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三年高考文言文真题精研细做
(包括挖空训练)
2019年高考文言文精研细做
全国I卷:贾生列传
考题原文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田于郡中。为号号为河南守,闻其奉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泠牛为天下第一,茸与李斯同邑而单学事焉,乃延为廷尉。廷尉
乃言贾生年",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祗之,尊注,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个冷,而固当改斗朝,易眼色,申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
悉率丹其事仪法,含电声,数用五,为官名,悉宋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木理也。诸律令所更定,
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
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空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
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擎,坐享隼。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游质。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教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
非古之制,可布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不多,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相关注释
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闻:闻名,著名。吴廷尉:姓吴的廷尉,史失其名。秀才:指才
能优异。治平:指为官之政绩。故:从前。常:通"尝",曾经。征:征召,朝廷官府征用人才。
少:年轻。说:通"悦",喜欢。€超迁:指破格提拔。
和洽:太平和睦。正朔:一年的第一天。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时改朝换代,新
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法:订
立。草具:草拟。色尚黄:服色崇尚黄色。贾谊认为汉朝是土德,土,黄色,所以尚黄。更:改
变。未遑:来不及。列侯悉就国:要求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当时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
后,依然不离京城。绛:指绛侯周勃。灌:指颍阴侯灌婴。东阳侯:指张相如。擅:独揽。
受釐: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
釐。宣室:宫殿名,在未央宫中,是皇帝斋戒的地方。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
移动,这是亲近的表示。
数:多次。稍:逐渐。后:指后代。无状:无功劳,无成绩。
文本解读
《屈原贾生列传》是屈原、贾谊两个人的传记,他们虽然不是同时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
共同之处。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学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
司马迁才把他们同列于一篇。
司马迁对贾谊,则首先表现其才华过人,”是时贾生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
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以为能,不及也”。汉文帝也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
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接着贾谊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礼乐等革新主张,但却
遭到了周勃等老臣们的反对,他们攻击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而汉文帝又是这班老臣
们所拥立,登位不久,权力未稳,也只有依从而已。所以就把贾谊贬到长沙,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到长沙之后,作者重点写其郁郁不快的情怀,而在表现时,又大多借贾谊自己的辞赋来直接抒
发,如其《吊屈原赋》云:"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修蹇驴,樱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屐兮,
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这哪里是独吊屈原,贾谊亦何尝不是如此,不然的话,他又怎能年
纪轻轻就忧郁而死呢?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
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
颇通覆于百军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承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和年,乃
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
及列侯悉硕鸟,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
之,乃短贾生口:“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
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
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
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
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
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
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
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答案解案
10.C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
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
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
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
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
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
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
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故选C。
II.A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
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的解说错误,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故选A。
12.C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
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
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二选
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
多种情况。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
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
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13.(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
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
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
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
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短,诋毁;擅权,揽
权;纷乱,使……变得混乱。“乃短贾生日"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
属”。(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
是“这种状况”。
挖空训练
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
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见《廉
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zhj连缀。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
书闻(闻名,出名。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
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
之地方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见《荆
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召(招呼。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
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古代
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
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见《项脊轩志》
“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
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
职。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很。见《过小孤山大孤山》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吕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
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o
是时(这个时候。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
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都。见《赤壁赋》“肴核既尽”)为之对
(应答),人人各如(好像。见《赤壁贝武》“如怨如慕”)其意所欲出。诸(各位)生于是乃以
为能不及(比得上。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孝文帝说(通“悦”,
喜欢)之,超迁(超级提拔),一岁(年)中至太中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
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贾生以为(认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平融洽),而固(确实)当改正朔(一
年的第一天。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
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易(改变)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法(订立)制度,
定官名,兴(振兴)礼乐,乃悉(都。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草具(草拟)
其事仪法,色尚(崇尚。贾谊认为汉朝是土德,土,黄色,所以尚黄)黄,数用五(即“五行之
说“),为官名,悉更(改变。见《荆轲刺秦王》“愿足下更虑之”)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刚
刚登上帝位),谦让未遑(无暇,指没有时间。见《采薇》“不遑启居”)也。诸律令所更(更
改)定,及(以及)列侯悉就(接近,走近。见《劝学》“金就砺则利”)国(列侯悉就国:要
求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当时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后,依然不离京城),其说(思想,
观点。如“著书立说”)皆自贾生发(产生。见《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
于是天子议(商议)以为贾生任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是
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掌管或爵位的称谓)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即之
类,指这些人。见《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尽害
(嫉妒)之,乃短(说坏话)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独揽,独有)权,纷乱
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疏远,不亲近)之,不用(采用)其议(提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
太傅。
贾生既(之后,已经)辞(告辞,辞别。见《鸿门宴》“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往行,及(等到。见《过秦论》“及至始皇”)渡湘水,为赋(即辞赋,古代写景抒情的一种文
体。见《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以吊(悼念死者)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被征召)见(拜见)。孝文帝方(正。见《苏武传》
“方欲发使送武等”)受釐(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归
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釐),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宣室(宫殿
名,在未央宫中,是皇帝斋戒的地方)。上因(因为)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本源).贾生
因(就)具(详细地。见《鸿门宴》“具告以事”)道(讲解。见《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
也”)所以然(这样)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动,这
是亲近的表示)。既罢(完毕后。见《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曰:“吾久不见贾
生,自以为过(超过。见《项羽之死》“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之,今不及(比得上。
见《师说》“其贤不及孔子”)也.”居(度过一段时间)顷之(不久),拜(任命。见《廉颇
蔺相如列传》“取阳晋,拜为上卿”)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
故令贾生傅(给……当老师)之。
文帝复封(指帝王赏赐)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列侯不是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三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为第一、二品,县侯为三品,乡侯为四品,亭侯为五品)。贾生谏(指规
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以为患之兴(兴起。见《劝学》“风雨兴焉”)自(从)此起(开始。
见《鸿门宴》“项庄拔剑起舞”)矣。贾生数(多次)上疏(奏章。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
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
言诸侯或连(接连。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数郡,非(违背。见《论语》
“非礼勿听”)古之制,可稍(渐渐。见《苏武传》“稍迁至移中厩监”)削(削减)之。文帝
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后代)。贾生自伤(悲痛,感慨)为傅无状,哭泣岁余,
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参考译文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
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
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
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
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
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
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
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
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
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
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
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
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
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
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
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
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
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
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
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全国n卷:商君列传
考题原文
商君者,卫之诸廖孥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坦多多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该。金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
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
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日:“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日:“吾以强国之术说
君,君大理之耳。”
孝公既用F辞,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修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渚
其竺;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
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目:“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牛,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教。于是太子犯法。卫鞅口:“法之不行,自上犯
之。”将渚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跋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卓令。行之
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
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可由本擅,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徒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
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相关注释
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刑名之学: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一派。主张循名责实,以
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开!J,通"形"。指形体或事实。名,指言论或主张。进:推荐、保举。会:
适逢,正赶上。
缪公之业:指秦穆公修德行武,开拓疆土,争霸诸侯的事业。详见卷五《秦本纪》"孝公元年令"。
缪,通"穆"。东复侵地:指原属晋国的河西地区。晋献公死去以后,流亡在外的晋公子夷吾为了争
夺君位"使人请秦,求入晋",并表示"诚得立,请割晋之;晒八城与秦"。及夷吾立为晋君,“背约
不与河西城"。秦穆公十四年(前646),晋乘秦饥,兴兵攻秦,结果晋惠公夷吾反被秦生擒,只好与秦
盟,"献其河西地"。后来"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把原先割让给秦国的河西之地,
又重新夺回。见卷五《秦本纪》,参见卷三十九《晋世家》。说:同"悦".愉快,喜悦。
卫鞅:商鞅为卫国人,故称。下句"恐天下议己",是说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
议论他,不是说商鞅"恐天下议己"。疑:犹豫不定。法:效法。故:指成法。多:推重,赞扬。
期年:一整年。法:处罚、治罪。趋令:遵照新法执行。
数:屡次、频繁。三家分晋以后,河西之地属魏。
文本解读
在这篇列传里,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
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
然而,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孝公当政,己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室衰微,
诸侯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谁想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得寻求自强的途径。商鞅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
三见孝公,说以强国之术,使孝公“不自知和之前于席,语数日不厌。”君臣默契,奠定了变法成功的
基础。
记述变法的矛盾冲突是本文一大特点。变法未行,就遭到守旧派的公然反对。商鞅与甘龙、杜挚面
对面的斗争,其焦点就集中在“法古”、“循礼”还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冲突上;变法实
行,众皆哗然,“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商鞅却立木悬赏,取信于民;刑太子师,以肃其法。变法
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国家日益强盛。率师包围安邑,俘魏
公子卬,迫使魏国割地迁都,亦是变法极富成效的佐证。他悲剧的结局乃是与守旧派斗争的延续。与赵
良一席谈话,其祸己萌,但商鞅终未采纳赵良言,受制于自己的变法,作茧自缚,以至车裂族灭,并非
偶然。
从章法结构上看,前有蓄势,后有照应,通篇以变法作骨。始言商鞅“好刑名法术之学”,为变法
作了辅垫;继而“鞅欲变法”,导出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卒定变法之令”,具体记载了新法的内容;
“于是太子犯法”,刑繇太子师傅、以严法令;而终以“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材料取舍紧紧围绕
变法之骨,使得骨坚而肉丰、血脉贯通而主题突出。
《商君列传》乃历史实录,当是不言而喻的。而强烈的文学色彩特别是适当的小说因素,更突出了
这篇记载的本质真实。本文调动了夸张、比照、对偶、排比、形容、描写等多种文学手段,析理透辟、
深刻,语言生动形象。而这些文学手段多着眼于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使人物更为丰满、
灵动、传神,而又不失历史的真实。
商君逃难一节,《战国策》并没记载。恐怕是出于太史公的虚构,这一细节显然又是后世小说创作
中的“误会法”,运用误会,生发矛盾,引起戏剧性效果。这类细节不仅不伤害历史的真实,而且使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本质彰明、突出,增强了历史感,从而给人以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的印记。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日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
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季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
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目:“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口:“吾以强国之术说
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
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物或不循古而王,夏般
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零去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目:”法之不行,自上犯
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辱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
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
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
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日/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日/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日/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日/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
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粽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
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作必要,劝说孝公
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
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
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答案解案
10.B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
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
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
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
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国境
句中“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A项。
“愿举国而听之”意思是“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
项。“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故选B。
11.B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
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解说错误,“汤
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故选B。
I2.C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
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
“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球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其
本人施以刑罚。故选C。
13.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
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
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1)苟,如果;法,效法;固,陈
规;循,遵守。“可以(之)强国”“可以(之)利民”都是省略句。(2)期年,满一年;之,至h“令
行于民”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挖空训练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公子也(句式:判断句),名鞅(名是古代
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
称别人往往称字),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公孙氏,其(代词,代他的)祖本(本来)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
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
(刑,通“形”,指形体或事实。名,指言论或主张。战国时以申不为代表的法家一派。主张循
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事(侍奉。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知道。见《烛之武退秦师》“君知其难也”)其贤,未及(来
得及。见《荆轲刺秦王》“不及召下兵”)进(推荐)。会(适逢,正赶上。见《史记•陈
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
王举(全。见《荆轲刺秦王》“愿举国为内臣”)国而听之王即(如果)不听用鞅必
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已经,之后。见《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
者,将修(整治)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通过,见《廉颇廉相如列传》“因宾
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拜见。见《曹刿论战》“曹刿请见”)孝公。公与
语(谈论。见《论语》“食不语,寝不言”),数日不厌(满足。见《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
有")。景监曰:“子何以(相当于“以何”,译为“凭借什么”)中(合乎。见《劝学》“其
曲中规”)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shui,说服。见《鸿门宴》“范
增说项羽臼")君,君大说(yu4,通“悦”,对……感到高兴。见《烛之武退秦师》“秦伯说,
与郑人盟”)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非议)己。卫鞅曰:“疑(犹豫不定)行无名,疑
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好,
表示应答之词。见《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治(治理,见《陈情表》“伏惟圣
朝以孝治天下”)世不一道(方法,途径。见《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便
国不法古。故(所以。见《劝学》“故木受绳则直”)汤武不循古而王(wdng,名词用作动词,
称王。见《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灭亡。见《烛之武退秦师》
“郑既知亡矣”)。反古者不可非(责难。见《逍遥游》“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而循礼者不
足多(赞扬)。”孝公曰:“善。”以(让)卫鞅为左庶长(秦国的爵位共二十等。由下而上,
左庶长列第Ho),卒(终于。见《廉颇画相如列传》“卒相与欢”)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在这个时候。见《廉颇
廉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太子(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称皇太子,而是太
子或公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实行。见《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自上犯之。”
将法(依法惩办)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叩太子傅,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
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意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
(尊奉)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道路。见《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
通,度已失期”)不拾遗(遗失的东西),山无盗贼,家给(供。见《荆轲刺秦王》“给贡职如
郡县”)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秦国的第十六等爵位)。居(度过一段时间)五年,秦人富强。孝公
使(派遣)卫鞅将(率领。见《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
因(趁机。见《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shu6,多次。
见《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破于(介词,被。见《师说》“不拘于时”)齐秦,国内空,
日以削,恐,乃使使(派遣使者,前一个“使”是动词,派遣;后一个“使”是名词,使者。见
《荆轲刺秦王》“使使以闻大王”)割河西(指黄河以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离开。
见《鸿门宴》“欲呼张良与俱去”)安邑,徙(迁移。见《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都大
梁。梁惠王曰:“寡人恨(遗憾。见《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
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
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
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大王如果不起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别让他出
国境。”
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
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
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就用强国之
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
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
秦孝公说:“好。”“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
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
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
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
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繇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
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蠡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
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
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惠王
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
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
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
全国m卷:吴起列传
考题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日:“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涉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掾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瘦瘪者,起为鬼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搭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及
孽,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摩子,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泽与可西下,个泡,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
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
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日:“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日:“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日:
“王十用轶,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巧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口:“属之
子矣。”文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中魏公主,而等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
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空射起而至窜死者七十余
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相关注释
或:有的人。恶:诋毁,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低压机转让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代收车位费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住房建盖合同范本
- 中班主题活动:乌鸦喝水
- 医疗设备策略
- 安徽省蚌埠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无答案)
- 儿童去痣后护理方案
- 儿童摄影客服培训总结
- 城门城门几丈高课件
- 2024年造纸色浆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
- 汽车销售行业常见涉税风险点及识别
- 小学一年级拼音天天练
- CTD申报资料撰写模板:模块三之3.2.S.3特性鉴定
- 汽车文化(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理工大学
- 《智慧农业》课件
- 中国传统文化之刺绣
- 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
- 2024年政工职称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件-第10章各国设计简史
- 裸眼3D项目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