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2.有学者指出,中国的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这说明中国古代()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 B.实行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 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3.在云梦秦简中,有许多律文涉及秦国官吏的任免、考核等。如《置吏律》篇,记载了当时官吏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据此可知,秦代()A.倡行儒家礼治 B.重视官吏品行 C.推崇军功爵制 D.忽视官吏政绩4.唐律规定,“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必须奏报裁决,有司不得专擅。此外,八类达官显贵犯罪的处罚“轻重不在刑书”。上述规定表明唐律()A.变革了封建礼仪制度 B.推行了以法为教理念C.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 D.贯彻了礼法结合原则5.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6.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7.在1954年宪法起草初期,毛泽东为起草人员开列了许多国家的宪法资料。他认为,法国1946年宪法可代表较先进的资产阶级内阁制宪法,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家的宪法较新,德国和捷克的宪法体例上有特点。这表明,毛泽东主张新中国宪法要()A.广泛地发动人民参与制宪 B.参考全球各国法制建设经验C.体现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D.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8.下表有关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大事件与意义对应关系准确的是()选项事件意义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初步奠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D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A.A B.B C.C D.D9.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10.下图所示为中国红色旅游人数及其占国内旅游人数比重的情况。据此推知,我国()A.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B.红色旅游成为民众首选目标C.公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D.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1.有学者指出,“(近代)英美陪审团就事实问题作出裁决,法官对这一裁决不能更改,且必须根据这一裁决进行处罚”。材料表明近代英美的陪审团()A.旨在协助制定法律 B.主要对被审判者提供无罪辩护C.拥有独立的审判权 D.在司法实践中能确保裁决合理12.西方法史学者认为,罗马法为后世欧洲法律提供了许多概念和范式。12世纪意大利比萨利伯维尔的法律制度,采用了一些罗马法的规则,可是,历史“相同的准则具有极不同的含义”;教会法学家更新了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把“权利”导入公法领域,彰显个体权利和自然权利。这些学者意在强调()A.西方文明继承了古罗马文明 B.中世纪中期,罗马法得以复兴C.中世纪教会法具有鲜明的世俗性 D.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也在中世纪13.天主教认为《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但新教就无所谓……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这反映了新教()A.教徒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B.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的宗教C.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D.关注人的本身和现实世界14.近代欧洲存在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据此可推知()A.欧洲法律体系都是罗马法的延续 B.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自罗马法C.地理环境决定了法律体系的特点 D.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15.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宗教改革将矛头指向天主教16.1994年,前美式橄榄球黑人运动员辛普森杀妻一案成为当时美国最为轰动的事件。此案当时的审理一波三折,辛普森在用刀杀前妻及餐馆的侍应生郎·高曼两项一级谋杀罪的指控中,由于警方的几个重大失误导致有力证据的失效,以无罪获释,仅被民事判定为对两人的死亡负有责任。这说明()A.法官在其中的作用并不突出 B.司法实践坚持无罪推定原则C.法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D.美国黑人的法律地位有提高足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古代中国宗法制组织形式,也深深决定着中国人的法就是“家法”,就是情理法。人们也习惯于依据自幼耳熏目染的儒家“礼”“理”“名分”“义”等来评判一个人言行非法与否、罪恶轻重。此外,在古代中国往往不恰当地强调了政治的作用,把法律当作了政治附庸,从而使法律失去了其自身的独立性,这也为以情理介入法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摘编自命世峰《中国法文化中的情理交融现象形成原因分析》材料二: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与国际接轨,加快了民法典的起草进程。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社会,君王在司法审判方面,都享有最高司法权和最终决定权,君王处理意见,对案件的最终处理具有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官僚系统是处在帝王与百姓之间的中间层,地方官员而言尤其如此。这些地方官员是国家统治和法律实施的中枢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典是法家化的,但运用律法审理狱讼的大多是儒家化的司法官员。唐代儒家化的司法官员不仅负责唐律的实施,而且使唐律在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教化功能。无论是帝王在诏令中对违法犯罪案件作出决断时,还是司法官员对具体案件进行审理时,无不注重对唐律教化功能的运用和发挥。——摘编自厉广雷《儒家法律教化思想与唐代司法》材料二世纪至16世纪,稳固的基督教世界日益摇晃和冲突起来,各种危机和打击纷至沓来。随教皇和教会权势的衰落,在中世纪鼎盛的教会法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宗教裁判所的罪恶和教会法的“光荣”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督教及其教会法对西方法的影响至此终止。被结束的是天主教会在政治地位上的法律统治,而不是作为文化精神现象的基督教;被摧毁和被唾弃的是宗教裁判所,而不是教会法的全部。因此,基督教和教会法不仅对中世纪而且对近代以后的西方法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摘编自张冉《试论宗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司法呈现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其成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导致教会法衰落的因素,并指出教会法对西方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表现。(6分)19.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开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4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罗马法复兴运动,通常指12~16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罗马法研究风潮,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意大利凭借优越的经济与地理条件,成为罗马法复兴的绝佳之地。在该运动中,人文主义法学派应运而生。他们回溯历史,如洛伦佐·伐拉追溯法律制度、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他们要求回到原始的罗马法文献,主张恢复经典文本的原貌,通过考察原作探讨罗马法对当时社会的用途。人文主义法学派承认地方习俗,具有民族意识,这促使当时社会进行习惯法的研究,例如法学家杜莫林编纂了《巴黎习惯法》。该学派还认为,法律可以成为一门科学,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他们引进了当时所能掌握的哲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各种科学方法,为法律成为一门科学奠定了基础。在人文主义法学家的努力下,之前长期沿用的《学说汇纂》这种相对松散、碎片化的模式逐渐体系化,法律的研究形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综合性体系。——摘编自何勤华、祝檀吉《罗马法复兴与欧洲法律教育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意大利成为罗马法复兴绝佳之地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文主义法学派的特点。(6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说明法家主张用法来治理国家;“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法家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育百姓,不然则不详。上述材料观点体现法家用法来治理国家,用礼仪来教育百姓的思想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敬天,排除B项;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田齐法家主张以法为主,同时存礼,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B解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起到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而法家提倡法治,在维护君主专制等方面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根据材料中“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可知,中国古代实行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不符,排除;汉代儒学吸收了各家思想,最终成为正统思想,且材料并非强调儒、法的冲突,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张德主刑辅,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材料“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强调的是官吏必须忠诚、清廉、善行等,体现了对官吏品行的重视,B项正确;秦朝倡行的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军功爵制,排除C项;材料“举事审当”便是对官吏行政的要求,而且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有比较完备的官吏考核制度,并不忽视官吏的政绩,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解析:材料中唐律的内容在唐以前就有了,故排除A。B不合题意。八议制度不能体现以人为本,故排除C。材料中的内容都属于古代礼仪的范畴,符合礼法结合原则,故选D。5.答案:A解析: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的政策,不能说明宋代放松对经济的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所述是通过修建亭台馆榭作为公共场所进行道德教化,不是鼓励文学艺术创作,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家对文官和武将的政策,不能得出崇文抑武的结论,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善书的内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儒家思想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所以善书的流行是在强化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选B;理学的主导地位在南宋就已经得到确立,排除A;儒家思想就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所以“阻碍”的说法错误,排除C;善书的流行是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冲击,排除D。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宪法制定的特点。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毛泽东指示1954年宪法起草人员参考法国、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和捷克等国的宪法,而且这些国家的宪法各有特点,主要体现了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特点。这表明毛泽东主张新中国宪法要体现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广泛地发动人民参与制宪”,更没有体现要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排除A、D项;B项中的“全球各国”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重要的基础性地位,D项正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的是1949年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排除A项;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2010年底,排除B项;初步奠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系列法律的制定,排除C项。故选:D。9.答案:C解析:据题意内容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墨家和法家的内容,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C项正确;“照搬”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非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排除BD项。故选C项。10.答案:D解析:图中显示我国参与红色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这反映出红色精神的广泛传播,说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排除A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红色旅游成为民众首选目标”,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1.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英美陪审团的裁决结果法官不得更改,说明陪审团具有独立的审判权,故选C项;材料体现陪审团具有最终审判权,并不是制定法律,排除A项;对被审判者提供无罪辩护的是律师,排除B项;陪审团的裁判结果是否合理并不能确保,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西方法史学者认为,罗马法为后世欧洲法律提供了许多概念和范式。12世纪意大利比萨利伯维尔的法律制度,采用了一些罗马法的规则,可是……导入公法领域,彰显个体权利和自然权利”可见中世纪的法学思想与实践,对古代罗马法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对近代欧洲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重点强调的是中世纪的“创新”,D项正确;A项不能突出“创新”这一重点,排除A项;“中世纪中期,罗马法得以复兴”的说法重点在罗马法,并未突出其对后世西方文明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世纪教会法具有鲜明的世俗性,排除C项。故选:D。13.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宗教改革中,新教普遍认同《圣经》至上,否定教皇权威,强调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读《圣经》,反映了新教主张教徒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A项正确;据所学,宗教改革否定教皇和天主教会权威,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教会而非宗教,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的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关注人的本身和现实世界的是文艺复兴,并非宗教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发展为成文法,而英国不是成文法的国家,因此欧洲法律体系并非都源自罗马法,故选B项,排除A项;地理环境对法律体系而言只是起了重要的作用,C项说法有误,排除;材料反映了罗马法的影响,并没有体现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重要意义,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虽然将人们从天主教的权威下解救出来,但其却反对哥白尼等科学家的学说,迫害人文主义者,说明其具有反理性的一面,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A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教会对人文主义的打压,并未体现出爱恨交加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无罪推定原则强调,如果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根据材料可知,辛普森杀妻一案中,由于警方掌握的证据失效,有重大嫌疑的黑人运动员辛普森无罪获释,体现了美国司法实践重视证据,坚持无罪推定原则,B项正确;美国属于英美法系范畴,相较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法官的作用较为突出,排除A项;材料强调美国法律重视证据,没有强调其服务的对象,排除C项;黑人运动员辛普森之所以能够无罪获释,是因为证据不足,没有强调美国黑人的法律地位有所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成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影响;儒家文化的影响。意义: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国际接轨,扩大开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解析:(1)特点:根据“法律是道德化法律,而道德是法律化道德,情理即是道德,情理法;为一体”得出:情理法融为一体;根据“此外,在古代中国往往不恰当地强调了政治的作用,把法律当作了政治附庸,从而使法律失去了其自身的独立性”得出:法律缺乏独立性,是政治的附庸。原因:根据“尊卑长幼、贵贱亲疏情理观念是与自给自足的;连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古代中国宗法制组织形式”得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宗法制、礼乐制度的影响:根据“人们也习惯于依据自幼耳濡目染的儒家‘礼’‘理’‘名分’‘义’等”得出:儒家文化的影响;根据“在古代中国往往不恰当地强调了政治的作用”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2)特点:根据“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得出:阶段性和渐进性、逐步完善;根据“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得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主要调节经济纠纷,因此《民法典》的颁布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健全。18.答案:(1)特征:皇权至上;官僚阶层作用明显;重视教化功能;主要依据唐律。成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选官制度的发展;法典的编纂和完善。(2)因素:教会统治危机的出现;教权的衰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表现:近代西方法律实体中对教会法部分内容的援引;基督教精神对立法、司法实践的影响;教会在协调国家关系、制定国际准则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解析:(1)特征:依据材料“君王在司法审判方面,都享有最高司法权和最终决定权”可知,皇权至上;依据材料“官僚系统是处在帝王与百姓之间的中间层,地方官员而言尤其如此”可知官僚阶层作用明显;依据材料“使唐律在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教化功能”可知,重视教化功能;依据材料“还是司法官员对具体案件进行审理时,无不注重对唐律教化功能的运用和发挥”可知,主要依据唐律。成因:可以从政治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经济层面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文化方面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选官方面选官制度的发展及法律的不断完善等方面分析。(2)因素:依据材料“稳固的基督教世界日益摇晃和冲突起来,各种危机和打击纷至沓来”可知,教会统治危机的出现;教权的衰落;依据材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宗教裁判所的罪恶和教会法的‘光荣’历史”可知,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表现:可以从近代西方法律实体中对教会法部分内容的援引、基督教精神对立法、司法实践的影响、教会在协调国家关系、制定国际准则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等方面回答。19.答案:(1)特点:参考西方法律编纂。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原因: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3)历程: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特点: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解析:(1)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一“1908年开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可知,参考西方法律编纂。关于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分析,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一“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根据材料二“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硬质纤维板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半导体器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职业学院《中学教育科研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电视节目包装》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黎明职业大学《幼儿故事讲述与表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人居环境景观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华南理工大学《商业模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潍坊医学院《生物大分子制备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体育学院《农业信息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烹饪工艺与营养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DB52T 1036-2015 建材产品中废渣掺加量的测定方法
- 电玩城游戏机维修培训
- 磁力聚星星选达人认证考试-初阶
- 《心态管理》课件
- 装修垃圾清运方案
- 2024年三违人员培训制度(四篇)
- 急救药品课件教学课件
-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课件)
- 《国土空间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 数字出版概论 课件 第七章 数字内容服务相关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