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概论 课件 第七章 数字内容服务相关技术_第1页
数字出版概论 课件 第七章 数字内容服务相关技术_第2页
数字出版概论 课件 第七章 数字内容服务相关技术_第3页
数字出版概论 课件 第七章 数字内容服务相关技术_第4页
数字出版概论 课件 第七章 数字内容服务相关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数字内容服务相关技术本章学习要点●了解OWL、知识本体、主题词表、知识图谱、知识化标引等知识服务相关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等;●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具体应用。第一节知识服务相关技术一、OWL二、知识本体三、主题词表四、知识图谱五、知识化标引一、OWLOWL全称WebOntologyLanguage,译为万维网本体语言,是W3C授权发布的一种基于RDF/XML的、具有形式化语义的、用来编写本体的知识表示语言族。它是语义网工具的组成部分,用来明确表示词汇中术语的含义及术语之间的关系,是应用程序处理文件中所包含的信息时使用的语言。OWL概述通过列出OWL的特征并给出其简要的描述,对OWL进行了简要介绍;OWL指南通过一个扩展的例子说明如何使用OWL,并给出这些文档中用到的术语的解释;OWL参考以一种系统和简洁的方式描述了OWL的所有建模原语;OWL语义和抽象语法文档是对这个语言的最终的、形式化的规范性定义;OWL网络本体语言测试用例文档包含了这个语言的大量的测试用例集合;OWL用例和需求文档包含了网络本体语言的用例集合和关于OWL的需求集合。二、知识本体本体是用于描述一个领域的术语集合,是对特定领域中某套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形式化表达,其组织结构是层次化的,可作为一个知识库的骨架和基础。根据本体应用主题,可将本体划分为五种类型:领域本体、通用或常识本体、语言学本体、任务本体和知识本体。知识本体是领域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规范化描述,这种描述是规范的、明确的、形式化的和可共享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通常将知识本体分为四类:通用知识本体(CommonOntology),从概念的根结点出发,较为抽象。领域知识本体(DomainOntology),是对领域知识的抽象,概念明确、易形式化和共享。语言知识本体(LanguageOntology),是一个词表,它描述了单词和术语之间的概念关系,例如词网(WordNet)。形式知识本体(FormalOntology),对概念和术语的分类很严格,要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明确地定义概念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明确概念的约束和逻辑联系。三、主题词表主题词表又称叙词表,是将文献标引人员或用户的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语言的一种术语控制工具;它是概括各门或某一门专业学科领域并由语义相关、族性相关的术语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规范化词表。主题词表通常包括标题表、元词表等不同类型,是编制主题标引和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主要依据。四、知识图谱知识图谱(KnowledgeGraph),在图书情报界称为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图谱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让知识结构化,为学科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人物知识图谱中草药知识图谱五、知识化标引目前图书情报界揭示科技文献、图书内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信息标引”,即标引图书内容中所包含的信息。其方法主要有主题法、文摘法、关键词法等。大多数信息活动都可以使用“信息标引”,但在有些信息活动中,不仅涉及图书内容中所含的信息,而且涉及文献中的知识,此时则需要引入知识化标引来对图书内容进行知识挖掘。知识化标引是在结构化标引的基础上,对图书内容中的隐性知识资源进行挖掘、提取、关联。基于规范化的知识组织方案的隐性知识抽取及语义标签标引,能使内容资源具备规范化的知识标签。可采用语义分析技术和自动主题抽取技术,并结合专业知识加工人员标引的方式实现知识化标引。知识化标引第二节融合出版技术一、大数据技术二、云计算技术三、移动互联网技术四、人工智能技术五、区块链技术六、虚拟现实技术一、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数据,大数据的出现又促使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发展。同时,获取和利用大数据的能力,拥有大数据技术的水平,已经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一)大数据概述1大数据的起源与发展

“大数据”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科学》杂志的《大数据的处理程序》一文中。2006年,谷歌首先提出“云计算”概念,大数据开始凸显其价值。2011年,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名为《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的研究报告,其中明确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元年”。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将“大数据”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至此,大数据完成顶层设计,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已明确指出培育壮大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一)大数据概述2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本质目前缺少对大数据的统一定义,几个较为典型的定义如下:麦肯锡将“大数据”定义为在合理的时间内无法通过常规数据分析和使用处理软件予以分析处理的海量数据集合。国际上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提出,“大数据”的本质是一种高速增长、多元化的数据信息资产。同时也提出,大数据这一全新的数据信息资产依托于不断发展的信息数据处理办法,可以助力决策能力的提升、资产洞察力的获取等。3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具有“5V”特征,即大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时效性(Velocity)、价值化(Value)、准确性(Veracity)。第一,大体量,即数据的规模庞大。第二,多样性,即数据的类型多样。第三,时效性,即数据的处理、分享和存储速度快。第四,价值化,即数据的低密度价值。第五,准确性,即数据的处理结果准确。(一)大数据概述(二)大数据技术的分类大数据技术是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进行预测和防范事件发生的技术的总称,涉及大数据的采集技术、大数据的存储技术、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技术、大数据的可视化技术。1大数据的采集技术2大数据的存储技术3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技术4大数据的可视化技术(三)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1大众出版大众出版企业倾向于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在出版营销环节,通过目标用户的定位、用户兴趣特征的提取等进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国外的亚马逊、苹果、谷歌、脸书,以及国内的京东、百度、当当、今日头条等互联网或电商巨头,纷纷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地把握用户需求,成功打造了许多畅销书,同时使得定制化图书推荐成为可能。(三)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2教育出版教育出版机构偏向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取读者的学习痕迹、学习习惯、学习难点和关注重点等,以便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和帮助,为教师推荐个性化教学方案,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化学习平台。国外方面,培生集团依靠自身强大的教育内容资源,构建了云平台以及相应的学习分析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和教学方案。国内也有出版社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内容云平台,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学网、人教学习网、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在线学习网等。(三)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3学术与专业出版学术与专业出版数字化程度较高,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天然优势。学术与专业出版企业可通过海量用户在平台中留下的痕迹、发表的内容主题、搜索的关键词等为学者推荐相关文章,聚集不同研究领域的热点,整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脉络,同时进行市场分析等。二、云计算技术(一)云计算技术概述1云计算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959年,克里斯托弗·斯特雷奇(ChristopherStrachey)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虚拟化。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核心,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础。2006年8月9日,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云计算技术随即成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2008年,微软发布其公共云计算平台WindowsAzurePlatform,由此拉开了微软的云计算大幕。我国许多大型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入研发云计算的行列。2009年1月,阿里软件在江苏南京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同年11月,中国移动云计算平台“大云”计划启动。2015年前后,云计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代。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到2330.6亿元。(一)云计算技术概述2云计算技术的基本概念“云”实质上就是一个网络。云计算的核心概念是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快速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与数据存储,让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能使用网络上的庞大计算资源与数据中心。从狭义上讲,云计算是一种提供资源的网络,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云”上的资源,按需求量使用,并且可以将其看成是无限扩展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费就可以。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作“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也就是说,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商品,可以在互联网上流通,就像水、电、煤气一样,可以方便地取用,且价格较为低廉。(一)云计算技术概述3云计算技术的特点(1)虚拟化。即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是云计算最显著的特点。(2)动态可扩展。

(3)按需部署。云计算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配备计算能力及资源。(4)灵活性高。云计算的兼容性非常强,不仅可以兼容低配置机器、不同厂商的硬件产品,还能进行更高性能的计算。(5)可靠性高。服务器故障可能不会影响计算与应用的正常运行。(6)性价比高。用户不再需要昂贵、存储空间大的主机,而是可以选择相对廉价的PC组成云。(二)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1存储云存储云,又称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存储技术。存储云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用户可以将本地资源上传至云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连入互联网获取云上的资源。以云存储为核心的云计算技术还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数字出版业态——“云出版”,即在编辑加工、复制生产、发行推广和阅读存储等出版环节中使用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出版活动。云存储出版服务是云出版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将出版资源放置在云端供用户自由取用的全新的存储与提取方案,目的是将图像、文字、视频和音频等资源整合成强大的资源库,实现“按需索取,按需即用,按需计费”。(二)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2教育云教育云,实质上是指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发展。具体而言,教育云可以将所需要的任何教育硬件资源虚拟化,然后将其传入互联网中,向教育机构和学生老师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国内的中国大学慕课(MOOC)就是教育云的一种应用。再如,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宁夏全学段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针对不同的角色提供智慧教学、智慧研训、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评价五种应用服务。通过实名制,该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在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教学管理和教师研修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把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位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教研和研讨方式,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二)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3云游戏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所有游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并将渲染完毕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在客户端,用户的游戏设备不需要任何高端处理器和显卡,只需要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主机厂商将变成网络运营商,它们不必投入巨额的新主机研发费用,而只需用这笔钱中的很小一部分去升级自身服务器。二者达到的效果相差无几。因此,用户可以省下购买主机的开支,获得顶尖的游戏画面(当然,视频输出方面的硬件需达到一定标准)。三、移动互联网技术(一)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内涵移动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在移动设备中的应用。目前,针对“移动互联网”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给出的定义是: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在移动状态下的应用,指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TCP/IP等网络协议连接到多个无线网络当中,如2G、3G、4G、5G等移动通信网络或Wi

Fi等无线网络,从而能够实现图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数据信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内、在多个媒体设备之间传输与共享的一种网络技术。用户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站,获取实时通信、旅游咨询、位置服务等数据和信息服务。(一)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2

5G技术的内涵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5G作为继2G、3G和4G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可为用户提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3D)视频等极致业务体验,更能解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问题,满足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物联网应用需求。5G技术涉及的关键技术很多,和新闻出版业紧密相关的技术主要包括内容分发网络、移动云计算技术和情境感知技术。(一)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3移动互联网与5G技术的发展历程2008年左右,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终端功能的大幅提升,促进了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即3G技术与互联网相融合,互联网正式步入移动多媒体时代。2013年前后,具有更强功能的4G技术出现并普及,智能手机与4G网络相融合,使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2013年2月,欧盟宣布将拨款5000万欧元,加快5G技术的发展。同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共同支持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推动5G国际标准发展。2016年,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正式启动。2018年,首个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国际5G标准正式出炉。2019年,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截至202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16亿,其中5G网络用户数超过1.6亿,约占全球5G总用户数的89%。(一)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4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1)便携性。用户可以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娱乐、生活、商务相关的信息,进行支付、查找周边位置等操作。(2)定位性。位置签到、位置分享及基于位置的社交应用;基于地理围栏的用户监控及消息通知服务;生活导航及优惠券集成服务;基于位置的娱乐和电子商务应用;基于位置的用户换机上下文感知及信息服务。(3)娱乐性。移动互联网上的丰富应用,如图片分享、视频播放、音乐欣赏、电子邮件等,能够为用户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4)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匹配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具有强关联性。(5)身份统一性。身份统一指移动互联网用户自然身份、社会身份、交易身份、支付身份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得以统一。(二)移动互联网的组成1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将网络信号覆盖到每个角落,用户可随时随地接入所需的移动应用服务。2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兴起才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助推器。3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当我们随时随地接入移动网络时,使用最多的就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4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三大部分,分别是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三)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1

HTML5技术HTML5是HTML的最新版本,提供了更多网络应用标准,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2移动搜索技术移动搜索技术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典型技术,是指移动终端用户使用浏览器、短信息、交互式语音等方式对互联网内容进行搜索,获取自身所需的信息和服务。3移动社交网络技术移动社交网络是传统互联网中的社交网络服务(SNS)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能够将移动计算和社会计算有机结合,增强了终端用户的真实性、地域性和交互实时性。4

Web实时通信技术Web实时通信(WebRTC)技术是建立在Web浏览器基础上的实时音频、视频的通信技术,便于开发者在不安装任何插件时,基于浏览器利用Web技术快速开发出实时的Web多媒体应用。5二维码技术二维码技术即以传统二维码技术为核心,通过移动终端对二维码进行识别、解码、译码等操作的综合性技术。6企业移动设备管理技术目前,这方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安全、策略管理、环境感知、应用隔离、用户与设备认证、移动桌面共享等技术。(四)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1在线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版机构、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纷纷开展以5G为基础的学科和课程资源的研发,不断推出5G+AR/VR教学应用、5G远程高清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5G全息互动课堂等数字教育产品,推动在线教育向精品化发展。2数字视听领域5G技术应用于数字视听领域,既可以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下载数字视频和数字音频产品,又有助于提升用户听觉和视觉体验,用户几乎感觉不到时间延迟,能够提高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广播剧等新兴数字音频产品、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及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将再次迎来发展和繁荣的战略机遇期。3

AR/VR出版领域在5G时代,AR出版主要实现由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的升级,3D模型所构建的虚拟对象行为的交互性、智能化、社交化特点将进一步增强。AR眼镜的性能也将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AR出版物的3D模型的“无感延迟”将充分体现,用户将获得对AR出版物更好的阅读享受。(四)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4个性化知识服务领域5G技术能有效增强用户手机阅读黏性、提高下载效率。每位移动互联网用户,可随时随地携带一个存有海量数据的“移动知识服务平台”。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可配置包含上万种电子图书的数字图书馆,且几乎不存在延迟。同时,作为5G关键技术之一的情境感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知识服务的推送、“智能机器人+阅读”等新兴阅读与出版场景中,为目标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出版产品。在5G技术的应用背景下,知识服务将更为多元化,类型将拓展至文献产品、知识产品、知识资源、知识工具等。5电视数字图书馆电视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出版业态,将新闻、出版与广播电影网络进行有机融合,是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标志。尽管其运营和推广尚处于探索阶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待观察论证,但越来越多的省份与地区都积极参与到电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来。在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电视数字图书馆将取得进一步发展——其传输速度更快、机顶盒数字资源更丰富、用户体验更好,也将推进广播电视与新闻出版的深度融合与跨界发展。四、人工智能技术(一)人工智能技术概述1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达特茅斯学会上提出的,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人工智能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

黄金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第一次低谷时期(20世纪70年代)

大繁荣时期(1980年至1987年)

寒冬时期(1988年至1993年)

春天时期(1994年至今)。2017年,谷歌旗下的深度思考公司(DeepMind)制作的机器人AlphaGo使用树搜索的算法在与围棋界的顶级棋手柯洁的对弈中取胜后,人工智能蹿红,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宠儿。国务院于2017年7月8日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该规划对人工智能做出了战略部署。2018年3月和2019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连续两年被提及。(一)人工智能技术概述2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之一,也被认为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人工智能分为“人工”与“智能”两个部分,其中,“人工”指的是人工智能是人类研发和制造的产物,也是科学工程的产物;“智能”指的是人类的或者与人类相似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乃至想象能力等,也表现为环境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综上,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开发用于延伸、扩展和模拟人的智能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一)人工智能技术概述3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1)智能化。谷歌、脸书、百度等各大公司都开始尝试将深度学习算法运用到产品开发中,以使产品更智能化,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2)服务化。未来随着云服务的发展,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3)商业化。人工智能将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4)普适化。从广泛普及的语音助手,到十分潮流的无人驾驶汽车,再到极具争议的机器人,“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的影响无处不在,未来将渗透到更多领域。(二)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1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是指计算机从图像中识别出物体、场景和活动的能力。计算机视觉技术运用由图像处理操作及其他技术所组成的序列,将图像分析任务分解为便于管理的小块任务。比如,一些技术能够从图像中检测到物体的边缘及纹理,分类技术可被用作确定识别到的特征是否能够代表系统已知的一类物体。计算机视觉技术已有广泛的应用,如随处可见的人脸识别。2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指计算机系统无须遵照显式的程序指令,而只依靠数据来提升自身性能的能力。其核心在于,机器学习是从数据中自动发现模式,模式一旦被发现便可用于预测。比如,给予机器学习系统一个关于交易时间、商家、地点、价格及交易是否正当等信用卡交易信息的数据库,系统就会学习到可用来预测信用卡欺诈的模式。处理的交易数据越多,预测就会越准确。(二)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3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是指计算机拥有的人类般的文本处理能力。比如,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甚至从那些可读的、风格自然、语法正确的文本中自主解读出含义。4机器人将机器视觉、自动规划等认知技术整合至极小却高性能的传感器、制动器以及设计巧妙的硬件中,这就催生了新一代的机器人,它有能力与人类一起工作,能在各种未知环境中灵活处理不同的任务。5语音识别语音识别主要是一种自动且准确地转录人类语音的技术。(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1智能教育机器人智能教育机器人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推广,较知名的包括丹麦的乐高、德国的慧鱼、韩国的乐博乐博、美国的RB5X机器人;国内的主要有能力风暴机器人、小帅机器人、智伴机器人,由出版社主导研发的有地质出版社的小悠机器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导研发的小胖机器人等。(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2

AI合成主播2018年11月7日,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联合新华社发布了以新华社主持人为原型的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该产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克隆”出了与真人主播有同样播报能力的“分身”。通过提取真人主播新闻播报视频中的声音、唇形、表情、动作等特征,运用语音、唇形、表情合成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联合建模训练,将所输入的文本自动生成相应内容的视频,并确保视频中音频和表情、唇动保持自然一致,展现出与真人主播无异的信息传达效果。(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3智能新闻推荐今日头条根据浏览者的浏览习惯、阅读偏好等,为用户推荐相同或者相似的资讯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新闻推荐的主流算法包括基于内容相似度的推荐、基于用户/物品相似度的协同过滤、热点新闻推荐、基于模型的推荐(用户特征模型)以及混合推荐等。(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4智能数据处理、智能印刷、智能发行智能数据处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挖掘,借助数理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实现智能数据加工。智能印刷,主要研究新型印刷耗材的绿色化、印前的数字化、设备的物联网化和高效化、印制工序的自动化、技术服务的网络化及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等内容。智能发行,基于客户关系系统,构建自动化的精准用户画像测评系统,做到印制规模和发行数量的精准匹配,形成数据回流闭环,进而实现优化完善供给、降低退货率、统计分析和精准投递推送等目标。(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5机器撰稿机器撰稿,最早发生在2009年,人工智能软件StatsMonkey完成了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季后赛第一篇机器人稿件的撰写,引起了极大轰动。目前的机器撰稿智能软件,国外有美联社的WordSmith、华盛顿邮报社的Heliograf以及纽约时报社的Blossom等;国内则有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Dreamwriter、第一财经的DT稿王、今日头条的“张小明”等。(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6智能审校智能审校方面,在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理论和技术支持下,新闻出版企业构建自动纠错系统、敏感词识别与排查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审校系统,节约过程资源,提高流程效率,以实现推动新闻出版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其主要应用包括智能编校排系统、敏感词识别系统、AI审核系统、富媒体AI审核等。(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7

IP运营目前已有视频平台将人工智能应用于IP运营过程中,包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影视剧作品的选角、流量预测、宣传推广等,大大提高了IP运营效率。在剧本改编环节,运用AI技术对内容价值点进行深挖,从而进行剧本的完善。也有部分网络文学企业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作品的IP价值评估中。五、区块链技术(一)区块链技术概述1区块链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区块链”的概念源于2008年中本聪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他指出,时间戳服务器通过对以区块(Block)形式存在的一组数据实施随机散列并加上时间戳来保证数据无法被篡改。每个时间戳应将前一个时间戳纳入其随机散列值中,每一个随后的时间戳都对之前的时间戳进行增强,从而形成了一个链条(Chain),即“区块链”。2009年,中本聪创立比特币,并开发出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世区块”。2012年,《比特币杂志》(BitcoinMagazine)正式发布第一篇文章介绍比特币和密码学,区块链技术走进大众视野。之后,基于区块链的以太坊诞生,由以太坊虚拟机执行的软件/应用程序被称为“智能合约”。分布式应用与智能合约的诞生标志着区块链进入了“区块链2.0”时代。这一阶段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智能合约、虚拟机和去中心化应用。(一)区块链技术概述2018年发布的《区块链3.0共识蓝皮书》则提出了“区块链3.0”的概念,其核心特征是“数字权益账本”,要解决的是真实世界、数权世界之间资产权益映射和价值转移问题。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自此,区块链技术上升至中国的国家战略层面,迎来了发展的最强风口。(一)区块链技术概述2区块链基本概念与底层技术(1)基本概念。从狭义上来说,区块链是指一种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连接起来的链式数据结构。从广义上来说,区块链是指一种分布式框架和计算范式,它通过块链式数据结构储存校验数据,通过共识机制产生和修改数据,利用密码学技术来保证数据在访问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并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数据的操作。通俗地讲,区块链是指通过去中化和去信任的方式实现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一)区块链技术概述(2)底层技术。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但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场景,并且区块链技术不是一种单一架构、全新开发的技术,而是将多种现有技术整合的结果,这些技术与数据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实现了一种全新的数据记录、传递、存储和呈现方式。以前的数据记录、存储工作都是由中心化的机构来完成的,而区块链技术则让系统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数据的记录、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对等网络下,使用分布式集体运作的方法构建一个P2P网络,通过复杂的校验机制,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连续性和一致性。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一)区块链技术概述3区块链技术特点(1)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的属性。区块链的网络节点由很多端到端的单个节点共同组成,网络运行不依赖中心化设备或机构。系统中每个节点对等,不受限于任何权威机构而随意进出区块链网络,而且每个节点的进出或宕机也不会影响整个区块链网络。(2)数据操作透明且可溯。区块链系统中在网节点内的全部数据记录和操作都是透明的。(3)信息不可篡改性。一旦存储数据的信息被验证通过并写入区块链中,就几乎无法被篡改,因为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必须要经过全网大多数节点审核后才能被记录,除非能够得到区块链系统中50%以上在网节点的允许,否则篡改单个节点中的区块数据是毫无意义的。这种信息的不可篡改性保证了区块链中数据的稳定与可靠。(4)匿名性。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都是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构建各个节点之间在匿名环境下的信任。(二)区块链技术的分类1公有区块链公有链是指向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能成为系统中的一个节点参与记账的区块链,它们通常将激励机制和加密数字验证相结合,来实现对交易的共识。目前公有链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且应用范围最广的区块链。比特币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公有链应用场景,是通过开源的算法产生的一套密码编码,是世界上第一个分布式匿名数字货币。通常也用来标识商品或服务价值,作为虚拟货币的基本单位,简写为BTC。(二)区块链技术的分类2私有区块链私有链,是“高度集中”的区块链,是指区块网络的所有节点都被掌握在一家机构或个人手中,该机构或个人享有区块链的写入权限,其实质是仅仅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记账。在对外完全限制写入权限的同时,私有链或许会开放极为有限的读取权限。目前,传统金融的转型,都在考虑私有链的应用,既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又确保数据安全。目前私有链的发展趋势是,各大公司正在向企业级区块链即服务(BlockchainasaService,BaaS)平台发展。腾讯的BaaS开放平台,注重帮助企业快速搭建上层区块链应用场景。腾讯区块链制定“区块链+”的战略导向,推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落地,针对物流信息、供应链金融、公益寻人、医疗处方、法务存证等行业中的痛点,推行行业区块链解决方案。(二)区块链技术的分类3联盟区块链联盟区块链,也叫行业区块链、联合区块链,是“部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其达成共识受到群体指定的某些预选节点的控制。所有的预选节点共同决定区块链的共识,其他节点只能接入区块链参与交易,但是不问记账过程,同时可通过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进行限定查询。与公有链相比,联盟链在隐私保护上更有优势。联盟链精简了节点数,使得系统的运行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确认的交易数量比公有链多很多,从而更容易在现实场景中落地。作为联盟链的具体应用,超级账本(Hyperledger)是一个旨在推动区块链跨行业应用的开源项目,由Linux基金会在2015年12月主导发起,成员包括金融、银行、物联网、供应链、制造和科技行业的领头羊,吸引了IBM、英特尔、华为、红帽(Redhat)、甲骨文(Oracle)、三星、腾讯、百度等众多公司参与,目前已经有超过200家会员单位。(三)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1版权保护2020年6月,《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技术要求——文学、图片作品》行业标准,作为第一项新闻出版领域的区块链行业标准正式获批立项。区块链技术与版权保护息息相关,几乎涵盖版权确权、交易、管理和保护的各环节。(三)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2选题策划在选题策划方面,可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专业出版领域的联盟链,如法律出版联盟链、生态文明出版联盟链,或者构建出版企业的私有链,如某出版社私有链。在联盟链或私有链静态层面,可在基础层建设含有时间戳的选题区块链,辅以知识标引技术,逐步建立健全某细分选题的历史顺序数据库,追寻细分选题领域的区块链内第一个作者至最近的作者,便于进行选题的归纳和梳理;动态层面,可运用传播机制,就细分选题向全网节点发起广播,得到多数认可后,通过代币发行和分配奖励机制,高效、全面地聚集起细分选题的全链区域内的智力资源,最终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全面、高效地完成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三)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3生产分发在生产分发环节,出版机构可用好本单位编辑加工、审校、复制环节的过程性数据,以时间为序,建设私有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其一,确保内部经营管理数据处于隐私和安全状态;其二,有助于完整再现出版机构的经营管理历史,构建出网络出版社,为后续入职员工进行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历史培训教育;其三,通过专业知识体系标引的审校区块数据,总结和归纳出“易错审校问题”数据库,提升编辑审稿和校对质量;其四,可将印前定稿的私有链内部版权数据与外部版权联盟链进行融合,实现数据互通互融、跨链合作交易,高效快速达成版权交易。此外,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新的数字内容生产和平台分发方案,实现以内容质量为核心的激励体系。(三)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4新闻溯源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虚假新闻溯源有以下几种途径:其一,给每条新闻数据加盖“时间戳”,使得多次传播的新闻具有时间先后顺序,然后通过时间先后追溯到虚假新闻的源头;其二,通过广播方式,向全网发布广播,在区块链中发起虚假新闻源头追溯的交易,发动全网的力量追踪造谣者;其三,通过共识机制,让虚假新闻经受区块链大多数节点的考验,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及时识别和遏制;其四,通过激励机制,给予最先发现和锁定虚假新闻制造者的节点以激励,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信息源,发现造假者;其五,预先设定条件和程序,当发现虚假新闻时,自动执行智能合约,提升虚假新闻的鉴别效率;其六,通过联盟链的方式建立起主流媒体的行业区块链,形成正能量新闻、客观真实新闻的时序数据库,逐步引导规范网络新闻秩序。(三)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5非同质化代币非同质化代币(Non

FungibleTokens,NFT)与比特币、以太坊等同质化代币不同。非同质化代币之间各不相同,每个代币都不可替代,通常被用来代表独特的、可收藏的物品。其具有不可分割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故可作为任何指定数字资产不可复制的数字所有权证书。理论上来说,NFT可以是任何数字化的东西:声音、图像、文字、游戏里的道具等不动产或其他实物资产。对读者来说,购买一份电子书NFT意味着将获得该书的永久所有权,只要区块链存在它就不会消失。对作者而言,NFT消除了中间商,作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发布作品,与他们的买家和读者建立直接联系。另外,NFT使图书有可能变为限量版,这些限量版图书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实现增值。除此之外,NFT能够追踪作品的每一次流转,为作者带来更多收益。(三)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6数字藏品数字藏品现阶段在我国主要用于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形象、数字艺术作品、大IP电子周边等。数字藏品可为图书的销售开拓新的形式与渠道。同时,在区块链发行图书还能有效降低图书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经营性支出。除了支出的降低,区块链独特的交易记录方式,还使出版企业能够更容易获取消费者信息,从而对读者群体进行用户画像,实现针对读者的个性化推荐,提高图书营销的质量与效率。六、虚拟现实技术(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是一种能够使人以沉浸的方式进入和体验人为创造的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式高性能图形计算卡等技术的出现,为虚拟现实技术商用奠定了基础。1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其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人发明了被称为“全传感仿真器”的设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VR视频设备。1965年,被称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伊万·萨瑟兰(IvanSutherland)发表论文《终极显示》,描述了一种把计算机屏幕作为观察虚拟世界窗口的设想,被看作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开端。1968年,伊万·萨瑟兰又提出头盔式三维显示装置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一种设计模型,这奠定了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由VPL公司创始人杰伦·拉尼尔(JaronLanier)正式提出虚拟现实这一概念,同时一系列更完善的仿真传感设备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也被研制出来。(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2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虚拟现实,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从理论上来讲,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环境,给人以环境沉浸感。其核心是在完全由人工计算机生成的环境中拥有真实世界的视觉感知,物体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如同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它们一样。具体而言,它是三种视觉感知的结合:第一,完全沉浸的经历,用户穿着或佩戴相关手套、头盔、眼镜等设备,与虚拟现实创造的情景交互;第二,立体视觉,眼睛可以从一个稍微不同的角度看到相同的场景,有效地模仿了我们的眼睛在三维中如何看待世界;第三,运动捕捉,用户的头部和控制器的位置被检测到或三或六个自由度,允许精确跟踪被渲染场景中的运动。(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3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1)沉浸性。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即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2)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3)多感知性。多感知性表示计算机技术应该拥有多种感知方式,如听觉、触觉、嗅觉等。(4)构想性。构想性也称想象性,使用者在虚拟空间中,可以与周围物体进行互动,拓宽认知范围,创造客观世界不存在的场景或不可能产生的环境。(5)自主性。自主性是指虚拟环境中的物体遵循物理定律的程度。(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4虚拟现实相关技术(1)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AR)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2)混合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MixedReality,M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1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桌面虚拟现实系统通过个人计算机进行仿真,并以计算机屏幕为窗口,供用户观看虚拟环境,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外部设备与虚拟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并对其中的对象进行操作。虽然与其他系统相比缺乏真实体验,但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的优势,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最为常见。(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2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也被称为“可穿戴”虚拟现实系统,提供给用户沉浸式体验,使用头戴显示器或其他设备封闭用户在真实环境中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利用位置跟踪器、数据手套等设备,为用户创造一个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的虚拟环境。(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3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它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可供异地多用户同时参与的分布式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处于不同物理环境的多个用户或多个虚拟环境通过网络连接同时进入一个虚拟现实环境,利用计算机与其他用户进行交互,共享信息,并对同一虚拟世界进行观察和操作,以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一般用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4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也称为混合现实系统,是一个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相结合的系统。由于某些真实环境可以被虚拟环境取代,因而节省了建立复杂真实环境所需的费用,还能让用户对真实对象执行操作,从而打造真实和虚拟领域相结合的环境。(三)虚拟现实核心技术1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技术与传统的只有键盘和鼠标的交互模式不同,是一种新型的利用VR眼镜、控制手柄等传感器设备,让用户真实感受到周围事物的存在的一种三维交互技术。将三维交互技术与语音识别、语音输入技术及其他用于监测用户行为动作的设备相结合,形成了目前主流的人机交互手段。2传感器技术VR技术的进步受制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有的VR设备存在的缺点与传感器的灵敏性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例如VR头显设备(即VR眼镜)过重、分辨率低、刷新频率慢,数据手套等设备也存在延迟时间长、使用灵敏度不够的缺点,因此传感器技术是VR技术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三)虚拟现实核心技术3动态环境建模技术虚拟环境的设计是VR技术的重要内容。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利用三维数据建立虚拟环境模型。目前常用的虚拟环境建模工具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