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策略研讨_第1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策略研讨_第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策略研讨_第3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策略研讨_第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策略研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有助于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与自我的认知。但通过对当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形式和效果分析,还存在各门学科融合度不高、实践内容与生活关联不大、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相关教育活动的教育目标和价值难以实现。基于此,可以尝试思考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的形式,解决当下教育活动的困境。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价值分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在积极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的相关工作。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合作意识、交流能力、个性特长等素养的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的主要价值如下:其一,强化教师指导效果。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喜好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关项目,可以避免因参与同一活动人数过多导致教师指导不足的问题。其二,提升活动教育效果。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需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将实践活动的开展设计为具体、典型的活动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相关项目得到能力的提升。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可以让学生根据项目主题参与到生活环境、文明行为、思想品质等多个问题的综合性项目中,这些项目与生活联系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1]。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开展路径(一)通过项目提高知识整合度综合项目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知识交叉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结合,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项目中。例如,在设计“植物栽培”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初步探究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其尝试种植、养护、观察常见的植物。在这个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植物种植在不同的土壤环境,并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完成施肥工作。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其定期进行浇水、除草、捉虫等活动,并记录“种植日记”。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参与“植物栽培”项目中学习农业学科、化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土壤的选择、肥料的学习以及生长期、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感受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其能够强化利用各科知识参与活动、解决问题。(二)注重实践项目类型多样性很多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都存在参与热情不足、被动参与的问题。为避免此类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项目类型的多样性,即在相同主题下,设计多个同类型的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参加的项目,从而使其将被动参与的过程转换为主动探究的过程,并且可以与具有同样喜好的同学开展深入交流,与参与不同项目的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所参与活动的热爱,又能够扩宽眼界,掌握更多的实践技巧。例如,在开展社会调研类活动中,可以设计“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况”“公园公共座椅的使用情况”“日常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等项目。这些项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社会责任感、统计素养等综合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感兴趣的社会调研类活动。(三)提升项目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因此,在设计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必须注重项目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细致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强化项目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参与设计活动:其一,从家庭生活范围设计。家庭生活相关项目涉及家庭和社区两大主题[2]。从家庭主题出发,可以设计“垃圾分类”“日常餐食的准备”“节约水电”相关项目;从社区角度出发,可以设计“楼道清洁”“统计小区内植物种类及生长环境”等项目。其二,从校园生活范围设计。对教师而言,校园生活范围设计的项目更有助于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和分析,也可以保障其参与活动过程中的安全[2]。因此,教师可以设计较多的校园实践项目。如“我要维护班级卫生”“师生参与校园锻炼情况分析”“校园义卖”等项目,让学生在参与校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掌握基础生活技能。其三,从社会生活范围设计。社会生活范围的项目主题相对广泛,如交通情况、饮食卫生、环境保护、职业体验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社会活动组织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着重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动态,从而实现其健康成长的目标。(四)重视项目化教育目标设计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的第一步[3]。目标的设计是为了明确项目完成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和提升的品质,也是项目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应该与学生方法能力、专业能力、情感素养的提升相关。以“统计校园植物”项目的目标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点目标:其一,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查找信息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分类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其二,专业能力目标:识别常见的植物,能够简单介绍其外形和生长环境。其三,情感素养目标: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强化对自然的热爱并形成保护植物的意识。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后续工作,从而有效避免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力提升缓慢的现象。(五)多角度考虑项目的可行性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组织过程中不会出现因场地、经费、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活动简化或中途取消的现象。相关教师需要从以下角度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其一,场地和设施。在策划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场地和设施的因素,如校内实验室的设施能否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校外场地如何选择才能保障学生的安全性等。其二,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都存在请学科教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的现象,这就导致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请不同的教师组织不同的项目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得到专业的指导。其三,学生的能力。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其所在年级、知识储备、家庭条件等因素合理设计项目主题、内容、要求和形式,使其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参与活动,提升教育效果[3]。(六)科学制定并落实项目方案明确项目“做什么”之后,需要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从而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怎么做”“在哪做”。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根据目标设计任务流程。通过设计多个连续的任务,明确任务流程,可以让参与活动的师生都能明确在活动各个阶段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从而保证相关活动有序推进。其次,教师做好备课。不同项目的难度、主题、涉及的专业知识都有所不同,为保障教师能够在活动过程中科学开展引导和答疑工作,必须做好备课工作,对活动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技巧等进行深入探究。最后,设计小组划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为保障小组活动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项目主题和难度划分为容量为4~7人的小组,并保障同一小组不同成员的能力、性格、特长等有所差异,从而实现小组内部任务分工合理的目标,保障项目中收集、制作、记录等工作都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