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
答案]
一、单选题
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C
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C.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
D.只是辨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3.“万物皆备于我”是(D)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
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在①价格机制.②竞争机制.③供求机制.④约束机制中,市场机制包括(0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0
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了以下哪些内
容?①生产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②贸易的全球化;③金融的全球化;④科技协作在世界
范围内展开。(B)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一方面有弊,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
也使原有的危机意识遭遇挑战;另一方面有利,对我国防止金融领域的风险具有警示作
用,同时,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总的来说,弊大于利,
我们在危机面前必须兴利除弊,化解风险,抓住机遇。上述认识包含着以下哪些哲理?①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发挥主观
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④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C)
A.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和工业资本家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家
1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B)
A.资本家之间协商的结果
B.不同部门之间各个资本家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D.资本家垄断的结果
11.“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12.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C)
A.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凝结
B.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13.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C)
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C.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
D.只是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1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15.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一个(A)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文化范畴
D.社会意识范畴
16.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
社会”。这表明(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等同
17.杰出人物的产生是(D)
A.完全必然的
B.偶然的机遇
C.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
D.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18.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D)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
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
C.电脑的发展能完全取代人脑
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
1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20.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D)
①领导力量是相同的②阶级基础是相同的
③内容是相同的③形式是相同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是:(A)
①个人主义②利己主义
③自由竞争④社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B)
A.社会净产值
B.社会总产品
C.社会全部生产资料
D.社会全部消费资料
2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
法:
①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是唯心主义的③是庸俗唯物主义的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⑤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B)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
26.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表明(B)
A.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C.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
D.平均利润率取代了价值规律
27.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答案:C
2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答案:B
29.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0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答案:D
30.发展的本质是
A事物的量的变化
B.一切变化和过程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范围的扩大
3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C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32.“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33.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D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34.社会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其基本结构有①自然环境结构②人口结构③物质经济结构④
社会政治结构⑤社会观念结构(A)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③④
35.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它: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②具有普遍性
③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能检验某一认识是否有用⑤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A)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④⑤
D.①③⑤
37.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私人或国家垄断资本(B)
A.对国外输出借贷资本
B.对国外直接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
C.在国外建立金融资本的银行网
D.将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38.实践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
①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②实践具有观念的形式
③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④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⑤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A)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39.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D)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4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1.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4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4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
值。”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4.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B)
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C.掌握了宣传机器
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4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C)
A.是否被大多数人拥护
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
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
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
46.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B)
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7.“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8.下列观点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有:①社会意识归根到底要从社会存在得到说
明②社会存在的变化迟早要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③社会意识纯粹是人脑的创造物和想象物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⑤有些社会意识不能从社会存在中找到根据
(A)
A.①②④
B.①⑤
C.②④
D.③④⑤
49.垄断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D)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产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50.主体要和客体发生关系是通过(C)
A.认识
B.反映
C.实践
D.领悟
51.认识的客体具有的属性是(B)
A.主观性
B.对象性
C.社会性
D.选择性
52.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主体的根本属性是(C)
A.自然属性
B.认识属性
C.社会属性
D.具有感觉器官.思维器官和实践能力
53.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形式是(C)
A.资本输出
B.劳务输出
C.商品输出
D.货币输出
54.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D)
A.各国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体化
B.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趋同化
C.各国经济体制的一体化
D.资源配置的一体化
5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B)
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5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5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实现统治的手段主要是(B)
A.个人联合
B.参与制
C.控制新闻出版等宣传工具
D.设立“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代表着(D)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59.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种趋势的根源是(A)
A.垄断统治
B.竞争的存在
C.资本主义私有制
D.资本家追求垄断利润
60.垄断价格的出现(D)
A.违背了价值规律
B.否定了价值规律
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61.认识的本质是(C)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62.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A)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阻碍生产集中
D.生产集中消除自由竞争
63.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是(C)
A.前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后资本主义
64.职能资本包括(B)
A.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B.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C.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D.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
65.商业利润是商业店员(C)
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C.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D.全部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
66.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D)
A.产业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B.货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C.生产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D.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67.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A)
A.级差地租
B.绝对地租
C.建筑地租
D.垄断地租
68.银行利润的来源是(D)
A.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行资本所带来的收入
C.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
D.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69.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是(A)
A.借贷资本
B.商业资本
C.产业资本
D.银行资本
70.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是通过(B)
A.商品价值的创造获得的
B.商品价值的实现获得的
C.商品价值的形成获得的
D.商品价值的增值获得的
7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D)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C.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7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表现在(B)
A.银行直接控制了工业生产
B.由普通的信贷关系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C.不仅是信用中介,而且是结算中介
D.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73.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B)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
7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A.劳动发展史
B.阶级斗争史
C.思想发展史
D.国家发展史
75.二战前的国际分工是(A)
A.工业国与原料国之间的垂直分工
B.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
C.按工艺实现的专业化分工
D.按生产阶段实现的专业化分工
7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的特出特点是(B)
A.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B.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C.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D.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77.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意味着(D)
A.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D.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7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订货或采购是(C)
A.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一种方式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D.国家直接管理企业的一种方式
79.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80.“参与制”是金融寡头(A)
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81.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经济特征是(B)
A.货币输出
B.资本输出
C.劳动力输出
D.自然资源输出
82.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
(A)
A.分析方法
B.综合方法
C.归纳方法D.演绎方法
83.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是(D)
A.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之一
B.唯心主义特有的思维方法之一
C.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思维方法
D.辩正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
8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A)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85.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C)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86.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
A.求知欲望
B.好奇心理
C.社会实践
D.科学兴趣
87.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B)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88.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B)
A.唯物论
B.辩论论
C.二元论
D.诡辩论
89.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这是
一种(A)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0.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D)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91.人们为了获得知识(C)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92.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93.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94.人们认识的起点是(C)
A.客观事物
B.社会意识
C.感觉
D.理性认识
95.一切真知都来源于(B)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96.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B)
A.生产力自身运动规律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先例生产力的状况规律决定的
C.价值规律决定的
D.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9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
理。16世纪末,伽里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这件事说明(B)
A.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9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99.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答案:A
10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的总和
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01.“支配物质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
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种观点属于(B)
A.唯意志论观点
B.宿命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非决定论观点
10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各种经典文献
B.科学家的活动
C.文学艺术家的活动
D.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103.从起源上说,国家是(B)
A.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C.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D.人们协调公共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
10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C)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
105.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106.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理论基础是(A)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107.认识的客体是(A)
A.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外部自然界
108.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B)
①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③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④由变异的积累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9.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
A.物质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110.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C)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③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④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1.在整个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1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1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大资本输出是形成(C)
A.食利者阶层的主要原因
B.宗主国的主要原因
C.食利国的主要原因
D.附属国的主要原因
115.一般来说,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C)
A.最坚固和环节
B.最复杂的环节
C.最薄弱的环节
D.最明显的环节
116.对垄断资本家来说,采用新技术的原因是(C)
A.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B.提高产品质量
C.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
D.提高生产效率
117.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
B.社会主义学说
C.辩证法理论D.唯物史观
118.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120.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
不存在的。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21.社会意识是(C)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2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C)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把握事物的度
D.确定事物的质
123.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C)
①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
②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③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④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24.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D)
①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②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③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④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途
⑤它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关系的性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5.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B)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否定与肯定的区别
③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
④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⑤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扬弃”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6.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
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
心说”。这一事实说明(C)
①客观规律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③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④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7.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0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128.在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B)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129.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D)
A.理论斗争
B.议会斗争
C.经济斗争
D.政治斗争
13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13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
①普遍联系的环节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
③永恒发展的环节④辩证的否定观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3.“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AA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3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
C.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3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36.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中,决定事物质变的性质和方向的是(C)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事物的量变
D.事物的质变
137.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D)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D.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38.“居安思危”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等同的
D.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等同
139.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
①货币资本②生产资本
③商品资本④商业资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0.从理论上看,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D)
A.特殊形式
B.唯一形式
C.辅助形式
D.基本形式
14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42.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D)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4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C)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
14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45.社会形态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统一
146.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D)
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③包含肯定的否定④抽象的否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7.白马非马的命题是AB
A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4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B)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49.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B)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的关系
15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15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2.广大农民在致富的过程中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
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5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5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56.科学技术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B)
A.主导性因素
B.渗透性因素
C.基础性因素
D.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157.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
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D)
①信心比黄金更重要②我们惟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④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5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D)
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0.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16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B)的历史观
A.唯物主义
B.宿命论
C.唯意志论
D.循环论
16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63.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
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D.
164.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
A.社会生产方式
B.领导人的水平
C.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D.国际环境
165.历史人物的出现(D)
A.具有历史必然性
B.具有历史偶然性
C.与历史条件无关
D.既具有历史必然性,又具有历史偶然性
16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
A.国家政权
B.军队
C.政治与法律制度
D.思想意识形态
167.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168.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天才人物的出现
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169.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70.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劳动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71.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在于(D)
A.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引起的
B.商品供求关系变动引起的
C.平均利润变动引起的
D.商品价值变动引起的
17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7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知觉到表象的飞跃
C.从判断到推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74.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
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75.《坛经》“时有风吹幡动,一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己。惠能进曰:不是
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7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7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7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17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80.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
181.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是(C)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政治法律制度
③国家政权④社会意识形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2.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83.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C)
①世界的可知性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③认识起源于经验④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84.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
值。”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85.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86.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18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D)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8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文艺复兴运动
18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D)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金融寡头的统治
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19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91.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C)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19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
值。”这句话表明(D)
A.人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93.“人化自然”是指(D)
A.整个自然界
B.人本身的自然
C.未被人认识的自然
D.被人类改造过的自然
19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B)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19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
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答案:(A)
196.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
是(B)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197.或然率是指(B)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19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199.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B)
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起决定性作用
20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C)
A.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C.燃烧和灰烬的关系
D.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20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规律
A.质量互变
B.对立统一
C.世界普遍联系
D.否定之否定
202.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新事物和旧事物合为一体
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20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D)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04.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C)
A.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D.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
20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
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
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
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
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
20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是
A.政治法律制度
B.国家政权
C.国家
D.军队
答案:(B)
207.“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D)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08.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
B.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
C.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
答案:(D)
20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其涵义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答案:⑻
210.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D.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答案:(C)
211.“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这种观点是
A.重视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重视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答案:(B)
212.下列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A.白天和黑天的关系
B.闪电和雷鸣的关系
C.阳光和植物的关系
D.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答案:(0
21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则是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
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
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
答案:(C)
214.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B.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
C.一分为二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B)
215.在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D)
216.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D)
A.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B.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C.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D.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21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218.在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关系
C.生产过程中的交换关系
D.生产过程中的消费关系
答案:(A)
2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20.从产业资本循环的商品资本的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是(C)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221.事物的量是(D)
A.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形式B.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要素的总和
C.一事物与它事物互相区别的界限D.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规定性
222.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D)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C.量变过程向质变过程的过渡D.事物的本质属性未变,非本质属性发生变化
223.质变是指(C)
A.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更替B.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C.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D.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224.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区别的依据是(C)
A.事物的度B.事物的属性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225.质与属性的不可分割性是说(D)
A.质与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B.质与属性是直接同一的
C.属性是通过质表现出来的D.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226.一事物的质,只有通过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才能(B)
A.产生出来B.表现出来C.发展出来D.转化出来
227.事物的质是指(C)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228.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C)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229.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
西,称之为(D)
A.偶然性
B.必然性
C.现实性
D.可能性
230.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A.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23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B)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232.新事物是指(D)的事物
A.刚刚诞生的事物
B.形式上的新发展
C.比较弱小
D.符合发展规律
233.唯物辨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C)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循环和重复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更
23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的关系
A.共性和个性
B.主要和次要C.多数和少数
D.决定与被决定
235.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C)
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
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
236.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B)
A.对抗性矛盾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
23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D)
A.绝对的一致
B.完全的平衡
C.无差别的统一
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238.矛盾是反映(C)
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
B.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
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
D.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
2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240.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D)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抛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24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A)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242.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D)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同一性所设定的)特定条件的限制
243.从思想倾向上来看,现代西方哲学可以分为两股思潮。它们是(B)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C.唯意志主义和存在主义
D.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
244.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B)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245.“理在事先”这种认识论的观点是(C)
A.不可知论
B.可知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246.“人为自然界立法”是(C)
A.不可知论观点
B.二元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47.主观唯心主义者主张(D)
A.认识来源于绝对观念
B.人在神的启示下认识世界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24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C)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249.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B)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50.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C)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51.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25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A)统一
A.物质
B.运动
C.意识
D.实践
25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25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是统一的
25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它的(A)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的绝对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本质的可知性
256.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C)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C.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定
257.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C)
A.增长科学知识
B.增强语言能力
C.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D.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
25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D)实践性
A.阶级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259.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
26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B)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6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思维和存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62.哲学是(A)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63.哲学正式形成于(A)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64.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
26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D)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266.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C)
A.唯心主义
B.诡辩论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267.人工智能出现和发展的哲学意义在于(B)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证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定了电脑与人脑的本质区别
D.证明了电脑在整体上超过人脑
268.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C)
A.既保留又发扬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269.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传统说法)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70.实现意识反作用和基本途径是(B)
A.人们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
D.思想斗争
271.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A)
A.都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B.都不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C.都是主观随意进行的
D.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改
272.抹煞或低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7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274.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C)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275.人脑是(C)
A思维的机器B思维的源泉C思维的物质器官D思维的物质外表
27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是(D)
A.抹煞了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抹煞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抹煞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
D.抹煞了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277.认为物质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这是(C)
A.不可知论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E.二元论观点
27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矛盾性
279.规律是(A)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28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它的矛盾性
B.它的可知性
C.它的物质性
D.它的存在性
281.时间和空间是(B)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28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A)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进化论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28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B)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8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C)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运动与静止是辨证统一的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85.设想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28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B)
A.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存在的哲学范畴
B.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C.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飞跃和质变的哲学范畴
D.标志宇宙间一切机械运动和位置移动的哲学范畴
28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D)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抽象思维
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
288.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A)
A.夸克理论
B.达尔文进化论
C.相对论
D.细胞学说
289.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A)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钢筋施工承揽具体合同版B版
- 一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浙江版
- 预制柱吊装施工工艺正式版
- 2024版苏州租赁房屋家具清单3篇
- 2024年餐饮业标准原材料购销协议样本一
- 2024年简化版离婚协议书样本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offce办公软件三剑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苏州二手房买卖合同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协议3篇
- 重庆文理学院《JAVA面向对象编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3.1多变的天气【帮课堂】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学与练(人教版)(解析版)
- 2024年注册计量师-二级注册计量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前综合评价报告
- 废品创意与制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
- 2024年自然资源部直属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TCACM 1603-2024 手法通乳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 2023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感动盈怀岁月暖》2
-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产服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公路施工表格
- 医疗科研伦理审核制度
- 2024至2030年中国昆明市酒店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