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推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构成比例。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3/4:1/84.5:2.7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显现国旗长、宽数据)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学生回答老师板书:60:40=3/2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宽比值。2.4:1.6=3/2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2.4:1.6=60:40也可以写成:2.4/1.6.=60/40(4)找比例。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构成等式?如:5:10/3=15:105:10/3=2.4:1.61510=2.4/1.615/10=60/40(5)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构成一个比例吗?(7)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题。什么样的比可以构成比例?把构成的比例写出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第2题。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同学之间相互沟通,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3.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显现知识遗忘。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推断能否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需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略连续推动新授学习。在总结比例概念的时机上,我对教材稍做修改。由于仅从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含义,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我在教学完2.4:16.=60:40后,请学生们把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也依据比值相等的构成等式.在此基础上再提问“怎样的`式子叫做比例?”明显感觉学生们能够依据实践经验较准确地抽象出概念。同时,建议在巩固练习中增补概念的推断题,如:6:10和9:15,(虽然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但由于没有构成式子,所以不是比例。)做一做第2题隐含着中学相像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教参给出了4个比例,“2∶4=1.5∶3、4∶2=3∶1.5、2∶1.5=4∶3、1.5∶2=3∶4、”其实应当共可写出8个比例。交换等号两边的比,还可以构成4个不同的比例1.5:3=2:4、3:1.5=4:2、4:3=2:1.5、3:4=1.5:2、为什么仅仅相换了等号两边的比,就应当算作不同的比例呢?(必需结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来解释)怎样才略将4个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写出8个比例来呢?(我觉得在学习完比例的基天性质后更容易理解)。因此,将此题下移至比例的基天性质一课完成。练习六第1题必需特别关注,由于其中第2、4小题体现了正比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但要求学生推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构成比例”,还增补要求他们回答相应两个量的比值表示的含义。如第2小题,有的学生用箱子数量:质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应当为每千克的箱子是多少个。也有的学生用质量:箱子数量,那么比值的含义则为每个条子的质量。通过练习,强化数量关系,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练习六第2题,假如将4个数两两排列求比值,有12种情况,再从中找出比值相等的构成比例太麻烦,有没有比较方便快捷的方法呢?有!孩子们发现:将的数与第二大的数构成比;将剩下的两个数也按大数比小数构成比,就能够较快推断出所构成的比能否构成比例。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得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谈话沟通: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日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四周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引入实例。谈话:假如沿着刚才的话题连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①六班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增补板书:相反意义的量。)(2)试验。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3)呈现沟通。……2.认得正、负数。(1)引入正、负数。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全都的。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得的很多数都是正数。(2)试一试。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写完后,沟通、检查。3.联系实际,加深认得。(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①同桌沟通。②全班沟通。依据学生发言板书。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识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4.进一步认得“0”。(1)看一看、读一读。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2)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课件搭配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你能很快找到12℃、—3℃吗?(3)提升认得。请学生察看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总结归纳。假如过去我们所认得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日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完善板书。)5.练一练。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6.出示课题。同学们,想一想,今日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得了哪位新伙伴?你能为今日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依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得负数。7.负数的历史。(1)介绍。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得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而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得经过了曲折的过程,而且也显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2)沟通。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三、练习应用:今日,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仍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件逐一出示: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约莫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月球表面日间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贮藏室在地下一楼。假如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假如到贮藏室取东西呢?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四、总结延长1.学生沟通收获。2.总结。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究,信任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完成数练第1页。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通过例1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及怎样求出总数等内容和理解。通过例2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求稍多而杂的平均数问题的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并能应用原始数据和表格计算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复均数。出示例1问:要求七个班的平均人数,该怎样算?让学生本身算出结果。想一想:假如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算?让学生本身解答。通过计算让学生总结出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出示例2学生想:要求五班级平均每人做多少个,必需先求出()和()让学生本身列式解答。让学生总结求较多而杂平均数问题的计算方法。完成137页的“做一做”复习统计表出示137页的例题。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再验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看看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完成138页的“做一做”第二课时复习统计图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归纳整理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加深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初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统计图反映情况较为合适。教学过程:复习回答你学过哪几种统计图?出示某电子仪器一厂和二厂在三个方面的统计图。回答四个问题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和快?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综合上面的分析,你认为哪个厂的生产搞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把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阅读或出示140页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表。新六班级下册数学教案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得圆柱的特征,认得圆柱侧面的打开图。教学准备:老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老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料子。教学重点:使学生认得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打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我们已经认得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极多条。)正方体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二、新授老师:今日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1、初步印象老师:同学们,请你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