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试题_第1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试题_第2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试题_第3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试题_第4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2其次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汉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料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1)从诸侯争霸到秦统一;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中外朝制;察举制2024课标Ⅰ,25,4分西汉朝廷制作“皮币”折射的实质历史说明★★★2024课标Ⅲ,40(2),9分汉朝国家治理的意义历史说明家国情怀2024课标Ⅰ,25,4分以汉代地方行政管理的变更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心集权制度的发展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024课标Ⅲ,25,4分以“萧何入秦,整理文书”为背景材料,考查汉承秦制历史说明2024课标Ⅱ,25,4分地方吏治关系国家安定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024课标Ⅰ,25,4分汉代外戚干政折射出的政治特征历史说明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耦犁;代田法;水利工程(2)盐铁官营;水排;青瓷;丝绸之路(3)“市”2024课标Ⅱ,25,4分汉代赋税制度与民生的关系家国情怀★★☆2024课标Ⅲ,25,4分以《史记》中的文献记载为载体,考查汉初经济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说明2024课标Ⅰ,25,4分汉代画像砖折射出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史料实证儒学成为正统及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蔡侯纸”、《九章算术》《氾胜之书》、张仲景(3)小篆、隶书(4)汉赋2024课标Ⅱ,25,4分汉代儒学思想兼采各家思想的缘由唯物史观历史说明★★☆2024课标Ⅲ,42,12分汉代儒学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说明2024课标Ⅰ,24,4分汉代对儒学传统的相识历史说明分析解读秦汉时期,我国古代文明初步发展。这一时期建立的政治制度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架构,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汉代中心集权的加强、赋税制度与民生问题等方面。试题命制上,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重在引导学生关留意大事务,体现核心价值观。备考建议:(1)整体把握秦汉时期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形成完整的学问体系;(2)抓住“变更”这一关键点,从政体、统治思想的变更等角度,剖析一些历史现象和概念,深化理解相关学问。【真题探秘】破考点练考向【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指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这一时期,我国古代文明得到初步发展。政治方面中心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秦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中心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王国力力渐渐扩大,严峻威逼中心集权。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行“推恩令”,逐步消退了王国威逼,巩固了中心集权经济方面小农经济接着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强化思想文化方面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纳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主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复存在【考点集训】考点一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1.秦始皇规定,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收入按等级进行分拨。这种做法()A.否定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B.沿袭了商周以来的等级制度C.确立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D.推动了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A2.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化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A.消退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D.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答案D3.秦王嬴政在平定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来宾,养成自己的势力,最终危害国家。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A.最先废除了分封制 B.亟须进行官制改革C.推行郡县制的缘由 D.君权受到相权制约答案C4.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争论,皇帝从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看法,是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终汇总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 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 D.标记着君主制确立答案A5.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吏”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于突发的案情或农夫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夫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敏捷性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心集权D.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答案B6.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A.刺史代表中心管理地方 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汉代朝廷礼仪规范混乱 D.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长答案D7.汉宣帝亲政以后,“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该做法()A.标记着朝议制度由此起先 B.旨在限制丞相权力的扩张C.提高了察举制度的地位 D.有利于了解下情以削减决策失误答案D8.辟举制是汉代人才选拔制度的一种,即由地方长官选拔人才。被辟举的人,被称为举荐者的故吏(也称门下),故吏一经辟置即同家臣,称举荐者为府主、举主,为其效劳,甚至生死相依,同患共难。故吏与府主的出现()A.拓宽了人才选拔范围 B.发展了贵族宗法制度C.稳固了封建人伦秩序 D.催生了魏晋门阀士族答案D考点二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假如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答案A2.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冲突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限制答案D3.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番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他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A.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较为落后C.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 D.家庭手工作坊发达答案A4.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器苦恶,贾(同‘价’)贵,或强令民买之”。这说明盐铁官营()A.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 B.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C.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 D.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答案C5.民间传闻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安徽八公山与“八公”修仙炼丹,偶然独创了豆腐。目前发觉最早记载豆腐的文献,是五代陶谷撰写的《清异录·官志门》,其中记载的“小宰羊”即指“豆腐”。河南打虎亭东汉古墓壁画《制作豆腐工艺图》由上述材料可以推断()A.豆腐的起源不晚于东汉B.豆腐独创与道家炼丹关系亲密C.汉代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五代时豆腐已在全国各地普及答案A考点三儒学成为正统及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西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景帝时,胡母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为博士。由此可以推知,汉初()A.经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标准B.品德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黄老之学渐渐淡出历史舞台D.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答案A2.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了秦代焚书的法令;在文帝和景帝的统治下,朝廷的博士制度仍被保留,但这些博士不限于讲授儒家传统;汉武帝时期设置众多五经博士。这表明()A.西汉时期的治国理念分歧大B.汉武帝赞成“儒学大一统”C.西汉时期儒学地位发生巨变D.西汉儒学具有肯定包涵性答案C3.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A.政治统一须要思想统一 B.法度严明利于统一C.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大一统是历史规律答案A4.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高校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这说明他()A.留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主见治国应外儒内法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答案C5.下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变更状况示意图。此图可用于探讨,汉代()A.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 B.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C.国家教化体系的健全 D.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答案D6.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说明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终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B.消退了各家之间的分歧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探讨答案A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向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始终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化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然而,儒学官方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建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摘编自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儒学完成“由平民儒学向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的背景和表现。答案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儒学吸取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的一些思想而进行自我调整。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重用儒者参政;设五经博士,宣扬儒家思想;从中心到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化内容;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探史料提实力探究一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史料呈现史料1①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②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劄记》史料2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③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史料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史料解读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政治制度的嬗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重点阐释史料1: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①是指西周实行分封制。②指出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史料2: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下地方权力太大,而郡县制会导致君主权力过于强大,故其主见“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③指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弊端史料相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史料应用1.依据史料1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缘由。答案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心集权制度逐步确立。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变”的缘由: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不变”的缘由: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2.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史料2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史料2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见?答案地方权力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主见限制君主权力。3.依据上述史料和所学学问,为什么说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答案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拥有很大独立性,简单造成割据。郡县制下,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地方失去独立性,更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探究二儒学的官方化——董仲舒新儒学史料呈现史料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史料2董仲舒……开启了②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志向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行估量的主动影响。——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史料3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峻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等③劣根性,都与之干脆相关。——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董仲舒的思想主见史料2: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动影响史料3:董仲舒新儒学的消极影响史料解读史料实证史料1:属于原始文献,干脆反映董仲舒思想史料2、3:属于后人所著的文献史料唯物史观史料2、3辩证分析了董仲舒新儒学的历史影响重点阐释史料1:董仲舒主见“大一统”;董仲舒把道家、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①反映了董仲舒对不同思想的吸取史料2、3:从不同角度评述了新儒学的影响。②指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③指长期养成的、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史料相识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统治的须要,使儒学逐步官方化,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史料应用1.依据史料1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答案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为专制统治服务。2.依据史料2、3,结合所学,概括董仲舒思想的影响。答案(1)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加强中心集权和君主专制的须要,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以及精神起了重要作用。(2)董仲舒新儒学具有禁锢、封闭人们思想的消极影响。【五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24课标Ⅱ,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取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力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持续C.现实统治须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2.(2024课标Ⅱ,25,4分)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需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忱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3.(2024课标Ⅰ,25,4分)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干脆管辖的郡级政区变更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冲突渐趋激化B.中心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限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4.(2024课标Ⅲ,25,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行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变更 B.朝廷留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限制了郡县答案C5.(2024课标Ⅲ,25,4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整理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胜利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6.(2024课标Ⅰ,24,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说明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7.(2024课标Ⅰ,25,4分)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8.(2024课标Ⅱ,25,4分)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冲突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9.(2024课标Ⅰ,25,4分)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10.(2024课标Ⅲ,40,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心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提倡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分,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运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变更的文字。经验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化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答案(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11.(2024课标Ⅲ,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学问,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详细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参考答案:看法:班固按当时的观念将老子列为第四等,不合理。说明:老子是春秋时期闻名的思想家,开创了道家学派,提出了顺应自然、万事万物相互依存、无为而治等思想,影响很大,也可以列入圣人行列。看法:主流思想影响史书的记录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说明:东汉时,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儒家提倡的“仁政”等思想理念影响班固对历史人物的记录和评价。《汉书》将尧、舜、周文王等列为上上等的圣人,这些人均是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王”的贤明君主,体现儒家“法先王”的理念;奉行法家思想的秦始皇、李斯被列为中下,昏庸无道、腐败亡国的夏桀和商纣分别被列为下中、下下,这些人的理念与儒家所提倡的“仁政”思想相违反,这是通过历史批判弘扬儒家施仁义、行王道的政治主见;陈胜起义抗拒暴政的秦王朝,被列为中下,缘由是与儒家提倡的“仁义忠孝”观念冲突,这是通过历史批判弘扬忠君思想,鞭挞“乱臣贼子”。综上所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上升为社会主流思想,儒学深刻地影响着史书的修撰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24江苏单科,2,3分)《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2.(2024北京文综,13,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答案C3.(2024海南单科,2,2分)《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4.(2024江苏单科,2,3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5.(2024江苏单科,2,3分)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特地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A6.(2024海南单科,3,2分)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需定期向朝廷举荐肯定数量的人才,而推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识程度和道德声望的凹凸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答案B7.(2024海南单科,2,2分)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答案B8.(2024海南单科,5,2分)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限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答案C9.(2024广东文综,12,4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答案B10.(2024江苏单科,3,3分)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留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概”答案C11.(2024天津文综,12,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赞扬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材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材料三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行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行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学问,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答案(3)适应时代须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心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2.(2024江苏单科,21,3分)(节选)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记,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志向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完成下列要求:(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分)答案答案要点:(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13.(2024江苏单科,21,12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更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始终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阅历,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6分)(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3分)答案(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有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宝。(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C组老师专用题组考点一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巩固1.(2024课标Ⅰ,24,4分)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实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2.(2024海南单科,2,2分)《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答案A3.(2024江苏单科,2,3分)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闻贬抑秦始皇B.年头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4.(2024安徽文综,13,4分)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反,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答案C5.(2024天津文综,2,4分)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必需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6.(2024山东文综,14,4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验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化。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心对地方限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亲密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答案B7.(2024北京文综,37,12分)(节选)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史记》体例篇目举例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务)高祖(刘邦)本纪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12分)答案参考答案要点:(1)不同之处:《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养精蓄锐政策,有利于经济复原;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沟通和贸易发展。8.(2024北京文综,40,8分)(节选)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觉。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海昏侯刘贺(前92—前59年)墓墓葬位置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与文献记载一样墓葬形制和结构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出土器物具有汉代特征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刘贺”“海昏侯臣贺”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样认为海昏侯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缘由。(8分)答案(1)缘由: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字,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劝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考点二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2024北京文综,12,4分)2024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觉,有助于探讨()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状况 ④大运输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2.(2024浙江文综,17,4分)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答案C3.(2024天津文综,1,4分)“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答案B4.(2024大纲全国,12,4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养精蓄锐造成消费观念的变更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样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答案D考点三儒学成为正统及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2024天津文综,1,4分)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阅历答案D2.(2024江苏单科,2,3分)《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样的 B.形式上是一样的C.风格上是一样的 D.主题上是一样的答案D3.(2024海南单科,2,2分)“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B4.(2024北京文综,13,4分)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建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志向国》答案B5.(2024天津文综,12,16分)2024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伤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缘由。(4分)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缘由是如何说明的?(2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分)材料三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觉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推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3)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分)答案(1)郡国并行制度。失礼仪,乱制度。(2)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冲突激化。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3)儒学成为正统。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6.(2024北京文综,37,8分)(节选)“教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化的主要对象。他主见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育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化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化优于家庭教化,培育演说家是公民教化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备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备的品德”“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化主见的相同点。(8分)答案参考答案要点:(1)相同点:教化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化是培育人的重要方式;教化要培育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三年模拟】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1.(2025届四川绵阳一诊,25)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A.秦朝奠定了后世版图基础 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C.中心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 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答案C2.(2025届吉林省吉林市一调,2)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人立琅琊刻石,碑文中说:“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据材料,可以推知秦代()A.重儒思想的治国理念 B.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C.焚书坑儒的专制政策 D.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答案D3.(2025届全国大联考一联,1)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封建时代,以家为国……那时在大体上说,则只有家务,没有政务。秦汉起先只剩了一家,就是当时的皇室,于是家务转变成政务了。这一转变()A.体现了周代权力集中于王室 B.顺应了专制体制形成的潮流C.完善了古代中国的中枢机构 D.稳定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答案B4.(2025届西南名校联盟10月,25)管东贵先生认为:“当分封制随宗法组织的解体而解体,再由秦始皇重新统一而转变为皇帝制后,社会上仍留有很浓的、由封建社会濡化而成的血缘意识。”不能佐证材料观点的史实是()A.北人南迁以血缘关系集体迁徙聚族而居为主B.楚汉斗争时刘邦分封韩信等人为各地诸侯王C.范增建议项羽顺应民意立楚怀王的后裔为王D.明朝徽州地区建立与族规家法相结合的乡约答案B5.(2025届河南洛阳尖子生一联,2)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开发和利用渔盐资源。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京城的粮食供应负担。这些做法()A.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复原发展C.造成了各诸侯国力力的膨胀 D.变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6.(2025届河南顶级名校10月,2)汉武帝派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办理淮南狱案,吕步舒依据《春秋》断狱,无须奏请朝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这表明()A.儒学统治地位已确立 B.汉代政治深受儒学影响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 D.儒家伦理成为日常规范答案B7.(2025届河南中原名校三测,3)孔子开创的儒学是一个集政治、文化、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浩大的思想体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然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将思想统一于儒家,不能绽开自由同等的争鸣。由此可见()A.儒家思想的志向化 B.儒学内容的思辨化C.儒学变为政治奴婢 D.儒学利于士人发展答案C8.(2025届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汉代规定,民户为国家输送粮食到边疆,运到600石的赐二等爵,4000石赐五大夫,12000石赐大庶长;边塞粮食足够了,可以储备在郡县,郡县储备足一年所需的粮食,即可免收田租。这一措施()A.解决了国家存在的边患问题 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贯彻C.有利于调动农夫生产主动性 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层的形成答案C9.(2025届清华高校标准学术实力9月测试,24)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赐与功臣尊崇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同时实行奉朝请制度,就是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即奉请入朝参加议事,日常不任官职。这些措施()A.意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空前强化君主专制C.有利于新王朝的政治重建 D.导致官员队伍冗杂答案C10.(2025届安徽“皖南八校”摸底,2)东汉光武帝时规定,对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赐予肯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心。这一规定()A.打破了门阀垄断选官的局面 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 D.扩大了地方政府选官权力答案B11.(2025届清华高校标准学术实力9月测试,26)2024年是农历己亥猪年,古代典籍中有大量关于“猪”的记载。以下材料与其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选项材料结论A古肃慎之国(东北少数民族)……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后汉书·东夷列传》东北地区养猪始于汉代B猪在北燕、朝鲜称为“豭”;关东、关西谓之“彘”;南楚之地曰“豨”;吴扬称“猪子”。——西汉《方言》汉代猪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C(祭祀)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礼记·曲礼》周代猪的唯一用途是祭祀D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刘表)儿子,豚犬耳。——《三国演义》三国时期刘表之子愚蠢凡庸,无用之极答案B12.(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质查,2)《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秦代,御史大夫的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按章”,还掌管制诏和公卿奏章,干脆受命于皇帝。这些记载反映出()A.御史大夫地位实际高于丞相B.汉代对秦代官制进行了变革C.汉代中心集权较秦有所加强D.中心监察满意了皇权的须要答案D13.(2024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25)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 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 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答案A14.(2024吉林名校一模,24)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种现象()A.是科举制推行的必定结果B.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C.意味着宗法制的影响消退D.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别答案D15.(2024百校联盟全国Ⅱ卷二月联考,25)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缘由的分析。由此可见,“儒术”()序号缘由分析一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运用从前贵族的礼教制度二汉完成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