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987年,宋太宗派出8名内侍,带着敕书金帛,“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北宋时期,与中国通过海上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个。这反映出北宋()A.积极发展海外贸易B.改变了传统经济政策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自耕农经济地位下降2.有学者认为,宋代大量出身庶族的百姓家庭,通过家族成员的个人奋斗而不是凭借门阀血缘关系取得政治地位和权力,逐渐成为新型的官宦家族。这反映出宋代()A.门第等级观念消失B.平民入仕的欲望强烈C.官僚队伍逐渐稳定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3.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这表明朱熹强调()A.经世致用B.责任担当C.知行合一D.实践探究4.在宋代,中央主要的机构是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三大分立的部门。为限制宰相权力,又另设副宰相参知政事;为限制枢密使权力,又设枢密副使;另设三司副使多人,以防三司使专权。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加强B.宰相的权力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的加强D.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5.北宋大臣刘挚在《忠肃集》中对王安石变法作出如下评价:“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C.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D.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6.五代时期,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后多为武将,权倾朝野。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时,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A.完善科举制度B.加强中央集权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7.诗人张以宁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A.宋朝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 B.澶渊之盟,宋辽和议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D.南宋灭亡,国家统一8.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B.元朝时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 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9.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埠通货贿。”由此可知南宋时期()A.对外贸易讲求实际效益B.市舶之利成为主要财源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政府鼓励商人出海贸易10.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统计,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墨学成为官方学说B.理学思想的影响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D.民主意识的萌发11.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这一分配()A.提高了行政效率B.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方针C.实现了权力制衡D.有利于预防地方动乱12.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向全国推行募役法。募役法的内容是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有利于()A.减轻农户的生活负担B.创制以钱代役的模式C.保障农业生产的时间D.减小阶层间贫富差距13.钱穆指出:“(元朝)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旨在说明()A.行省官员由中央官担任B.行省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行中书省总揽地方政务D.行省推动了专制皇权不断强化14.宋仁宗时国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意味着()A.货币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B.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C.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根本改变D.佃户基本摆脱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15.“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渡心。”(明朝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该诗反映的史实是()A.西汉初年放弃进攻匈奴,被迫和亲 B.宋辽订立澶渊之盟C.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偏安江南 D.南宋灭亡,元朝统一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国,所撰《燕宾馆》诗中云:“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宋濂、王祎《元史》材料二: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材料三: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四: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基本特征。(2)材料三、材料四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度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借鉴价值。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下表是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儒家思想的演变”的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战国组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战国时期儒学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唐代组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唐武宗“灭佛”。(《中国通史》)从唐代儒、释、道三者地位的变化来看,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整理)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唐代、宋代三个时期的变化。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材料二: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白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商的特征,并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太宗派遣使者赴海外进行贸易,与北宋“通过海上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50多个”,反映出北宋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故A项正确;北宋没有改变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自耕农的经济地位,排除D项。2.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很多出身庶族的士人能够通过个人奋斗实现阶层跨越,这说明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故选D项。3.D解析:材料“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反映了“格物致知”思想,即通过深刻探究万物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故选D项。4.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权力,又对各机构长官增设副职形成制约,反映了宋代专制皇权的加强,故选C项。5.C解析:材料“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故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王安石变法对统治集团的影响,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导致北宋迅速灭亡,排除D项。6.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以前,枢密使权力很大,到宋朝时,枢密使权力被削弱,并与宰相相互牵制,因此,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防止权臣乱政,故选C项。7.C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因此,张以宁用“英雄已尽中原泪”来纪念他。而绍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无心统一,所以张以宁用“臣主元无北渡心”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故选C项。8.A解析:西域人士流连中原的很多,中原人士涉足边疆的也很多,说明民族之间的交流很频繁,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情况,故选A项。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高宗认为对外贸易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宋朝并没有改变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招徕外商,而不是鼓励商人出海贸易,故D项错误。10.B解析:根据材料“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朱熹将维护君主统治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解释为“天理”,要求士大夫忠君守节。因此,材料现象的发生与南宋理学思想的盛行有关,故选B项。11.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宋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12.C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即采用以钱代役的办法,这一办法在唐朝租庸调制中已有体现,以钱代役可以保障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使农民不会因服役耽误农时,故选C项,排除B项;征收钱款对于有力而少田的农户而言是一种新的负担,排除A项;募役法对减小贫富差距的作用并不明显,排除D项。13.B解析:根据“(元朝)行省长官是中央官员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可知行省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的权力,故B项正确;A、C两项不是其主旨,排除;行省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排除D项。14.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主与佃户间的租佃关系不再具有世袭性和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关系也就随之消失,这意味着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是实物地租还是货币地租,排除A项;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地主,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佃户基本摆脱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5.C解析:题干材料是对南宋君臣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批判,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澶渊之盟是辽和北宋订立的,排除B项;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16.D解析:材料表明少数民族在其封建化过程中吸收了中原文化。无论是诗中的“菊花”,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女真族对重阳节和重阳节风俗习惯的重视,这是女真族吸收中原文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7.答案:(1)基本特征: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2)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历史作用: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方案推介》课件
- 口腔科正畸护理
- 2024年山东省第三届中小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初中组第201-300题)
- 安全小活动总结报告
- 大学生IT专业职业规划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 苏教版语文六下教学课件教学
- 《公司创业》课件
- 第三单元双基能力提升训练-六年级下册语文练测乐园(含答案)
- 《江东区国家税务局》课件
- 公共行政学网上学习行为300字
- 第四代篦冷机液压系统的故障与维护获奖科研报告
- 二次函数线段的最值课件
- 呼吸消化科科室现状调研总结与三年发展规划汇报
- 与复旦大学合作协议书
-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 新教材精讲精研精思 】 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 缓冲托辊说明书
-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2023年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案
- 安抚(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的基础药物
- 学前教育职业规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