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6+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课时26+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课时26+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课时26+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课时26+中古时期的欧洲+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6中古时期的欧洲目标引领体系建模知课标1.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明要点知识重构·学“透”历史复习任务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新变化——(核心词:封君封臣制度、城市自治)复盘·知识体系化一、西欧封建社会整合必修下册第3课第一目,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2.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权力(1)封建主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2)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影响(1)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2)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3)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3.庄园与农奴制度(1)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土地类型①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②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3)劳动者①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②农民:法律上自由,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4)特点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②政治上: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据“本”生发阅读教材《西方社会史》相关内容,思考: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并说明该制度的主要特点。提示: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特点: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层层分封,层级间相对独立。契约意识,双向权利义务,严格等级制。王权有限,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名师点拨封建庄园的性质与影响(1)性质: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也是军事防御实体。(2)影响:庄园经济的出现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造成地方割据的经济根源。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整合必修下册第3课第二目,概括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的基本史实。1.王权的加强(1)背景: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②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2)表现①英格兰:国王与贵族斗争,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②法兰西:国王击败封建主,扩大王室领地,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城市自治条件(1)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2)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兴起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方式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意义(1)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2)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3.教会专权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征收什一税政治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影响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图解历史】西欧封建社会及其新变化名师点拨中古西欧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1)封君封臣制度弱化了王权,必然促使不甘现状的王权通过与大贵族的斗争日益走向强大,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2)为了对抗封建领主的盘剥,自治城市的市民阶层往往支持国王的统一事业。(3)借助于分裂割据而凌驾于王权之上的教会进行腐朽统治,必然促使王权渴望通过实现国家统一来摆脱教权的控制。探究·素材情境化视角1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中古西欧社会的特征材料欧洲中世纪庄园图【思考1】根据材料,指出欧洲中世纪庄园土地的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庄园的性质。提示:土地类型: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庄园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视角2分析历史问题——西欧社会新变化材料一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对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布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模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遍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边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鞣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市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透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和崩溃。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思考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点,并据此分析城市在推动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提示:(1)特点:经济、政治和军事中心;行业集中,交易量大;形成区域中心,具有开放性(由封闭转向开放);设施完备,服务性强;打破市坊界限。(2)不同点:经济功能突出;专业化趋势;商品经济渗透农村;影响深远。作用:冲击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改变农村的经济生产结构;改造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城镇化发展;加速社会转型。视角历史探究——黑暗中的曙光材料欧洲中世纪大事记1020年,西班牙城市莱昂首次获取城市自治特许状。1057年,米兰市民武装起义,反对作为城市领主的大主教。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向教皇“忏悔罪过”。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1096年,英国牛津大学成立。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向城市领主购买了城市自治权。1171年,意大利设立威尼斯银行,从事存、放款业务。12世纪后半期到13世纪中叶,《列那狐传奇》完成,欧洲城市文学发展。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313年,教皇克莱蒙五世公开发行花钱就能得到的“赎罪券”。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1492年,西班牙“光复运动”胜利,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思考】有西方学者称“中世纪黑暗中孕育着光明”。根据材料,对这一观点作出解释。提示:观点:中世纪黑暗中孕育着光明。解释:进入11世纪,黑暗的欧洲中世纪孕育着曙光。经济上,庄园经济受到冲击,城市兴起,并获得自治权,市民阶层逐渐形成,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银行,贸易不断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产生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政治上,王权不断加强,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常备军队,征收税收,制定法律,发展外交等手段,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与教会争夺最高权威,为近代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与新兴的资产阶级结成了同盟;思想文化上,一些大学兴起,城市文学发展冲击着中世纪文化,出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因此,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可知,中世纪的黑暗也孕育着近代的曙光。【核心要点】中古西欧社会的多元面貌多元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与人文精神共处封君封臣的体制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义务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同时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领主拥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禁欲主义与世俗文化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的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备选要点】城市复兴对西欧的历史意义政治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阶层——市民阶层。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层参与政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经济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思想在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的过程中,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谋求人生幸福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文化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中世纪城市的比较(1)中古西欧城市是经济中心;而中国古代的城市是政治中心。(2)西欧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最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的城市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3)西欧的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了自治权;中国的城市一直是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下。(4)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不高,人口一般在10万左右;我国同时期的宋朝东京、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复习任务二拜占庭与俄罗斯——(核心词:《罗马民法大全》、莫斯科公国)复盘·知识体系化整合必修下册第3课第三目,概括拜占庭与俄罗斯的基本史实。维度拜占庭俄罗斯兴起(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2)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发展(1)经济: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政治: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3)军事: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1)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2)莫斯科公国: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3)伊凡四世: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统治措施有: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4)疆域: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衰亡(1)6世纪中期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2)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3)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4)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名师点拨拜占庭文明的特点一方面,拜占庭帝国一直自称是“罗马人”,是古罗马文化的继承者,非常重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拜占庭又吸收了东方国家的因素,建立了皇帝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与西欧的封建制截然不同。据“本”生发阅读教材《法学总论——法学阶梯》相关内容,思考: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提示:万民法和公民法不是两套法律体系,而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适用范围的不同。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因此,万民法补充并发展了公民法。探究·素材情境化视角历史探究——拜占庭文明的影响材料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思考】结合材料,概括指出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拜占庭文明加以阐释。提示:特点:拜占庭文明是集多种文明为一体的独特的融合性文明。阐释:拜占庭帝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及历史地位促进了帝国文明的繁荣。宗教上承袭基督教,文化上承袭古希腊,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官僚机构和立法制度)则大致源于罗马;独特的地理优势便于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统治者的使命感也促进了拜占庭文明的繁荣。拜占庭文明的独特地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保存延续了希腊罗马文化;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宝贵的精神营养;对欧洲近代法律产生重要影响。【核心要点】拜占庭文化(1)形成原因: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2)特点: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东方文化,融合而创新,独具一格。(3)影响:政治①拜占庭帝国严密的社会组织、完善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阿拉伯帝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②《罗马民法大全》不仅是《拿破仑法典》的范本,而且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法律的依据经济拜占庭商业活动的繁荣不仅推动了它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物质进步,而且促进了整个地中海乃至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商业复兴文化①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②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③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加速了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世界的逐渐形成,奠定了近现代东欧文化区域的基本格局真题精研·学“活”历史考题维度考向展示考情直播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新变化2023年湖北选择考·T12·庄园农奴制1.命题特点:(1)西欧社会新变化、拜占庭帝国相关内容考查较多(2)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史实的理解,非选择题侧重中西对比(3)选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材料,创设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注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2.备考攻略:(1)从重要历史概念和阶段特征入手,通过梳理这一时期基本史实,能够合理解释古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2)重点关注古罗马法、中古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状况,比如中古西欧王权加强的趋势、庄园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古西欧城市的崛起,从思想角度分析基督教文化对西欧社会的影响和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等(3)关注世界地图,熟练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素养来解读古代世界不同地区发生的史实,培养历史思维北京等级考·T12·城市自治广东选择考·T12·王权的强化2022年辽宁选择考·T13·王权的强化北京等级考·T12·城市市民海南等级考·T11·城市自治山东等级考·T10·王权的强化拜占庭与俄罗斯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T32·拜占庭帝国湖北选择考·T11·拜占庭帝国浙江6月选考·T17·拜占庭帝国浙江6月选考·T12·罗马法2022年浙江6月选考·T16·罗马法海南等级考·T16·拜占庭帝国城市建设浙江1月选考·T29·罗马法2021年河北选择考·T11·罗马法【典题悟法】(2023·湖北选择考·T11)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解题指导】明立意本题以某学者对某位皇帝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史实,体现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定时空拜占庭帝国提信息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排误区【命题源地】教材原文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他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教考衔接查士丁尼在位时,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这与材料中“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相符【学霸支招】本题属于史料实证题目。题干描述现象,要求学生针对这种现象作出合理的解读,真实意图是考查史料解读能力。做此类题目有以下技巧:提取关键信息抓关键词语,锁定时间、材料出处、人物、事件,确定材料所涉及的背景;如本题中“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结合所学知识以人物、时间或事件,进行联系教材,知识迁移。如本题中“一位皇帝”指查士丁尼在位时,“一部法律”指《查士丁尼法典》,“一个帝国”指拜占庭帝国【考题体验】知识点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新变化1.(2023·湖北选择考·T1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解析】选C。由材料“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可知原来自给自足的庄园,也开始依据市场的规律,寻求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故选C;13世纪英国的封建庄园制度并未崩溃,排除A;材料仅强调寻求农产品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