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历史高三上学期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B.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C.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D.火药改变了战争方式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不正确的选项。选项A,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因此,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的说法错误,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此选项B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C,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发明的磁性指南仪器,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它最初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故选项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D,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其根本目的是长生不老,但其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它的试验方法和长期的炼丹实践却是具有前瞻性的,最终导致了火药的发明,火药最初使用于军事,改变了战争方式,故选项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A.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2、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其表现有①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立③丞相制度的废除④八股取士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①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是明朝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因此内阁制度的形成并不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故①错误。②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②正确。③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朝初期,由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但这一举措发生在明清时期之前,不能作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表现,故③错误。④八股取士制度的推行,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重要变革,它严格规定文章的格式和八股文体的要求,使应考者发挥不出个人的见解,而是代圣贤立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君主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故④正确。因此,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表现有:D.②④。3、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时期。下列有关唐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B.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D.唐朝的对外关系空前活跃,与60多个国家有往来,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分析出有关唐朝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选项A,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开才路,知人善任,采取了许多以农为本,减轻徭役赋税和“戒奢从简”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故选项A正确。选项B,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选项B正确。选项C,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他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故选项C正确。选项D,唐朝的对外关系空前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其中,与亚洲各国的往来最为密切。唐朝与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唐朝也派遣使节到日本。但是,唐朝与60多个国家有往来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故选项D错误。因此,有关唐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唐朝的对外关系空前活跃,与60多个国家有往来,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研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情况,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A.《史记》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情况。选项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史记》中的《货殖列传》详细描述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情况,故选项A正确。选项B,《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虽然《资治通鉴》也涉及到了古代中国的经济情况,但并非专门描述商业发展的文献,故选项B错误。选项C,《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撰写的药物学著作,成书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书共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约有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虽然《本草纲目》是中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但与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情况无关,故选项C错误。选项D,《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虽然《天工开物》涉及到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情况,但并非专门描述商业发展的文献,故选项D错误。因此,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A.《史记》。5、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B.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对待他人是否宽容C.君子与小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的品质D.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是否善于迎合他人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理解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论述。选项A,材料强调的是君子与小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态度和原则差异,而不仅仅是是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故A错误。选项B,宽容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品质,但材料中的“和而不同”更多地强调了在保持和谐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而非单纯指宽容,故B错误。选项C,君子在与人交往中保持和谐,但在具体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见解,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的品质;而小人则只追求表面的和谐,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尊重,故C符合题意。选项D,虽然小人可能会迎合他人,但这并不是君子与小人的主要区别,且材料强调的是“和而不同”的原则,而非是否迎合他人,故D错误。6、从西周时期开始,我国就实行“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这一制度旨在()A.扩大统治基础B.强化宗法制度C.巩固分封制度C.维护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宗法制的理解。选项A,虽然婚姻制度的调整有可能影响社会关系网络,但“同姓不婚”的直接目的并非直接为了扩大统治基础,而是通过避免近亲结婚来保持宗族的健康和繁荣,进而维护宗法制度,故A错误。选项B,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强调血缘关系在权力和财产继承中的重要性。实行“同姓不婚”可以避免近亲结婚带来的种种问题,如后代遗传疾病增多等,从而保持宗族的健康和繁荣,这是强化宗法制度的重要手段,故B正确。选项C,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婚姻制度无直接关联。分封制的核心是封邦建国,与“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没有直接的联系,故C错误。选项D,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制度,虽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但“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并非直接为了维护礼乐制度,而是通过强化宗法制度来间接维护社会秩序和礼乐制度,故D错误。7、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A.使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更加巩固B.沉重打击了王权专制C.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选官制度的变革D.限制了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学说,主要是想通过天的权威来约束君主的权力,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防止暴政。选项A,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之后,而非“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故A项错误;选项B,“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不可能沉重打击王权专制,故B项错误;选项C,董仲舒的思想与教育的发展和选官制度的变革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选项D,“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思想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限制了君主权力过度膨胀,故D项正确。8、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历史地位突出。下列关于唐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时期B.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C.创造了新的科举制度D.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关于唐朝表述不正确的选项。选项A,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时期,故选项A正确。选项B,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主政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为开元盛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治理下出现的盛世,故选项B正确。选项C,隋朝时期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故选项C表述错误。选项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选项D正确。因此,关于唐朝表述不正确的是:C.创造了新的科举制度。9、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秦灭六国战争简表'',秦代官吏制度’‘,``秦代郡县图’’等材料。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秦始皇的功过评价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D.秦朝兴亡的原因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的三份关于秦朝的材料,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他们研究的主题。选项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秦朝完成统一后产生的结果,材料中的“秦灭六国战争简表”体现了秦朝统一的过程,但“秦代官吏制度”和“秦代郡县图”主要体现的是秦朝统一后的政治制度和国家结构,而非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因此,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B,秦始皇的功过评价是一个相对主观的题目,需要综合各种史料进行全面分析,而材料中的三份材料都是关于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国家结构,没有直接涉及到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因此,选项B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C,材料中的“秦代官吏制度”体现了秦朝在官僚制度上的创新,如三公九卿制,加强了皇权;“秦代郡县图”则体现了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革,即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两份材料都反映了秦朝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上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选项C与材料内容相符。选项D,秦朝兴亡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而材料中的三份材料都是关于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国家结构,没有涉及到秦朝兴亡的具体原因,因此,选项D与材料内容不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10、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一构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下列关于一带一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B.古代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C.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扬州D.``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标志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一带一路”的含义和战略意义,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分析出关于“一带一路”的正确表述。选项A,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这一表述正确,因为古代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上,其起点都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今西安)有密切联系,长安是古代中国对外交通的贸易与文化交往的门户,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古代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这一表述错误,因为古代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而不是宋元时期,宋元时期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因此,选项B错误。选项C,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扬州这一表述错误,因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主要是南海和起点主要是主要是广州和泉州,扬州并非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标志这一表述错误,“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但它并不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标志仍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选项D错误。因此,关于“一带一路”的正确表述是:A.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11、中国古代史籍浩如烟海,内容丰富,其中《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学的先河,它记载了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秦朝到清朝时期的历史答案:A解析:《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项正确;B项中“三国时期”、C项中“唐朝时期”、D项中“清朝时期”的表述均与史实不符,排除。12、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被誉为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列关于宋代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A.毕昇发明了造纸术B.北宋时期制成了火药武器C.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D.宋代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科技成就。A项,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而非毕昇,故A项错误;B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而非北宋时期,故B项错误;C项,北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人工磁化的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故C项正确;D项,活字印刷术由北宋毕昇发明,但传入欧洲是在元朝时期,故D项错误。13、在《史记》的《河渠书》中,司马迁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兴修水利、治理江河的历史,这是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水利通史。这反映了司马迁A.侧重记述水利兴修史实B.突破传统史学的体裁C.强调水利兴修的重要性D.继承了儒家的水利思想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河渠书》这一篇章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兴修水利、治理江河的历史,并明确指出这是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水利通史。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分析出司马迁写作《河渠书》的目的或所反映的司马迁的观点。选项A,虽然材料中提到《河渠书》是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水利通史,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司马迁在《史记》中侧重记述水利兴修史实,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水利通史的地位,而不是记述内容的侧重,故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B,传统史学的体裁以纪传体为主,司马迁的《史记》正是纪传体的代表作,他并没有突破传统史学的体裁,故选项B与史实不符。选项C,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河渠书》这一篇章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兴修水利、治理江河的历史,并将其称为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水利通史,这体现了司马迁对水利兴修历史的高度重视,以及他对水利兴修在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强调,故选项C与材料内容相符。选项D,材料中没有提到司马迁是否继承了儒家的水利思想,且司马迁作为史学家,他的记述更多地是基于历史事实,而不是某个学派的思想,故选项D与材料内容不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强调水利兴修的重要性。14、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孔子的言行记载在《世家》中,而在《汉书》中,班固将孔子记载在《列传》中,这一变化反映了A.司马迁、班固对孔子的评价存在巨大差异B.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地位发生了变化C.司马迁比班固更尊崇孔子及儒家学说D.司马迁、班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本题主要考查《史记》与《汉书》中对孔子记载的差异所反映的历史背景。选项A,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孔子记载在《世家》中,而班固在《汉书》中将其记载在《列传》中,这主要是基于历史编纂体例的不同,而非对孔子评价的差异,故A项错误。选项B,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孔子记载在《世家》中,世家本是记述诸侯国的历史,这反映出司马迁对孔子及儒家学说的高度尊崇。而到了《汉书》,班固将孔子记载在《列传》中,列传是记述个人历史的,这一变化说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具有独立的政治地位,而是逐渐融入了汉朝的统治思想中,故B项正确。选项C,虽然司马迁将孔子记载在《世家》中确实反映出他对孔子的尊崇,但这并不能说明司马迁就比班固更尊崇孔子及儒家学说,因为班固可能也是出于某种考虑或编纂体例的需要而将孔子记载在《列传》中,故C项错误。选项D,司马迁和班固都生活在汉朝,虽然具体年代有所不同,但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是相似的,因此这一选项不能解释为何两者对孔子的记载存在差异,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儒家思想在汉朝的地位发生了变化。1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汉代造纸术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C.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D.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答案:B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本题需要根据材料联系史实选出表述不正确的选项。选项A,《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B,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逐渐普遍使用,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而不是汉代造纸术的出现,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选项C,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约四百年,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D,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民族资本家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但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洋务运动的诱导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要求结合材料选出相吻合的选项。选项A,一战时间是1914年至191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甲午战争后”不符,故选项A错误。选项B,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选项B正确。选项C,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不是初步发展,故选项C错误。选项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只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5、B;16、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汉至唐,对外关系以陆路为主。宋代,由于西夏的兴起,影响了中西陆路交通。宋朝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偏安江南之后,更加重视海外贸易,市舶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材料二: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及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答案:(1)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西夏的兴起影响了中西陆路交通,迫使宋朝转向海上贸易;二是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从而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2)宋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1)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提取。首先,西夏的兴起影响了中西陆路交通,这使得宋朝不得不寻找新的贸易路线,从而转向了海上贸易。其次,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为商人提供了便利和保障,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2)宋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在此之前,书籍的复制主要依靠手抄,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复制变得更为便捷和准确,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广泛传播。这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其次,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在指南针出现之前,航海家们主要依靠星象和地标来导航,这使得远洋航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性。而指南针的应用,使得航海家们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航向,从而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这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朝,鼎盛于明清。科举制度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职的垄断,使更多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材料二: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普遍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英国在1855年颁布《文官法》,确立了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强调文官的专业性和中立性,避免政治因素对文官选拔的干扰。这一制度逐渐为其他国家所效仿。(1)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比较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近代欧洲文官制度在选拔官员方面的主要差异,并分析欧洲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以考试成绩为主要选拔标准,注重公平、公正;考试内容主要围绕儒家经典,强调文化和道德素质;科举制度为士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晋升机会,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影响: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推动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但也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和禁锢。(2)主要差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强调文化和道德素质;而近代欧洲文官制度则更注重官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试内容更加多样化。此外,科举制度主要服务于封建统治,而欧洲文官制度则强调文官的专业性和中立性,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欧洲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分工更加细化,需要更多具备专业知识的官员来管理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官员的选拔更加公平、公正,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的追求,也促进了文官制度的建立。同时,英国文官制度的成功实践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第三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文化、思想、风俗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材料二: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1)根据材料一,概述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答案:(1)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萌芽于南北朝,隋朝时期开始创立,唐朝时期确立为主要的选拔官员制度,宋朝时期进一步完备,明清时期达到兴盛,最终在清朝末年废除。这一制度历经1300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其次,科举制度改善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媒体发布与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构成与表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互关互助协议书范文范本
-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数学七年级上册
- 吉林师范大学《小学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教育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6)余缺和差倍数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吉林师范大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1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学生版)
- 2014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 电子能谱材料分析全
- 学生家长会调查问卷
- 个人借条范本版免费下载
- 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最新进展(课堂PPT)
- 小学《乒乓球》校本课程
- 工业硅技术问答
- 孙道荣《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店》阅读练习及答案
- 《颞下颌关节疾病》
- 调研报告调研过程(共7篇)
- 综合型家政服务公司运作方法和管理程序
-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坊工作总结(共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