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1页
2024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2页
2024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3页
2024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譬如(pì) 长沮(jǔ)桀溺(jié) 执舆(yú)B.辟人之士(pì) 荷蓧(diào)木铎(duó) 耰而不辍(yōu)C.怃然(wǔ) 食黍(shǔ)孰为(shú) 何德之衰(shuāi)D.植其杖而芸(yún) 论语(lún)奚自(xī) 今之从政者殆而(tái)【解析】A沮:jù,B辟:bì,D殆:dài。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C)A.eq\b\lc\{\rc\(\a\vs4\al\co1(仪封人请见,子见夫子乎)) B.eq\b\lc\{\rc\(\a\vs4\al\co1(杀鸡为黍而食之,民以食为天))C.eq\b\lc\{\rc\(\a\vs4\al\co1(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夫执舆者为谁)) D.eq\b\lc\{\rc\(\a\vs4\al\co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鲁孔丘与))【解析】A组前一个“见”当“引见”讲读“xiàn”,后一个“见”当“望见”讲读“jiàn”;B组前一个“食”当“给……吃”讲读“sì”,后一个“食”当“粮食”讲读“shí”;C组两个“为”均为动词,读“wéi”;D组前一个“与”当“参加”讲读“yù”,后一个“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读“yú”。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两项是(CE)A.从整篇课文内容来看,世人对孔子当时主动入世的看法和做法褒贬不一。可见,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见困难重重,志向难以实现。B.“是知其不行而为之者与?”是晨门对孔子执着精神的赞美。C.桀溺的“耰而不辍”,表明他当时农活很忙,没有时间停下手中的活与子路交谈。D.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来刻画孔子的勇于担当匡救天下的责任而不言放弃的形象。E.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人与孔子是完全对立的,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相同点。【解析】C项,依据语境,桀溺的“耰而不辍”,表现了桀溺的高傲无礼,对子路的蔑视,更是对孔子的不满。E项,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人与孔子虽然在消极避世与主动入世上是完全对立的,但他们并不是没有任何相同点,最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剧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4.下列对文学学问解说错误的一项是(B)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和学者。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化、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D.“四书”指《高校》《中庸》《论语》《孟子》。【解析】《论语》不是孔子编写的,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的。5.“先秦七子”指的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七个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七个人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对“七子”思想所属及其作品概括正确的是(A)A.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论语》、孟子《孟子》。B.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墨子》、庄子《南华经》。C.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荀子《荀子》。D.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荀子《荀子》。【解析】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或《老子》)、庄子《南华经》(或《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行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和“之”的意义和用法推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以杖荷蓧②子路行以告③长幼之节,不行废也④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A.①和②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也相同。B.①和②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不同。C.①和②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D.①和②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也不同。【解析】①句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用”;②句中的“以”也是介词,可译为“把”;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④句中的“之”也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7.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C)A.植其杖而芸。 B.至,则行矣。C.子曰:“隐者也。”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解析】C项是推断句。其他三项都是省略句,省略主语:A项省略“丈人”;B项“至”前省略“子路”,“则”前省略“丈人”;D项“已”前省略“我们”。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荷蓧丈人起先对子路很生气,很高傲,后来又热忱地接待子路,这是因为他想展示安静、团聚的田园生活给子路看,证明隐居比“知其不行而为之”好。B.子路离开荷蓧丈人后,孔子“使子路反见之”,是要子路去劝告荷蓧丈人,不要隐居,要出来治理天下。C.子路“至,则行矣”,说明荷蓧丈人受了孔子的影响,也“知其不行而为之”去了。D.尽管知道这种政治主见不能实现,也不愿明哲保身而放弃责任。孔子这种“知其不行而为之”的看法,比起隐士来是主动的。【解析】丈人之所以离开是估计孔子会让子路重来劝告他不要隐居,而他又不愿从仕,所以先走了。(2024·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9.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民__为本。“敬事”的意思是_肃穆谨慎地对待政务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传统文化经典的实力。材料一中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和材料二中的“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都提到了“民”,综合材料大意可知,第一个空应填“民”。材料一选自中学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结合课下注释可知,“敬事”意为“肃穆谨慎地对待政务”。10.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答案】①“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静之福。②“居简而行简”,居心简洁,到处生怕多事,不愿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洁,敷衍塞责。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实力,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解答本题,须要先逐字翻译材料中这两句话的意思,然后对它们进行细致分析。“居”是“居心”的意思,“敬”是“做事肃穆仔细,一丝不苟”的意思,“居敬”的意思是“对政事思虑周密,肃穆仔细,一丝不苟”。“行”是“做事”的意思,“简”是“简洁、简约”的意思,“行简”意为“做事简约不繁”。“居简”是“居心简洁”的意思。综上可知,仲弓认为对政事一丝不苟,同时又能把握重点,不繁复,那就不会扰民,百姓就能安家立业。而居心简洁,怕麻烦,考虑事情、做事情就不会那么周到,老百姓就可能被忽视,或者因政令草率而受苦。孔子认同仲弓的这种看法。【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