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方案TOC\o"1-2"\h\u15668第一章农业废弃物概述 2307711.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性 3249401.1.1农业废弃物种类 360341.1.2农业废弃物特性 377751.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3210321.2.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211031.2.2提高经济效益 3251231.2.3保障生态安全 359151.2.4促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3191771.2.5增强农业产业链延伸 4313701.2.6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248第二章农业废弃物收集与预处理 426712.1农业废弃物收集方法 4168222.1.1田间收集 4253592.1.2农村废弃物回收站点 489332.1.3农业废弃物专业回收队伍 4193132.2农业废弃物预处理技术 4242142.2.1物理预处理技术 4286652.2.2化学预处理技术 5183822.2.3生物预处理技术 55890第三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5300133.1堆肥化技术 5182313.2沼气发酵技术 6232183.3热解技术 621944第四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开发 738914.1生物有机肥 7169684.2生物能源 7114964.3工业原料 714876第五章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8248835.1生态农业基本概念 876885.2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8139935.2.1循环农业模式 838625.2.2低碳农业模式 8122425.2.3生态农业园区模式 8237545.2.4生态农业综合体模式 8165915.3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方法 8191095.3.1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8264655.3.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837505.3.3加强生态农业技术创新 9235165.3.4完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 9145475.3.5强化生态农业宣传和教育 9274115.3.6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9297175.3.7加强生态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918494第六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法规 9212256.1政策法规概述 9244196.2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 9119636.2.1政策法规制定 9132666.2.2政策法规实施 1058556.3政策法规效果评估 10296166.3.1评估指标体系 10298276.3.2评估方法 10288386.3.3评估结果分析 1029462第七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策略 11284587.1技术推广与培训 11309617.1.1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 1123077.1.2加强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 1167307.1.3建立技术示范与推广平台 1112667.2政策引导与激励 111807.2.1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11216757.2.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1214427.2.3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 11131817.3社会参与与宣传 11213717.3.1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11295357.3.2加强宣传与教育 1271137.3.3推动校企合作 12131147.3.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210第八章生态农业发展评价与监测 12206448.1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2103388.2生态农业发展监测方法 12144528.3生态农业发展评价与监测实例 139869第九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案例 1353199.1堆肥化利用案例 1397849.2沼气发酵利用案例 1331939.3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案例 1415660第十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141001510.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趋势 141685210.2生态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151689210.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挑战与对策 15第一章农业废弃物概述1.1农业废弃物种类与特性1.1.1农业废弃物种类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主要包括植物性废弃物、动物性废弃物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具体分类如下:(1)植物性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蔬菜残枝败叶、茶叶修剪物等。(2)动物性废弃物: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病死动物、屠宰废弃物等。(3)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包括农药包装废弃物、农膜、化肥包装废弃物等。1.1.2农业废弃物特性农业废弃物具有以下特性:(1)数量大: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2)种类多:农业废弃物种类繁多,涉及多个领域。(3)分布广:农业废弃物分布在全国各地,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4)可利用性:农业废弃物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可通过资源化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2提高经济效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益。1.2.3保障生态安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减轻农业对环境的压力,保障生态安全。1.2.4促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以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促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1.2.5增强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2.6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废弃物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第二章农业废弃物收集与预处理2.1农业废弃物收集方法农业废弃物收集是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的首要环节,以下为农业废弃物收集的主要方法:2.1.1田间收集田间收集是指将农作物收获后遗留的废弃物,如秸秆、叶片、藤蔓等,通过人工或机械化方式收集。具体方法包括:(1)人工收集:农民在农作物收获后,将废弃物进行人工捆绑,便于运输和储存。(2)机械化收集:采用农作物收获机械,如割晒机、收割机等,将废弃物自动收集并打包。2.1.2农村废弃物回收站点在农村设立废弃物回收站点,鼓励农民将农作物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等送至回收站点。回收站点负责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整理和初步处理。2.1.3农业废弃物专业回收队伍组建农业废弃物专业回收队伍,负责定期到农田、农村进行废弃物的收集和回收。回收队伍采用专业设备,提高收集效率。2.2农业废弃物预处理技术农业废弃物预处理是将其转化为资源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几种常用的预处理技术:2.2.1物理预处理技术物理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破碎、筛分、干燥、压缩等。(1)破碎:将农业废弃物进行机械破碎,减小其体积,便于后续处理。(2)筛分:通过筛分将废弃物中的杂质和不符合要求的颗粒分离出来。(3)干燥:采用烘干设备,将农业废弃物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范围,便于储存和运输。(4)压缩: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压缩,减小其体积,降低运输成本。2.2.2化学预处理技术化学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水解、发酵、酸碱处理等。(1)水解:利用水解反应将农业废弃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2)发酵: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化合物,如生物肥料、生物燃料等。(3)酸碱处理:利用酸碱溶液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处理,改变其性质,提高其资源化利用价值。2.2.3生物预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酶解等。(1)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化合物。(2)酶解: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农业废弃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以上预处理技术,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第三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3.1堆肥化技术堆肥化技术是一种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废弃物进行生物化学转化。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环保等特点,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堆肥化技术的核心在于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对农业废弃物进行筛选、破碎等预处理,以去除杂质,提高堆肥质量。(2)配料:将预处理后的废弃物与适量的辅料(如稻壳、锯末等)混合,以调整碳氮比、水分等参数。(3)发酵: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下,微生物对废弃物进行分解、转化,产生有机肥料。(4)后处理:对发酵完成的堆肥进行筛分、陈化等处理,以提高其品质。3.2沼气发酵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生物化学转化,产生沼气的方法。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环保效益显著等优点,是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沼气发酵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对农业废弃物进行破碎、筛选等预处理,以去除杂质,提高发酵效率。(2)配料:将预处理后的废弃物与适量的辅料(如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混合,以调整碳氮比、水分等参数。(3)发酵: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等条件下,微生物对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4)提纯与储存:对产生的沼气进行提纯、储存,以满足用户需求。3.3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利用高温将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的方法。该技术具有处理能力强、环保效益显著、产物附加值高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热解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对农业废弃物进行破碎、筛选等预处理,以去除杂质,提高热解效果。(2)热解: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将预处理后的废弃物送入热解炉进行高温处理,使其分解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3)产物收集与处理:对热解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进行收集、分离和提纯,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4)尾气处理:对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得到有效推进,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开发4.1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其开发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生物有机肥主要由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富含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在生物有机肥的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原料的收集和预处理,包括筛选、破碎和灭菌等环节。通过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对原料进行发酵,使其转化为具有肥效的生物有机肥。为满足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还需要对生物有机肥进行配方优化和品质控制。4.2生物能源生物能源是另一种重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品。主要包括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油、生物质气等。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能源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生物能源的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农业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如干燥、破碎等。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方法,将预处理后的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能源产品。例如,生物质颗粒是通过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压缩成圆柱状颗粒,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便于储存运输的特点。4.3工业原料农业废弃物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农作物秸秆可以用于生产纸浆、板材、纤维等;玉米芯、花生壳等可以提取糠醛、木糖等化工产品;稻壳可以用于生产活性炭、硅酸钙等。在工业原料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深度加工和改性,以提高其附加值。还需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第五章生态农业模式构建5.1生态农业基本概念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经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2生态农业模式类型5.2.1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模式是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5.2.2低碳农业模式低碳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碳汇能力,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该模式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固碳和碳汇等环节。5.2.3生态农业园区模式生态农业园区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农业为核心,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旅游等产业,形成多功能、高效益的农业产业体系。该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2.4生态农业综合体模式生态农业综合体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农业为基础,融合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该模式注重生态农业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5.3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方法5.3.1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5.3.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5.3.3加强生态农业技术创新推动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5.3.4完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3.5强化生态农业宣传和教育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生态农业技术人才,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5.3.6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生态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提高生态农业的市场竞争力。5.3.7加强生态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生态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第六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法规6.1政策法规概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法规,旨在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我国政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划、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6.2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6.2.1政策法规制定(1)国家层面政策规划国家层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政策规划,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2017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明确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部门规章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农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管理办法》等,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3)地方性法规地方各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河北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条例》、《浙江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具体规定。6.2.2政策法规实施(1)政策宣传与培训各级相关部门及农业企业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和社会各界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和参与度。(2)项目扶持与资金支持各级通过设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3)技术指导与推广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加强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指导与推广,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6.3政策法规效果评估6.3.1评估指标体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效果评估,应建立包括政策执行效果、资源化利用水平、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体系。6.3.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效果进行评估。定量评估主要包括统计数据、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定性评估主要包括专家评审、公众评价等。6.3.3评估结果分析通过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法规效果的评估,分析政策法规在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政策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同时针对评估中发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第七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策略7.1技术推广与培训7.1.1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为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应涵盖废弃物分类、处理、转化和利用等环节,包括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技术集成与创新,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7.1.2加强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及基层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废弃物处理方法、设备操作与维护、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同时加强人才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合作,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人才。7.1.3建立技术示范与推广平台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为载体,建立技术示范与推广平台。通过现场观摩、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方式,推广成熟的技术成果,促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7.2政策引导与激励7.2.1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7.2.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废弃物处理的责任主体、处理标准、监管措施等,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法律保障。7.2.3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提高农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保证政策落地生根。7.3社会参与与宣传7.3.1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发挥其在政策建议、技术指导、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作用。7.3.2加强宣传与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增强其环保意识。7.3.3推动校企合作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广泛应用。7.3.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不断发展。第八章生态农业发展评价与监测8.1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该体系应涵盖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指标:(1)农业生产指标:主要包括农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农业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等。(2)生态环境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状况等。(3)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村基础设施水平等。(4)政策与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力度、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等。8.2生态农业发展监测方法生态农业发展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遥感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监测。(2)地面监测: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监测。(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认知、态度和行为。(4)统计数据监测:收集和分析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监测。8.3生态农业发展评价与监测实例以下以某地区生态农业发展为例,进行评价与监测:(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构建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2)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进行遥感监测,分析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3)地面监测: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进行地面监测,了解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变化。(4)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生态农业发展的认知、态度和行为。(5)统计数据监测:收集和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监测。通过以上评价与监测,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第九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案例9.1堆肥化利用案例堆肥化利用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某省的实践中,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提高了农田土壤的肥力。案例中,该省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进行高温发酵,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同时分解有机物质,提高有机质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堆肥产品达到了国家有机肥料的标准。当地农民将堆肥产品应用于水稻、蔬菜等作物的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物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9.2沼气发酵利用案例沼气发酵利用是另一种有效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途径。在某省的养殖小区,通过将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和环境的保护。该养殖小区采用湿式沼气发酵工艺,将农业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气不仅可以用于供暖、照明等生活用途,还可以作为动力能源,带动养殖小区内的饲料加工、农产品加工等设备的运行。沼渣和沼液作为有机肥料,可以返回农田,提高土壤肥力。9.3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案例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某省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农业技术,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该示范园区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二是实施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内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燃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植物园绿色建筑设计与节能环保考核试卷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真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园艺师多功能果园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联通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中国石化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烟草机械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故障分析考核试卷
- 地铁检修库维修施工方案
- 纸板容器市场前景预测考核试卷
- 驻厂协议书模板
- 2024年韶关市始兴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司
- 单位体检协议书模板合同
- 委托律师签署协议书
- 图文工厂转让协议书
- 货物贸易的居间合同
- 2025-2030中国疗养院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国企山东济南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三模)吉林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