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鲁迅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鲁迅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鲁迅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鲁迅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鲁迅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鲁迅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朱熹所著《小学集注》《童蒙须知》等读本的页面。这种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读本自元朝起成为蒙学教材,一直延续到近代。这表明朱熹()A.开始以儒家伦常为教育内容 B.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C.注重“知行合一”开启民智 D.顺应了儒学复兴的发展趋势2.晚清时期有人说:“火轮一开,震动龙脉,害我国体。”以下时人观点与上述材料观点在本质上相一致的是A.(火轮诸事)是补漏缝缺之谋,非再立堂构之规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徒维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3.下面为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时间1952—1955年1956—1957年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数据科研项目100项科研项目400项科研成果3406项A.“左”倾错误已经波及科研领域B.“一五”计划实施激发了科研热情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科研腾飞D.新中国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4.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B.大力发展“人民资本主义”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5.“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以上文字当出自: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6.如表是中国(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查所占比例对比统计据如表推知,1960年到1985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说明A.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 B.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C.中苏关系恶化影响报道 D.中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7.1933年上海《申报月刊》发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专题征文讨论。收到的26篇论文或随笔中,主张走西方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倾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法和统制经济的占绝大多数。这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B.知识界要求增强国力的迫切愿望C.国民党的统治失去民众支持D.中共根据地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8.“取借史家研究成果之理论,以观测当前轻情状,推断未来发展趋势,并未预言某事将会发生之意。”王尔敏此话意在表明:A.论从史出 B.鉴往知来 C.以古鉴今 D.史由证来9.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霍华德敏锐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不是社会制度以外的独立部分,而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材料评价的是A.1871—1918年的德意志B.1852—1870年的法国C.1861—1922年的俄罗斯D.1945—1972年的日本10.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其中所陈,穷极水陆。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 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C.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 D.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11.1909年,各省进行了第一届咨议局议员的正式选举,当选的议长、副议长共63人,其身份见下表此表反映出A.科举制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进程B.辛亥革命存在着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性C.传统士人在社会上仍然有较大影响力D.传统士人彻底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12.如图是某学者关于英国历史的著作目录的局部残缺部分。下列历史事件有可能出现在第三章的有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被美德赶上②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引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③分别与法、俄签订和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刘徽(约225—约295)魏晋时期著名平民数学家,代表作《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刘徽创造了“割圆术”这一重要方法,在推理圆面积的过程中,创立了著名的“化曲为直”的极限学说;在体积计算上提出了“出入相补”的数学理论。刘徽还对整勾股数进行了描述,在论证勾股定理的同时,对勾股数进行了公式证明。另外,刘徽还求证了开方的计算方法,并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正确定义,阐述了方程组的解题方法。与此同时,刘徽还阐述了分数的定义,并引入正负分数的概念,给出了无理数的相关定义。刘徽还将圆的周长与面积进行了代数运算,最终得到3.14的圆周率,这也是后人所说的“徽率”。因其在算术,几何,代数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被世人誉为“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李秋莎《刘徽《九章算术注》中的数学思想及其历史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徽的数学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徽能够取得伟大数学成就的原因。14.(20分)材料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图片中“仁义礼智人性之纲”“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和题干中“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重视以理学修养观教化儿童,提高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从而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故B项正确;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人伦纲常已成为教育内容,故A项错误;“知行合一”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故C项错误;儒学复兴运动是在唐后期至北宋,随着宋代理学产生与发展,这一运动即已结束,故D项错误。2、C【解析】

“火轮一开,震动龙脉,害我国体。”是封建落后观念的体现,“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体现的是封建的忠君思想,伦理道德,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维新派康有为提出的,虽然不赞同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是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都学习西方,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洋务派的主张,D项也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故CD不符合题意。3、A【解析】

科研项目从100项激增到3406项,明显是体现了大跃进和浮夸风,说明“左”倾错误已经波及科研领域,故选A项;科研项目的激增已经突破正常值范围,不仅仅是激发科研热情的结果,故排除B项;“科教兴国”提出于1995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仅从表格内容无法体现新中国迈入了“科技的春天”,故排除D项。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新技术革命浪潮,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主要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A项正确;发展“人民资本主义”、拓展世界市场和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做法,在此之前即20世纪中期美国就已经开始实施,不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才有的“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BCD三项错误。5、C【解析】

材料“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等信息可知,此材料出自《北京条约》,其内容是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等五口为通商口岸,排除A;《虎门条约》没有涉及通商口岸的内容,排除B;《马关条约》开放重庆等四口通商口岸,排除D。故选C。6、D【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人民日报》在60年代对美报道语以消极报道为主,1975年至1985年,消极报道减少,中性报道比例上升,积极报道比例略有提升,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中美建交,因此《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的变化受到中国对外政策变化影响,选项D正确;1960年到1985年中国的社会制度未发生变化,排除A;此时依然是两极格局,选项B排除;中国对美国的报道受到中苏关系恶化影响较小,而且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并未有明显好转,这是一个常量,不能作为中美关系这一变量的原因,排除C。7、B【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材料未涉及国民政府的统治失去了民心支持,故C错误;材料只是统计发表的论文,看不出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表明中共根据地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D项错误;从表中统计的论文来看,只有一篇支持走资本主义道路,其他均支持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而此时的苏联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即斯大林模式,知识分子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认可,表明知识界要求增强国力的迫切愿望,故B正确。故选B。8、B【解析】

“以观测当前轻情状,推断未来发展趋势”的意思是历史急要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又要研究影响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推断未来,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9、A【解析】

材料信息“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不是社会制度以外的独立部分,而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说明军事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军事制度的重要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保存了普鲁士的专制制度和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军人在德意志拥有崇高的地位,故A项正确;1852—1870年的法国属于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军事制度有所强化但远逊于德国,故B项错误;1861—1922年的俄罗斯包含着苏俄时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1945—1972年的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造,故D项错误。10、B【解析】

根据材料,明末清初时期,民间招待亲朋的家宴,从原来使用“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发展到使用“宫碗”、“冰盘”,“五簋十景九云锣”,“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奢侈风尚盛行起来,B选项符合题意。家宴使用的碗碟食物增加与手工业部门生产发达不符,A选项错误。招待亲友使用的餐具和食物越来越讲究,不能说明社会“走向贫穷”,C项错误;家宴使用的器物食品增加不能说明“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D选项错误。11、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清末各地选举,传统文人占据了绝大部分,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上影响力较大,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时间为1909年,这时科举制已经废除,排除A项;当时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排除B项;“彻底”一说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12、B【解析】

根据第三章目录“1918年:受到威胁的帝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被美德赶上,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①③正确,故选B;1919年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排除②,排除AC;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④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紧扣关键时间区间1870-1918年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成就:创造“割圆术”方法;创立极限学说;提出“出入相补”数学理论;勾股数进行了公式证明;提出“方程”的正确定义;引入分数概念,给出了无理数的相关定义;“徽率”。(2)原因:热爱数学,勤学思考;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发达(经济基础为小农经济);魏晋玄学思潮的影响;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仕途无望;历史上的数学成就奠定基础。【解析】

(1)成就:依据材料“创造了割圆术这一重要方法,在推理圆面积的过程中,创立了著名的化曲为直的极限学说”来看,他创造“割圆术”方法和化曲为直的极限学说;依据材料“提出了出入相补的数学理论”来看,他提出“出入相补”数学理论;依据材料“在论证勾股定理的同时,对勾股数进行了公式证明”来看他对勾股数进行了公式证明;依据材料“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正确定义”来看,他提出“方程”的正确定义;依据材料“还阐述了分数的定义,并引入正负分数的概念,给出了无理数的相关定义”来看,他还引入分数概念,给出了无理数的相关定义;依据材料“还将圆的周长与面积进行了代数运算,最终得到3.14的圆周率,这也是后人所说的徽率”来看,他还得出的徽率。(2)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