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鄞州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鄞州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鄞州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鄞州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鄞州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鄞州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B.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D.人为因素不能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2.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离选用的试剂是10%的盐酸,解离是否完成的标准是根尖细胞是否已经分散开了B.选择2〜3mm的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该区域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期C.漂洗是为了洗去未吸附的碱性染料D.若改用其他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能会增多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用A酶和B酶进行实验后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B.酶活性可用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C.使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也刚达到最大D.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4.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独脚金内酯(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有顶芽和等量侧芽的A、B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A、B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不能作出的推测是A.SL的合成部位是根 B.SL抑制侧芽的生长C.SL可由根运输到枝条 D.SL通过生长素起作用5.丙酮酸通过MPC(载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参与相关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时会产生少量[H]B.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MPC功能缺陷可能导致乳酸积累对细胞产生毒害D.丙酮酸通过MPC进入线粒体不属于自由扩散6.人在正常情况下保持70次/min左右的心率,当看到恐怖画面时,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时心率加快。图是心脏运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A为大脑相应功能区,①一⑧代表相关神经纤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所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干B.脑干中有控制心脏和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C.①—③过程与心脏节律运动有关D.看到恐怖画面引起心率加快属于条件反射7.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亲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株数父本母本雌株雄株1阔叶阔叶阔叶243阔叶119窄叶1222窄叶阔叶阔叶83窄叶78阔叶79窄叶803阔叶窄叶阔叶131窄叶127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88.(10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弱B.向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该系统的稳定性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反馈的结果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二、非选择题9.(10分)神经纤毛蛋白-1(NRP-1)能在肿瘤细胞内表达,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的受体,通过参与多种信号转导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研究人员从肿瘤细胞中扩增出NRP-1基因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发酵培养,分离提纯相应NRP-1,并将其免疫小鼠,以制备抗NRP-1的单克隆抗体(NRP-1MAb)。分析回答下列回题:(1)利用PCR技术可以从肿瘤细胞的基因组中分离扩增得到完整的NRP基因,其原因是__________。将扩增后的目的基因构建成表达载体后,导入用__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体内完成转化。(2)研究人员将分离提纯的NRP-1免疫小鼠后,取其脾脏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的是__________。选取检测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需要的气体环境是__________。(3)为进一步确定NRP-1MAb靶向治疗时的用药方式,研究人员将直肠癌组织块制成单细胞悬液,等量注入4组裸鼠右前腋下,接种3后天开始向培养液中施加NRP-1MAb药物,每隔10天给药1次,共4次。给药后测算一次肿瘤体积,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上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请给出使用NRP-1MAb进行靶向治疗癌症时的临床建议:__________。10.(14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往往出现干咳、乏力、发热,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严重时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大致路径为:鼻腔—口腔—咽喉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就在于其表面的刺突状糖蛋白(S蛋白)与肺上皮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回答下列问题:(1)在感染过程中,参与防御新型冠状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与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新型冠状病毒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的神经末梢引起打喷嚏排出病毒,这种反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病毒侵入肺泡细胞,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直接刺激下丘脑___________中枢,导致身体发热。过高的体温通过影响____________进而影响细胞代谢。(3)新型冠状病毒突破人体两道防线后,参与特异性免疫的___________细胞,能够杀伤部分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在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是治疗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采用治愈患者的血清进行治疗是因为该血清中含有____________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为了从血清中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选用____________(蛋白质)与之进行杂交。11.(14分)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体色正常与油质透明为一对相对性状,油质透明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用正常雄性与油质透明雌性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现型,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F1个体自由交配,F2会出现油质透明的家蚕,其性别是____性。(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丝能力强的雄蚕,科研人员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的亲本进行杂交,使其子代中雌性均为油质透明,雄性均为正常。(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D/d基因,当d基因纯合时可使雄蚕性反转成不育的雌蚕,但对雌蚕没有影响。在考虑D/d基因的情况下,若一只纯合正常雄蚕与一只纯合油质透明雌蚕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蚕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5︰3,则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F2代雌蚕中共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W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12.菠菜为单性花,一般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菠菜的抗霜和不抗霜(由基因A、a控制)、圆叶和尖叶(由基因B、b控制)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圆叶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圆叶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雄株中表现型及比例为不抗霜圆叶:不抗霜尖叶=3:1,雌株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抗霜圆叶:抗霜尖叶=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2)育种时在杂种一代中新发现抗霉病雌、雄植株各几株,相互交配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性状的出现是______(填“显性基因突变”或“隐性基因突变”)的结果,子代不抗霉病个体的比例最可能是______。(3)菠菜对菠菜温和病毒(STV)的抗性即抗病毒病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现有各种纯合子及杂合子个体供选择使用,为探究有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可选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同时进行___两组实验,即使两组实验结果无差异,也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应进一步选用_____与_____杂交,根据子代植株是否具有抗病性来判断与性别的关系进行确定。对植株抗性可用______侵染菠菜进行鉴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正确;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D、人为因素可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即人工选择也可以导致种群的进化,D错误。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概念和可遗传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D【解析】

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详解】A、实验材料洋葱根尖用质量分数10%的盐酸可解离,解离是否完成的标准是根尖细胞是否彼此分离,A错误;

B、选择2〜3mm的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该区域细胞处于分生区,B错误;

C、漂洗是为了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C错误;

D、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若改用其他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能会增加,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B【解析】

由图可知,自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酶,因变量是酶活性。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大概为50度左右。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均会导致酶不可逆的变性失活,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其空间结构。【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活性,A错误;B、酶活性可用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B正确;C、使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但酶促反应的速率除了与酶活性有关外,还与底物浓度、酶浓度等条件有关,即使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不一定达到最大,C错误;D、分泌到细胞外的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且有些酶为RNA,合成在细胞核,D错误。故选B。4、D【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与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并长度较长,说明SL的合成与根和枝条无关,可能与嫁接点有关,并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由于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上,该组合不能合成SL,但能合成生长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使植株表现为顶端优势,但该组合A、B均未表现为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必需通过SL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详解】含有野生型植株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短,而含有不能合成SL突变体植株的根部的嫁接体侧芽长度都较长,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A正确;由于突变体不能合成SL,野生型能合成SL,而侧芽枝条的长度是野生型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的嫁接体小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植株的嫁接体,可推测SL抑制侧芽的生长,B正确;根据A项分析可知SL的合成部位是根部,而实验测量的是侧芽的长度,故可预测SL的运输方向由根运输到枝条,C正确;不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不能发挥作用使其表现顶端优势,而能合成SL的组生长素可抑制侧芽的发育,说明生长素通过SL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D。5、B【解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②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

或2C3H4O3(丙酮酸)+4[H]②C3H6O3(乳酸)【详解】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时会产生少量[H],同时会释放少量的能量,A正确;B、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的[H],同时会释放少量的能量,B错误;C、MPC功能缺陷可能会导致丙酮酸大量存在于细胞质基质,而后可能会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导致乳酸积累对细胞产生毒害,C正确;D、MPC(载体蛋白)是转运丙酮酸的载体,因此丙酮酸通过MPC进入线粒体不属于自由扩散,D正确。故选B。6、A【解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即与高级神经中枢脑有关,也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详解】A、①所在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髓,A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脑干中有传出神经与心脏和血管相连,故脑干中有控制心脏和血管运动的神经中枢,即脑干可以控制两者的运动,B正确;C、①—③过程为受刺激后心率加快的过程,该过程中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舒张,C正确;D、看到恐怖画面引起心率加快,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时心率加快”,该过程同时感到害怕,有大脑皮层的参与,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反射弧的组成,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进而结合题图分析作答。7、D【解析】

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因为第2组杂交组合的亲本有阔叶和窄叶,子代也有阔叶和窄叶,所以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A正确;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子代雌雄株的叶形阔叶和窄叶数目不均等,说明叶形与性别有关。再由雄株有阔叶又有窄叶,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假设叶形基因为A、a。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XAXa与阔叶雄株XaY杂交,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子代杂交后代有XAXA:XAXa:XAY:XaY=1:1:1:1,性状分离比为3:1,C正确;D、假设叶形基因为A、a.第1组实验中,由子代雄株有阔叶又有窄叶,可推知母本基因型为XAXa。又因父本阔叶基因型为XAY,进一步推知子代雌株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子代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1/2=1/4,D错误。故选D。8、C【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A错误;B、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如部分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B错误。C、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是依赖负反馈作用,C正确;D、正反馈的结果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理解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含义和带来的结果。二、非选择题9、使用与NRP-1基因两端特异性结合的引物可以从模板DNA中扩增出该基因Ca2+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95%的空气和5%的CO2NRP-1MAb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的体积,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更显著使用中剂量给药【解析】

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要用两种引物才能确保DNA两条链同时被扩增;引物I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会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的延伸,这样,DNA聚合酶能特异地复制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DNA序列。2、分析图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NRP-1MAb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的体积;低、中、高剂量组比较可知,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更显著。【详解】(1)由分析可知,使用与NRP-1基因两端特异性结合的引物,可以从模板DNA中扩增出处于两个引物之间的该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用Ca2+处理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2)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不能存活的是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将培养基放置于95%的空气和5%的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由图示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NRP-1MAb能有效的降低肿瘤的体积;低、中、高剂量组比较可知,中、高剂量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剂量的更显著,因此使用NRP-1MAb进行靶向治疗癌症时采用中剂量给药,用药量少,效果明显。【点睛】本题考查PCR扩增目的基因和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原理、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及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黏膜、吞噬细胞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体温调节酶的活性效应T细胞浆细胞刺突状糖蛋白(S蛋白)【解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详解】(1)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故参与防御新型冠状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与细胞主要包括黏膜、吞噬细胞;新型冠状病毒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的神经末梢引起打喷嚏排出病毒,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人生来就有先天性反射。(2)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等,当病毒侵入人体,导致身体发热,说明病毒直接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过高的体温影响细胞中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3)新型冠状病毒突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引起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能够杀伤部分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浆细胞分泌产生的特异性抗体,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状糖蛋白(S蛋白)与人肺上皮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故可选用刺突状糖蛋白(S蛋白)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分子杂交,从而筛选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1、ZBZB,ZbW雌ZbZb×ZBWddZbW81/5【解析】

某种家蚕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蚕和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Z和ZW,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油质透明雄性的基因型为ZbZb,正常雄性的基因型为ZBZB和ZBZb,油质透明雌性基因型为ZbW,正常雌性基因型为ZBW,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做出准确回答。【详解】(1)用正常雄性与油质透明雌性杂交得到F1,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ZBZB,雌性为ZbW;F1个体的基因型为ZBZb和ZBW,表现型为雌雄都为正常,F1个体随机交配得F2中出现油质透明的基因型为ZbW,其性别为雌性。(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丝能力强的雄蚕,则应该通过杂交获得油质透明的雌蚕(ZbW),选择油质透明的雄蚕(ZbZb)和正常雌蚕(ZBW)杂交,这样后代雄蚕都是正常(ZBZb),雌蚕都是油质透明(ZbW)。(3)由题意知,D(d)、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一只纯合正常雄蚕与一只纯合油质透明雌蚕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蚕随机交配,如果不考虑D/d,F2代雌雄比例为1︰1,而考虑D/d基因,F2代雌雄比例为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