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终结版修订_第1页
同济大学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终结版修订_第2页
同济大学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终结版修订_第3页
同济大学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终结版修订_第4页
同济大学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复习资料终结版修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一、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积极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②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历史局限性:

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②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③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其设想便成为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④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⑤

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二、《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有:1.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2.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宣言》以唯物史观分析了整个人类社会从古代社会到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它把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考察社会变迁与社会的基本范畴。3.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较之以前的等级社会已被大大简化了,它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阵营。在这个阵营之外,还存在着中间阶级以及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流氓无产阶级。4.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的最终结果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5.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宣言》总结了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证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尽快增加生产力总量。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宣言》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从理论上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7.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宣言》对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发展趋势以及无产阶级对国家的态度进行了原则性的阐述。8.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宣言》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待民族的根本政策概括为两点:(1)工人没有祖国;(2)无产阶级必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民族。9.关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全球化。无产阶级为了自身的解放就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进行反对全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斗争。10.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思想:《宣言》概括了阶级消灭之后未来社会存在的态势,阐明了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之间的辩证关系。★三、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给我们的启示是:①

要重视市场作用。我们要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承认和利用市场的积极作用,实现从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的转变。只有利用商品市场经济才能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联系。商业市场是沟通工农业的渠道,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心环节。②

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允许各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相互促进、繁荣经济,是落后国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真正便捷之路。③

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能否成功最终都取决于共产党的领导。列宁始终重视正确处理执政党和群众的关系,我们需要的党应该是同群众经常联系的党,善于领导群众的党。④

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集权体制已影响到国家机关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有使苏维埃政权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危险,势必严重干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特点及弊病(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表现为: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它同当时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形成鲜明的对照。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二)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一是在政治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过度集权,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国家安全机关地位特殊。二是在经济方面,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使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三是在思想文化方面,思想文化管理体制过度集中,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舆论一律。四是在对外关系方面,从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1)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2)经济上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由于现行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所以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在这种体制和气氛之中,原本是充满批判意识、辩证法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行动的指南,相反成为僵化的教条,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造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4)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五、试述战后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多次错过改革机遇及其影响,同时分析苏联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1)斯大林晚年压制改革,第一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时机。他对现行体制充分肯定,又将现行体制上升为基本原则,使其理想化、固定化不准别人质疑现行体制,更不能触动改革。(2)赫鲁晓夫急躁冒进,第二次错过改革开放的时机。赫鲁晓夫的改革保留了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很不彻底。又搞起了新的个人集权、个人崇拜,“左”的思想和路线基本没有改变。相反急躁冒进、急于过渡思想膨胀。他只是对过左路线和过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作了局部改革,在总体上依然维护斯大林模式。(3)勃列日涅夫只搞“完善”,第三次错过改革开放时机。A.政治方面,过度集权、缺乏民主的传统政治体制没有得到任何改革。B.经济方面,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多少改变。C.对外政策方面,闭关锁国,同时推行扩张主义,加紧军备竞赛,耗费大量资源,经济包袱沉重,国际上处于孤立。2.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第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第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3.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1)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3)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六、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1)在经济方面,毛泽东针对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造成的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粮食产量长期低下等教训,并从中国大农业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即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以此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位置,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和特点。毛泽东还针对苏联以“社会主义大家庭”为由反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做法,提出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独立以保障政治独立,并为此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这一原则和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至今仍是我们的立足点。与此相关,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任务及两步走的战略步骤。1964年12月由周恩来在三届一大正式宣布:要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1月四届一大上,周恩来重申这段话并提出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即1980年前(从第三个五年计划算起)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在企业民主管理思想方面,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主要是毛泽东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和邓小平关于职工代表大会的思想。“两参”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即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相结合。这一管理制度已为实践证明,是企业在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革中实行群众路线、解决重大问题的有效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在分配制度上,毛泽东也反对苏联重积累、轻消费的做法,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的原则,并揭示了三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即较低利益层次要服从较高利益层次而不能相反,但较高利益层次要照顾较低利益层次,解决三者矛盾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这一思想至今适用。毛泽东还提出,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损害国家主权的条件下,要努力打破封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有益的东西,吸收外国资金和科学技术,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等。他一再强调,一切外国人的长处包括政治、经济、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好东西都要学,但不要盲目学,要独立思考,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都不正确。对美国,毛泽东一直表示愿及早与之建立正常的政治经济交往关系。毛泽东和党中央一方面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另一方面灵活巧妙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反封锁反禁运斗争。在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的国民经济全面调整时期,毛泽东还提出过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思想,主要有: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搞好综合平衡,克服无计划状态和分散主义;改变农村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注意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制定各种管理条例,加强经济监督;加强财政、银行监督与检查等。在国民经济继续调整时期,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主要有: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适当扩大企业和地方的管理权限等。(2)在政治方面,毛泽东针对苏联肃反扩大化的教训提出要在国家制度上进行改革,扩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他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的一个创造,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特别是对民族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的处理上,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苏维埃政权相比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同时,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一方面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代表会议这种政权组织形式的传统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于人民民主专政来说最适宜、最能体现国家性质的基本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是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毛泽东非常重视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确定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民主党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政治力量。1956年,毛泽东又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提出我们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并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最终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5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独特的作用,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团结战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优点,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模式,又不同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在文化方面,毛泽东针对我国一度照抄苏联把政治因素搬用到文化科学领域,利用行政力量推崇一种学派压制另一种学派,甚至以苏联的学术成果或思想观念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等做法,指出这种对外国人毫无批判的生搬硬套和模仿是最没出息的教条主义,他反对在艺术和学术方面迷信苏联,主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是非非,应该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自由讨论来解决,通过艺术的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能采取简单的行政方法去解决。由此他提出,我们党发展文化科学的根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说“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七、试述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1)邓小平理论创造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著名论断。(2)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贡献,还可以从其他许多方面(如思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加以阐述。

在思想方面,他不断冲破思想禁锢,坚持与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

在政治、经济方面,强调与坚持了党的领导,强调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并付诸实施;确定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3)总之,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活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具体化的马列主义。它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卓绝的贡献,并将继续作出巨大的贡献。八、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1)科学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为理论基础,使之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途径,即无产阶级革命;正确地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主体力量是广大无产阶级。

(2)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社会发展规律,或者即使看到有某种规律,却不能上升到唯物史观的高度,在理论上陷入唯心史观;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或教育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主张依靠个人,特别是杰出个人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体现为英雄史观。九、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意义(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它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道德和理性原则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理想社会的根本性缺陷,对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它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彻底改造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主张,彻底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期望借助于少数达官贵人的善心和钱袋来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它科学地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揭示了无产阶级“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的阶级,是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同时也是国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阶级”,从而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是一受苦受难的阶级的观念,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的观点。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一开始就强调要进行根本的社会变革,强调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不是少数达官贵人而是最广大的无产阶级群众,强调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变成物质力量,强调理论要“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着意避免使自己陷入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的泥潭,而是要把社会主义运动变成一个真正的群众性的社会运动。事实上,社会主义运动也确实从此越出了狭小的范围,变成了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武器交给工人,加速了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由自发的斗争转变成了自觉的斗争。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工人中间的广泛传播,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运动在欧美各国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也很快变成了现实。工人阶级通过自己的政治斗争,显示了自己的阶级力量,夺得了诸如八小时工作制、政治选举权、劳工立法等等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这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如前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这两大力量的合流,社会主义运动因为以工人运动为依托而找到了自己的载体,而工人运动也因为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指导而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正是这两大运动的结合,使得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十、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或者说,其创立过程如何?(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有深刻的社会背景,18世纪中期后,除了政治领域持续不断的动荡与革命外,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社会经济领域也开始发生了剧烈变革。科学领域的革命引发了技术领域的创新,继而带动了产业革命。(2).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有坚实的阶级基础。随着现代无产阶级队伍的日益扩大及其所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日益加重,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阶级的斗争也不断朝着深广的方向发展。(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有其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并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还有其主观条件。马克思出任《莱茵报》主编,广泛接触到社会生活的现实,开始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根本性转变。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批判了卡莱尔的英雄史观,并通过对英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得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代表未来的阶级的结论。这样,恩格斯在英国期间完成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自觉地把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工人运动的实践,积极进行了建立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新的理论经受了考验,而工人运动和建党活动的实践则反过来又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大会经过辩论,最终完全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新理论和新原则,并委托他们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一个以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纲领。会后,由马克思执笔完成了纲领的起草工作。这就是《共产党宣言》。1848年8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一、比较苏俄初期先后实施的“军事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1).所谓军事共产主义,也称战时共产主义,指的是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所实行的一些非常的、临时性的政策,一度被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当成落后国家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就是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其内容主要有:实行余粮征集制,即按规定的价格征收农民的一切余粮,加强粮食垄断,禁止私人买卖;全部工业和商业不论大中小一律都收归国有,国家对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严格监督;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售制度;根据“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实行一切阶级的义务劳动制。总之,“这种政策主要是采用经济以外的、带有某种军事性的手段,不是通过市场,而是在市场以外来建立城乡之间直接的产品交换,这种政策的目的是组织产品分配以保证对前线革命军队和后方工人的供应。”

2)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允许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并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扩大和增强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的领导作用;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利用、限制资本主义经济成份;通过合作制将广大小生产者引上社会主义道路上来;通过商品流通来加强工农联盟。一句话,就是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主要通过经济的办法而不是采取行政更不是军事强制的办法使社会主义经济成份战胜资本主义经济成份。3)区别:军事共产主义模式是通过兵营式的官僚主义方式“自上而下地”建立社会主义,完全忽略世界资本主义的经验。而新经济政策的模式则要求仔细研究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的前提下,在广泛自治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建立社会主义。军事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后者则是通过利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渐进地发展。

十二、简述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