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参考学案2_第1页
《解放战争》参考学案2_第2页
《解放战争》参考学案2_第3页
《解放战争》参考学案2_第4页
《解放战争》参考学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第17课解放战争★: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本课重点:(由理解课标得来)1、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高考大纲: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课知识梳理一、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性质与社会矛盾(一)、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由中日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二、抗日战争后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一)、重庆谈判1、背景(原因)(1)、国民党方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2)、中国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毛泽东等人于1945年8月赴重庆谈判。2、时间:1945.81945.10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又称《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内容①、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②、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初2、结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1)、内容: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三、人民解放战争(国共第2次内战)时间(1946——1949)(一)、内战爆发1、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材料: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后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他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感悟历史:“和平已经死了”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了政协协议。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国民党全面进攻失败后,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947年,人民解放军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目的:为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2、内容: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思考土地改革后是土地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是私有制)3、作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三)、战略反攻1、概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经过一年的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2、评价: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例: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D)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tm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四):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由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原解放军和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由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解放军入关和聂荣臻率领的华北解放军会合解放了华北全境。4、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2)、背景: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3)、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②、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和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③他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4)、意义: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补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有两次转移。1921年,中共成立以后,即把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1927年,秋收起义以后,由于进攻大城市受挫,毛泽东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形势,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大片土地,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中共的主要任务将从军事上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城市在经济建设中将起到领导作用。因此,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2、北平谈判(1)时间:1949.4(2)内容: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和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3)结果: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3、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毛泽东豪迈的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四、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一)历史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二)经验教训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2、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3、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即时巩固训练】1、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正确的是(D)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2、(2010浙江萧山三校联考)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D)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签署了“双十协定”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3、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C)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4、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C)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B.人民解放军战争到此结束C.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D.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5、陈毅曾在诗中描述解放战争时的场景:“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商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这种情境能够出现的根本原因是(C)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D.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正确6、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7、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右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能够成为倍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原因主要是(A)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8、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D)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二、阅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幅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问题:图一图二(1)图一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时期?党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中国的革命中心区域又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这次转移有什么意义?(5分)答: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