想和艺术特征。2004年考过:请描述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进程中现代主义思潮的脉络,并结合具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其基本特征加以说明。对于其代表诗人穆旦,除了上面重复出现的简答题外,1999年还考了一道简答题:简析穆旦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所以,对于中国现代诗派及其代表诗人,应该格外重视。)

2、胡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人”,他在新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多有建树,请谈谈你对胡适在文学史上地位和影响的看法。

(评注:这道题也是2004年的原题重现。胡适也是北师现代文学导师研究的一个重点,因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但由于其本身佳作不多,所以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除了上面重复出现的简答题外,1997年还考了一个小知识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谁的什么集子?2006年考了一个名词解释:《终身大事》。)

三、论述题(共35分)

谈谈你对现当代文学史上农村题材小说的看法。

(评注:与现当代文学史上农村题材小说相关的作家或流派,往年考到的题并不是很多。只有两道。一为2004年文学综合试卷的简答题:简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一为1998年的简答题:赵树理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哪些传统?但往年有好几道大题都是以这种贯通现当代文学的出题方式来出题的。如2003年的论述题:废名认为,诗歌的理想境界“是天然的,是偶然的,是整个的不是零星的,不写而还是诗的”。你如何理解这个观点?请结合中国现当代诗歌创作的实践谈谈你的看法。2001年的简答题:简述20世纪俄罗斯诗歌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影响〈最好列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各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2001年的论述题:请结合某一类文体的创作实际,谈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国文学理论思潮、表现手法的借鉴和吸取。这提醒我们应该注意把那些跨越现当代的作家、作品或思潮、流派联系起来考察,注意他们前后期的联系和区别。)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真题解析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共75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楚辞楚辞指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它的直接渊源应该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后世也以“楚辞”来代指这些作品。2、《元曲选》《元曲选》是明代臧懋循编辑的一部杂剧选集。其中收录元代杂剧九十四种,明代杂剧六种,总计一百种,故又称《元人百种曲》。《元曲选》中所收元代作品,占现存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集中收录了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众多作家的名剧,故影响很大,它对元代杂剧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后世研究元代杂剧,一般都以本书为据。3、公安派(文学流派)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便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口号。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对后世的散文创作影响较大。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所体现的人生哲理。《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与巅峰之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和思想成就,清代的沈德潜在他的《古诗源》当中曾经有过“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评价,这十九首诗歌中大致体现了以下的人生哲理:(1)、永恆与有限的关系。人生有限的感慨,自古便已有之。《古诗十九首》和以往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把人生的短暂写得特别充分,特别突出,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在表现这一主题时,诗人采用两种手法,一是写物长人促,人和物的异质,以外物的永恆反衬人生的有限。所谓“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就是把人和金石视为异质,以金石的坚固反衬人的寿命短暂。《青青陵上栢》、《驱车上东门》都是把永恆之物和有限的人生相对照。(2)、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行行重行行》和《冉冉孤生竹》皆为女词,其中都有“思君令人老”之语,前者是思妇的叹息,后者是待嫁女子的怨艾。这两位主人公都因婚姻变故而有迟暮之感,流露出青春易逝的惋惜。她们不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衰老,而是思念使得芳华早逝,这就更令人悲哀。“思君令人老”是痛苦的人生体验,在它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台词。《古诗十九首》中男主人公的羁旅情怀,也不时有早衰、速老的感慨。抑郁、思念使他们的生命周期缩短,衰老的速度加快,诗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3)、忧郁与欢乐的关系。人的忧和乐相反相成,经常纠缠在一起。《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揭示了忧与乐的这种关系,并提出一种消极的解脱方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嘲笑有些人活得太累,人生有限而忧愁无限,难免如负重物,压得喘不过气来。(4)、来去亲疏的关系。“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这是诗人见到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所产生的感触,也是对人际关系富有哲理的概括。诗人是从去来相继、新陈代谢所形成的历史长河中看待亲疏的推移变化,揭示出时间之流给人带来的角色转换。其实,不仅生者与生者相亲,生者与死者疏远,就是在生者之间亦有来去亲疏之异,相亲而来,相弃而去,友则相亲,弃则相疏,此亦人情世态之常理。《西北有高楼》、《明月皎夜光》等诗篇对此作了形象的表现。作为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性作品,《古诗十九首》当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既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同时又具有人类普遍意义上的情感共性,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2、简析欧阳修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答案略三、论述题(每题30分,二题选做一题,共30分)1、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韩愈论》说:“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根据这两段论述,谈谈你对杜诗集大成特点的认识。2、前人评《西游记》小说于“游戏中暗含密谛”(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总批》),试以此为切入点,论析《西游记》小说的审美特征。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备受广大读者的关注,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总批》中有“游戏中暗含密谛”的评论。下面拟以“游戏”“暗含”“密谛”三个关键词作为线索,来论述《西游记》一书的审美特征。1、“游戏”指的是《西游记》以游戏笔墨组织全书,使得整本著作具有了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西游记》全书一以贯之的就是游戏手法。作者描写了一个奇幻的艺术世界,在这个艺术世界中塑造了诸如孙悟空、猪八戒等具有喜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全书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幽默,使得整本书具有了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2、“暗含”指的是此书运用的艺术手法。《西游记》一书通过伏笔、隐喻、暗喻等艺术手法来表现作品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朦胧含蓄的艺术风格。比如作品中的唐僧师徒对于阴阳五行的象征,金箍棒是孙悟空“一心”的象征,孙悟空去学艺的地方“斜月三星洞”是心的象征等等,都是作品中“暗含”手法的运用。3、“密谛”指的是《西游记》不仅仅只是一部游戏之作,而是在游戏之中寄托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观和人性观,内涵丰富。关于《西游记》一书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作为一部流传久远的经典之作,此书中包含着挖掘不尽的思想内涵。我认为《西游记》一书在闯关救险的一个个故事之外表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美的一种追求,孙武空就是作者这种理想的代表。尽管取经人这个群体每个人物形象身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作者还是通过对于他们取经过程的描写表现了对于世俗界的热爱和对于人性追求真善美的坚定。这就在作品描写的实境之外又开拓出了文本的更高层次“虚境”。在真实的艺术世界之外又为读者开拓出了一个自由想像的艺术世界,是作品审美特征更高层面上的一种表现,体现了作品极强的艺术张力。综而论之,作为一部经典之作,《西游记》在审美层面上具有多层面和纵深度的挖掘空间一、解释:1、主观战斗精神由胡风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2、鸳鸯蝴蝶派所谓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出现的一个的文学流派。这一流派的作者群先后多达两百余人,分散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后来集中到上海、天津、北京几个大城市。开始没有固定的组织,后来成立了青社与星社。包天笑为这一派的主持者,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欧、冯玉奇等。这些作家、写手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阴花下,像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的才子佳人恋爱小说,铁马金戈的武侠小说,扑朔迷离的侦探小说,揭秘猎奇的社会小说……都是他们的拿手的题材。“鸳鸯蝴蝶”是以形象化的名称来指谓民初的才子佳人的言情小说派别,但是由于这一流派的作家不仅仅是写才子佳人的恋情小说,因此用鸳鸯蝴蝶派命名已无法概括众多题材的特色,于是,有人取该派最有代表性的刊物《礼拜六》名之,取其休娱、消闲功能而称为《礼拜六》派。3、新诗戏剧化所谓"新诗戏剧化",就是用一种与现代人生和现代意识的"戏剧化"相统一相对应的"戏剧化"的方法来表现,这实际上也就是追求诗歌尽可能地表现人类的生存与意识。"新诗戏剧化"的探索是从新月诗派开始的,30年代现代派的后起之秀卞之琳更是将新诗的戏剧化看作是"诗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九叶诗派则完全将"新诗戏剧化"当作了自己的行动方案、行动纲领乃至行动目的。袁可嘉有《新诗戏剧化》的专论,穆旦直到"晚年"创作《神的变形》时仍在努力地追求。4、《将军的头》这是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将军的头》,记述唐代将领花惊定率军西征途中,严厉地把追逐少女的骑兵斩首,不料自己却爱恋上那少女,于是心灵屡遭“恋爱底痛苦和美味”及对部下的歉疚煎熬;当花惊定在战场上被砍断脖子时,竟发生不可思议的奇事,只见他一手拎头颅,一手策马扬蹄,飞奔到所钟情的美丽姑娘跟前,才颓然栽倒。施蛰存以精细委婉的笔触,既显示心理分析的特征,又葆有古典的神韵。二、简答:1、简析新文学现实主义的特点。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2、简述新月派诗歌的艺术贡献。1)新格律诗的理论:三美原则2)闻一多深沉、厚朴的风格;徐志摩的浪漫、潇洒、灵动的特点。3)提升了白话新诗艺术品位。3、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个性。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在倾诉对旧社会的反抗情绪以及反映青春期的苦闷心理方面,充满大胆的自我暴露手法和浓厚的抒情色彩,使他在小说创作上成为前期创造社浪漫主义倾向的突出代表,并且为一些后起的作家所仿效,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影响,在20年代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抒情笔调写小说的艺术流派。四、论述:1、《女神》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体,请分析它的贡献和局限。㈠《女神》贡献①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以其独特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诗风,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女神》的出现使得中国新诗才真正摆脱了古典和欧化文的束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从而也使得郭沫若与鲁迅一起,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主将。②思想精神——《女神》的时代精神⑴《女神》的反抗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反抗与叛逆精神。诗人作为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旧时代的逆子,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女神》中塑造了一个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形象,是“五四”的缩影,这一形象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天狗》中诗人自称为气吞日月的“天狗”,又公开宣称“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便是天上的太阳也在向我低头。”这种赤裸裸的自我袒露,正是“五四”时代心理、情绪与情感的主体化的真实反映。“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长诗《凤凰涅盘》中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那种敢于毁弃旧我、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表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并不惜与一切共同毁灭的决心与气概。在《女神之再生》中,诗人更加直接胸臆地表现:“我们要去制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⑵《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体现了漂泊海外的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五四青年对祖国新生的颂扬。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炉中煤》以煤自喻,将祖国比喻为“年青的女郎”,“我为我心爱的人心,/燃到了这般模样。”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诗人向“年青的祖国”,“新生的同胞”连续喊出了二十七个“晨安”,表现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⑶《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由上观之,诗集《女神》集中地体现出“五四”时期激昂奋进,毁旧促新的时代气息,诗行中迸发出鲜明生动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无怪乎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评述为“是时代底一个肖子”。㈡《女神》的局限:一部分诗歌有些“过于欧化”(闻一多语)夹用英文偏多,艺术上有时也稍嫌粗糙。2、论述九叶诗人的思想主题。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艾青的评价可以概括:“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具有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化——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现代诗歌的观念——显出高度综合的性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的同样强烈的社会意识,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传统与当前的渗透,“大记忆“的有效启用,抽象思维与敏锐感觉的浑然不分,轻松严肃诸因素的陪衬烘托,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新诗现代化的抒情方式——①语言表达的暗示性或间接性——以与思想感觉相当的具体事物来代替貌似坦而实图掩饰的直接说明。②新诗的戏剧化——如何使意志和感情转化为诗的经验,即设法使它们得着戏剧的表现,而闪避说教或感伤的恶劣倾向。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正面陈述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戏剧效果的第一大原则即是表现上的客观性间接性。戏剧化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里尔克为代表,把搜索自己内心的所得与外界的事物的本质(动的、静的)打成一片,而予以诗的表现,初看诗里绝无里尔克自己,实际却表现了最完整不过的诗人的灵魂。二以奥登为代表,他通过心理的了解把诗作的对象搬上纸面,利用机智,聪明及运用文字的特殊才能把他们写得栩栩如生,而诗人对对象的同情,厌恶,仇恨,讽刺都只从语气及比喻得着部分表现,而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