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3第十一单元第3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_第1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3第十一单元第3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_第2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3第十一单元第3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_第3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3第十一单元第3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_第4页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33第十一单元第3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33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选择题1.(2024·滨州)到1570年,斗争屠杀和欧洲传来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区的人口从2500万下降到265万,秘鲁的人口由900万下降到130万。这一现象导致(B)A.世界市场形成 B.黑奴贸易盛行C.殖民斗争频发 D.工业革命兴起[解析]新航路开拓后,欧洲殖民者的斗争屠杀和传来的流行病,造成美洲人口锐减,为了解决劳动力的不足,欧洲殖民者起先进行黑奴贸易,故选B项;其次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除A项;殖民斗争频发并非美洲人口锐减导致的,解除C项;美洲人口锐减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无关,解除D项。2.非洲国家边界的百分之四十四是按经线或纬线划分的;百分之三十的边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仅有百分之二十六是由河流、山脉等构成的自然边界线。这一现象主要源于(B)A.新航路的开拓 B.西方殖民扩张C.两次工业革命 D.两次世界大战[解析]结合所学学问,西方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对非洲实行瓜分政策,往往以经纬线进行分割,所以非洲许多国家的国界线相对笔直,B项正确;新航路开拓后,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集中在沿海地区,解除A项;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并非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缘由,解除C、D两项。3.如图是罗德斯巨人漫画,它描绘了19世纪80年头英国殖民者罗德斯构筑从埃及开罗到南非开普敦“双开铁路”的设想。该漫画(D)A.表明非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B.说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反映出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D.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缩影[解析]罗德斯巨人漫画反映英国殖民者“双开铁路”的设想,也是当时各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瓜分世界的缩影,D项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帝国主义列强几乎瓜分完毕,但非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不符合史实,解除A项;英国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题干信息不能反映这一史实,解除B项;到18世纪中叶,英国先后战胜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C项不符合题干所示时间。4.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拉美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西班牙这样做的目的是(C)A.为工业革命积累原料资金 B.爱护殖民地的利益C.保障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 D.加大资本原始积累[解析]由材料“其拉美殖民地只允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任何国家进行贸易”可知,西班牙想要保障自己在海外殖民地的优势地位,以使殖民地的财宝只能流向西班牙,故选C项;发生工业革命的是英国,而非西班牙,因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积累原料资金的说法无从谈起,解除A项;西班牙这么做不是爱护殖民地,而是爱护自己在殖民地的统治,解除B项;西班牙从殖民地掠夺回的资金多用于购买奢侈品,它并不注意对资本的原始积累,因此后来才逐步走向衰落,解除D项。5.18世纪中期以后,西班牙把拉美殖民地的商业税率由2%提高到12%,并规定原来地处边远或享有特权而无须纳税的社会群体都要纳税。西班牙的这些举措(C)A.旨在打击殖民地土著居民势力B.提升了殖民地商品的竞争力C.减弱了其在拉美的统治基础D.体现了“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解析]依据“西班牙把拉美殖民地的商业税率由2%提高到12%,并规定原来地处边远或享有特权而无须纳税的社会群体都要纳税”可知,西班牙加强了对拉美殖民地的盘剥,这无疑会激化西班牙和拉美人民的冲突,从而减弱其在拉美的统治基础,C项正确;依据题干可知,西班牙要求原来无需纳税的社会群体也要纳税,明显不仅仅是针对土著居民,A项解除;西班牙的这些举措加重了拉美人民的负担,不利于拉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也就不行能提升殖民地商品的竞争力,B项解除;题干没有反映西班牙在拉美实行分化瓦解的“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D项解除。6.1794年,正值英法激烈较量之时,美国希望就边界哨所、自由贸易等问题与英国谈判。经过五个月的谈判,英国同意撤出在美国西北部边界的哨所,允许肯定吨位限制下的美国商船进入西印度群岛贸易;美国也接受了英国主导构建的国际秩序和规则。可见,当时(C)A.英法争霸受到美国的制衡B.英美勾结企图共同瓜分世界C.美国借助了国际形势获利D.英国在美洲的殖民体系解体[解析]依据“正值英法激烈较量之时,美国希望就边界哨所、自由贸易等问题与英国谈判”可以看出,美国借英法较量之机,为自己赢得了利益,C项正确;受美国制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要瓜分世界,解除B项;解体的说法错误,解除D项。7.20世纪初整个亚洲建立的铁路有80%在印度。一方面,当时英国政府强令殖民当局保证在印度的铁路投资得到固定的收益;另外,铁道的建设、车厢的生产、燃料的供应和铁路的运营均由英国公司一手包办。这些做法旨在(C)A.移植英国的生产方式 B.改善印度的交通条件C.服务英国的殖民侵略 D.镇压印度人民的抗拒[解析]印度是英国殖民地,20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须要更多的原料,因此,当时英国政府强令殖民当局保证在印度的铁路投资,以便于英国掠夺印度的各种资源,即材料所述英国的做法是服务于英国的殖民侵略,C项正确;移植英国的生产方式是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产生的客观影响,A项错误;材料所述英国的做法是为服务英国的殖民侵略,B项错误;镇压印度人民的抗拒不是主要目的,D项错误。8.在18世纪中期之前,北美各殖民地存在以下状况,如表。北美英属殖民地北美法属殖民地立法机构有民选的立法议会不存在难以驾驭的民选机构行政运行规则委任的总督只能恳求和怂恿民选的立法议会实行某种行动步骤全部官员均由巴黎任命,吩咐会被部下严格执行据此可知(A)A.殖民地持续了本国政治传统B.殖民方式不同影响当地政治发展C.分权制衡的理念得到了贯彻D.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当地民主进程[解析]依据材料,北美英属殖民地的立法机构和行政运行规则与英国相同,北美法属殖民地的立法机构和行政运行规则与法国相同,可见殖民地持续了各自国家的政治传统,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得不出殖民方式影响当地政治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与分权制衡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故D项错误。9.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美洲和欧洲政治制度本质上不同,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欧洲国家“不行能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我们这边任何一个国家而不危及我们的平安和华蜜”。咨文表达了美国怎样的外交意图(D)A.在西半球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模式B.支持拉美各国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C.宣扬美洲共同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D.排斥欧洲列强对西半球的政治影响[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门罗主义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依据材料可知,美国的外交意图是排斥欧洲列强对西半球的政治影响,D项正确;A、B、C三项属于对材料的曲解,解除。10.19世纪前期,拉丁美洲流传这样一首诗:“圣马丁无私、和善的手,轻轻揩干美洲母亲的泪水,给母亲带来自由与民主、独立与快乐,消退了母亲三百余年的苦痛与伤悲!”该诗赞颂圣马丁主要是因为他(A)A.领导西属拉丁美洲实现了独立B.使海地成为最早独立的拉美国家C.领导巴西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帮助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圣马丁是拉丁美洲独立斗争的领袖之一、杰出的军事统帅,阿根廷民族英雄,他将南美洲南部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与西蒙·玻利瓦尔一道被誉为美洲的解放者,“西班牙美洲的华盛顿”,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圣马丁无关,解除。11.拉丁美洲国家独立以后,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而英美等国在“救济”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这反映了拉丁美洲(D)A.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B.旧殖民体系的根深蒂固C.没有实现国家独立 D.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解析]拉美国家“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体现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英美等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体现反侵略的任务没有完成。综上可知,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解除。12.虽然伊朗立宪革命在大国干预下失败了,但“立宪革命使伊朗有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议会,沉重打击了恺加王朝的君主政体和专制制度”,“从根本上摇撼了王朝统治的基础”。由此可知,伊朗立宪革命(B)A.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B.有助于本土的近代化C.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解析]依据材料“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议会,沉重打击了恺加王朝的君主政体和专制制度”“从根本上摇撼了王朝统治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伊朗立宪革命打击了国内封建势力和国外的侵略势力,有助于本土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由“伊朗立宪革命在大国干预下失败了”可知A、C、D三项错误。13.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斗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1896年战胜侵埃意军。该斗争(A)A.使埃塞俄比亚保持了独立B.说明正义必定战胜非正义C.严峻减弱了国内的封建势力D.奠定了民主国家的基础[解析]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打击了意大利侵略势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不符;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不会减弱本国封建势力,解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14.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被外国统治摧毁;你们的财宝流向国外,你们的生活降低到没有人能忍受的最低水平。”这反映了当时印度(D)A.民族工业的衰落 B.人民生活水平下降C.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族危机空前严峻[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初,印度的工业遭到破坏,民众生活水平低,这深层次反映了印度民族危机的严峻,故D项正确;A、B两项仅反映了材料部分内容,解除;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思想的传播,解除C项。15.19世纪后期,英属印度殖民当局激励本国军队、传教士及教化家在印度自由地推广英式体育运动,认为“相同的消遣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务上的共识”。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这项倡议意欲(D)A.提升印度国民的体育素养 B.消退印度新旧教派的冲突C.确保英印国民的同等地位 D.扩大对印度殖民文化渗透[解析]英属印度殖民当局认为“相同的消遣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务上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殖民当局激励本国军队、传教士及教化家在印度自由地推广英式体育运动,由此可知,这一倡议带有明显的文化殖民色调,D项正确;A项不是殖民当局的主观目的,解除;殖民当局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对印度殖民而非消退印度新旧教派的冲突,解除B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英国和印度两国国民地位不同等,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16.三角贸易是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它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化、世界市场的扩展而发生着相应的改变。以下三幅图反映的是三个历史时期(新航路开拓初期、新航路开拓后15—16世纪、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三角贸易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图1:欧洲殖民者将廉价工业品运往非洲,然后从非洲掠夺黑人贩卖到美洲做奴隶,再将美洲的金银原料运回欧洲。这与新航路开拓后15—16世纪的黑奴贸易相符。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亡政策,美洲印第安人锐减,为开发美洲而兴起黑奴贸易。这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供应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故图1为新航路开拓后15—16世纪的黑奴贸易。图2:英国殖民者将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走私到中国,然后从中国进口茶、丝等原料、半成品,再将工业品出口到印度和中国。这与19世纪前中期的贸易状况相符。此时英国殖民者将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走私到中国,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故图2为19世纪前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图3: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金银,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然后以金银换取亚洲的丝绸、香料,而美洲的玉米、甘薯也传入中国。这与新航路开拓初期的状况相符。此时美洲被发觉,世界市场起先形成,欧洲的商品在亚洲缺乏竞争力,故用白银购买亚洲商品,白银流入亚洲。故图3为新航路开拓初期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