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一
2.《雨巷》课时作业
考点分布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课堂练习
1.(考点:了解.常见文化常识。难度:容易)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内容。
戴望舒,中国近代诗人、翻译家。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
人创办《谡珞》旬刊,发表其处女诗作《凝泪出门》。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叶圣陶赞誉这
首诗““。因此诗被称为o
【答案】《我的记忆》,《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雨巷诗人
【解析】
2.(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难度:容易)
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意象丁香。在诗中,“丁香”象
征、、O
【答案】美丽高雅忧愁
【解析】这是针对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而设置的,是对意象的理解,要求能抓住诗中关键的语句: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从中概括出丁香是美丽、高洁、
忧愁三位一体的象征(注意:丁香的象征义不同于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较易)
对《雨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丁香”自喻,表现了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自傲精神。
B.所写的“我”是一位敢于同旧世界决裂的革命者的形象。
C.所写的“我”是一个处于失恋的苦闷与失望中的青年。
D.所写的“我”是一位追求美好理想的青年的形象。
【答案】D
【解析】A项"以‘丁香'自喻"显然不对,分析也不妥当;B项“同旧世界决裂的革命者”之
论过于拔高;C项“处于失恋的苦闷与失望中”无依据。
4.(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一般)
阅读下面的诗段,完成⑴一⑵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
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
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⑴这首诗中有和两个美丽的意象。这两个意象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
A.对比性意象B.烘托性意象C.象征性意象
【答案】“雨巷”“丁香”C
【解析】本首诗中的两个意象,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
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
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
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
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
⑵《雨巷》一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通过阅读,你认为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解析】《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
有的•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儿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
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
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这样的安排使得整
首诗显得和谐统一。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
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5.(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一⑶题。
雨巷(节选)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
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
的惆怅。
⑴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怎样理解这个意象?
【答案】“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却是哀怨、仿徨又惆怅。
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的象征。很显然,戴
望舒从古典诗词中吸取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了《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但是,戴望舒
笔下的丁香姑娘又不雷同于古人,她是诗人理想和追求的化身。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注意文中“丁香”这一意象的象征性,仔细体会作者
的用意。
⑵诗中是怎样展现出寻找“丁香姑娘”的过程的?
【答案】先写“我”所期待的“丁香姑娘”的特征,然后写寻找她的情况,在“我”的长久的
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静默地走近”,“像我一样”一一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
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
拉开。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但最后还是未能相逢。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对诗中叙事线索的把握。这个过程展现了诗人的感情变化,
注意从有暗示的词语入手。
⑶从本文段来看,《雨巷》的诗风是()
A.沉郁激切B.清丽幽婉C.豪迈通达D.沉雄浑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戴望舒诗风的把握。注意从诗的意境去分析揣摩。
课后作业
★一星作业
L(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难度:一般)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
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
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
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
了一个新纪元。
答案:C
解析: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
不避居于松江的有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
和朦胧的希望。可见C项中的“迷失J'方向",说法欠妥;“绝望”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2.(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难度:容易)
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②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③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④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答案】①比喻;②比喻、排比;③反复;④比喻。
解析:第一句中“丁香一样的”用了比喻的修辞。第二句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
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三句话构成了排比句并且“丁香一样”是比喻。第三句中“像梦一般”重
复了两次,所以是反复的修辞。第四句“她的颜色,她的芬芳”是比喻。
3.(考点:与文本材料有关的语言运用较易)
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运用的技巧,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
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B.徐志摩的创作成就与其性格经历密不可分,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性格,传统教育和
留学经历为他的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C.《雨巷》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
D.从最早胡适的白话诗,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中国新诗一直在贯彻一个主题,即强调
个人的独立、自尊、平等。
【答案】C
【解析】C项,语序不当,“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应改为“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
4.(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
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较难)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下列各题。
开头:结尾:
撑着油纸伞,独自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结着愁怨的姑娘。
⑴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以细雨表现了的天
气特点。
【答案】幽僻阴沉
【解析】可以根据首尾段作用来回答。
⑵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的
心态特征。
【答案】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作者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着,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
人当时的复杂、矛盾
【解析】要了解“反复”手法的作用,并能从诗歌语言的差别中领悟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
5.(考点:诗歌语言、形象、手法及内容一般)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
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
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
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
了一个新纪元。
【答案】C
【解析】“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
6.(考点:文化常识的了解容易)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
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
沉挚。
【答案】C
【解析】应为象征派
7.(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一般)
《雨巷》中“默默”二字极富表现力,它在诗中反复三次,每次意味都不一样,请你说说自己
的感受。
【答案】第一次强调她同我一样“默默彳亍着",两人好像是神交契友。第二次“她默默地走
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表现了相逢时千言万语想要吞吐却又不能不“欲说还休”的
凄凉。第三次“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对这不忍的离别,丁香姑娘在“默默”中忍受了巨大的痛
苦!
【解析】诗歌中一些极平常的词语常常极富表现力,通过对这样的词语的赏析,有助于提高我
们的语感能力。
8.(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较
难)
阅读《雨巷》一诗的一、二、七节,完成⑴一⑷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七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⑴《雨巷》的第一节选用了哪些描绘情感的词语来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
【答案】“独自”"彷徨”“寂寥”“希望逢着”“愁怨”。
【解析】这首诗的一开始,我们似乎就发现了作者当时的心绪,诗中写情的词语渲染了氛围,
流露出诗人的情感。这些词语较明显,关键是找全面,不要遗漏。
⑵在诗的第二节中,诗人描述了这位姑娘的形象一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调整?为什么?
【答案】不能调整。从内容和层次上看,由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情绪,逐层深入;从音韵上看,
这首诗的每一节的第3.6句押韵,调整后,音韵就不协调了。
【解析】从字面上看,这是一组排比句,句式一致,关系平等并列;实际上,它们有层次之分。
另外,从押韵的角度看,也不能互换。只要能从内容和音韵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⑶在诗的第七节中,诗人把第一节中的“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情感?
【答案】诗人把“希望逢着”改成了“希望飘过”,表达了自己理想的飘忽不定和自己心绪的
迷惘茫然,也暗示了这种“丁香一样的”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
【解析】解答本是,要在结合整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逢着”和“飘过”的含义,即一
个表达“追求”,一个表幻灭。
⑷诗的第一节和第七节,内容上几乎相同,这样写是不是重复多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不重复多余。①在诗歌中,这叫“反复”,或者叫“重章复唱”,能加强诗歌的抒情
性。②诗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的反复,使诗歌首尾相合,浑然完整。
【解析】在诗歌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抒情手法,可以从抒情上和结构上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二星作业
1.(考点:语言运用能力较易)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
我们撑开油纸伞,-月月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
然进入梦境。现在,,,,,。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己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
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氟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
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浩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
在雨中沉思、遐想或(chichli)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
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①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
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②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
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
⑴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
②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盛品
③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
A、①③②④⑤B、③④①②⑤C、③©©④②D、①②④⑤③
⑵第2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答:错别字为,应改为。
⑶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⑷第2段加“”的文字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是。
修改:O
【答案】(DC;(2)浩--皓;(3)跑翻(4)答:(1)②(2)成分残缺,应在“…爱情”
后加上“故事”。改: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
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阅读语段,理解文段内容,找出文段讨论的话题,然后根据句子
中的关键词和句间的衔接关系,给句子排列顺序;语段第一段主要叙述了江南油纸伞,文段首先叙
述儿时的记忆,然后叙述了下雨的意境,最后介绍现在的情景,根据语段中的关键词语“记得儿时”,
可以看出空白处第一个空白处应和“记得儿时”相对应,分析所给语句句③衔接上文,根据句③中
的关键词语“……越来越远了",句①和句③衔接紧密,根据句⑤“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可
知,句⑤承接句①;根据句④“也”应紧承句⑤,句②总结性的语句作为尾句;所以句子的排列顺
序为:③①⑤④②;
(2)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的字形,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第二段,
阅读时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然后认真辨析,找出错别字然后进行修改;
(3)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语境法,就是根据语境
的意思填写汉字;
(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提取主干法,首先阅读这个句子,然
后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根据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出病因,然后进行修改。本题主
要考病句的修改,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修改病句的方法,对于局进行分析,分
析时可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看主语、谓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然后再看修
饰语和中心之间是否恰当,根据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修改,做出恰当的答案.
2.(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一般)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对于《雨巷》这首诗的欣赏,①,也许会把它当做一首单纯抒写忧怨或抒写爱情的作品
去理解,去品尝;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②,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
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③。诗人以象征手法所抒写的这种感情,是一种无可奈
何的低沉哀怨之情,是一种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的惶惑空虚之情,是一种对时代洪流的回避之情。
【答案】①不知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②却可以更深一层地去发掘它的象征意义;③抒
写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
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根据下文的分号及其后
的“而知道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可知,①空处应填“不知时代背景和诗人身世的读者”之
类的内容。由“即领略出这是诗人在以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的飘然而去作为象征”可以看出,②
处要填的内容应该与象征手法分析诗歌有关。由“诗人以象征手法所抒写的这种感情,是……,
是……,是……”可以推测③处应填“抒写大革命退潮后无法排遣的忧郁与惆怅”之类的内容。
3.(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较难)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⑴这首小诗中,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寂寞、辽远的意境。
解析:意象是诗歌的载体,注意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概括诗歌的意境。“秋”和“海”营造出一
种空旷辽远的气魄,寄托一种美好的情感。
⑵诗人说“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你”在诗中可能指代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爱上了•个女子,又不敢向她表白的一种矜持、矛盾、排遣不开
的、缠绵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也可以理解为作者骨子里透出的忧伤、寂寞的心理气质。
解析:注意,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姑娘霍理想。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相思之情分析作答。
⑶列对《烦忧》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共两段,其实只有四个诗句,在两段中,四个诗句排列顺序正好相反,既强化了诗歌的
主旨,又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
B.诗歌第一段的前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喻愁之凄清寂寞、以海喻思之辽远深广,
暗示了“愁”“思”之深之广。
C.“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两句,暗示了“烦忧”的原因;而“你”是
谁,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D.这首诗前后两段,由相同的诗句采用不同的排列顺序构成,虽然有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但
情感表达上却有重复之嫌。
【答案】D
【解析】D项“情感表达上却有重复之嫌”不当,这样写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4.(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较难)
下面的诗句节选自戴望舒的《雨巷》,阅读后合理想象,根据要求把下列诗句扩写一个画面,
必须符合原诗意境。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
怅。
要求:⑴写出“她”的神态,“我”的心理;(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3)语言优美,
富有意境;(4)不少于200字。
【答案】迷蒙的春雨轻轻地亲吻着大地,迷茫的青烟温柔地拥抱着小镇,小巷任由青石板安静
地向两头弯曲地延伸。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像梦一样,梦一样地从我身边飘过,洒下丁香一样淡淡的
幽香。她的眉头就像大雨中紧闭的丁香那样的紧蹙,她的双眼就像雨打后微张的丁香那样的哀婉,
那写在脸上的忧伤就像丁香花的开落。她为什么这么愁怨?这么凄婉?她从哪里来?她要到哪里
去?我期待着在这悠长悠长的雨巷里,丁香花儿再一次开放;我期待着在这悠长悠长的雨巷里,她
那细碎的脚步声在青石板上再一次敲响。
【解析】具体联想时,一方面要设想当时的场景,有对雨、小巷等的环境描写,营造烟雨迷蒙
的意境,在描写中融入修辞手法;另一方面在环境描写的背景之下对姑娘的神态进行描写,根据原
诗,可刻画姑娘的容颜、眼神,甚至雨伞衣袖等,这也是“我”之所见;最后,写“我”的心理。
这样才层次分别,富于意境。
★★★三星作业
考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难度:较难
1.(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难度:较难)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
一—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
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
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答案】D
【解析】《偶成》呼唤生命的春天,“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会像花一样重开”,表达一
种对胜利的坚定信念,选项D与之相左。
2.(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难度:较难)
阅读下文,指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
A.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仍希望“火”的到来,在烈火中永生。
B.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在地层深处,但还是非常羡慕
往昔的繁华,痛恨以往那段不公平的历史。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热的感情,不甘沉沦,自强不息,要摧毁黑暗,迎
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憧憬着美好前景的到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诗歌阅读能力。主要考查对诗中“我”的形象的理解。B项中“失
去了昔II的荣华”,“痛恨以往那段不公平的历史”等语,是一种不合理的想象,在诗歌文本中没
有依据。
3.(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难度:较难)
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指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一一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7年)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
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
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
“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
【解析】“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点明诗歌主题的句子。转入第二段时,诗歌的叙述角度发生
了变化,由“一只鸟”转入抒情主人公自身,“常含泪水”的“我”不再指“一只鸟”。
4.(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难度:较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微雨之街
徐迟
雨,没有穷迫的样子,/也不会穷尽的。/飘摇飘摇,/我的寂寞,/泛滥起来。/雨,从灯
的圆柱上下降了。/蔷薇之颊的雨,/蔷薇之颊的少年人。/神秘之街上,/雨从街的镜面上升了。/
神秘之明镜,/从雨的街上显灵了。
A.作者不写雨从天而降,而写从“灯的圆柱上下降”,这种空间的缩小是为了更好地变化着写
雨,写它被灯光照成五颜六色,从而给人以比现实更强烈、更集中、更美的感受。
B.“雨从街的镜面上升了“,这里把下降的雨写成上升的雨,之所以不给人虚假的感觉,是因
为有“镜面”的比喻在。
C.把雨淋湿的街比作镜子,把雨写成不是降落在地面,而是在镜面上升,这就更有诗意。
D.这首诗写得实实在在,笼罩着一种悲凉阴冷的气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风格的理解与把握意象与手法。I)项中对.本诗的风格理解错误。
“实实在在”“悲凉阴冷”不正确。
5.(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难度:较难)
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一一丁香。“柳”在古典诗词中也是常用的
意象。读下面李白的诗《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
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柳”在古诗中常用作留别的意象,因此“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
抒写的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解析】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生悠悠思乡之情时写的一首诗,全诗感情真挚,
抒写自然,凄切婉转,气韵流动。“折柳”原为“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桥为海桥,汉人
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柳”谐音“留”),因此后世便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
是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就是《折杨柳》
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
- 股权代持合同标准范本
- 8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12 help unit 1 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help arrives英文版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11 我是一张纸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个人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绢花加工合同范本
- 燃气合同范本模板
- 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专题辅导教学设计:酸碱盐
- 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分条机作业指导书
- 《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 (完整版)山东春季高考信息技术类技能考试题目
- (完整版)土的参数换算(计算饱和重度)
- PALL过滤器专题培训课件
- 林业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
- 铁路土工试验培训课件
- 双膜法1500ta硫氰酸红霉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信息化项目前期准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