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读书报告3200字】_第1页
【电影美学读书报告3200字】_第2页
【电影美学读书报告32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美学》读书报告《电影美学》这本书介绍了世界电影美学的主要流派,以及对于电视美学特性的探讨。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视文化特性与影视美学特性,尤其是运用西方现代心理学分析了影视艺术的视觉心理、深层心理和接受心理。在我看来,电影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它主要依靠画面和声音传情达意,给人们提供审美享受。但是,电影也是一种语言,它有自己的单词、造句措辞、语形变化、省略、规律和文法。初读此书,感觉作者用了大篇的东西写了与影视不沾边的东西,比较深涩难懂,只有二次感悟才发现作者论及浩若烟海的影片并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显示出学贯中西的深厚功底;此外,还专门从民族政治与文化的角度考察了俄罗斯、西班牙和日本等地的电影特征,耐人寻味。一、作者背景贝拉·巴拉兹出生于19世纪末期的匈牙利塞格德,他的父母都是以德语为日常交流的犹太人,作为德国犹太人却出生在匈牙利,在这样的语言环境,现实身份同周围环境的差异下,使他从小对语言学就产生了兴趣。1902年进入布达佩斯大学后,他选择了匈牙利文学、语言学和哲学专业,大学期间黑贝尔的悲剧理念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他也一直致力于研究语言文学。1907年巴拉兹开始攻读德国语言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就是《德国浪漫主义和黑贝尔形而上的悲剧观》。在《蓝胡子》这部歌剧的脚本中女主人公朱迪斯的名字也同黑贝尔1840年的戏剧《朱迪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蓝胡子》中的朱迪斯是最终被蓝胡子的城堡所吞噬的一个女性角色,从戏剧动作上来说处于一个被动的人物;而在黑贝尔的戏剧中朱迪斯是一位通过引诱吸引最终杀死了男主人公的一个主动角色,虽然表面上看两者是相反性质的动作发展,实际上换个角度来看朱迪斯的每一次爱意表达实际也是引诱蓝胡子打开房门,最终葬送了蓝胡子回归永恒的封闭,也葬送了自己[1]。他创办的杂志《探照灯》为电影爱好者的艺术审美道路打亮灯光指引前行,该电影杂志具有普世作用,将电影理论传播给普通大众,希望更多人在了解电影理论的基础上真正地读懂电影艺术的内在,正如他对艺术本质的观念:艺术应当带动全人类感悟能力的提高,精神世界的进步推动整体社会的发展。他对本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有着历史性地影响,布达佩斯一家电影制片厂也为纪念他而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积极为电影行业发展而奔波导致身体疲惫,最终在1949年一次学术活动中猝然离世。纵观巴拉兹的一生,以20世纪20年代为划分,前20多年是实现自我的寻找,后20多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二、《电影美学》中的形式主义美学电影的形式主义理论曾在两个历史时期风行一时。第一次发生在1920到1935年间,学者们发现电影(尤其是无声电影)不仅是重要的社会学现象,还是一种崭新有力的艺术形式[2];第二波热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仍在持续发展中,它受益于日益增长的电影学术热潮。电影的形式主义关注构图、摄影、灯光、剪辑、音响、色彩和表演等的艺术处理方法,强调电影的“非自然”层面。形式主义过于集中在电影的技巧层面,建立视觉语言的语法,注重电影语言的可视性,而过多关注形式主义则会限制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电影本身的形式,偏向技术导向。在电影研究中,形式主义电影是指电影拍制的一种习惯,通常在片中会用上大量明显的电影语言,例如剪辑、拍摄镜头,摄影机的移动,道具及场景设计等,在片中加入大量人造元素,着重于人工的电影体验。而在巴拉兹看来,理想的艺术作品应达到改变世界的效果,同时能够不断进行创新,造福于人民大众,而非只是追求艺术上的极端化表现。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贝拉·巴拉兹进行了一系列电影短文方面的写作,后来这些短篇的电影论文被收录到他的《电影美学》中,这也是他此生唯一的一部电影著作。在这部电影著作之中,贝拉·巴拉兹对电影技术的探讨看似平平无奇,但在早期实际上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入门书。在《电影美学》之中,巴拉兹对于先锋派进行了探讨,他在谈到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时候,是持有一种非常鄙视的态度的,认为它们不登大雅之堂,只是文化腐败堕落的一种象征。以此种艺术观念为出发点,巴拉兹在电影之外还对音乐、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公开场合下演出的戏剧,是一种新鲜活泼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像民间节日、古老神话宗教一般,对人类的心灵产生鼓舞作用,使人们在戏剧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贝拉·巴拉兹看重电影题材的选择,建议最好改编那些普通的作品,它们被改变为成功的电影的可行性比较大。他同时也认为,只有那些具备天分和活力的人,才能从经验中抓到电影素材,而不是像大部分理论家认为的那样,素材是人人唾手可得的。贝拉·巴拉兹支持新技术,但坚持这些发明必须用在加强形式而不是写实上。影像是人类的建构,不应用来表现真实,而是批评或回应真实,而电影的惯常手法都和人类的心理进程有自然的联系。不过,并没有那么着迷于纯粹的形式,他常批评过度变形的电影,他希望在保留事物本身状态的同时,通过电影技巧提升事物的意义。三、《电影美学》中的艺术特色(一)关于“美”的特色巴拉兹站在艺术美学的高度重新整合自己的全部电影理论并结合其他艺术形式的类比与联系探究电影艺术本源意义的理论著作。首先,巴拉兹强调了电影理论的重要性,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是人类社会客观现实的体现,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巴拉兹认为建立高质量建构清晰的艺术理论有助于提高人类精神文明水平,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再次推动了更高质量的艺术创造。人类对电影产生不同情绪的体验来自于内在的鉴赏能力,做到有素养的正确地理解一门艺术的前提是欣赏者对应的精神境界的达标。电影艺术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它所体现的“美”的定义是具有双重性的,一种是作为艺术而产生的美感,一种是以人作为主体对艺术这一客体产生的体验感即一种受个体自身多方面影响的“美”,第二种“美”在一定意义上每个人感受到的是有所不同的,具体要结合个体的社会经历、理解能力及思想高度等。同时电影作为一门高投入的艺术,受众欢迎程度决定了它的生死存亡,因此,良好的电影素质教育能够确保高质量电影的持续生产。巴拉兹强烈呼吁电影届重视起电影理论的构建与普及教育,这对电影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关于“人”的艺术如果只看巴拉兹对于电影功能的论述,那么《电影美学》就如同电影的入门书一般。但如果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整本书之中贯穿着巴拉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独特的永恒价值。在还未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之前,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电影最主要的任务是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直到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备充足的力量,展现现代人在精神文化层面的特点[3]。因此,虽然巴拉兹关注的对象是处于起步时期的古典电影,而且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于电影的视听语言方面,但没有任何疑问,他之所以进行电影研究,最终的目标还是在于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的发展以及它对于人类的精神文化层面所产生的作用。在《电影美学》这本著作中,巴拉兹对于人类的感受能力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先对经典电影中的美学构成进行了解析,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了先锋派、有声片、彩色片的美学构成。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巴拉兹把电影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美学总结为“人的艺术”,它是以人为核心的,是从人的内心产生的美[4]。在此观点的基础之上,巴拉兹分别对视觉文化以及听觉文化展开了论述。巴拉兹从电影的各种技法的角度,在摄影机移动、演员调度、镜头变化以及画面剪辑等各个方面,对于无声片的美学构成它为何可以激起人的自然情感进行了论述。结语总的来说,作者认为电影的最大魅力就是可以让欣赏着体会到生命的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和美学的因缘际会是相见恨晚的。美学从诞生就蕴涵了对人生的感性的梳理。这本书的闪光之处也就在这里,从阅读中可以发现作者在美学和电影这两方面的用心良苦。参考文献:[1]郭子敬,王铁军.电影美学探析——评《电影美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