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试说明考查角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考点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当家做主权利和社会主义根本大法义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参政议政『社会特征』
民主与法制是现代文明的两大标志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法制是保障,民主要实现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史论观点』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价值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陈剩勇教授浙江大学考点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人权”“依法治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主考点三祖国统一大业“九条方针”“一国两制”统一大业19971999历史遗留问题通商一个中国《反分裂国家法》『历史概念』
《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这是国家以立法形式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重大战略举措。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但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该法仅适用于台湾问题。『史论观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撒切尔时期英国政府在综合考虑自身国内外形势、来自中国的压力,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香港社会的意见四方面因素后,从维护其自身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的对港政策总体上体现了坚持与妥协并存的特点,映射出撒切尔政府务实、灵活的外交特征……。——路遥《撒切尔时期英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外交政策研究》[巧学妙用][图示解史]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辨析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图示解史]民主政治建设新发展[漫画揭史]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层民主的实质是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群众,农村基层民主是农村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图示解史]“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与特征[图示解史]“一国两制”的实践与意义[图示解史]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成就[辨析比较]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图说历史]漫画《徒劳》的寓意★漫画讽刺了“台独”势力的自不量力,分裂祖国的企图不可能实现。[漫画说史]两岸实现直接“三通”★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是两岸关系的重大发展考法1史料主旨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特点【考题1】
(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答案
A★明立意从人民代表大会创立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清误区本题属于文字情境类试题,难度较小。考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时间记忆错误,易选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9月。(1)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2)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3)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考法2史论阐述类——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现状【考题2】
(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答案
D★明立意从海峡两岸关系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梳理出一个影响因素:“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清误区本题属于史论阐述类试题,难度适中。考生根据材料中多次出现“和平”和“谈判”两个词语,盲目推断和平统一方针的正式确立,而真正的标志事件为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1)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这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2)“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考法3史料主题类——“一国两制”构想和台湾问题史料一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1950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史料二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1)史料一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演变历程。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13分)提示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美国对新中国政权采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政策;美苏对抗;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史料二反映了台湾和新中国分别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每年举行全国纪念活动。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12分)提示因素: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考法4开放探究类——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史料时间主要法律法规(节选)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12分)提示(示例1)趋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示例2)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或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也可)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策;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本题属于表格信息提取类试题,首先抓住表格要素:表头、时间、数字、内容等;其次,重点分析其内在变化或趋势。(1)表格要素:“主要法律法规”“时间”。(2)变化趋势:从宏观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可以从某一种制度来提炼观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如考生虽提取趋势,但缺少对其的具体论述,造成失分。(3)说明理由:根据所定的题目(趋势),列举相关的史实整理即可。(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特点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学科素养9运用哲学思辨方法评价“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的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且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素养解读』哲学思辨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中班吹泡泡活动计划 幼儿园中班吹泡泡教案
- 体育新学期工作计划
- 初二寒假学习计划
- 初中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 暑假装饰公司社会实践报告暑假计划
- 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计划
- 养成教育与劳动的计划方案
- 广告业务部工作计划业务部工作计划总结
- 2024有关平面设计师的工作计划
- 2024年高三物理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和目标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计量
- 连二亚硫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完整版)马来西亚建筑规范
- 三年级安全教案
- SOLO分类评价理论及应用解析(课堂PPT)
- 常熟农商银行笔试真题(附答案)
- 项目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确认书
-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
- 勘察项目服务计划方案
- 梁祝小提琴谱
- 法士特变速箱常用配件目录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