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二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二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二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二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二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省厦门市二中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民政府制定的计划是“川、黔、滇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当,必可造成统一局面。”该“计划”出现于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1947年3月2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布9835号总统令,即“忠诚调查令”。对200万联邦政府官员展开忠诚调查,要求他们必须宣誓效忠政府;同时授权司法部长提供被定名为:“集权主义者、法西斯分子、共产主义分子”的组织或社团名单。这反映出A.政府利用法律重塑国家精神 B.两极格局形成激化国内矛盾C.意识形态斗争影响政府政策 D.阶级斗争加剧总统权力扩张3.明初制度规定,京官三品以上乘轿,其它官员骑马;到了明代中期,士大夫“始骑马”,不久“皆乘轿”;而到明代后期,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乘轿出行。这反映了明朝A.科举制推动知识分子地位的提升B.士大夫率先奢靡的行为影响深远C.经济繁荣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善D.礼法观念松弛带动社会习俗变化4.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绅士代表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明官绅A.在保台策略上分歧严重 B.寄希望于国际干预C.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 D.主张国际共管5.对下图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A.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莫定了经济基础B.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C.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D.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6.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7.“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这种和平时期的对立集团,是首次出现的新产物”,文中描述的现象出现于A.一战前 B.一战后 C.二战前 D.二战后8.张謇从“通州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的思想出发,于1895年冬开始筹办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后精心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反映了A.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个人努力程度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9.1902年,《续改内港行船章程》规定: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如果遇有浅水河道,不便通行,“即行禁止英轮(或日轮)行驶该河,但华轮亦应一律禁止”。上述规定A.使洋货畅销中国内陆 B.扩大了外国的租界管辖权C.危害了中国国防安全 D.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10.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可见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抑止士族势力膨胀 B.控制人口扩大赋役来源C.缓和侨土之间矛盾 D.发展经济实现重心南移11.阅读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官制沿革简表时间督抚设置沿革概略永乐十九年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同年,为安抚军民,朝廷还派多名廷臣巡抚天下,“暂遗即还”。宣德年间(1426—1435)宣德初,命胡概巡抚苏、松、两浙。其后数年,江西、河南诸省依次专设巡抚官。一般说来,“往来远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嘉靖年间(1522—1566)总督、巡抚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常设机构,三司只是名义上法定的省级机构,但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清代前期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人,摹举官受,修饬封疆”,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巡抚从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下列选项中对巡抚总督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A.强化了地方的自主性独立性 B.导致官僚体系膨胀效率低下C.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 D.有利于明清统治疆域的扩大12.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时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下列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世界格局的变化材料一:殖民地面积表(单位:万平方千米)英国法国德国1860年25020无1880年77070无1899年930370100(1913年)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占有比较表英德美法工业产品数量所占位次3214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52材料二: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俞源:《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发展特点?(2)结合材料一表格中的信息,论证说明材料二的观点。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材料二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进入唐代,土木之兴依旧不止。经过唐玄宗40年的统治,曾经遍布森林的关中三辅地区几无可供砍伐的林木。到唐德宗年间,为修建神龙寺,同州山谷中的古松几乎被砍伐一空。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破坏高原植被,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等到安史之乱之后,田地荒芜,水利失修,人口大量死亡和南移,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开始衰落,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引自《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中,经历了三次人口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二是“文化大革命”,三是改革开放之初。——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四1961年前后,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余人。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痛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现代化及环境污染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并指出影响古代环境的不利因素。(3)依据所学知识,分别分析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4)依据材料三与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与日本两国环境污染的不同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共军入黔”可知,这属于红军长征的路线之一,故B项正确;北伐时还没有国民政府,排除A项;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并没有“入黔”,且与材料所述的形势不符合,排除D项。2、C【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47年3月21日”“集权主义者、法西斯分子、共产主义分子”来看,美国将共产主义分子和集权主义者、法西斯分子放在同等位置,表明意识形态的斗争影响政府政策。C正确;材料未体现政府对法律的应用,A排除;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总统权力扩大,D排除。故选C。3、D【解析】题干中所说的是“舆马违制”的现象,源于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进而影响民间礼法观念的松弛,由此带来“舆马”习俗的演变(不仅是舆马,还包括服饰、饮食、器皿等诸多方面),故答案选D。科举制固然提升了知识分子的地位,但是这一现象从隋唐即已开始,并不是明朝才出现的现象,故A项排除;实际上“率先奢靡”的不是士大夫阶层,而是皇室,上行下效。然后才是士大夫的行为影响到更多人,故B项排除;题干强调的是“乘轿”群体阶层的变化,“经济繁荣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善”是对题干的错误理解,故C项排除。点睛: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步骤:①通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搞清楚中心词与限制语是什么。②带着问题认真审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③联系教材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④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作出准确判断,确定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4、B【解析】

根据材料“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以换取英国的保护”可得出这是官绅寄希望于国际干预来保卫的主权,看不出国际共同管理,B正确,D排除;的官和绅都主张利用国际力量来保护,A排除;士绅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自主保台,C排除。故选B。5、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反映的信息是,辛亥革命起义的主要地点大部分是洋务创办企业的地点,说明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D选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选项排除。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属于表面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B选项排除。洋务运动主要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选项说法错误。6、D【解析】试题分析:“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可知是指洋务运动,A不对,洋务运动发挥了作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不对,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不对,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D正确,洋务运动单纯引进西方科技不能够使中国富强。考点:洋务运动点评:因果类型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分成两种情况:其一由结果推断出原因,题干为结果,选选项是原因。提示语往往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源、主导原因、关键原因、是因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等。其二由原因推断出结果,题干为原因,选项是结果。提示语是结果是、影响有等等。7、A【解析】

和平时期欧洲首次出现的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指的应该是协约国和同盟国,这两个集团出现于一战前,故选A项;一战后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均告瓦解,排除B项;同盟国与协约国和二战无关,排除CD项。故选A。8、C【解析】“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等字眼意在强调实业救国思潮的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非强调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个人努力程度不能“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状况,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9、C【解析】

据材料“1902年,《续改内港行船章程》规定: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可知,英、日两国的侵略势力已经深入到内地,危害了中国国防安全,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英日两国可向中国人民在河道两岸租栈房及码头”,A不是材料主旨;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所学可知列强侵略加深,对清政府的财政应该是不利的,故D说法错误。10、B【解析】

依据材料“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来看,侨人由不负担国家调役,转变为需要负担,此举可以加强对侨人的控制,并且增加赋役来源。B正确;材料反映土断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赋役来源,抑止士族势力膨胀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信息未反映侨人和正式居民之间的矛盾,C错误;材料信息与实现重心南移无关,D错误。故选B。11、C【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督抚制度由临时派遣发展为常驻久任,成为一级行政机构;由解决临时性事务到职权扩大为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由协助地方发展为节制地方,这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督抚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高度发达的产物,它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维护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并非强化地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B选项错误,该制度有利于克服权力分散带来的效率低下,提高政策执行力;D选项错误,督抚制度是在已有疆域内建立的,不具有开疆拓土的职能。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B【解析】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但客观上却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经济上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因此“种豆得瓜”的“瓜”是指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故B项正确;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是洋务运动的主旨思想下产物,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并没有促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故C项错误;“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属于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不是得的“瓜”,故D项错误。【点睛】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①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客观上剌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这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③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2)论证:作者主要阐述了“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的观点,并举出了“发展较早的主角”和“后起的主角”的两种情况来说明这一观点。在表格中的英国是“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1860年拥有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所以,表一中其殖民地面积也最大,奠定了其“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强国的位置。但从1913年的表格中看到,英国工业退居第三位,后起的美德在工业上超过了英国,但其殖民地的位次远远落后于老牌的英国和法国,出现了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新老殖民者的矛盾加剧,以英德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两种情况都说明了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而一旦主角力量消长及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的观点。(注:仅写出作者观点一种情况的,分数减半)【解析】

(1)根据材料一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英法德所占据的殖民地面积不断增长,但数量相差较大;英法美德的工业产品数量所占位次和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不相匹配。综合以上信息可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2)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作者论证的观点主要是“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根据“充当世界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平衡是相对的,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些发展较早、实力较强的主角由于经济滞后、政策失误也会落后,甚至丧失主角地位。一些后起的主角经济发展、政策适当,发生跳跃式的发展,以致后来居上”并结合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所占据殖民地面积的大小,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论证即可。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论证严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14、(1)措施:严格立法,加强行政管理;对重要资源加强国家垄断;兴修水利。(2)社会原因:统治阶级为统治需要,大兴土木,大片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和自然环境。唐朝后期安史之乱,战乱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社会安定。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天灾等因素的影响。不利因素:大兴土木,乱砍滥伐;农业中的过度垦殖;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战乱;自然灾害等。(3)1958年原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文革:文革时期主要以阶级斗争为主,左倾错误思想严重。(4)原因:中国主要是政策性因素导致的人口资源环境恶化;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