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3.3课 溶解与加热(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3.3课 溶解与加热(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3.3课 溶解与加热(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3.3课 溶解与加热(教学设计)_第4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3.3课 溶解与加热(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3.3课溶解与加热(教学设计)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三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3.3课溶解与加热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8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探究溶解与加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溶解与加热的基本原理。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4.科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方法,对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有初步的认知。他们可能已经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但对于溶解的原理和加热的效应可能还不够清晰。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通常对实验和观察感兴趣,特别是能够亲手操作实验。他们可能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方面可能还需要指导和练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溶解与加热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溶解的动态过程和加热对溶解的影响感到困惑。此外,他们可能对于实验结果的解读和原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可能对于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搅拌棒、加热器等),实验材料(溶质(如盐)、溶剂(如水)等),多媒体投影仪,白板。

2.课程平台:纸质教材、教学课件。

3.信息化资源:在线科学实验视频、科学知识互动游戏。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演示、观察分析、讨论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溶解与加热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溶解与加热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溶解与加热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溶解与加热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溶解与加热的基本原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溶解与加热的原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体验溶解与加热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溶解与加热的基本原理。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溶解与加热的原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解与加热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溶解与加热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溶解与加热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溶解与加热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知识点梳理六、知识点梳理

1.溶解的概念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

2.溶解的原理

-溶解过程涉及到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质分子在溶剂中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的改变而分散均匀。

3.影响溶解的因素

-温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物质称为温溶性物质,反之则为冷溶性物质。

-压力: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压力的增大会使溶解度增加。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对同一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溶质的性质:溶质本身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影响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4.溶解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用来表示不同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5.加热对溶解的影响

-加热可以增加溶剂的分子运动速度,使溶质分子更容易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溶解度。

-某些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溶解性。

6.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时要佩戴安全装备,如实验室外套、眼镜、手套等。

-使用加热设备时要小心,避免烫伤。

-实验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有毒或具有腐蚀性,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正确处理废弃物。

7.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假设: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可能的解释。

-实验:设计实验来测试假设,收集数据。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反思:思考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题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何?

解答:

1.设计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硝酸钾,一个烧杯放在热水中,另一个放在冷水中。

2.观察实验:记录两个烧杯中硝酸钾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3.分析结果:热水中的硝酸钾溶解更快,说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结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例题2:气体的溶解度

题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变化如何?

解答:

1.设计实验:将一定体积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注入水中,记录气体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2.改变压力:通过增加水柱的高度或使用气压计来改变水中的压力。

3.观察实验:记录不同压力下气体溶解的时间。

4.分析结果:压力增大会使气体溶解度增加。

5.结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例题3:溶液的浓度计算

题目:已知某溶液中含有10克溶质,溶液的总质量为100克,求该溶液的浓度。

解答:

1.计算溶质的质量百分比:10克/100克×100%=10%

2.结论:该溶液的浓度为10%。

例题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题目: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显示在20℃时溶解度为20克,在40℃时溶解度为40克,求在30℃时的溶解度。

解答:

1.分析溶解度曲线:在30℃时,溶解度应介于20克和40克之间。

2.估算溶解度:可以通过线性插值法来估算,即(30℃-20℃)/(40℃-20℃)=1/2

3.计算溶解度:20克×1/2+40克×1/2=30克

4.结论:在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约为30克。

例题5:实验操作题

题目:如何配制一个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溶液?

解答:

1.计算所需硫酸的质量:假设需要配制100克的硫酸溶液,则需要100克×5%=5克硫酸。

2.量取5克硫酸。

3.加入足够的蒸馏水到100克,搅拌均匀。

4.结论:配制完成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溶液。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讲解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溶解与加热的基本原理。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在线平台和多媒体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和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实验操作安全性: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安全措施不够重视,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2.学生理解程度不一: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对溶解与加热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给予个性化指导。

3.课堂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