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NIRA于1933年6月16日通过。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只要这些协议符合政府法规,他们就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材料中的“NIRA”指的是A.《农业调整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2.1950年香港对内地贸易总值比上年增长了73.4%,但1952年却比上年下降了45.3%。香港对内地贸易总值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A.苏联加大了对华援助 B.新中国经济迅速恢复C.西方孤立和封锁中国 D.内地改变了经济制度3.20世纪30年代,欧洲各国政府除制定法律保护垄断性企业外,还通过贷款、津贴、补助、减免税、利息率等办法帮助这些企业发展生产。这些举措有利于A.促进欧洲各国产业结构合理化 B.缓和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C.化解企业对生产的盲目性追求 D.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4.胡适曾说在文学革命中,陈独秀有三大贡献:一是文体改良变为文学革命,高揭三大主义;二是将伦理、道德、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合为一大运动;三是由于他的一往直前的精神,文学革命始有很大收获。下列史实能为上述材料提供佐证的有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②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③陈独秀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中猛烈批判封建伦理道德④陈独秀等创办《国民》、《新潮》等刊物,推动新思想的传播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古代帝王将祖宗神位供奉于太庙,并选取少数王公大臣进行供奉,称为“配享”。汉代以来更是相沿成制度,例如西汉裴秀、宋代司马光、清代张廷玉等皆“配享”太庙。这一做法旨在A.强化宗法制度 B.彰显皇权权威 C.宣扬忠义理念 D.体现尊卑有序6.秦朝的廷议制度主要讨论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的方针政策。参加廷议的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皇帝的顾问、智囊)。秦始皇让博士参加廷议旨在A.加强君主的独断裁决 B.监督制约丞相的权利C.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 D.提高儒生的政治待遇7.下图是20世纪著名革命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关于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该漫画应该创作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后B.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C.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D.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满足列强贪欲行径8.祠堂是古代供奉祖先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原始社会后期即已存在。后世天子、诸侯的祖庙为“宗庙”,士大夫的祖庙为“家庙”。与此现象最相关的观念是()A.万物有灵与皇权至上 B.血族宗亲与君主专制C.敬宗收族与尊卑有序 D.图腾崇拜与家族伦理9.“开芳宴图”是宋金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象,它主要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和睦与恩爱。其构图大多是夫妻二人端坐桌前,侍从奴仆左右侍奉,营造出墓主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的发展 B.儒家思想的影响C.绘画技术的进步 D.政治权力的干预10.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11.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贵由赤》:“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以脚力便捷者膺上赏……在大都,则自河西务起程;若上都,则自泥河儿起程。越三时,走一百八十里……先至者赐银一饼,馀者赐段匹有差。”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朝廷组织,活动彰显民族习俗 B.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多彩C.文人作品,内容夸张不足为信 D.西学东渐,介绍古马拉松运动12.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说明了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工商人占总人口比重24%36%30%10%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C.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 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13.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81980年3,7551,0591985年3,8553,840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改善 B.中国的改革开放C.两极格局的缓和 D.意识形态的淡化14.据学者统计,近几十年发现的甲骨文遗址除殷墟(今河南安阳)以外另有25处,其分布情况见下表——据宋镇豪《南靖殷墟甲骨回归感言》整理商至周甲骨文分布范围发生了变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文字体系逐渐成熟 B.金文取代了甲骨文C.周人统治范围扩大 D.争霸战争持续不断15.有人认为:“1980年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步过程中的重要年份。”事件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①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②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④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城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对下面时间轴呈现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③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⑤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17.“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这种机构设置始于A.秦朝 B.唐朝C.元朝 D.明朝18.明代成化时,“濒海大姓私造海舰,岁出诸番市易”。嘉靖年间,这些人“联结为寇,溃裂以出”,获利丰厚。明王朝几乎倾注了全国的兵力和物力镇压海寇,国库日益空虚。据此可知A.海禁政策导致朝贡贸易体系瓦解B.私人海外贸易呈现不可阻挡之势C.走私贸易迅速扩大社会贫富差距D.海禁政策有阻止外国侵略的作用19.完全由清政府经营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开平矿务局20.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如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统一组织、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石油输出国等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A.经济区域化发展迅速 B.民族解放运动兴起C.旧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D.殖民体系最终瓦解21.如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一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A.靠近水源分布广泛 B.多元一体中原核心C.历史悠久世界领先 D.定居为主农业发达22.“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引起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法国赔款提供资本 B.发展军事工业刺激经济C.德国自然资源丰富 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23.明代中后期,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普通百姓。每逢佳节众人成群结队,就近选择风景美妙之处尽情游览。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A.政府户籍管理宽松 B.民众个体意识增强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4.《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B.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25.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最终通过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的方针。随后,人民日报发表论:二战历史不容翻案。从国际法层面看,日本“国有化”钓鱼岛违反了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议》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26.德国在普法战争打败法国后,其内部在对待法国的政策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有人主张恢复法国的皇帝制,而俾斯麦则力主恢复法国的共和制。据此,俾斯麦认为A.共和制不利于法国的稳定发展 B.实行共和制度有利于欧洲和平C.皇帝制度阻碍了法国社会进步 D.法国革命成果有助于法德和解27.商代是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常铸有铭文,标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对象,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说明器物的用途。从材料看,商代铸造青铜器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A.强化国家政权机能 B.扩大统治区域C.突破血缘组织框架 D.完善宗法制度28.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9.1921年3月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1922年《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苏联这一调整A.促进了苏维埃的成立 B.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C.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基础30.有学者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不是原型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去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段话的主旨是A.史学研究依赖于史料学 B.理论争斗推动了史学发展C.史学理论的价值有限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研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材料三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32.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初的西汉人口不超过7000万,到1851年在清朝统治的范围内人口总数已突破4.3亿,增长了6倍。所幸中国传统农历的发明、完善和普及使农时的掌握变得简单易行,即使在边远偏僻地区的单独农户也能通过二十四节气做到“不失农时”。从中已能看出,他们拥有理性的、相对先进的生态观念。对自然的敬畏不可能没有消极的一面。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即使先知先觉的人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找不到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途径。特别是在巨大的人口压力面前,生产更多的粮食成了头等大事,因此而造成的对生态入环境的破坏也只能听之任之。——葛剑雄《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生态观》(1)材料一中作者对中国古代生态观持何种态度?主要依据是什么?材料二“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恩格斯的观点?试举一例,以西方近代化历程中的史实来说明你的结论。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逐步实现了生态文明,西方民众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带有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原罪”。它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它们拥有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胡连生《论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态文明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概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阐述这一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应对举措。(4)综上,谈谈你如何认识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20世纪50年代,刘少奇同志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教育制度却还是老一套,跟旧的教育制度是一样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是不好改的,但是可以发展新的教育制度。他赞成发展高中、大学,改革高中以上(包括大学)的教育方式,学生既可以是学生,又可以是工人。这样子,就是一种改革了。学生既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又学到实际的操作本领,将来毕业之后,他们既有文化知识,同时又有实际的经验。不然的话,他们只有书本的知识,而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同时学生去工厂实习,也可以使工厂少招人。当时办了技工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学习文化知识,一面到工厂去学习实际的机床操作。最后毕业的学生,文化知识也有,工作经验也有,到工厂后很快就可以做技术工人了。——摘编自马文瑞《刘少奇关于劳动制度的改革设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少奇教育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关于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力,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案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因此根据材料“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可判断出是《全国工业复兴法》,B正确;《农业调整法》主要是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A排除;《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是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C排除;《公平劳动标准法》主要是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D排除。故选B。2、C【解析】

抗美援朝时期,香港对内地贸易总值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西方孤立和封锁中国,C项正确;苏联对华援助、新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内地改变经济制度都不是香港对内地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ABD三项错误。3、D【解析】

20世纪30年代正值经济危机时期,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发展,说明政府在干预经济,这有利于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正确;政府举措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排除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如制定法律保护垄断性企业,大多属于转嫁危机的行为,这容易导致贸易摩擦,不利于缓和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B排除;经济危机爆发后,生产过剩,危机本身冲击了企业对生产的盲目性追求,C排除。4、A【解析】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而且1920年,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这是陈独秀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陈独秀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中猛烈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是在思想领域的成就,选项A正确;《国民》是李大钊等人创办,因此选项B、C、D排除。5、B【解析】

通过配享显示了少数大臣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位来源于皇权,从而彰显了皇权的权威,故选B;少数大臣与帝王并不是统一宗族,无法体现强化宗法制度,排除A;CD是表面现象,无法体现本质,排除。故选B。6、C【解析】

博士大多为皇帝的顾问、智囊,他们参与廷议意味着统治集团的基础扩大了,C正确;皇帝制度加大了君主的独断裁决,并非廷议制度,A排除,此时丞相制度刚刚设立,君权与相权矛盾尚未显现,B排除;秦朝推行法家思想,对儒家进行了打击,D排除。故选C。7、D【解析】

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一个清政府官员将写有“民”的芝麻倒入写有“政府”的磨盘中,磨出的“香油”淌进了写有“外国”的容器中,说明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大肆掠夺人民以满足列强的要求,进而使清政府苟延残喘。D正确;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工具,材料未体现,A错误;漫画无法体现出教育意义,B错误;地主阶级的代表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已经采用了机器生产,C错误。故选D。8、C【解析】

材料中“祠堂”说明注重血缘和等级宗法观念,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皇权信息,A错误。君主专制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图腾崇拜材料没有反映出,D错误。9、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开芳宴图”反映了当时在社会中理想的家庭生活模式以及正统的道德伦理,这正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B选项正确;这并非经济发展的影响,A选项错误;C、D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10、A【解析】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从材料中的“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来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百家争鸣。故答案为A项。“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公元前2世纪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当时不可能形成崇儒尚佛的文化现象,排除D项。11、A【解析】

每年在上都、大都一带进行的长距离赛跑“贵由赤”,参赛者“膺上赏”,得“赐银一饼”等,体现了元政府组织“贵由赤”,彰显蒙古民族习俗,A项正确;定期在大都和上都一带进行赛跑,获胜者得“上赏”和“赐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丰富”的体现,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运用文艺创作中的“夸张”手法,C项错误;“走一百八十里”与马拉松42.19公里的赛程不符,D项错误。12、C【解析】

从表格中的“手工工场主和雇工”占总人口的比重30%可以看出,当时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故答案为C项;我国历史上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的类型,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13、A【解析】

题目给出的时间限定是1972年到1985年。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推动中美贸易持续增长,故A符合题意;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的缓和不是主要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冷战期间,中美并未淡化意识形态的对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C【解析】

由表中统计数字显示,比起商代,周朝甲骨文的遗址分布范围更广,说明周代的统治范围比商朝的扩大了,C项正确;单纯从甲骨文分布范围看,无法得出文字体系逐渐成熟、金文取代了甲骨文和争霸战争持续不断等结论,ABD三项错误。15、B【解析】

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城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①②④正确,故选B;③是1979年,排除,故排除A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0年”,联系1980年中国的重大事件分析解答。16、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都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思考,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相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通则,②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培根认为必须打破偶像,直接观察、研究自然界,并通过实验和科学归纳,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这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说明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④项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这些历史信息都没有体现上帝的地位和作用,①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科学给人类幸福的内容,《独立宣言》也不是科学成果,③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知识的作用;⑤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7、D【解析】

天子直接管辖六部,这是明朝废除丞相之后出现的情况,选项D正确;秦朝没有六部,排除A;唐朝和元朝的六部隶属于丞相,排除B、C。18、B【解析】

根据材料“濒海大姓私造海舰”“联结为寇,溃裂以出”“明王朝国库日益空虚”可知,当时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但私人出海现象仍屡禁不止。B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当时朝贡贸易的情况,A排除;材料未体现贫富差距的扩大,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外国侵略,D排除。故选B。19、A【解析】

江南制造局是官办军事企业,完全由清政府经营,A正确;轮船招商局是官督商办,排除B;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开平矿务局属于官督商办企业,排除D。20、C【解析】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了以亚非拉独立国家为主体组成的一系列地区性、洲际性和国际性的组织,这一状况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崛起,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从而冲击着当时的两极格局,故选C;材料中的各种组织并不都是经济组织,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解放运动兴起,B错误;殖民体系瓦解在20世纪90年代,D错误。21、B【解析】

根据材料“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可知中国古代出现过彩陶、玉器、还有宗教观念等传播为标志的文化整合过程,主要核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即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多元一体格局,故选B;材料不能体现靠近水源,A错误;材料只有中国,没有对比项,不能说明当时世界领先,C错误;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22、D【解析】

根据“1871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年德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所以德国工业能够以巨人般步伐前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故选D项;ABC都是德国经济进步的部分因素,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23、B【解析】

材料“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表明民众个体意识逐渐增强。B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未放松对人民的控制,A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雇佣关系,C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逐步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24、B【解析】材料中的“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表明司隶校尉的地位不断上升可与三公相抗衡,进一步说明了三公的权力在削弱,皇权在加强,故B项正确;监察机构的完善在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队伍廉洁高效,故排除C项;司隶校尉是中央的监察官员,故D项中的“对地方的监察”不符合题意,排除。25、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文件,宣布钓鱼岛等为中国领土,日本将其国有化违背了这些国际法,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协议》没有专门明确钓鱼岛等是中国领土,①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D三错误。26、A【解析】

在普法战争中胜利的德国为限制法国,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优势,主张恢复法国的共和制,可以推出在俾斯麦看来,共和制不利于法国的稳定发展,A项正确;俾斯麦主张在敌对国家法国实行共和制,目的不是为了促进欧洲和平,B项错误;实行君主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并不认为皇帝制度阻碍社会进步,C项错误;普法战争后法德矛盾是欧洲三大矛盾之一,俾斯麦并不主张法德和解,D项错误。27、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礼器和兵器”,尤其是青铜铭文中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内容,强化了国家政权机能,A正确;B与材料无关;C违背史实;D材料未涉及。【点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读取和描述能力,商代铸造青铜器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强化国家政权机能。28、C【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制度,故C选项正确;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南京条约》就有,故A选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在19世纪60-70年代,故B选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故D选项错误。29、B【解析】

材料中的措施“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提高粮食产量,为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物质基础。B正确;1917年苏维埃政府已经成立,时间不符,A错误;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已经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C错误;1917年十月革命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D错误。故选B。30、D【解析】

从材料“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可以看出史学理论的构建离不开史料,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作用,但“依赖于”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论斗争的信息,故B不正确;C向本身说法不正确。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原因:汉武帝的推行;儒生参政重视品德。新发展: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2)发展趋势:公开性;严密性(更公平公正)。理由: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3)侧重点:课绩侧重实绩;考察力求准确。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解析】

(1)原因:由材料“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可知,察举制出现是因为儒生参政重视品德;另外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是汉武帝为选拔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选官制,故其制度产生与此存在密切关联。新发展:由材料“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可知,东汉执政者比较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由材料“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可知,东汉时期的察举制还增加了考试的环节。(2)发展趋势:由材料“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可归纳为公开性;由材料“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封弥……就很难作弊”可归纳为严密性,更加公平公正。理由:结合所学可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说明。(3)侧重点:由材料“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可归纳为课绩侧重实绩;由材料“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可归纳为考察力求准确。价值:结合所学可从对才能与品德的重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合理严密的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说明。32、(1)态度: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生态观相对理性的、先进,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依据:中国是农业大国,节气使农民不误农时、遵循自然规律,客观上保护了自然和生态环境。但是,由于科技和生产力落后及人口压力,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任意破坏。(2)同意。例如:工业革命,工业城市兴起,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了。但是由于煤炭及石油被大规模地开采和消费,环境生态遭到破坏。(3)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南北差距拉大,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举措: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意识。(4)关系: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认识: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中“他们拥有相对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