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暑期阅读计划3:记叙文篇(70篇)_第1页
初中生暑期阅读计划3:记叙文篇(70篇)_第2页
初中生暑期阅读计划3:记叙文篇(70篇)_第3页
初中生暑期阅读计划3:记叙文篇(70篇)_第4页
初中生暑期阅读计划3:记叙文篇(7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好望角

文/连俊超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

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

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

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

II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

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

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

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

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

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

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

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

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的小船上。老人伸手抚

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

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

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

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

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

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

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老婆子一走我就觉

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

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

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

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

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

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选自《读者》2009年第5期)

【心灵感悟】

老人盼了一辈子好望角,最后猛然发觉,自己就生活在“好望角”.在追寻“好望角”

的过程中,老人历经生活的沧桑,有九死一生的战火烽烟,有骨肉分离的彻骨之痛,但老人

依旧能“清澈如水”,这是何等的超然,达观。直面生活,超越自我,这就是进取的人生!

【二】

优雅的离别

文/梅玉荣

2008年岁末的一天,开心辞典节目现场。与王小丫对坐的是•位有着美丽卷发的时尚

女子,她一脸笑容,正在认真答题。

她叫臧涛。答题过程中,通过小丫的介绍,我了解到这样的情况:33岁的臧涛不幸患

上乳腺癌,做了乳腺切除手术后不久,丈夫与她离婚。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她没有

放弃,一直坚持化疗。然而到了2008年底,癌细胞已经残忍地扩散。坐在台上的她,生命

已开始倒计时!然而,就是这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那么从容与淡定,她毅然放弃治疗,并

做出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臧涛顺利答对六道题目之后,获得了央视送的一份大礼:一台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她把

它送给自己年仅十岁的活泼可爱的儿子。在节目现场,她与答应为她做角膜手术的姚小明博

士见面,并当场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书。她的举止落落大方,笑容优雅从容,丝毫看不出是个

重症患者。臧涛表示,如果可能,她希望自己的眼角膜能够移植给个小孩子和一位老年人,

她说,小孩子的生活刚刚开始,需要光明,而老年人能在有生之年看见世上的一切,心中不

会留下遗憾。

当小丫赞叹她的头发漂亮时,她笑着说:“前・•段化疗时,头发掉得一根都没有了。重

新长出来后,我立即去烫了头,我要让自己漂漂亮亮地走。”“我要让自己漂漂亮亮地走”,

这句话,让现场无数观众下泪,也让电视机前的我,悚然动容,鼻子发酸,眼睛湿润。

她说不希望节目现场哭哭啼啼的,但小丫仍是数次哽咽,眼圈发红,小丫动情地说:''看

看臧涛,看看我们自己,换个角度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自始至终,臧涛都保持着甜美的微笑,坦率地谈论自己的病情,表达自己的心愿,并与

自己的亲友团亲密地沟通。仿佛她与小丫所说的其实是别人的故事。相反,在观众席上,有

无数人不停地悄悄抹去眼泪。

我们见证了•个美丽女子与这个世界从容的道别。她优雅的黑边眼镜,她时髦的俏丽卷

发,用一种无言的魅力,征服了数万观众。

旧年与新岁交替之际,一个倒计时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一个优雅而深沉的话题。

【深度解读】

面对臧涛与这个世界道别时的从容与淡定,除了眼角溢出的泪花,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

感动.33岁,一个生命最旺盛最美丽的年龄,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臧涛选择了坚强,

还有朴素的奉献。像文中说的那样,看看臧涛,看看我们自己,换个角度想,生活中还有什

么过不去的坎呢?的确,当我们能够洞穿生死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应该如何珍惜生命中

的每一天,让它过得充实无憾。(隋艳玲)

【三】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文/江湖一刀

①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

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

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幕冥冥。父亲还在田地

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

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②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偶尔,也柔

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

甜软,轻柔。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

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

红苕。清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得吃。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

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④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

的。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

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

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

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

来了。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

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⑤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

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

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自然丰富多了,

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

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⑥「'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

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芳香,叫人莫

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

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⑦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备考训练】

1.本文标题能否换成《香甜的饭菜》或《我的母亲》?请简述你的理由。

2.“,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

前袅袅地飘升起来。”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文中第④⑤两段中两次提到母亲脸上“讪然”,请你分别说说两处“讪然”表现了

母亲怎样的心理。

4.本文写母亲采用了多种手法,请任选一种进行简要评析.

(周远喜/设计)

【四】

天涯明月心

文/张世普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这一走,就是5年。

母亲看着大学毕业的他许久也找不到工作,脱口说出:“你太让我失望了!”满腹委屈

的他夺门而出,暗暗发誓,•定要为自己找到未来。

他其实并不怨恨母亲,只是想向母亲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在都市拥挤的求职人群中,

他几乎迷失了方向,那种无助的感觉时常像丛生的野草••样缠绕着他,吞噬着他的自信。始

终磨灭不了的,只剩下一定要让母亲惊喜的那个信念。•年后,他终于寻到一个时机,是一

家国际公司征聘出国劳务人员。

他也曾拨通家里的电话,传来的是父亲沙哑的声音,父亲只是一再说母亲很想念他,希

望他能早日回家。他对母亲说在这里生活得很好。他加薪时兴高采烈地第一个告诉母亲,母

亲只是沉默。

当他成为分公司经理,拿到了绿卡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4年多。

离中秋节还有两个月,父亲打来电话:你回来吧,当初你母亲是无心的,她无论如何也

想不到自己的儿子会因为一句责备而离家出走,而且一走就是将近5年。不到50岁的她,

现在已经白发斑斑。你回来吧,你母亲已经后悔了,无论如何也想见你一面。忽然,他的心

一阵阵地抽搐,仿佛被刀片划过。只向父亲说了一句我会回去的,就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早上,公司老总打来电话,说是近期海上天气不好,让他提前发货。他高兴得差

点跳起来。可是船长却说,海上风浪大,很危险,可他不在意。

海上风浪比事先想象的还要大,航行得非常艰苦。中秋节那天,船终于快要到达港口了,

城市的容颜在他视线里越来越清晰。然而,货船的发动机突然熄火,船长非常遗憾地告诉大

家,修理好货船至少需要一天,中秋节这天看来大家要在船上度过。

明月初升,徐徐的海风,夹杂着淡淡的泥土味,迎面吹来,就像母亲的掌心,如此温

暧。此刻,他真的好想立刻见到母亲和父亲,可是海水却生生阻隔着去路。突然,在人们的

大声惊呼中,他跳入海中,游向岸边。皎洁的月光被粼粼的浪花,撕成了瓣瓣的碎片。

终于,他看到岸边码头上两个身影,他知道那一定是他的父母亲。精疲力尽浑身湿淋淋

的他爬上码头,与母亲、父亲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可是却经历了那么多

艰辛的打磨。他不过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想到,代价是母亲和父亲鬓边早生的白发。那

一刻,他才明白,激情绚烂夺目,只是瞬间,明月静默无边,却能永恒。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8年第20期)

【心灵感悟】

游子远离,慈母揪心。母亲一句无心的责备,却让儿子出走5年.尽管儿子只是想向母

亲证明自己的能力,尽管儿子加薪时第一个告诉母亲,尽管儿子成为分公司经理、拿到绿卡,

但母亲只是沉默,因为她想要的只是见儿子一面.文章巧妙地通过父亲将母亲的心愿告诉儿

子,使儿子猛然醒悟,有了回家的强烈愿望,作者又特意把时间安排在中秋节,在船快要到

达港口时,船却突发故障,又生波折。明月初升,既照着游子,也照着父母,特殊的时节,

特定的场景,明月照亮了两代人之间的思绪。海水中,他毫无畏惧地游向对岸,游向母亲,

皎洁的月光顿时化成了片片花瓣,包容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玲利)

【五】

铅笔头下的坚持

文/蒋平

他是一名大学青年教师,但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性格,让他有着

凡人所不及的奇思怪想。他为此养成了一个不良习惯:手心随时握着一支铅笔头,兴之所致,

会将所思所想随手记下来,从他的办公室、家庭到实验室,到处都有他“信手涂鸦”的杰作。

曾经一度,他被人形容为全校“最不讲究的人”,闹下了不少笑话,这些笑话甚至直接影响

到他后来的工作。

进校第10年,他40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也是他10年“涂鸦”思想的结

晶。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了场无情的嘲弄。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

鸦”出来的异想邪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别说拨给他科研经费,大伙还要他倒贴卫生费呢。

学校不支持,就意味着多年的心血泡汤。这位青年教师不甘心,他决定不改初衷,克服种种

困难,又费去了10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自己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

果递交到美国国立研究院。•开始,研究院对他的测试成果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调查,

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其人其事失去了信任。这样,他20年的心血,

因为一只小小的铅笔头,又一次被束之高阁。

一次次被“铅笔头”捉弄,他还是没有气馁。相反,这许多年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他越

来越清楚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资助,他便自己想办法,经过东凑西

借,自筹资金对试验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4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

的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的“铅笔头”事件表达了歉意。在研

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践。两年后,他在一只小鼠身上试验获得成功。到

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

学奖。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这•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蜂拥而至的记者来到卡佩基的办公室,发现他手心还捏着那只给他带来灵感和幸运的铅

笔头。言谈之中,卡佩基聊的最多的,不是他的成果,也不是他的荣誉,而是延续了30多

年的铅笔头的故事。(选自《中国国门时报》)

【深度解读】

这是一篇短小的人物传记,它记写了诺贝尔生理学奖的获得者卡佩基是如何三十年如一

日,坚持“铅笔头”习惯的学习、工作方式。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卡佩基都不改变这种习惯,

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人物传记,顾名思义,是要写人物的,是为人物作传的.是不是什么人物都写,或者说,

是不是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去写呢?读这篇人物传记,我们很快就会明白,不必写人物的方方

面面,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择取最有代表性的,最能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或特色的一点来写即

可,其余的方面完全可以暂时不管,暂时不写。

如上文,作者只抓住卡佩基的一个习惯写一一手不离“铅笔头”,碰到新的所思所想就

随手记下来.不管别人对他怎样说,怎么评价,他都始终坚持,毫不动摇,30年后,他终

于获得了诺贝尔奖。

(李弗不)

【六】

我对善良没有免疫力

赵功强

戴蒙德是一个独行大盗,因为他的手段非常高明,而且擅长易容术,心理素质又超出常

人,所以从来没有失过手。

这一次,戴蒙德的目标是法国珠宝商朱利安。他在那里发现了一个保险柜,尽管戴蒙德

打开过各种保险柜,这一次几经周折却无能为力。他决定明晚接着行动。

次II深夜,戴蒙德再次试图打开那个保险柜,结果仍然是无功而返。当然,他没有打退

堂鼓。多年来,他一直是一个未逢对手的高手,他经常感到孤独,有•种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那个棘手的保险柜在第三天深夜终于被打开了。可是,里面的钱财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

多得惊人。里面除了一大笔还算可观的现金、支票外,还有一张名单。

这张名单是做什么的?它究竟有多重要以至于被朱利安放在那么坚固的保险柜里?后

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名单上的这三十多个人应该都是和朱利安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人,

可能是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或者是政府高官。

戴蒙德有点感激朱利安了。因为名单上每一个姓名后面都注明了地址,无意中为戴蒙德

指明了下步行动的目标。接下来,他将光顾名单上的那些富豪或者官员。他有理由相信,

这次巴黎之行,他将满载而归。

循着地址,戴蒙德前往第-个人的住处。可是,他惊异地发现,自己后来竟然站在贫民

区的•间简陋的房间里。里面没有几件像样的家什,更没有他感兴趣的保险柜。

满怀狐疑的戴蒙德按计划来到了名单上的第二个家庭。他发现自己进入的同样是一个贫

寒的家庭。他呆在那里,很想马上搞清楚那张名单究竟隐臧着什么秘密。就在他准备离开这

家的时候,他在张桌子上看到了这家孩子的一篇名为《我最感激的人》的作文:

“我的家很贫穷……妈妈患有艾滋病,我们兄妹都不可能再继续求学……一个叫朱利安

的叔叔每月按时给我家寄一笔钱……我们现在的成绩都非常好……”

戴蒙德的心被深深刺痛。那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他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这样•

个答案!

戴蒙德重新光顾了朱利安的家,不过这一次他的心情同前几次来时都不一样,甚至他从

事这种职业的三十多年中从未有过这样的心情。他将从朱利安的保险柜里拿走的东西——现

金、支票及那份名单连同自己的•部分钱都放了进去。这是他入行以来唯一的一次妥协、。

戴蒙德不久之后被警方抓到,因为他在归还的东西,还有他自己的钱上面留了指纹。

戴蒙德被判处终生监禁,但是他对采访自己的媒体说,他并不后悔!他说:“如果分析

我失手的原因,我只能说,我对善良没有丝毫的免疫力!”

(选自《时代青年》2008年第12期)

【备考训练】

1.请根据语境说说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1)他一直是一个未逢对手的高手,他经常感到孤独,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2)这是他入行以来唯一的一次妥协。

2.“戴蒙德的心被深深刺痛”,你知道戴蒙德的心被什么“深深刺痛”了吗?

3.你认为戴蒙德的这次巴黎之行是不是如他所说的“满载而归”?

4.你是怎样理解“我对善良没有免疫力”这句话的?

(肖优俊/设计)

【七】

冬天的温度

文/郑向奎

冷空气突袭,天气骤冷,居民纷纷换穿冬衣。行走在城市街头,满眼都是臃肿的路人,

似乎突然之间,街道也变得臃肿起来。裹着厚厚的羽绒衣,行人依然紧缩双手,步履匆匆,

不乐意长时间待在户外。

中午,我接儿子放学,回到小区,见保安身穿大脸,像一尊挺立的石雕守卫在门岗前。

儿子问:“他们不冷吗?"我说:“没有人不感觉到冷。”“他们为什么不躲进屋?”“这

是他们的工作。"我回答。儿子沉默了。依往日习惯,儿子会有谢谢之类的话,今天却没有。

走出门岗不远,一阵冷风袭来,为避开风的凌厉,我扭回头,恰巧看到风掀起了保安的

衣角,保安的大嬖下,套着的竟然只是薄薄的一件毛衣。

回到家中,儿子把他的玩具一个个臧进被窝,我问儿子捣什么鬼,儿子说玩具也怕冷,

给它们保保暖。一会儿,儿子说:“爸爸,给保安送些衣服好吗?”我的心颤了一下,我

故意问:“那么多保安我们送得完吗?”儿子又说:“小区也有很多人啊,每人送•件,他

们能穿很长时间呢。”

我答应了儿子,从衣橱找出去年的保暖内衣和羊毛衫,陪着儿子走出家门。来到楼下,

我让儿子去送,我站在楼角远远看着。儿子双手捧着衣物,走到保安身边,用双手举起。保

安愣了,他弄不明白儿子做什么,但是很快,保安接过衣服,夹在胳膊下,空出一只手,庄

重而严肃地给儿子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儿子回到我的身边,像完成•件艰巨任务似的欢快起来。下午送儿子去学校时,从保安

的眼神里,我读出一种感动。

下午放学,儿子从学校里带出一个50厘米长宽的纸箱,上面写着:“天冷了,他们却

站在寒风中!”回来的路上,儿子担心折坏了它,双手一直捧着纸箱。回到小区,儿子用双

面胶粘在纸箱背面,把它贴在门口高处,用手压了又压,保证不被寒风吹掉才回去。

第二天,我们路过小区门卤,十几名保安列出整齐的队列,由保安队长带领着,齐刷刷

向我和儿子敬礼。保安队长说,一个晚上,他们就收到小区居民送来的几百件衣物,三年也

用不完啊。感谢,感谢,实在感谢。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十分激动。

去学校的路上,寒风依然。我问儿子还冷不,儿子说,天冷,我不冷。

(选自《新民晚报》)

【深度解读】

小心灵,大胸怀。身着大整的保安石雕般挺立在寒风之中,大人们步履匆匆,不曾留意,

却触动了一颗幼小纯洁的心灵。当孩子用双手在保安面前举起衣服的时候,相信被感动的不

仅仅只是保安,还有“我”、小区居民、每一位读者。一颗火种,点燃的是熊熊爱心;一件

件衣物,送来的是片片浓情;庄重而严肃的军礼,表达的是对善良的崇高敬意。寒风虽然仍

10,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冷,我不冷!”

[Al

最后的阳光

邹扶澜

1923年春天的一个午后,一位中年男子神情疲惫地走在柏林的一条大街上,他患有严

重的肺瘠,生命对他来说已经所剩不多。

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泣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小女孩丢失了心爱的洋娃娃,那个洋娃

娃是她用积攒了年的零花钱买的。

男子摸了摸口袋,他居然连一分钱也没有带,只好哄她说洋娃娃没有丢,可能是到别的

地方玩去了。小女孩不听,仍旧哭。

男子皱着眉。突然眼睛一亮,说:“洋娃娃要是过几天还没回来,她就会给你写信的。”

“给我写信?”小女孩止住了哭,好奇地看着他。“是的。”男子笑着点头。小女孩露

出了笑脸。

几天后,小女孩果然收到了一封信。信里,洋娃娃详细地向她描述了自己在哪里玩,沿

途都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她读着,觉得真是神奇极了。

以后,每隔一周,小女孩都会收到一封信,这些信在她的眼前展开了一个神奇的梦幻般

的世界。

可是,两个月后,“洋娃娃”再也没有来信,好像突然消失了。小女孩收不到洋娃娃的

信,整天哭哭啼啼,饭也吃不进去。

一天,一个中年女子来到小女孩家,拿出一封信。信仍是“洋娃娃”写的——熟悉的笔

迹,调皮的口吻。小女孩捧着信,感到惊奇万分。

女子是男子的遗孀,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封未及寄出的书信,所以就按照信

封上的地址找了来。

小女孩的妈妈抱过小女孩说:“孩子,你知道给你写信的人是谁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

作家卡夫卡啊!”

几年后,小女孩长大了,从课本里,第一次看见卡夫卡这个名字。带着好奇,带着一点

点激动和困惑,她开始慢慢走进他的文字世界。那里是如此的广博和深奥,她已经朦胧地感

知到那是一个让她钦敬的人了。

20岁时、女孩已经读完了卡夫卡的所有著作,再后来,她开始研究他,揣摩他,写了

很多关于卡夫卡作品的论述。她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出版专著,她演讲、游说,为卡夫卡作

品的推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0岁时,已成为大学副教授的她接受了一家报社采访,当被问及为什么对卡夫卡的作

品情有独钟时,她谈起了30多年前那个午后,谈起了那个洋娃娃的故事。

她说:“伟大的心灵产生伟大的作品,当我能慢慢品味出那个善意的‘欺骗’背后蕴臧

的大爱和无私时,我就知道,我的生命从此再也无法和一个人的名字分开了。那与其说是一

些书信,不如说是••个濒临死亡的人给予一个孩子的最好礼物,给予这个世界最后的阳光和

温暖。”

(选自《今晚报》)

【心灵感悟】

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本应得到这个世界最后的关爱,但卡夫卡,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

却将自己最后的阳光,洒向了我们这个世界,照亮了一个小女孩的心灵。这是一种大爱,它

温暖着潮湿的心情;这是一只火炬,它驱散了无边的落寞;这是一缕清风,它给我们带来了

迷人的芬芳•卡夫卡,一代文学大师,不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了梦幻般的世界,更用自己的

人格魅力向世人展示了他瑰丽的人生境界。

【九】

遭遇“小刁民”

顾亚红

经过两轮筛选,我终于杀进了决赛。听说决赛的地点定在启东中学,我就祈祷:千万不

要让我遭遇6班。可哪里想到,一个年级三十几个班呢,抓闸时偏偏那么巧就让我抽上了6

班。

我跟在评委孙老的屁股后面,低声下气地求他:“给我换个班行不?”孙老威严地咳嗽

一声,说:“凭什么你要搞特殊化啊?”

我硬着头皮上了6班的讲台。比赛的课题也是临时抽签定下的——《对不良诱惑说

“不”》。上课之前的15分钟,可是关键得很。有经验的赛手会利用这段时间与学生沟通,

营造氛围。我却手忙脚乱的,我慌。我尽量不去看讲台下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这个小刁民。

小刁民还举了手,说:“老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可以吗?我的妈妈迷上了网络游戏,

经常通宵达旦地玩,您说说,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她,让她也能对不良诱惑说‘不‘?"

这个大胆的刁民。不能露怯。我迅速把球踢出去:“这位同学问得好。我们一起来帮帮

这个同学的妈妈好吗?”

学生们很踊跃,出了好多主意,我有些得意,问小刁民:“同学们出了这么多主意,你

觉得如何?”

我希望小刁民来两句场面上的感激,就此偃旗息鼓,我甚至做好了进入下一环节的准备。

可小刁民说了:“我不满意。就拿那位同学说的避开诱因法来说吧,时i般人可能会有效果,

但对我妈妈来说,却没有作用。我把妈妈的游戏软件放到回收站,她点还原所有项目,又玩

开了。我清空回收站,她又去网上下载,甚至把以前删除的文件再找回来。”

我开始冒汗。这时,有个同学发言:“看来你妈妈的游戏毒中得还真深。抵制不良诱惑

的方法不是还有联想后果法吗?让你妈妈想想迷恋网络游戏的后果嘛。”

小刁民回答:“我妈说了,她忙完工作忙家务,也就剩这点乐趣了。如果连网络游戏也

不让她玩,后果是了无生趣。并且还威胁我和爸爸,谁不让她玩,她就提前进入更年期。这

个联想后果法,对我妈也没效!”

又有同学站起来,建议用专时专用法,严格分配时间,规定好学习时间、锻炼时间、娱

乐时间、休息时间。这样就可以抵制不良诱惑啦。

小刁民嘿嘿一笑,说:“我妈说了,她的学习内容就是网络游戏。还振振有辞地说,她

从玩斗地主中,学习到输与赢的辩证关系。她说她的锻炼内容也是网络游戏,因为玩游戏能

锻炼眼耳手脑并用的能力。”

就听学生们笑:“你怎么摊上这么个赖皮的妈妈啊?”

小刁民又笑:“就这个妈,还准备教育我要对不良诱惑说‘不'呢。哼,先把自己管好

了再说。”

下课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满头大汗的我对同学们鞠了一躬:“谢谢你们给我上了一课。

我一定痛改前非。”学生哗然。我指着小刁民,说:“她是我的女儿。我就是那个通宵达旦

玩游戏的妈妈。”

比赛的结果是,我拿了一等奖。众评委说,这堂课,真实。

(选自《扬子晚报》)

【备考训练】

1.“小刁民”的“刁”表现在哪些地方?

2.文中的“我”和“小刁民”,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3.为了帮助“小刁民”的妈妈戒掉网瘾,同学们想出了“避开诱因法”、“联想后果法”、

“专时专用法”,但都没有效,“小刁民”最后还是利用自己的智慧迫使妈妈决定痛改前非。

请你仿照前面的名称给“小刁民”用的这种方法取一个名字。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别人

戒掉网瘾?

【十】

辅导班

文/李瑞芳

那天,我去接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还没有走到学校门口,就有一个女孩拦住我,递给

我一张传单说:“您好,我是成功辅导学校的,如果您希望孩子在学习上很快取得进步,不

再感觉到学习的枯燥和吃力,请让孩子来参加我们的辅导班,优秀教师讲课,可以先免费试

听。”

我接过那张红红绿绿的传单,说:“谢谢,我女儿学习很优秀,•点也不感到枯燥和吃

力,相反,很喜欢学习。”

她听了赶忙说:''就因为孩子优秀,所以更不能放松,可以让她参加我们的天才培训班,

绝对把您女儿培养成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保证将来能进巾重点中学。”

我向来对“携苗助长”的所谓天才教育比较反感,冷冷地说:“我倒不奢望我女儿成什

么天才,我可不想剥夺她童年的快乐,让她变成学习机器。”

她连连点头,说:“有道理,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光是学习。

要不您给孩子选个特色班,有电子琴、二胡、古筝、葫芦丝、绘画、书法、朗诵、表演,让

孩子接受接受艺术的熏陶?”

我皱了皱眉头,说:“这些都要看她个人的爱好,不能强迫她学习,否则就没有了乐趣,

反成了负担。艺术不艺术无所谓,我倒关心她的身体,只要能健康快乐就好。”

她马上冲我伸出了大拇指说:“如今像您这样开明的家长还真不多,说得太对了,孩子

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特开设了舞蹈、跆拳道、街舞、旱冰、乒乓球等培训班,既

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气质呢!”

看她还想再说下去,我马上往学校门口做了个招手的姿势,喊了一声:''爸爸在这儿呢!”

赶紧逃也似的走过去了。只听她还在背后追着喊:“可以免费试听,记着带孩子去啊!”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深度解读】

这篇短文的语言描写很精彩,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女孩子的形象。她非常熟悉自己的广告业务,善于随机应变。无

论“我”如何不为她的宣传所动心,她都能顺势诱导,层出不穷地推出有吸引力的新科目、

新招数,并能说出一堆令人感动的理由,充分表现了一个广告推销员巧言令色的职业特点。

如果不是来自生活,断然写不出这么生动鲜活的人物来。

二、时代气息浓郁。当今时代,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社会上花样繁多的

各种辅导班应运而生。这篇短文用“我”和女孩的对话描写方式,表现了两种教育观、两种

人才培养观的激烈碰撞,时代特征十分鲜明。

三、提示语的运用很巧妙。如:一个女孩“拦住我”,隐含强行之意,使人厌恶;她听

了“赶忙”说,生怕我走开,可见其随机应变之快。又如:“我接过那张红红绿绿的传单”,

“红红绿绿”内涵丰富,表现了:L传单设计者真是煞费苦心;2.“我”的鄙视;3.繁华背

后内容的欺骗性。再如文末:只听她“还在背后追着喊”,极其幽默,有很强的讽刺性,暗

示了两种观念的碰撞还将继续,耐人寻味。

(邓德明)

【十一】

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银边

乔叶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一个朋友骑着车到郊外游玩,回来的路上,忽然觉得天色

猛然暗了起来。

抬起头,天上已经蓄满了乌云。那些大朵大朵的乌云,如盛开的黑润润的棉桃,绽放得

那样自由、肆意。又如•个巨人在以天为纸,泼墨作画。

看样子是■要下雨了,我们没有带伞。我似乎听见远处传来了隐隐的雷声,但是我没有

加速。“还不快骑?”朋友说。“快骑做什么?”我给朋友讲了那个著名的笑话:一个无伞

的人在大雨中飞跑,看见另一个无伞的人却走得十分从容,便问他:为什么不快点?那人反

问他:跑那么快干什么,难道前面不是雨吗?“歪理。”朋友笑道,“快些跑至少挨淋的

可能性会小一些。”

我说:“能在野外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沐浴,这样的机会也不错啊。”

我们斗着嘴,保持着原来的车速。真的,如果一定要和这场雨碰上,那就让我们表现得

更优雅一些吧。我承认,在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一个对许多事情都淡然相对的人。

走着走着,一瞬间,我忽然觉得天空又异样起来。我们一起抬起头,不由得发出了轻轻

的呼声。原来,太阳又出现了,在阳光的照耀中,每一朵乌云都被镶上了亮闪闪的银边。它

们焕发着奇异的光辉,这种光辉均匀而灿烂。在这种光辉里,每一朵怒气冲冲的乌云,都变

成了乖巧听话的孩子。

真是美极了。

我们停下车,久久地看着这些被镶了边的乌云。我被深深地震惊了。以前,我从没有注

意到过这样的景象。有乌云,就会下雨。太阳出来,云就散了。这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从没有想到,太阳和乌云可以这样并存,而且,每一朵乌云都可以被太阳镶上美丽绝伦的

银边。

满天的乌云是有力量的。比它更有力量的,是阳光的手臂。

我忽然想:也许,无论面对多么绝望的境遇,我们都不应当放弃用最大的努力去坚持。

因为,乌云遮天也不一定意味着瓢泼大雨。也许,无论面对多么异己的事情,我们都不可以

用个人的成见去排斥,因为阳光也没有拒绝乌云。也许,无论面对多么可悲、可恶和可恨的

人,我们都不能够只是远距离地观望、叹息和评论,而是应该给予他最真切的友爱,最诚挚

的理解和最博大的宽容,正如那些拥抱着乌云的阳光。

(选自《青年博览》)

【心灵感悟】

大自然总会给我们许多无言的启迪,一次雨中的行走让“我”领略了乌云的美。镶着银

边的乌云让“我”想到了生活:即使生活再绝望,我们也要用最大的努力去坚持,因为生活

中总有“阳光”的拥抱.

(黄梅)

【十二】

柴草

冬荣

星期天早晨,姜君老师准备出门买担柴草,刚出巷口,就碰上个卖草的。卖草人个儿很

小,扁担上两垛蓬蓬散散的柴草把他遮得严严实实。姜老师喊了声:“卖柴草的,挑过来!”

柴草垛颠了一下,停住了。她准备迎过去,柴草垛却前后调了个个儿,向相反方向移去。这

一瞬间,姜老师看出挑草的是个孩子。之后,就只能看见穿着草鞋的两只脚。那双脚刺了一

下姜老师的心——这孩子,大冷的天连袜子都没穿!那双脚倒换得很快,步幅却很小,柴草

跟着颠得慌慌乱乱。

姜老师明白,这孩子是在逃避!姜老师追过去喊:“小孩!买你的柴草啊,跑什么跑!”

小孩拼命跑!跑到•个小巷口,-头扎进去。姜老师知道这是条死巷,便穷追不舍。她已经

不单为了柴草,而是要弄明白:他干么要跑?巷子到头了,孩子扔下柴草,钻进旁边的厕所。

没了柴草的遮挡,姜老师一下子认出来,这孩子是自己的学生尚百秋。她冲着厕所嚷:“百

秋——尚百秋!你出来,出来!”没有动静。

姜老师班上的住校生共29名,像尚百秋这样穷的孩子有11名。家里没饭吃,每月四块

五毛钱的伙食费全靠他们自己去挣。

十四五岁的孩子,一个个不长个儿,面黄肌瘦,两只手皴出一道道血口子,也舍不得花

几分钱买一盒蛤蝌油。砍一担柴不容易,街市上人欺小,狠杀他们的价。眼前这担柴草能卖

上五六毛钱就算孩子幸运了。这担柴草,她要定了,她要多给这孩子两天的伙食钱。姜老师

就挑起柴草,准备先送回家,明天再给他钱。担子•上肩,心里一惊:这担柴草少说也有七

八十斤。骨瘦如柴的尚百秋竟能挑得起?可孩子正是挑着这担柴草被自己追得跌跌撞撞跑了

这么远!姜老师心一酸,落下泪来。她放下担子,走近厕所:“百秋啊,老师家里等柴草用,

我先挑去,明天给你钱。”尚百秋突然从厕所里冲出来,拽住扁担:''姜老师,这柴草太湿!”

“没事儿,我晒晒。”尚百秋要哭了:“那……那这草就送给您了,您别给我钱!”说完,

低着头拼命跑开。姜老师摇摇头,叹了口气——空着手的尚百秋她是追不上的。

姜老师以为柴草真的湿,进院就摊开来晒,发现了两块石头。她一屁股跌坐在廊沿的石

条上。

第二天,物理课上,姜老师看到尚百秋一直低着脑袋不敢瞅她。最后一节课她让授课的

朱老师捎一个纸条:“尚百秋,中午去我宿舍。姜老师。"她嘱咐朱老师一定要在下课后给

他,以免影响他学习。

刚吃完午饭,姜老师就在宿舍里等,桌上摆着件稀罕食品——切开了的“心里美”萝卜,

这是特为尚百秋准备的,她是舍不得为自己买的。

远远的,响起了嚓啦嚓啦的脚步声,尚百秋来了。嚓啦——嚓啦——姜老师感受着尚百

秋身与心的全部沉重,沉重得她无法承受。没等学生站好喊报告,姜老师拉开门,喊了一声

“百秋”,一把拽他进来,接到凳子上。

尚百秋低着头,两只皴裂的手在膝盖上不停地颤抖着。姜老师伸过双手,搭在尚百秋肩

头,努力摆出副轻松愉悦的样子,想找一句合适的话开头,却总找不到。突然,她眼一热,

一把搂过学生,哭出声来:“孩子,别,别害怕……”

姜君老师80寿诞。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二百多名学生前来庆贺。寿筵上,召集人、

时任副省长的尚百秋讲述了上面这段故事.他问寿星:“姜老师,您知道,当时我为什么那

么怕您吗?”

姜老师摇摇头,一冠银发颤动在灯光下。

尚百秋说:“因为您太善良!”

掌声如潮。

尚百秋接着说:“如果说,几十年来,我走正了人生的路,那就是因为,我一直都在学

习您!”

【备考训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把文中尚百秋叙述的故事概括出来。

2.阅读下面的文句,体会一下姜老师此时内心的感受。

姜老师以为柴草真的湿,进院就摊开来晒,发现了两块石头。她一屁股跌坐在廊沿的石

条上。

3.在姜老师的80寿诞上,尚百秋为什么要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4.在和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有哪件事最让你难以忘怀?请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江煜/设计)

【十三】

听泥土说话

查一路

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

一切,用手比画着,又觉得比画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

给儿子。

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后来,

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土输

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播

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

儿子看着泥土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带上那把泥土重新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

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身光亮地从城市回来,双眼望

天,意气洋洋。母亲从菜园回来,比十年前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

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把锄头扔掉。母亲比比画画,感觉到比

画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块土,送给儿子。

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前的

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下来,

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有质朴

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块泥土都很

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

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败亦如

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来,跌得很痛。只有

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发迹之后,我扔掉了那块泥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又送给了我这把土。”眼

前的他认真地对我说,“如果再将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他珍惜母亲送给他的泥土,他每天都要听泥土说话。

【深度解读】

不会说话的母亲深谙泥土的宽厚与博大、坦荡与从容,敬佩泥土的坚韧与诚恳、自然与

平和,虽历尽沧桑、孕育万物,却不失平常之心。因此,无论儿子失败时沮丧归来,或是成

功时“光亮”还家,她都不忘挖一块土送给儿子。这沉默的泥土一如失语的母亲,于无声中

传递出人生的真谛,使儿子深受启发,从而“一步一步走得很稳”。读完文章,我们所感受

到的不仅仅只有人物鲜活的形象和独特的性格,还有蕴涵其中的人生哲理.

【十四】

生死跳伞

苏景义

汤姆有一架自己的小型飞机。-天,汤姆和好友库尔及另外5个人乘飞机飞过••个人迹

罕至的海峡。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个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因为起飞前,他给油箱加满

了油。

汤姆将这个消息传达后,飞机上的人一阵惊慌,汤姆安慰他们:“没关系的,我们有

降落伞!”说着,他将操纵杆交给同伴库尔,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汤姆给每个人发了一

个降落伞后,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袋。他说:“库尔,我的好兄弟,我带着5个人

先跳,你开好飞机,在适当的时候再跳吧!”说完,他带领5个人跳了下去。

飞机上就剩库尔一个人了。这时;仪表显示油料已尽,飞机在靠滑翔无力地向前飞。库

尔决定也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扳紧操纵杆,一手抓过降落伞包。他一掏,大惊,包里没降

落伞,是一包汤姆的旧衣服!库尔咬牙大骂汤姆!没伞就不能跳,没油料•,靠滑翔飞机是飞

不长久的!库尔急得浑身冒汗,只好使尽浑身解数,往前能开多远算多远。

飞机无力地朝前飞着,往下降着,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库尔彻底绝望时,奇迹

出现了——一片海滩HI现在眼前。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海面冲过去,崛的•

声撞落在松软的海滩上,库尔晕了过去。

半个月后,库尔回到他和汤姆居住的小镇。

他拎着那个装着旧衣服的伞包来到汤姆的家门外,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你这个

出卖朋友的家伙,给我滚出来!”

汤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出来,一齐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库尔很生气地讲了事情的经过,

并抖动着那个包,大声地说:“看,他就是用这东西骗我的!他没想到我没死,真是老天保

佑!”

汤姆的妻子说:“他一直没有回来。”然后认真翻看那个包。旧衣服被倒出来后,她从

包底拿出一张纸片。但她只看了•眼,就大哭起来。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纸上有两行极潦草的字,是汤姆的笔迹:“库尔,我的好兄

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飞机会很快坠海。我带他们跳下后,飞机减轻

了重量就肯定能滑翔过去……你就大胆地向前开吧。祝你成功!”

(选自《读者》)

【备考训练】

1.通读全文,说说文题“生死跳伞”的含义。

2.按情节结构,分别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内容。

(1)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汤姆身上,你看到了他的可贵品质。

4.假如你是库尔,在看了汤姆留下的纸条后,你会怎么想?你对汤姆的妻子会怎么说?

【十五】

梨一样的苹果

文/耿青

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

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

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

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

根本就不是革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

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

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等方法,

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

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棵

树,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

人,因为那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就死了。

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愤怒地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

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

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

苹果比其他学生画的苹果都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查暗访,尤

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

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

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趟趟到邮

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

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讲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并拿出

了伏特加酒,米丘林为他的故事、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怀。米丘林激动地说:

“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

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三个秋天过去了。有一天,教室的大门突然被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

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对同学

们讲:“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

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学生尤

里卡。”

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

我们再画一次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心灵感悟】

文中的事迹,引人思考。米丘林,具有科学家特有的科学精神。尤里卡,固执得可爱,

坚定得可敬,他相信真理胜过迷信老师。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教师

也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只要知错就改,就更加值得尊重。读完

全文,一个具有高尚的师德、高超的专业技能、出色的教学水平、治学严谨和尊重科学的教

师米哈朵夫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十六】

妈妈喜欢吃鱼头

陈运松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

在自己碗里,将鱼肚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拣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

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

吃的。有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鱼头没鱼肚上的肉

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很金贵的鞋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

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喜欢吃鱼头。”便眯缝着眼,慢慢

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1牙呀,你吃。”而后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

味地嚼着,不时吐出一-根鱼骨。我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

鱼头?

29岁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小两口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

最后剩下的,总是几只无人问津的鱼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