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肝脏的解剖课件_第1页
【腹部】肝脏的解剖课件_第2页
【腹部】肝脏的解剖课件_第3页
【腹部】肝脏的解剖课件_第4页
【腹部】肝脏的解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臟的大體解剖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臟器,重1200克-1500克,左右徑約25CM、前後徑15CM、上下徑6CM。肝臟為不規則的楔形器官,分膈、髒兩面。第一肝門第一肝門包括:肝臟的橫溝和肝蒂。橫溝的裂隙深而窄,長2CM-7CM,寬0.4-4.1CM,深1CM-2.6CM,被方葉的後緣覆蓋。肝固有動脈、門靜脈、肝管、神經和淋巴組織共同包於肝十二指腸韌帶的右側,構成肝蒂。肝蒂的下段:膽總管位於右前方、肝動脈位於左前方、門靜脈位於後方稍偏左,形成倒品字形。在肝蒂上段,前方為左右肝管、中間為左右肝動脈、後方為左右門靜脈,形成前中後結構。就各管左右分支交匯點而言,肝動脈分叉點最低,門靜脈居中,肝管最高肝固有動脈是肝總動脈發出胃十二指腸後的直接延續,近肝門處分為左右肝動脈進入肝臟,肝內動脈走行彎曲、盤繞。肝右動脈分出①膽囊動脈;②右前葉動脈;③右後葉動脈;④右尾狀葉動脈。肝左葉動脈分出①左內葉動脈;②左外葉動脈;③左尾狀葉動脈。肝固有動脈約40%分出肝中動脈。肝固有動脈正常占51%-75.7%,變異占21.3%-49%。肝固有動脈還可源於腸系膜上動脈,主動脈、胃右動脈和其他內臟動脈分支。迷走的肝左、右動脈分別為10%-14%和12%-14%。Michels屍檢200例,將肝動脈分為十型。Hiatt對1000例標本分析後,建議將Michels的分型歸為五型:正常型、替代或副肝左動脈型、替代或副右肝動脈型、肝左和右動脈同時變異型和肝總動脈起源自腸系膜上動脈型。肝門靜脈門靜脈門靜脈血液的分流現象:指來自腸系膜上靜脈的血大部分經門靜脈右支達肝

右葉;來自腸系膜下靜脈和脾靜脈的血大部分經門靜脈左支達肝左葉。門靜脈在肝門偏

右处分为左右两支。门静脉右支短而粗,长约1CM-3CM,肝外可顯露的部分短,分出:①

尾狀葉右段支,②右前葉支,③右後葉支,④膽囊旁門靜脈分支。門靜脈左支分出後,

沿横沟向左至左纵沟后弯向前上方,进入肝实质。门静脉左支干分为横部(2CM-4CM)、

角部(90度-120度)、矢狀部(1CM-2CM)和囊部,矢狀部末端膨大為囊部。門靜脈左支

分出:①尾狀葉左段支,②左內葉支,③左外上段支,④左外下段支,⑤靜脈導管小支

和左叶中间支。

第二肝門位於肝臟的膈面頂部,是肝左、中、右靜脈匯入下腔靜脈處,多被肝組織覆蓋,不易直接見到肝靜脈主幹。肝靜脈主幹在肝實質內的範圍約為距肝上下腔靜脈2CM的範圍內。1、肝右靜脈直徑1cm-2.5cm,大多單獨匯入下腔靜脈右壁,有時為兩支或三支分別匯入下腔靜脈。2、肝左靜脈由上下兩支匯合而成入下腔靜脈左壁。約40%的肝左、中靜脈共幹匯入下腔靜脈,匯合點在鐮狀韌帶的膈面附著點的直接延長線或略偏右側,距肝表面的深度約0.5-1cm,會合後幹靜脈長約1CM。3、肝中靜脈由左右兩支組成,右支短粗,多單獨開口於下腔靜脈的左前壁。4、肝淺靜脈包括左後和右後上緣支,走行於左右冠狀韌帶內,匯入肝左右靜脈,亦可直接匯入下腔靜脈。

第三肝门

第三肝門是指4-15支肝短靜脈分別匯入肝後下腔靜脈前壁及兩側。主要彙集尾狀葉和右

後葉的靜脈血流肝臟的淋巴引流和神經分佈

1、淋巴引流分深淺兩層。淺淋巴管位於肝被膜的深面,形成淋巴管網,與深淋巴管相通。淺淋巴引流致:①肝左葉淋巴引流經賁門淋巴結注入胃上和胃胰淋巴結或直接注入腹腔淋巴結;②肝右葉、方葉和尾狀葉淋巴引流致肝門區後入腹腔淋巴結;③肝左右葉膈面即鐮狀韌帶附近及冠狀韌帶、三角韌帶內的淋巴引流致膈淋巴結後匯入胸骨和縱隔前後淋巴結;④肝左右葉外側部淋巴引流致腰淋巴結。深淋巴引流:一部分沿肝靜脈致膈淋巴結;一部分沿門靜脈致肝門部淋巴結。2、神經分佈主要由左右迷走神經,腹腔神經叢,右膈神經的部分纖維參與肝神經分佈。Couinand分段

以肝中靜脈將肝臟分為左右兩葉,以肝左靜脈將左半肝分為左肝內、外側段;肝右靜脈分分右葉為右肝前、後段;這四個段又以門靜脈左右支主幹的橫線分為上下段。肝臟的分葉分段Glisson系統肝臟的分段主要是根據肝內的管道系統而命名。門靜脈、肝動脈、肝膽管三者伴行包裹在同一Glisson鞘內,故稱為Glisson系統或門脈系統。據門脈系統分佈所作的肝臟分段,稱為門脈肝段。肝靜脈與門靜脈呈插指狀的關係,按照肝靜脈引流區域所作的分段,稱為靜脈肝段。由於肝內膽管是與肝內門靜脈伴行,故在肝膽管外科中均採用門脈肝段的命名。Couinaud根據門脈系統肝段按順時針方向標以羅馬數字從ⅠⅡⅢⅣⅤⅥⅧ,其中左內葉及尾狀葉不再分段。

肝臟分8個段,主要被肝靜脈系統和門靜脈系統分割。肝中靜脈將肝分成左右兩葉。肝右靜脈分肝右葉為右前、右後兩部分。肝左靜脈分肝左葉為左內葉、左外葉。門靜脈系統走行於肝段內。Ⅰ段為尾狀葉,CT示在門、腔靜脈之間,Ⅱ段(靠上)與Ⅲ段(靠下)構成左外葉,Ⅳ段為方葉,也是左內葉,Ⅴ段(靠下)與Ⅷ(靠上)段構成肝右前葉,Ⅵ段(靠下)與Ⅶ段(靠上)構成肝右後葉。至於Ⅱ段與Ⅲ段、Ⅴ段與Ⅷ段、Ⅵ段與Ⅶ段分界,粗略方法以肝內門靜脈分支或肝門平面為分界標誌,出現以上平面所顯示的是靠上方的,Ⅱ段、Ⅶ段、Ⅷ段,以下層面就是Ⅲ段、Ⅴ段、Ⅵ段。

Ⅴ段與Ⅵ段、Ⅶ段與Ⅷ段之間以肝右靜脈分界。

影像學上橫斷面上以肝靜脈為界,2,3;5,8;6,7的分界大約門靜脈左右分支平面。

肝臟分段的意義:可以瞭解病灶所處位置,尤其對於肝臟惡性腫瘤患者,從而指導治療。肝臟的分段和肝臟的解剖密切相關,瞭解了肝臟的解剖並且應用到影像學的分析中去,也就可以熟練的瞭解肝臟的分段了CT:首先找出肝臟的三大靜脈:肝中靜脈,肝左靜脈,肝右靜脈;找出門靜脈及其分叉部位。門靜脈分叉可以區分上段和下段,即肝S5/S8,S6/S7,門靜脈分叉以上為S8,S7;肝右靜脈和肝中靜脈之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