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参考教案2_第1页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参考教案2_第2页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参考教案2_第3页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参考教案2_第4页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参考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教案【一、课程标准及分析】课标内容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课标分析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期,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实现了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人类也因此相继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与此同时,现代工厂制、公司制与垄断制的相继出现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当然,这样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进一步展现了资本的贪婪面目,由此引发的掠夺原料、抢占市场一系列殖民行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构;而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在享受着科技社会带来的便利与愉悦的同时,也正在经历着社会分化、环境巨变的困境。【二、教材分析】本课在该专题中的地位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第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上承第四专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中“科学革命”与“光荣革命”的重要内容。“科学革命”中英国的杰出表现使其成为欧洲科技中心,为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提供技术基础;与此同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基础;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在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的同时,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工业革命带来的阶级分化与阶级矛盾为接下来工人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可能,与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呈现逻辑上的因果联系。与此同时必须看到,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文明,是人类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本课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一共三个子目,分别是“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与“工业革命的影响”。层层推动,阐明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因果与具体表现。第一目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爆发前英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现状,重点交代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备经济要素(包括原料、劳动力、市场、资金、技术),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二目意在阐明工业革命从英国传遍欧洲的发展历程,侧重于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技术、交通运输、动力方面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点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征(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实现了由“蒸汽时代”向“电气时代”的转变;第三目则辩证地论述了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在推动生产力提高(工业化、城市化)、生产关系(工厂化、垄断化)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在国内表现为社会问题的普遍化,在国际层面则表现为殖民范围的扩大化;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作为认识工业革命的立意,以文明史观的画卷作为解读历史的视角,以合作探究式为灵魂,对三目内容进行整合,是本课的高度所在。(教材内容框架见下图)10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革命前”---10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革命前”---胶胶因果背景背景“革命中”---赫赫破立“革命中”---赫赫破立进程进程推动推动“革命后”---缀缀功过“革命后”---缀缀功过影响影响社会进步社会进步09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09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通过本学期前三个专题的学习,对世界史有初步的了解,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对继续学习世界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现实型”转变,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这些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去学习这一课。2.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文艺复兴的发生时间、地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与思想,对于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性质较为了解。(参见2018年秋人教版九上送审本),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基本认识。但关于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兴起,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全球史观的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地图、故事、表格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3.高中学生血气方刚,较为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本课中涉及到对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评价,对于近代欧洲文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引起热潮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与此同时,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思想文化与政治变革相互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四、教学目标】(以五大核心素养为据、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参照课本,识记文艺复兴的含义、背景、精神内核、主要开拓者与影响。感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作用的结果,树立唯物史观。结合史料,归纳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把握宗教改革的重要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将科学革命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梳理成表。探讨科学革命产生的伟大意义,增强自身自主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观察《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欧洲形势图》,了解启蒙运动从兴起、高潮到扩展的基本历程,加深自身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启蒙与启蒙运动的含义、各国各家的思想主张;中西对比,认识人文主义精神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文化自信。【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参照书本,正确解读马丁路德与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出的主要主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解释西欧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上,理清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所体现的纵向线索,认识西方人文精神走向纵深的历史趋势,增强时空观念。教学难点1.结合史料,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本质内涵;2.古今相映,在学习西方思想解放运动中建立心系国家的时代精神,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法:讲授法、讲读法、图示法、演示法2.学法:听课法、阅读教材法、探究问题法、记忆法、练习法3.教具:黑板、多媒体、地图【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寻找迷失的自我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布克哈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14至16世纪的欧洲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所谓“发现世界”,不难理解,就是上节课我们所讲到的由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环球交通网络的形成、全球联系的建立与全球视野的开阔。那么,“人被发现”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事实上,这始于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那么这场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又产生了何种结果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PPT展示]:[设计意图]:以名人之言总领全课,一方面回顾了上个专题《走向整体的世界》由新航路开辟带来的诸多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实现了从“发现世界”到“发现人”的自然过渡。一、从“无我”到“有我”---文艺复兴老师:这是一场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从14世纪中叶一直延续至17世纪初,大致对应我国的明朝时期。之所以称为“文艺复兴”,在于这期间的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的时代将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也将迎来再生,复兴即再生之意。[PPT展示]:[设计意图]:以课题释义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14c-17c)、“复兴”的含义,对文艺复兴运动有个俯视纵览的印象。以时间轴呈现文艺复兴与中世纪、与中国古代的时间对应联系,加深时空观念、掌握历史学习方法。[过渡]:掐指一算,这场文艺复兴竟足足持续了约300年之久;更出乎意料的是,这场运动并未开始于英法,而是滥觞于小城意大利……(一)复兴的摇篮“意大利”---背景老师:屏幕上展示了两幅图片,同一座城市、不同的时代。跨越了600年的意大利小城佛罗伦萨乍一看还是原来的模样。事实上,今天的佛罗伦萨,还有其他许多意大利城市,人们仍在尽情享受这段辉煌时期遗赠下来的文化杰作、经济成就和浪漫情调。那么,为什么文艺复兴运动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这些城市呢?[PPT展示]:[设计意图]:古今相因,以佛罗伦萨图片对比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文艺复兴背景的阐释。运用教材图片,实现课程资源最大化利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经济根源[PPT展示]:材料一:意大利,……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老师:结合课本,同学们从这段话中能看出什么信息啊?我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他的看法。学生A: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课本原话,结合材料易得)老师:回答的很干脆,请坐。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绝不是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虽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战争频仍、纷争不已,但在经济上呈现着一种特有的繁荣。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有雄厚的财力。这就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物质环境。那么除此之外呢?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基础[PPT展示]:材料二: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孔祥民《世界中古史》老师: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丰厚,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使得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有了较为广泛的文化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14世纪的意大利地图。红色圆圈标注的正是罗马,正是这样特殊的文化环境使得其保存了古代罗马的许多建筑遗址,足以抒发思古幽情。与此同时,承袭罗马帝国东半壁的拜占庭在唤醒意大利鉴赏古典希腊文化方面也起了独特的作用。当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拜占庭学者西行讲学带来的不仅是希腊文化、还有东方文化精粹。这就为意大利文化带来了新的气息。[设计意图]:地图的展示直观形象,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意大利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继承与创新关系。[过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积淀从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个方面为文艺复兴运动的萌芽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城市共和国统治者、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的风气,也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3.新兴贵族、资产阶级的扶持---阶级支持[PPT展示]:(美第奇家族)材料三: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美第奇家族)——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学生B:学者受到了新兴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支持,推动文艺复兴的开始。老师:正是如此,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科西摩.美第奇曾言“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看待,而不应该把他们作为驮畜”。他的话事实上也广泛代表了很多上层人物的看法。[设计意图]: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想联系;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过渡]:在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文艺复兴运动开始有了广泛的阶级基础,但是这离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生根发芽依旧差点火候。从何说起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4.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聚集---中坚力量[PPT展示]:材料四:无论是谁,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不能否认……哪个地方的商业能如佛罗伦萨这般兴旺发达呢?又有哪个地方的才士俊杰比佛罗伦萨更多呢?——《意大利文艺复兴史上的主要问题》老师: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新兴,还离不开谁的助力啊?学生C: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课本原话,结合材料易得)[设计意图]:以史为证、论从史出。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能力。[过渡]:事实上,除了经济、文化、阶级和人才因素的推动,文艺复兴之所以发生在14世纪的中叶,还面临着一个极为直接的现实因素……是什么呢?5.对宗教信仰的反思与怀疑---社会心理[PPT展示]:(黑死病扫荡的欧洲)材料五: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黑死病扫荡的欧洲)——《艺复早期的佛经济考察》学生D:“黑死病”泛滥、上帝却未及时出现解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让人困惑。老师:不错,这个现实因素正是黑死病带来的残酷现实。从材料中看到,仅仅在四十年内佛罗伦萨的人口就下降了三分之二。同学们可能对三分之二没有什么概念,老师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相当于我们全班30个人将面临死亡。对于人口本就稀松的意大利来说,黑死病直接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设计意图]:对于数字的讲解应结合实际,化抽象的数字为具体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历史情境、加深印象。[小总结]:老师:繁荣的商品经济、深厚的文化积淀、阶级的热情支持、人才的积极参与和困惑的现实反思,种种因素都说明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必然。而意大利也注定成为这场运动的摇篮,那么,在这个摇篮里又孕育了哪些惊世巨匠呢?[设计意图]:阶段性的课堂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把握课程发展线索。同时,也为学生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学习提供缓冲时间。(二)惊世的巨匠---表现1.“文学三杰”(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拓者---但丁老师:14世纪的意大利,产生了以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为代表的“文学三杰”。首先我们来看看作为文艺复兴开拓者的但丁,他以长诗《神曲》而闻名。《神曲》分为三段,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老师在这里节选了地狱两段文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PPT展示]:地狱第一层“…他们没有犯过罪;虽然他们有优点,这还不够: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洗礼’……因为他们生于基督教之前…”地狱第一层---《神曲》老师:在地狱第一层有谁呢?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以及古希腊哲学家。他们为什么也在地狱呢?据《神曲》的描述,圣贤因为没有受洗礼、没有参与基督教而要进入地狱,这里就体现了但丁作品中仍带有中世纪坚守传统的浓厚色彩。[PPT展示]:地狱第八层地狱第八层“难道你(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那么快地就餍足了那些财富?为了这些财富你不害怕用欺诈手段。---《神曲》老师:而在地狱的第八层却又有教皇的身影,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位同学请你结合材料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老师:非常好,看到了但丁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来,便觉得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十分中肯: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PPT展示]:[设计意图]:节选《神曲》内容分析但丁思想中的“新”与“旧”,引导学生认识思想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从而理解恩格斯对但丁的两面评价。[过渡]:如果说但丁的身上还带着中世纪的色彩,那么彼特拉克则完全不同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老师: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人文主义者的他创作《歌集》,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老师在这里节选了一段,我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下。[PPT展示]:当我有机会看见您那娇媚的面庞,我就把世界上的一切全都遗忘。我失神而又忘情地发出声声叹息,任绵绵细雨般的泪水在脸上流淌;---《歌集》(学生朗读后,教师分析)老师:从这段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彼特拉克一改前人虚伪造作的文学风格,更注重于表达人的真情实感。也正因为他敢于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本人也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除此之外,他还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朗读,渲染课堂氛围。利于学生感受人文主义精神、领略思想魅力。[PPT展示]:“……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老师:这又体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精神呢?学生: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书本原话,结合材料提示,易得)[过渡]:讲完了皮特拉克,我们再来谈谈他的挚友薄伽丘。---薄伽丘老师:我们都知道,由他创作的《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与此同时,他还留下过这样一段隽永的文字:[PPT展示]:老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旗手已经开始反对无所作为、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过渡]:如果说14世纪的意大利文学之风盛然,那么到了15世纪,这座小城又开始闪现艺术的光辉。2.“美术三杰”(15世纪)老师:出现了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为首的美术三杰。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主要作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就不用说了,拉斐尔的《雅典学派》和《希斯坦圣母》相信大家也十分熟悉。[PPT展示]:[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的详略设计应根据学生状况和课堂容量进行调节,高中生对于“美术三杰”不管是在初中历史还是日常美术课都有所涉猎,故一笔带过。老师:如果我们仔细的比较一下不同时代的两顿晚餐、两对圣母子。同学们有何发现啊?这位同学,请你结合课本简要谈谈。学生:从呆板僵硬变得生动。(书上原话,易得)老师:对,都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开始更多的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啊,在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杰作《大卫》中可谓展现的淋漓尽致。[PPT展示]:(教师结合上述图片进行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大卫目光坚毅,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他的眉头却紧锁着,这就与中世纪的大卫像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候的大卫不是胜利者、不是黩武主义者而恰恰是普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战。这就更加体现了平凡人的意志。青筋暴起展现了人的力量、精巧的武器凸显了人的智慧,完美的躯体则代表了人的美感。正因为大卫身上承载着如此的意志、力量、智慧与美感,因而他常常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宣言”。当这部作品完成后人们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类是最有力量的”[PPT展示]:[设计意图]:鉴于课堂容量,须详略得当、故其他作品一笔带过;;人文主义对于高中学生仍较难理解,重点讲述教材书中的《大卫》以引导学生感受何谓人文主义。老师:不论是文学三杰,还是美术三杰。他们自身与其作品共同诠释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人文主义”。[PPT展示]:[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梳理呈现,直观且印象深刻;前后对比,利于学生建构人文主义的知识体系。[过渡]: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文艺复兴使人类重新被发现、重新被定义,而这一切滥觞于意大利,却又不止于意大利。当15世纪后的文艺复兴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又会展现出怎样的光辉呢?3.英:莎士比亚(15世纪后期)老师: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展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PPT展示]:[设计意图]:教学设计应注重初高中阶段的衔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莎士比亚列为单独一目,对于其人、其作品都较为熟悉,故不展开。[过渡]:如果说14世纪的“文学三杰”做到了“解放人”、15世纪的“美术三杰”了“关注人”、而文艺复兴后期以莎士比亚为首的一代巨匠则实现了“赞美人、肯定人”,辈出的人才、云集的巨星,如此一场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又存在着何种意义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三)时代的觉醒---意义老师:请同学们结合接下来这段视频、参照书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文艺复兴的时代影响。[视频展示]:《文艺复兴带来了什么?》(1分半)老师:请这组同学来谈一谈你认为文艺复兴带来了那些影响?学生:略(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总结如下)[PPT展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经济政治加速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加速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地位)文化政史、科学、教育文艺复兴: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地位)文化政史、科学、教育思想思想推动宗教改革推动宗教改革[设计意图]:视频展示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建构历史解释的系统框架,如从政治经济文化分析文艺复兴所产生的影响……老师:文艺复兴为古典主义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束缚的“人”,实现了从“无我”到“有我”。但需要注意的是,文艺复兴解放的“人”更多意义上指的是知识渊博的上层少数人,而接下来这场社会变革运动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向更广泛的“人”的传播。二、从“有我”到“本我”---宗教改革[导入]:老师:同学们知道吗?美国的历届总统都要对着圣经宣誓就职,图片中奥巴马用的是1861年林肯宣誓就职时所用的圣经。事实上,圣经能为普通人所翻阅和解读还得归功于一场兴起于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那么是如何兴起的呢?[设计意图]:古今结合的图片展示,以圣经为切口导入学习。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的效果。改革前:一声“叮当”1.思想的碰撞:人文主义vs神权色彩[PPT展示]:“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达芬奇(文艺复兴的开拓者)

老师:这位同学,你结合书本47页和前面所学,根据材料谈一谈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发生宗教改革呢?学生: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书本原话,结合材料易得)老师:很好请坐。文艺复兴所代表的人文主义与天主教会的神权色彩在思想层面上产生分歧。除此之外呢?我们再来看一段材料。2.政权的争夺:教权统治vs王权至上[PPT展示]: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的。——教皇英诺森三世老师:我们可以看到在政治方面又展现着怎样的矛盾啊?学生:教权凌驾于王权。老师:不够完整,也就是说教会代表的教权统治与强化王权的政治趋势相违背。当然,不管是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冲击、还是资产阶级与贵族对于政治地位的渴求,都不是推动宗教改革兴起的根源。那么,什么才是推动改革兴起的根本动因呢?3.经济的萌动:盘剥腐朽vs资义发展(根源)[PPT展示]:“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西方宗教史》老师: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才是这场社会改革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教会的腐败现象直接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得不到充分发展,人们因此不满于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静静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试图改变些什么……4.作响的银钱(导火索)[PPT展示]:“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老师:毫无疑问,1517年出现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事件给了人们这样一个机会。它激化了本就尖锐的三大矛盾、教会的丑陋面孔再一次展现了出来,而这也直接耗尽了德国民众最后一点耐心,马丁路德首先站了出来。[设计意图]:从“文艺复兴的影响”“罗马教廷的盘剥”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文化、政治、经济三个角度剖析宗教改革背景。最后点明“赎罪券”为导火索,条理清晰。改革中:一纸论纲老师: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并依据论纲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那么他提出了那些主张呢?改“行”为“信”[PPT展示]: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九十五条论纲》学生: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老师:也就是所谓的“因信称义”,一改以往“因行称义”教会传统。“人人平等”[PPT展示]:《圣经》代表着思想自由,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的福音,每个教徒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学生:人人有权直接阅读和理解圣经老师:更进一步的说,这就打破了教会对圣经的解释垄断权力,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随国定”[PPT展示]: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学生:主张用世俗权力管住教权。老师:非常好,在此基础上提倡建立民族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化“繁”为“简”教皇不得再批准教团,甚至必须奉命废除若干和减少它们的数目……因为这些仪式容易使人为它们而生活,而不注意信仰。——马丁·路德《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学生:简化宗教仪式老师:一改繁琐的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这事实上也体现了路德作为市民阶层要求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教会的观念。[设计意图]:从“一纸论纲”引发的“一场辩论”出发,讲述路德改革的四大主张。通过师生共同解析史料,做到论从史出。[过渡]:如此“一纸论纲”显然打破了权威的信仰,但却树立了信仰的权威。具体产生了怎样的反响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结合书本48页,两分钟内完成学案上的表格。改革后:一片好景[学案展示]:宗教改革的成就德国(路德教)政治:民族教会的建立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经济: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文化: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思想: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西欧其他国家新教林立(瑞士的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表并简要阐述)[设计意图]:通过图表的梳理,有利于学生建立这一知识点的系统体系,提高其理解和记忆效率。[过渡]:不管是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归根结底都是处于时代下的人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进一步诠释和理解。我们不得不承认两场运动对于解放思想、抨击神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欧洲的近代化进程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影响匪浅。但与此同时,当一味的夸耀和赞美人本身也带来了诸多极端的影响。二、从“本我”到“超我”---叩问时代[PPT展示]:老师:对于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事实上,这一现象不仅在古老的西欧出现过,在当下的中国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意味。[设计意图]:通过“莎士比亚”与“蒙田”两段话,联系古今。引发学生对于“人文主义”与“人性”的思考,形成辩证看待问题的历史思维[课堂深化]2006年,《南方周末》关于“中国文艺复兴”的论战,事实上也正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种重新审视。中国是否也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呢?老师:过分强调人的主动与能力为我们带来GDP迅速成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污染、拜金炫富与道德沦丧的副产品。在如何培养社会的公共意识、环保意识与人道意识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从“本能的人”到“理性的人”是关键。而人性的两面性提醒我们必须时刻谨记人性的完善与自我超越。[设计意图]:激发和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的时代意识。[课堂总结]:“人们赞赏山岳的崇高,海水的汹涌,河流的浩荡,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己置于脑后。”——【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老师:文艺复兴使“人”被重新发现、被尊重、被赞美;宗教改革则循着文艺复兴巨匠们走过的痕迹进一步将“人文主义精神”演绎的淋漓精致。这一切根源于资本主义在西欧的成长,其结果却不止于推动经济,还引发了对人和世界的进一步思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两大运动”、“一个根源”、“一种精神”、“共同影响”重点知识。以“发现人和世界”结尾,与导入首尾相应,并为“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学习奠基。[课堂检测]:1.“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2.“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A.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B.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D.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老师(先进行难题分析、核心词的提示与讲解,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如有学生回答错误,则应再次强调知识的易错点)[设计意图]:课堂测验有助于掌握学生把握与否,与此同时,帮助学生通过错题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作业布置]:探究:有人说,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很大的进步,表现为它将“人文精神”进一步弘扬。如何理解?请简要论述150字以内。参考答案:[设计意图]:作业布置应时常具备开放性与灵活性,一方面推动知识重点的巩固;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作业反馈作用往往事半功倍。【八、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导入新课[讲述]: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老师给大家看这样一张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吗?这就是剑桥大学王后学院牛顿数学桥,相传,这座桥是牛顿运用数学和力学原理设计建造的,整座桥上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后来,好奇的学生把它拆下来,谁知拆下容易,恢复难!最后,不得不用钉子固定,才重新将木桥架起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去看看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设计意图]:通过“牛顿数学桥”导入新课,起到吸引学生、集中注意的作用。一、科学与神学的斗争(科学革命)老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场运动的背景与内涵,请同学们结合书本48页,完成PPT上的填空。(一)思想的力量---背景[PPT展示]:科学革命小卡片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内涵: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教师结合PPT简要概述科学革命的兴起背景、持续时间、发生地点主要知识点)[设计意图]:阅读材料法与填表法相结合,利于学生理清知识、加深记忆。这一部分较为简单,一笔带过。[过渡]:这样一场科学革命具体有哪些表现呢?这就要提到老师刚刚讲到的数学桥的建造者---牛顿。(二)绽放的巨星---表现1.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诞生吧,牛顿!于是一片光明。”──英国诗人蒲柏老师:蒲柏说牛顿带来了“光明”,这个“光明”是指什么呢?我请同学来说说看。(1)牛顿贡献知多少?学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老师:预习很充分啊,请坐。牛顿运用力学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将地球视为正球体是错误的,经过运算他提出地球是个如橘子一般的扁球体;通过力学他还准确的计算了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与未知行星(海王星)的位置。[PPT展示]:老师:除此之外呢?他还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他写了……学生:《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PT展示]:老师:非常好,请坐。事实上,这本书还被看作是17世纪科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呢,[设计意图]:运用谈话法,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传递,便于教师及时接收学生反馈、适时调整教学侧重点。[过渡]:那么以上贡献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2)牛顿影响真明了?学生: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基(书中原话,易得)老师:很好,为什么是牛顿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呢?事实上,近代自然科学同古代科学相比有两个重要特征:用实验可以验证,用数学可以精确表达。牛顿使得近代物理学成为世界上第一门同时具备近代自然科学两大特征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计意图]:落实教材、深究教材的每一句话,课堂及时的反问有利于启发思考。[小总结]:[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及时总结,特别是对于此类知识点较为分散的内容,讲解后再次整合有利于学生回顾与记忆。[过渡]:尽管牛顿在近代科学史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其人却是十分谦逊的,他有这样一句话为同学们所熟知“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接下来,就让我们感受那些曾托起牛顿的巨人们,时至今日所散发的科学光辉。2.未被遗忘的“巨人们”老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49页“历史纵横”,花一分钟完成学案上的表格。(1)旧时代的悲剧[学案展示]:“巨人们”的时代悲剧哥白尼否定“地心说”,阐释“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斥为“禁书”布鲁诺其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证实日心说,被判终身监禁(表格较为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即可)老师:毫无疑问,近代科学革命中所形成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引起了教廷的敌视:从“禁书”到“禁人”,“巨人们”无一幸免,这是旧时代的悲剧。但恰恰也谱写了新时代的欢歌。为什么这么说呢?(2)新时代的欢歌[PPT展示]:老师:1590年,伽利略于比萨斜塔进行关于物体自由落体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探究科学。当阿波罗宇航员大卫·斯科特1971年8月2日在无空气月球表面上使用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重复了这个实验,证明且让地球上的电视观众亲眼看到了两个物体同时掉落在月球表面上。新的时代终于还给伽利略一个清白。[设计意图]:古今对照,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精神的尊崇。[过渡]:科学革命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下萌发,在牛顿、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带领下成长。这样一场科学与神学的较量,最终也给时代沉淀了些许力量……(三)科学的光辉---影响1.确立科学方法:因循守旧vs观察实验[PPT展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的最伟大的书里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伽利略老师:伽利略在这里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这体现了科学革命的哪一功绩呢?学生: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观察、实验、分析、归纳与综合的基本科学方法。[过渡]:既然方法对了,科学成就的取得也就成为了必然。2.取得科学成就老师:除了老师刚刚提到的牛顿、伽利略、哥白尼取得的主要成就。事实上,这一时期的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和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翻阅老师下发的学习资料,这里就不展开了。[过渡]:当运用科学的方法逐步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的些许规律,特别是在重大科学成就的取得后,人们开始怀疑传统的基督教世界观念,萌发了新的思想。3.形成科学观念:基督教世界观vs科学世界观[PPT展示]:牛顿的宇宙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新全球史》老师:请这位同学结合书本内容,说一说材料中体现科学革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生:促进了思想解放。老师:回答的点对了,但还不够全面。科学革命打击了基督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削弱了封建统治精神支柱。这就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设计意图]:从“确立科学方法”、“取得科学成就”、“形成科学观念”三个角度层层深入,清晰地阐释了科学革命对于削弱封建统治精神支柱、促进人思想解放产生的巨大作用。二、“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导入]:老师:科学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从《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就可参透一二,三位科学家都高居榜单前列。仔细一看啊,榜单上还提到了这么两个人:“卢梭”与“伏尔泰”,他们是谁呢?又发起了哪一运动呢?学生:启蒙运动。[设计意图]: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自然衔接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导入自然。(一)“启蒙”与“启蒙运动”---含义老师:在开始正式的学习之前,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什么是“启蒙运动”?[PPT展示]:学生:“启蒙”原意为光明、智慧。老师:很好,那么究竟要启什么“蒙”呢?请同学们结合书本49页,思考这一问题。学生: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老师:对,就是开启“宗教迷信”和“专制统治”导致的蒙昧!那么,又用什么来启蒙呢?学生:理性与科学老师:很好,是指“理性”和“科学”。“科学”的含义不言自明,“理性”又是指什么呢?事实上,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这一点始终贯穿启蒙运动的始终。了解了这些,相信同学们对于什么是“启蒙运动”也就不难理解了。[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法与师生谈话法解读“启蒙”一词,从“启什么‘蒙’”、“用什么来启蒙”两个角度进行思考,逻辑缜密。[PPT展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这段材料和老师刚刚所讲述的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内涵。学生:启蒙运动就是以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解放运动。[设计意图]:“启蒙”与“启蒙运动”的含义较为抽象,结合史料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过渡]:这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何偏偏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二)运动的历程---表现1.启蒙的摇篮“英国”(17世纪)(启蒙运动)是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不满封建专制主义势力统治的历史条件下,在英国“光荣革命”和科学革命影响下产生的。——徐新《西方文化史》老师:这位同学,请你根据材料归纳一下启蒙运动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学生: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光荣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影响。老师:很全面了,请坐。一个时代所取得的思想文化成就既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分不开,又得益于前一时期的文化积淀。同学们来看这样一张表格。(1)背景[PPT展示]:老师:这张表实质上就是对前一段材料处理的结果。启蒙运动之所以发生:首先得益于17-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壮大,希望谋求相应的政治地位,表现为英国光荣革命的发生(阶级基础);最后,启蒙运动的兴起直接得益于14世纪以来西欧所取得的思想文化成就,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精神基础)[过渡]: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英国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2)表现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英)洛克《政府论》老师:以洛克为首的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开始出现“平等、自由”的观念,这也推动了18世纪法国运动高潮的到来,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首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撑起了运动的大旗……2.运动的中心“法国”(18世纪)(1)伏尔泰[PPT展示]:……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学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当你睡觉到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当你若有所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应当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哲学通信》学生:人生来享有权力,赞成开明君主管理国家。老师:意思对了,表达的更精确点就是“天赋人权”和“君主立宪”。[过渡]:伏尔泰在肯定“天赋人权”的同时,却又赞成开明专制。相比之下,孟德斯鸠的思想就更具有资产阶级的果敢色彩了……(2)孟德斯鸠[PPT展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老师:材料中强调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要独立,这体现了孟德斯鸠哪一思想主张?学生:“三权分立”相互监督与制衡。[过渡]: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对于防止政府专制具有有效的平衡与制约作用,而卢梭在这方面走得更远……(3)卢梭[PPT展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加对。——卢梭《社会契约论》老师:在肯定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即主权在民)的基础之上,卢梭进一步提出了人人有权推翻专制政府以实现直接民主的思想。[小总结]:老师:事实上,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是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的。(教师结合流程图进行梳理回顾)[过渡]: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不再局限于英法,开始向欧洲其他国家扩展……3.启蒙运动扩展(18世纪后期)老师: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的重心不再局限于政治斗争领域,如关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亚当·斯密就脱颖而出。(1)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PPT展示]:“在亚当·斯密手中,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某种完整的地步,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老师:马克思口中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指什么?结合书本50页,谈谈看法学生: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老师:不错,这种劳动致富、自由竞争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活力,也正因此,他也被看作是“现代经济学之父”。[过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启蒙运动强调经济自由、政治自由。但绝对的自由真的存在吗?康德开始反思真正的“自由”与真正的“理性”。(2)康德:启蒙运动集大成者“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换句话说,人应当把人当人看。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自由同时要自律”——康德老师: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康德在主张民主、自由、平等的同时,强调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自由不是绝对的,自律即自由。这就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真正实现了从以“人”为本到以“人的理性”为本的转变。也正因此,其人被称为“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小总结]:老师:萌发于英,盛于法,轰动欧洲。这样一场运动又留下了怎样的痕迹呢?(三)社会的巨变---影响1.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