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阶段反馈练习七年级语文(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诗文之美,美在画面。那是“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的纯洁,是“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的清幽。诗文之美,美在情感。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奉献情怀,是“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杜甫《望岳》)的豪迈气概。诗文之美,美在理趣。那是“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中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思。【答案】①.濯清涟而不妖②.苔痕上阶绿③.落红不是无情物④.化作春泥更护花⑤.一览众山小⑥.山重水复疑无路⑦.不畏浮云遮望眼⑧.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濯、痕、疑、遮”等字词容易写错。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在国家走向独立富强的发展历程中,()出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爱国诗人闻一多,为给我们①(shuāi)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地钻探古代典籍;著名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死而后②(yǐ);航天英雄杨利伟冒着生命的危险,经历了惊心动③(pò)的太空飞行,成就中国“太空第一人”的壮举。我们要继续前辈们的光荣传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浮现前赴后继鞠躬尽瘁B.涌现夜以继日鞠躬尽瘁C.浮现夜以继日视死如归D.涌现前赴后继视死如归(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答案】(1)①衰②已③魄(2)B(3)我们要继承(发扬、赓续)前辈们的光荣传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衰微(shuāiwēi):指(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也可以指事物逐渐衰落,失去盛势。“shuāi”写作“衰”。②死而后已(sǐérhòuyǐ):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至死不渝。“yǐ”写作“已”。③惊心动魄(jīngxīndòngpò):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pò”写作“魄”。【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第一空:浮现: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涌现:指(人和事物)大量地出现。根据文章内容,“在国家走向独立富强的发展历程中”,这里强调的是在国家发展的历程中,爱国志士们大量地出现,因此“涌现”更为恰当。第二空: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夜以继日: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根据后文“为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里描述的是闻一多先生日夜不停地钻研古代典籍,所以“夜以继日”更符合语境。第三空: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根据前文“著名科学家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这里强调的是邓稼先先生竭尽心力地为国家奉献,所以“鞠躬尽瘁”更为贴切。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们要继续前辈们的光荣传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存在的语病是搭配不当。“继续”一词通常用于表示某种活动或状态的持续,而“传统”是一种已经存在并需要被传承或发扬的文化或习惯,这里用“继续”来搭配“传统”不恰当,应改为“发扬、赓续、继承”。修改后的句子应为:我们要继承(发扬、赓续)前辈们的光荣传统,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3.请从《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部,仿照下面示例完成《名著阅读作业检查单》。示例:作业要求名著《朝花夕拾》我读过,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回忆了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介绍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等往昔亲友和师长,叙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等事件。我读得很认真,清晰地记得书中的细节阿长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答案】示例一:名著:《骆驼祥子》主要内容:人力车夫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历经“三起三落”,最终希望破灭,厌恶劳作,陷入更加苦难的深渊。细节:①祥子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后,手抖得厉害,对着光亮的车照自己的脸。②堕落后的祥子低着头,弯着背,不理别人的打骂,留神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的烟头。示例二:名著:《海底两万里》主要内容:博物学家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及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细节:①我们在海底平原散步时,水母伸出天蓝色触须,一连串地飘在水中。②价值千万的珍珠比椰子还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相关情节内容。《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主要讲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勤劳、坚忍,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社会现实的残酷一次次打击着他,他的梦想一次次破灭,最终他沦为了社会的牺牲品,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动力。《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他们遇到了许多罕见的海底动植物和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经历了各种奇遇和惊险,最终成功脱险,将海底的秘密公之于众。再根据示例中“我读过,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读得很认真,清晰地记得书中的细节”可知,完成《名著阅读作业检查单》时,要先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再从中选择一细节,向大家介绍。据此从《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部向大家介绍即可。示例:名著:《海底两万里》主要内容:博物学家阿龙纳斯与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鱼叉手尼德·兰,因意外被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俘获,随后与神秘的船长尼摩一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底冒险。他们穿越了广阔的海洋,见识了海底世界的奇妙与瑰丽,也遭遇了种种未知的危险与挑战。细节:珊瑚虫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宛如海底的花园,让人目不暇接。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像树枝般分叉,有的如同蘑菇般耸立,还有的呈现出细腻的褶皱和纹理,每一处都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二、阅读(67分)(一)(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城南(其一)【宋】曾巩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②路东西③。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注】①横塘:古塘名。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4.结合注释,描绘诗歌一、二句呈现的画面。5.三、四句将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持久进行对比,这蕴含着怎样的哲理?【答案】4.示例:大雨过后,横塘(池塘)里的水涨起来了,与堤岸齐平。高低起伏的群山上,雨水分东西两路奔流(倾泻)而去。5.示例一:有些事物即使华美艳丽,却如此娇弱易催;有些事物纵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极其强大。示例二: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舞台,没有谁能够长盛不衰,也没有谁会永远沉寂。【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雨过横塘水满堤”这句诗描述了雨后横塘景象,其中“雨过”说明是雨后,“横塘”是具体的地点,“水满堤”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使塘水上涨,几乎要漫过堤岸的情景。“乱山高下路东西”这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远处的山景,“乱山高下”形容群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路东西”则指出山间的小径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根据诗句的描述,可以想象出一个被雨水滋润过的横塘,塘水清澈,水位上涨,几乎与堤岸齐平,形成一片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景象。接着,将视线拉远,看到远处的群山。这些山峦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山间的小径在雨后的清新中更显幽静,它们蜿蜒曲折,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引人遐想。据此组织语言描述即可。示例:雨后横塘,水波盈盈满溢堤岸,一片宁静清新。群山错落,小径东西延伸,尽显雨后山林的幽远与宁静。【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内容。“一番桃李花开尽”中“一番”指的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个季节,“桃李花开尽”则描绘了桃花和李花在这一时期已经全部盛开的景象,并且暗示了它们随后会迅速凋零的过程。桃花和李花都是春季里常见的花卉,它们以其绚烂的色彩和短暂的花期而著称,往往象征着青春、美丽和易逝。“惟有青青草色齐”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这句诗描绘了另一种生命力顽强、持久不变的景象——青草。无论季节如何变迁,青草总是保持着它那鲜亮的绿色,生机勃勃,不屈不挠。这里的“青青”形容了草色的鲜亮和生机,“草色齐”则强调了草地的一片翠绿,没有因为季节的更替而有所改变。据此可知,桃花、李花以其绚烂的色彩和短暂的花期展现了生命的华美与脆弱,而青草则以持久的绿色和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强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自然界中不同生命形态有所差异,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展现着自己的风采。桃花、李花虽然绚烂一时,但它们的凋零也是自然界循环往复的一部分;而青草虽然看似平凡无奇,但它却以持久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据此作答即可。(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活板(节选)沈括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乙】造竹纸宋应星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①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选自《天工开物》,有删减)【注】①竹枧(jiǎn):毛竹做的水管或水槽。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B.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C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D.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7.根据语境或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1)则第二板已具__________(2)瞬息可就__________(3)恐塘水有涸时__________(方法提示:组词法)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9.读完选文,小语和小文有了下面的对话。请根据选文补全他们对话内容。小语:【乙】文最后一句“火以八日八夜为率”的“率”是个多音字,我无法确定它的读音。你会吗?小文:我查了文言文字典。它读“shuài”时有五种解释:①<名>捕鸟的网。②<动>遵循;遵从。③<动>率领;带领。④<副>大概;大致。⑤<副>一概;都。它读“lǜ”时解释为:<名>一定的标准和比率。我们可以根据词义判断读音。小语:我能确定了,“率”在这里应该读作___________。小文:是啊,光是煮就要八天八夜。造竹纸的工序真不简单:砍竹截断——___________——加功槌洗——___________——入桶下煮。小语: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两篇选文都赞颂了__________。【答案】6.D7.①.准备(好了)②.完成③.干涸8.(1)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2)那些将要生枝叶的竹子是造纸的上等材料。9.①.lǜ②.开塘漂浸③.石灰涂浆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创造精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将竹子截断成五到七尺长,然后在山中挖一个池塘,注入水,将竹子放入其中浸泡。“截断五七尺长”中“截断”是动词,“五七尺长”是补语,补充说明截断的长度。如果断在“五七尺”后,则“长”字成为孤立成分,不符合语法规则。因此,“截断五七尺长”应视为一个整体,表示将竹子截断到五到七尺的长度,句意完整;“就于本山”是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开塘一口”,故“就于本山开塘一口”为一个整体,应停顿;“注水其中漂浸”中“注水其中”是动宾结构,“漂浸”是动词,表示浸泡的动作。正确的断句为: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意为:第二块板上的字也已经准备好了。具:准备(好了)。(2)句意为:很快就可以完成。就:完成。(3)在“恐塘水有涸时”这句话中,要解释的是“涸”。根据组词法,我们可以联想到与“涸”相关的常见词汇,如“干涸”。在这里,“涸”就是取了“干涸、枯竭”之意。所以,“恐塘水有涸时”的意思是为了避免塘中的水有干涸的时候。【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每韵,每个韵部;为一帖:分类成一份或一贴;木格:用木格;贮:储存。(2)句重点词:其:代指竹子;上料:上等原料。【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分析文章内容。第一空:【乙】文最后一句“火以八日八夜为率”意思是:通常要煮八天八夜,在这里,“率”被用来表示煮竹子所需时间的固定标准或比率,即八天八夜。因此这里的“率”解释为“一定的标准和比率”,再根据字典中的解释“它读‘lǜ’时解释为:<名>一定的标准和比率”可知,“率”在这里应该读作lǜ。第二、三空:这两空要求将造竹纸的过程补充完整。根据第二空前后“砍竹截断”“加功槌洗”可知,空内所填应是概括“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相关内容。此处说明截断后的竹子需要在水中浸泡很长时间,以达到软化和去除杂质的目的。因此,这一步是“开塘漂浸”。根据第三空前后“加功槌洗”“入桶下煮”可知,空内所填应是概括“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相关内容。在洗涤之后,需要用优质的石灰水涂浆,这是为了对竹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因此,这一步是“石灰涂浆”。第四空:【甲】主要介绍了活字印刷术的高效与便捷。文中详细描述了活字印刷的过程,展示了活字印刷术在提高印刷效率、降低印刷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乙】则详细记录了竹纸的制造过程。从砍竹截断、浸泡百日、加功槌洗、石灰涂浆到入桶下煮,每一步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这个复杂而精细的造纸过程,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在造纸技术上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综合两篇选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两篇选文都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无论是活字印刷术还是造纸术,都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伟大发明,它们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对后世的科技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现了我国古代敢于创新的风貌。据此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如果只印两三本,并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用于印刷,一块同时排布好字,第一块板印刷完毕,第二块板上的字也已经准备好了,两块板交替使用,很快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比如“之”、“也”等字,每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印模,以备一块板内有重复的字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标记起来,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如果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就马上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制成。【乙】制造竹纸的技术主要出自南方,而福建省在这一领域尤为突出。当竹笋生长之后,根据山窝的深浅来选择竹子,那些将要生枝叶的竹子是造纸的上等材料。到了芒种时节,就上山砍伐。将竹子截断成五到七尺长,然后在山中挖一个池塘,注入水,将竹子放入其中浸泡。为了避免塘中的水有干涸的时候,就用竹制的管道引水,使瀑布的水不断注入。浸泡超过一百天之后,再进行捶洗,洗去粗壳和青皮。这时,竹子的内层(竹穰)就像苎麻一样,用优质的石灰水涂浆,然后放入桶中煮,通常要煮八天八夜。(三)(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回忆与李霁野先生的交往杨建民①作为一个身处僻地的普通教师,我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得到尊敬的李霁野老人亲切的帮助,这是我无法忘怀的。②1985年七八月份的一天,朋友向我推荐一本窄窄小小的册子《给少男少女》。说实在的,书名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③回到家,不料,我一读便不能放手。该书是李霁野先生四十年代给青年学生的几次谈话稿集成,它针对青年的特点,谈人生,谈读书……内容丰富,言辞恳切,加之文字保留了谈话特色,自然朴素,读来如闻作者娓娓道来,十分吸引人。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④第二天,我把读书后的感受写成一篇短文,抄出一份寄给《博览群书》杂志编辑部。毕后又想,能否让李霁野先生知道青年们对该书的喜爱之情呢?我便又抄出一份,不知天高地厚地直接寄给李先生,并在信中希望能得到一册由他签名的《给少男少女》。⑤信寄出没几天,我便接到李先生的回信。这是我接到先生的第一封信,至今还珍藏着。信中说:“(给少男少女)是四十年前的讲稿,听朋友们劝告重印,居然还有人不厌读,我自然高兴……八十老翁不被青年厌弃,自然也是一大安慰。”当时,先生手头已没有了这本书,可他将一本自己新近出版的译诗集《妙意曲》题签惠赠给我,并答应从出版社寻找或等重印后,一定惠赠我这册引发了莫大兴趣的小书。不久,我便接到先生设法找到的一本《给少男少女》。⑥第二年八月,我到烟台参加一个学习班。返程途中,我特意绕道天津,拜访心仪已久的李霁野先生。⑦永远忘不了那时见到的李先生。他的发须全白了,连眉毛也白了。身着极宽松、软薄的便装,走路缓缓的,但面色很红润,在白的发须的映衬下,更显得鲜明。他脸上是极诚恳而和蔼的笑,我一下子将那个娓娓谈心的智者与眼前这位老人合为一体。⑧先生给我倒一杯清茶,我忙接过。那一天天气格外好,窗外阳光灿烂,室中也十分明亮。先生的书桌靠在窗户边上,桌面是刚刚放下的笔和一堆堆的稿子,先生将手头的一叠推开,谈话便开始了,我们谈《给少男少女》,谈他健朗的身体,谈鲁迅先生……⑨我因是中途转车,是空着手去的,李先生盛情留饭,我以小辈的不避深浅,又坐上饭桌……前前后后打扰先生两三个小时,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多,我才赶紧打住,结束了这冒昧的造访。先生送出房门,又要送出大门。几番都推却不过。出了大门,先生说:“今天很高兴的。”对着恳挚的老人,我颇激动,捧起先生温热的手,道一声珍重,便赶紧离开。匆匆走了几十步,就要拐道口了,我忍不住又回过头,呵——李先生仍站在那里,手轻轻地扬起;阳光照着雪白的须发,映着充满笑意的红颜,为眼前慈祥的哲人敷一层彩色。我终于控制不住了,眼眶霎时充盈了泪水……⑩从天津返汉中后,我有颇多的感触,便赶紧写了一篇短文记述访问李先生的情形。文章写好后,又冒昧寄给李先生看看。⑪不久,李先生将稿子挂号寄回。我打开一看,见到上面有先生颇费心力的修改。修改的部分,除去一些史实的订正和字眼的调整,大部分都是如李先生附信中所说:“我删去些过誉之词……”其中,“知道他是鲁迅先生的一位朋友,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作家”这样的句子也被先生全数划掉;甚至评述《给少男少女》时说“其中涉及范围很广……叫人不忍释手”等也被划去。在李先生,真诚谦逊的态度一目了然;在我自己,也体会到为人为文的朴素风格。这一点我至今仍然受用着。⑫与李先生结识,出于偶然。但我从先生作品及人格中汲取的营养,是非常宝贵又丰富的。在我心中,李霁野先生是永在的。(选自2012年6月13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注】李霁野,现代著名翻译家,作家。历任南开大学外语系主任、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主席,曾当选为天津市和全国政协委员。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与李霁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B.《给少男少女》书名平平,内容却很吸引人,这是先扬后抑的写法。C.我把读后感寄给李先生是为了让他知道青年们喜爱《给少男少女》。D.文章最后一句暗示了李霁野先生已经离世,抒发了作者的怀念之情。11.请根据选文,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内容。文章层次清晰,首尾两段为总写,主体部分按照_____顺序展开叙写:1985年七八月份,“我”将读后感抄送给李先生,_____;第二年八月,_____,先生与“我”长谈并送“我”离开;_____,“我”把记述访问先生的短文寄给他,先生把修改后的稿子寄回。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1)那一天天气格外好,窗外阳光灿烂,室中也十分明亮。(赏析句子)(2)我终于控制不住了,眼眶霎时充盈了泪水……(赏析加点词)13.读完文章,你对李霁野先生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以“先生是一个(四字短语)的人”的形式来谈谈你的认识,注意结合选文中的相关内容。14.如将本文编入七下语文教材,你认为本文适合编排在以下哪个单元?请简要说明理由。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1邓稼先/杨振宁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3*回忆鲁迅先生/萧红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0阿长与《山海经》/鲁迅11老王/杨绛12*台阶/李森祥13卖油翁/欧阳修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15驿路梨花/彭荆风16*最苦与最乐/梁启超17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答案】10.B11.①.时间(事件发生的先后)②.先生立即回信并赠书给“我”(很快就接到先生的回信和赠书)③.“我”学习返程途中拜访李先生④.从天津返汉中后12.(1)本句是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去拜访先生当天天气的晴好、光线的明亮,烘托出“我”和先生谈话时轻松愉快的氛围(或:表达了“我”内心的激动与期待)。(2)“终于”一词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文中“我”冒昧打扰先生,却受先生热情接待(他放下众多事情与“我”谈话,还盛情留饭,直至诚挚目送“我”离开走远)。“我”对先生的情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累积,最终在回首看见先生时,感动万分,控制不住,热泪盈眶。13.示例1:先生是一个真诚谦逊的人。先生每次收到“我”的信件,都很快回复,或赠书于“我”,或颇费心力地帮我改稿,可见先生真诚之至;面对“我”文章中的赞赏之词,先生全数划掉,可见先生谦逊的品格。示例2: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示例3:先生是一个热忱质朴的人……14.示例1:我认为适合编排在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主要讲述杰出人物的经历、故事,表现了他们的非凡气质。本文所写的李霁野先生就是一位杰出人物,他是现代著名翻译家、作家,文章通过讲述“我”和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先生真诚谦逊的高尚品质。示例2:我认为适合编排在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本文所写的李霁野先生身上,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真诚谦逊、宽厚待人、热忱质朴的传统美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B.文章并未采用先扬后抑的写法。根据第②段“说实在的,书名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和第③段“回到家,不料,我一读便不能放手”可知,文章提到《给少男少女》的书名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但内容却十分吸引人,这并非是先贬低书名再赞扬内容,而是直接表达了书名的普通与内容的丰富之间的对比,没有先扬后抑的意味。【11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第一空:根据第②段“1985年七八月份的一天”、第④段“第二天”、第⑤段“不久”、第⑥段“第二年八月”、第⑩段“从天津返汉中后”等词句可知,文章中出现了明确的时间标记词,这些词语清晰地表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因此本文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书写的。故第一空填:时间。第二空:根据关键信息“‘我’将读后感抄送给李先生”定位到文中第④段,联系第⑤段“信寄出没几天,我便接到李先生的回信……他便将一本自己新近出版的译诗集《妙意曲》题签惠赠给我,并答应从出版社寻找或等重印后,一定惠赠我这册引发了莫大兴趣的小书。不久,我便接到先生设法找到的一本《给少男少女》”可知,李先生不仅回复了信件,还赠送了书籍给“我”,据此可得出答案:“先生立即回信并赠书给‘我’”。第三空:根据关键信息“第二年八月”可定位到文章第⑥段。根据第⑥段“第二年八月,我到烟台参加一个学习班。返程途中,我特意绕道天津,拜访心仪已久的李霁野先生”可知,这一年八月,“我”特意绕道天津去拜访了李先生,据此可得出答案:“‘我’学习返程途中拜访李先生”。第四空:根据关键信息“ 把记述访问先生的短文寄给他”可定位到文章第⑩段。结合文中第⑩段“从天津返汉中后,我有颇多的感触,便赶紧写了一篇短文记述访问李先生的情形。文章写好后,又冒昧寄给李先生看看”以及第⑪段“不久,李先生将稿子挂号寄回”的内容,可知“我”在回到汉中后写了记述访问李先生的短文并寄给了他,而他则把修改后的稿子寄回了给“我”,据此可得出答案:“从天津返汉中后”。【12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那一天天气格外好,窗外阳光灿烂,室中也十分明亮”是对当时环境的直接描述,属于环境描写。句中“天气格外好”和“阳光灿烂”这些词语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愉悦舒适的感觉。同时,“室中也十分明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明亮、清晰的氛围,暗示了室内空间的通透和温馨。再结合第⑥段“返程途中,我特意绕道天津,拜访心仪已久的李霁野先生”和第⑦段“永远忘不了那时见到的李先生”可知,这里的环境描写是在“我”去拜访李霁野先生的背景下出现的,因此它不仅仅是对天气和室内环境的简单描述,更是对“我”与先生谈话时氛围的烘托。阳光灿烂的窗外和明亮的室内空间,与“我”内心的激动与期待相互呼应,共同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2)“终于”通常表示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或过程后,最终出现了某种情况或结果。在这里,“终于”一词用于描述“我”在回首看见李霁野先生时,情感累积到顶点,最终控制不住热泪盈眶的情景。根据第⑨段“我因是中途转车,是空着手去的,李先生盛情留饭,我以小辈的不避深浅,又坐上饭桌……前前后后打扰先生两三个小时,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多,我才赶紧打住,结束了这冒昧的造访……李先生仍站在那里,手轻轻地扬起”可知,“我”是中途转车,空着手去拜访先生的,但先生却放下众多事情与“我”谈话,还盛情留饭,并在“我”离开时诚挚目送。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先生对“我”的热情和真诚。在整个交往过程中,“我”对先生的敬仰、感激和感动之情不断累积。当“我”回首看见先生还站在那里,手轻轻扬起,阳光照着他雪白的须发和充满笑意的红颜时,这种情感达到了顶点。“终于”一词正是对这种情感累积到顶点后自然爆发的状态的准确表达。它不仅突出了“我”对先生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也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和情感共鸣。据此作答即可。【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从第⑤段“八十老翁不被青年厌弃,自然也是一大安慰”中可知,李霁野先生在得知青年们喜爱他的《给少男少女》后,感到非常高兴和安慰,这体现了他对青年人的关爱和重视,以及他对自己的作品能够影响年轻一代的欣慰。据此可概括出先生是一个“关爱青年”的人。从第⑥段“他放下手中正在写文章,与我亲切交谈起来,没有一点架子”中可知,李霁野先生在“我”拜访时,能够放下手头的工作,与“我”进行亲切的交谈,并且没有丝毫的架子或傲慢。这种对待晚辈或来访者的态度,展现了他平易近人的性格。据此可概括出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从第⑨段“李先生盛情留饭,我以小辈的不避深浅,又坐上饭桌……几番都推却不过”中可知,李霁野先生在“我”拜访时,不仅热情接待,还盛情款待,表现出他待人的真诚和热情。据此可概括出先生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从第⑪段“我删去些过誉之词……甚至评述《给少男少女》时说‘其中涉及范围很广……叫人不忍释手’等也被划去”中可知,李霁野先生在修改“我”的短文时,非常注重保持文章的客观和谦逊,他删除了过于溢美的词语,这展现了他真诚谦逊的品格。据此可概括出先生是一个“真诚谦逊”的人。综上所述,李霁野先生是一个关爱青年、热情好客、平易近人、真诚谦逊的人。据此作答即可。示例: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李霁野先生在与“我”的交往中,始终保持着温文尔雅的态度,无论是与“我”交谈还是修改“我”的文稿,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温文尔雅。同时,他也没有丝毫的架子,对待“我”这样的后辈非常亲切,让人感到平易近人。【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主旨。首先分析每个单元的特征:第一单元主要围绕“杰出人物”这一主题展开,介绍了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以及历史人物孙权等。这些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这些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成就;第三单元以“小人物,大情怀”为主题,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和人性光辉。如鲁迅笔下的阿长、杨绛笔下的老王等,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但他们的善良、坚韧和无私却深深打动了读者;第四单元侧重于“名人风采与人生哲理”的探讨,通过描写名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习惯或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来展现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如叶圣陶先生的严谨治学、驿路梨花的无私奉献、梁启超对人生苦乐的独到见解等。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回忆了“我”与李霁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展现了李霁野先生的和蔼可亲、真诚谦逊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与第四单元中“名人风采与人生哲理”的主题相契合,但是因为李霁野先生作为一位名人,他的成就和品质无疑符合第一单元的核心精神,他的真诚谦逊的高尚品质正是该单元所要探讨的内容之一。据此可知,可以将本文编排在第一单元,也可以将它编排在第四单元。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李霁野先生的风采和品质,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有益的人生哲理和启示。据此作答即可。(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窗外梧桐花正香①院里的那棵梧桐树是我亲手所栽,自从有了这棵梧桐树,我便多了一位好邻居。②春天,推开封闭了一冬的窗户,你会突然发现,【A】窗前的梧桐树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一串串风铃般的苞谷籽爆裂开来,露出绒绒的小花蕊,开始时很短,如针尖、似麦芒。渐渐的紫红色的花瓣张开了,高傲地站立于枝丫上,是那样的亲切,如同一个个淡紫色的小喇叭似的,多而不乱,娇而不艳,缀满树枝,素雅而繁盛。明丽的阳光下,满树淡紫色的花朵,一簇一簇地相互簇拥着,随意地、成串地悬挂于枝条上,飘飘洒洒,在晨风中摇曳着,散发出阵阵幽香,在空中飘荡。【甲】。微风吹来,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深吸一口,闭上眼睛,清香味儿沁人心脾。③傍晚,梧桐树犹如一把巨大的紫伞,笼罩在农家院落上空,在夕阳的余辉下,当灶间的炊烟腾起时,小院上空的紫雾便会更加浓郁,透出一种梦幻般的色彩。坐在树下,【B】千朵万朵紫色的梧桐花一嘟噜、一串串地挂满树冠,摇曳着,挥洒着甜甜的花香,香气袭人。这时,你会体会到一种“不与众艳争娇宠,只独领淡泊幽香”的意境,轻轻的微闭双目,轻轻的呼吸,幽香的芬芳,扑入鼻腔,沁入肺腑,那沁脾的清幽芬香,撩拨起你悠悠的遐想,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韩准的“潇潇梧桐几度秋,凤凰飞去旧山幽”;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岁岁如是,心境如是!【乙】。④当淡青色的梧桐叶张开了,紫红色的梧桐花凋谢了,飘落中的梧桐花或是打着旋儿,或是翻着跟头,但都很快的直线下落,呼呼的,打在你的头上、肩上。这时,你会体味到一种力量,生的力量。梧桐花先于绿叶开放,当绿叶儿张开时,它们又悄然离去,透着一份坦然,花开花落,万物繁衍生息之必然,何况花落也是一种美丽。梧桐花铺满一地,铺陈着一地芳香,弯腰拾起已有些泛白的梧桐花,放在鼻边不用吸气,仍感觉有缕缕清香在鼻翼间萦绕。【丙】。⑤站在春天的梧桐树下,正值梧桐花开,绽开的紫色弥漫在枝头,而我与此树为邻,依窗户咫尺,何其幸哉!(取材于陈树庆的文章,有改动)15.作者的内心感受随窗外梧桐花开花落而变,结合文章内容,将下列语句回填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的心随之荡漾,沉醉其中。②于是对梧桐,又多了一份喜爱和期待。③此时的心情是对梧桐花年年月月的期盼和怀想。A.【甲】①【乙】②【丙】③B.【甲】①【乙】③【丙】②C.【甲】②【乙】①【丙】③D.【甲】③【乙】①【丙】②16.文章【A】【B】两句都是对梧桐花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1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结尾处“我与此树为邻,……何其幸哉!”的原因。【答案】15.B16.示例一:【A】句运用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沉寂一冬后梧桐花苞初绽的情态,突出梧桐花初开,花蕊细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梧桐花的喜爱与赞美。示例二:【B】句“一嘟噜”“一串串”写出梧桐花开得茂盛;“摇曳”“挥洒”分别写出梧桐花姿态的优美和香气的浓郁,表达了作者对梧桐花的喜爱与赞美。17.示例:①可睹梧桐之典雅芳容,闻梧桐之芬芳花香;②可获内心的满足与享受(温馨、安详、惬意、淡然);③可触发悠悠遐思(诗意的遐想);④可感淡泊品质与生的力量。(答出3点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及衔接与排序。根据第②段“窗前的梧桐树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飘飘洒洒,在晨风中摇曳着,散发出阵阵幽香,在空中飘荡”可知,在【甲】处前文,作者详细描绘了春天梧桐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花朵簇拥、香气袭人,营造出一种梦幻而迷人的氛围。此时,第①句“我的心随之荡漾,沉醉其中”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被这番美景深深吸引,内心充满喜悦与陶醉的情感。根据第③段“轻轻的微闭双目,轻轻的呼吸,幽香的芬芳,扑入鼻腔,沁入肺腑,那沁脾的清幽芬香,撩拨起你悠悠的遐想”“岁岁如是,心境如是”可知,在【乙】处前文,作者通过描述傍晚时分梧桐树下的静谧与美好,以及吟诵古诗词时引发的联想,展现了梧桐花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视觉与嗅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与共鸣。因此,第③句“此时的心情是对梧桐花年年月月的期盼和怀想”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梧桐花美丽与幽香的持久眷恋,以及对未来岁月中梧桐花再度盛开的热切期盼。根据第④段“当淡青色的梧桐叶张开了,紫红色的梧桐花凋谢了”“何况花落也是一种美丽。梧桐花铺满一地,铺陈着一地芳香,弯腰拾起已有些泛白的梧桐花,放在鼻边不用吸气,仍感觉有缕缕清香在鼻翼间萦绕”可知,在【丙】处前文,作者描述了梧桐花凋谢时的景象,尽管花朵已逝,但它们的芬芳依旧留存,给人以生命的启示和对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这种对生命力量的感悟,让作者更加珍惜梧桐树及其花朵的存在,因此第②句“于是对梧桐,又多了一份喜爱和期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对梧桐更加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未来梧桐树生长、开花的美好憧憬。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A】句“窗前的梧桐树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一串串风铃般的苞谷籽爆裂开来,露出绒绒的小花蕊,开始时很短,如针尖、似麦芒。”这句描写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梧桐树以人的情态——“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沉寂一冬后梧桐花苞初绽的情态。同时,“一串串风铃般的苞谷籽爆裂开来”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梧桐花苞的形态变化,给人以动态的美感和丰富的想象空间。随后,“露出绒绒的小花蕊,开始时很短,如针尖、似麦芒”的描写,则进一步细化了小花蕊的初生状态,以具体的比喻(如针尖、似麦芒)突出梧桐花初开,花蕊细小的特点。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还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梧桐树及其花朵的深厚情感。【B】句“千朵万朵紫色的梧桐花一嘟噜、一串串地挂满树冠,摇曳着,挥洒着甜甜的花香,香气袭人。”这句则通过数量词(“千朵万朵”)的叠加使用,强调了梧桐花盛开的繁盛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一嘟噜、一串串”的形容词短语,形象地描绘了梧桐花聚集的状态,写出梧桐花开得茂盛,既有形态上的美感,又暗含了花香的浓郁。随后的“摇曳”“挥洒”更是通过拟人的手法,写出梧桐花姿态的优美和香气的浓郁,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香气袭人”四字简洁而有力地传达了梧桐花香的强烈与迷人。作者赋予了梧桐花以动态美和生命力,是其对梧桐花喜爱与赞美之情的真实流露。据此作答即可。【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⑥段“站在春天的梧桐树下,正值梧桐花开,绽开的紫色弥漫在枝头,而我与此树为邻,依窗户咫尺,可睹梧桐之典雅芳容”可知,文章详细描绘了梧桐树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美丽景象,尤其是春天梧桐花盛开的场景,令人陶醉。作者能够亲眼目睹梧桐树的典雅芳容,闻到那阵阵幽香,这种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无疑是作者感到幸运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可概括出原因:可睹梧桐之典雅芳容,闻梧桐之芬芳花香;结合第②段“春天,推开封闭了一冬的窗户,你会突然发现……”,第③段“傍晚,梧桐树犹如一把巨大的紫伞……你会体会到一种’不与众艳争娇宠,只独领淡泊幽香‘的意境”可知,无论是清晨推开窗户看到的第一眼梧桐美景,还是傍晚时分坐在树下享受的那份宁静与安详,都让作者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和放松。据此可概括出原因:可获内心的满足与享受(惬意、淡然的心境);结合第③段“轻轻的微闭双目,轻轻的呼吸,幽香的芬芳,扑入鼻腔,沁入肺腑,那沁脾的清幽芬香,撩拨起你悠悠的遐想”可知,梧桐树及其花朵的美丽景象,常常引发作者的诗意遐想。在梧桐树下,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古诗词,体会古人对梧桐的深情厚意,同时也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据此可概括出原因:可触发遐思;结合第④段“当淡青色的梧桐叶张开了,紫红色的梧桐花凋谢了,飘落中的梧桐花或是打着旋儿,或是翻着跟头,但都很快的直线下落,呼呼的,打在你的头上、肩上。这时,你会体味到一种力量,生的力量,梧桐花先于绿叶开放,当绿叶儿张开时,它们又悄然离去,透着一份坦然,花开花落,万物繁衍生息之必然,何况花落也是一种美丽”可知,梧桐花先于绿叶开放,当绿叶儿张开时,它们又悄然离去,这种坦然面对生命轮回的态度,让作者感受到了淡泊的品质和生的力量。据此可概括出原因:可感淡泊品质与生的力量。据此作答即可。(五)(11分)综合性学习,完成下面小题青草地文学社团正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18.【转告“活动通知”】小文没有收到活动通知,请你提取通知的主要内容,转告给他。通知各位同学:为了提升社团成员的语文学科素养,经研究决定,本社团将举行“我的语文生活”专题活动。请大家积极参加线上的知识竞答,并于6月29日上午8点到校门口集合,准时参加线下活动。青草地文学社团2024年6月6日19.【寻找“最美对联”】小语和他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这一语文实践活动,假期里游览了长乐众多的名胜古迹,收集了很多对联,但是因为记录过程的疏忽,导致整理时出现上下联对不上号的情况。请你根据对联的内容与要求,帮他们选出配对正确的一项()景点名称上联下联蕉岭烈士纪念亭血染蕉岭山川碧①三溪村②龙潭印月水浮珠首石山首石凝云堪引凤③猴屿洞天岩④装点江山万里图A.①屏嶂铺霞山积锦:②蟾宫折桂喜乘龙;③蕴含今古千秋事;④功垂龙江日月新B.①功垂龙江日月新;②屏嶂铺霞山积锦;③蟾宫折桂喜乘龙;④蕴含今古千秋事C.①蕴含今古千秋事;②功垂龙江日月新;③屏嶂铺霞山积锦;④蟾宫折桂喜乘龙D.①蟾宫折桂喜乘龙;②蕴含今古千秋事;③功垂龙江日月新;④屏嶂铺霞山积锦20.【解读“最佳招牌”】少年正是读书时,社团组织同学们寻找书店招牌。下图是小文找到的,它被评为“最佳书店招牌”。请你仔细观察,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它的构图要素及其能被评为“最佳书店招牌”的原因。【答案】18.示例:小文,青草地文学社团将举行“我的语文生活”专题活动。我们要参加线上的知识竞答,还要在6月29日上午8点到校门口集合,参加线下活动。19.B20.构图要素:整体图形是一本书(一摞书)的轮廓,主题要素是中国汉字“书”的繁体字,构图下面是“书店”的英文字母。(一个要素,两个要素)原因:该招牌以简洁的线条融合了“书店”图文要素,生动又直观。【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提炼概括文段内容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转达通知内容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尽可能完整地转达通知中的所有重要信息,不要遗漏关键细节,如活动名称为“我的语文生活”;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是知识竞答,线下是集合参加的活动;线下活动的集合时间为6月29日上午8点,集合地点为校门口等。另外,在转达通知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礼貌和得体。示例:小文,你好!青草地文学社团发了一则通知,主要内容是关于即将举行的“我的语文生活”专题活动。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是知识竞答,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线下活动则要求大家在6月29日上午8点准时到校门口集合。记得不要错过哦,这是提升我们语文学科素养的好机会!【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第①空:上联“血染蕉岭山川碧”中,“血染蕉岭”是动宾短语,且“蕉岭”是地名;“山川碧”是主谓短语,且“碧”形容词,描述山川的颜色。选项中“功垂龙江日月新”,“功垂”与“血染”在词性上相对(均为动词+名词结构),“龙江”与“蕉岭”均为地名,“日月新”与“山川碧”在表达上均呈现出一种时间或自然景观的更新与美好,且“新”字为平声,符合下联平收的原则。第②空:下联“龙潭印月水浮珠”中“龙潭”是名词,表示地名;“印月”为名词加动词构成的动宾短语;“水浮珠”则描绘出水面上仿佛有珠子在浮动的景象。选项中“屏嶂铺霞山积锦”,“屏嶂”与“龙潭”均为自然景观的名词,“铺霞”与“印月”均为动词+名词的结构,描述自然景象的壮丽与柔美,“山积锦”与“水浮珠”在表达上均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的画面,且“锦”字为仄声,符合上联仄起的原则。第③空:上联“首石凝云堪引凤”中,“首石”是名词短语,直接指代山名称或特征。“凝云”是动宾短语,表示云雾凝聚的景象。“堪引凤”是动宾短语,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山景之美足以吸引凤凰。选项中“蟾宫折桂喜乘龙”,“蟾宫”为名词,“折桂”为动宾短语,同时,“乘龙”与“引凤”在传统文化中均被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